《左宗棠:帝国最后的鹰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左宗棠:帝国最后的鹰派-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作者:徐志频

【由网'。wrshu。'整理,】

引 子

一个留名却被遗忘的伟人

2006年9月5日,温家宝总理访问欧洲前夕,中南海紫光阁里有芬兰《赫尔辛基新闻报》、英国路透社和《泰晤士报》、德国德新社和《法兰克福汇报》五家媒体联合采访。

《泰晤士报》记者问:你晚上经常读什么书?掩卷以后,什么事情让你难以入睡?

温家宝说:你实际上是在问我,经常读什么书,思考什么问题,是个怎样的人。我引用六句诗章,来回答你的问题。第一句是晚清名臣左宗棠22岁在结婚后的新房门口写的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1996年2月至2001年5月,左宗棠玄孙女左焕琛出任上海市副市长。离任后,她成为全国政协委员,担任农工党中央副主席,做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授。她在一次政协提案里这样写道:一个社会总是有弱势群体值得大家帮助,值得大家同情,因此为官的人应该多考虑平民百姓,鼓励富人帮助穷人,最终实现“公平可及,人人享有”的目标。她今天用这种观点,来诠释五世祖父左宗棠“身无半亩,心忧天下”的名言。

2000年,美国最著名的权威杂志《时代》周刊评出“近一千年全世界40位智慧名人”,中国只有三位,其中一位是左宗棠。

谁都听过左宗棠很伟大,但少有人知道,他凭什么伟大?

太多的密码,留待我们今天来破解。



为“中国梦”注入正能量

湖南籍作家徐志频先生的新作《左宗棠》杀青了。作者和责任编辑都希望我能为这部新著写一篇序言。之前,中国青年出版社的编辑将书稿寄给我,征求意见。此后,作者又直接与我沟通,盛情可感!

志频先生是位作家,也是自学成才的青年文化学者。他多年在媒体工作,博览群书,勤于写作,以不足四十岁的年龄,竟出版了十一部作品,真可谓孜孜不倦、笔耕不辍,这种勤奋好学的精神是令人敬佩的。另外,志频先生也是一位很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他深信一个国家要有国格,一个民族要有精神支柱,一个公民要有社会责任感。他自述创作这部《左宗棠》的初衷之一,就是想把“社会正义”激活起来。那么,左宗棠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历史人物?他的所作所为与激活“社会正义”又有什么关联呢?

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一字朴存,湖南湘阴人。是我国近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在半封建、半殖民地时代没有奴颜媚骨,敢于坚决抵御外辱的杰出爱国者。鲁迅先生把我国历史上那些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的人称之为“中国的脊梁”(见《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把左宗棠列入“中国脊梁”式的人物之一,应不为过。

左宗棠生活的时代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王朝急骤走下坡路并濒临崩溃的好时代。同时也是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用鸦片和炮舰敲开中国大门,并一步步把中国变成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时代。内忧外患纷至沓来,民族危机日益加剧的形势,给左宗棠的思想打上了深深的时代印记。

除时代影响外,家庭与社会的熏陶对左宗棠个人的成长、思想观念的形成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左宗棠出生在一个社会地位不高、经济状况不佳的“耕读之家”,过着“非脩脯无从得食”的清苦日子。他早年就读长沙城南书院,生活相当窘迫,竟至“日食不给,赖书院膏火之资以佐食”(左孝同:《先考事略》)。艰辛的生活使青年时代的左宗棠有机会接触下层社会,了解社会弊端、民间疾苦,遂使“经世致用”思潮在他胸中激起无法平静的波漪。

在接受“经世致用”思想,探讨革命社会的过程中,左宗棠是幸运的,因为他得到了当时著名经世派官员的赏识、指导和帮助。陶澍、贺氏兄弟(贺长龄、贺熙龄)、林则徐等都对他赞赏有加,待以“国士”,目为“奇才”,寄以厚望。他们的爱国思想、务实精神对左宗棠的启迪和成长是不言而喻的,林则徐在左宗棠心目中被视为“天人”;另一位著名的经世学者魏源,也深受左氏推崇,其著作被誉为“伟为不可及”(《左宗棠全集》书信三,第596页,以下简称《全集》。)林,魏的忧患意识与时代精神为左宗棠增添了丰富的思想营养,对其爱国及“师长”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

左宗棠一生主要做了三件大事,即:镇压太平军、捻军及陕甘回军;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指导下,创办了近代军用和民用企业;坚决抵抗外侮,捍卫国家领土完整,出兵收复新疆,并在东南抗法。纵观其一生,我们应该如何来认识、评价这位历史人物呢?

历史人物是复杂、多样的,也是充满个性的,并且是处在动态的变化中。因此,研究、评价、描述历史人物,就不能简单化、静止化、模式化。回顾几十年来对左宗棠的评价,因时代不同,观点各异,往往是起伏不定,高低有别。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因政治气候的影响,思想方法的片面,左宗棠被视为“刽子手”和法国在华的“代理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随着解放思想、拨乱反正之风吹拂学术界,对左宗棠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对这位历史人物的评价终能实事求是,更趋公正。如果把左宗棠放到整个中国近代历史过程中去审视,我们可以看到,他的确对于近代中国,对于中华民族做出了突出的历史贡献,其表现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他是近代中国统一、领土主权完整的坚决捍卫者。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爆发,时为“山野之民”的左宗棠就密切关注时局的发展,以保国卫民为己任,并提出具体御敌的措施。第二次鸦片战争时,他也曾表达要与敌“决死战”的信念。左宗棠为捍卫祖国领土完整做出的最大贡献,是他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边防艰巨为己任,力排众议,率师西征,一举收复占我国领土六分之一的新疆,为子孙后代保住了一片大好河山。又以壮士之豪情,拼死一战的信念,“舆榇出关”,以武力为后盾,收复了被沙俄霸占的伊犁地区。在1883年—1885年的中法战争中,面对气势汹汹的法国侵略者,左宗棠“决计议战,最终病逝于福州前线,临终还口授”遗言说:臣督师南下,迄未大伸挞伐,张我国威,怀恨生平,不能瞑目!(《全集》奏稿八,第604页)

纵观左宗棠一生,其最大特点就是在民族危机严重、国家饱受欺凌的时代,仍能“锋颖凛凛向敌”(《清史稿·左宗棠传》)。正如有人在一首挽诗中所赞扬的:“绝口不谈和议事,千秋独有左文襄!”(《全集》附册,第783页)

其二,他是中国近代化的先驱者之一。十九世纪中叶近代化的潮流席卷着世界,其标志是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而中国早期的近代化则是从军事层面开始的。有识之士审时度势,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左宗棠不仅充分肯定魏源等人“师长”的主张,而且决心把这一主张付诸实践。他于清同治五年(1866)勾画出近代化造船厂的蓝图,随即创办了我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化造船厂——福州马尾船政局。总督陕甘后,又在兰州开办了我国第一家机器毛纺厂—兰州机器制呢局,成为我国近代开发大西北的先声。

其三,他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承继者、发展者和践行者。左宗棠不仅为捍卫国家领土主权,推进中国近代化事业做出了贡献,同时,也是中国近代一位杰出的思想家。他发扬光大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和精神。

中华民族不仅以勤劳朴素、刻苦耐劳著称于世,也以酷爱自由、坚决反对外来压迫而卓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自古即提倡“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斗争精神和“成仁”、“取义”的献身精神。历史上众多铁骨铮铮的人物中,左宗棠是其中之一。在近代反侵略战争中,左宗棠始终高扬爱国旗帜,坚决抗击外(辱)侮,反对妥协、投降,他振臂高呼:“和戎自昔非长算,为尔豺狼不可驯!”(《全集》“诗文·家书”,第459页)在中国历史上,“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信念曾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捍卫正义事业而前赴后继,呼啸前进!与先贤相比,左宗棠毫不逊色,当沙俄侵占伊犁的消息传来,他当即表示“西顾正殷,断难遽萌退志,当与此虏周旋!”(《全集》书信二,第246页)在伊犁交涉处于紧要关头时,年近古稀的左宗棠毅然站在抗俄的斗争第一线,出屯哈密,表示“至马革桐棺,则固非所计矣!”(《全集》书信三,第583页)在中法战争中,左宗棠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不但积极备战,而且表示如遇“寇警”,“防所即是死所,当即捐躯以殉”(《全集》奏稿八,第263页)。

左宗棠还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自强、自立的精神。《易传》云:“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左宗棠则从救国救民的目的出发,表达了对自强精神的追求,他说:“我能自强,则英、俄如我何!不能自强,则受英之欺侮,亦受俄之欺侮,何以为国?”(《全集》书信二,第570页)

在中国传统思想中,民本思想是一大特点。儒家坚持“民为贵”的理念,左宗棠承继这一思想,并加以发挥,他强调“为政先求利民,民既利矣,国必与焉!”“欲知民事,必先亲民”,“一片心肠都在百姓身上”(《全集》札件第427页、第270页、第139页)。正是从这一点出发,左宗棠提出并实施了“兴利除弊”,为民造福的诸多举措,不但兴屯田,修水利,植桑养蚕,造林制茶,而且设厂开矿,创办近代企业,誓要“不夺民间固有之利,收回洋人夺取之利,更尽民间未尽之利”(《全集》秦稿八,第539页)。

当然,如同一切历史人物一样,左宗棠不是“完人”,他必然受到历史时代、阶级地位和个人思想认识的种种局限。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他不可能跳出封建旧垒,他的思想和行为必然会打上时代和阶级的烙印,这是毋庸讳言的,但不应苛求于前人。

去年是左宗棠诞生200周年,在这位历史伟人的故乡——湖南湘阴举行了盛大的纪念活动和学术活动。今年,湖南籍作家、学者徐志频又经过自己辛勤的耕耘,出版《左宗棠》一书。我细读了一遍书稿,感到这是一部用力颇勤、基本尊重史实,且具有一定时代感的历史传记文学作品。作者在讲史中穿插传闻、故事,偶尔联系现实,拉近历史人物、历史环境与今人的距离。语言流畅,娓娓道来,饶有趣味,适合当今人们的阅读要求,也能起到“鉴古知今,以史育人”的作用。

当然,作家并非以历史为专业,对左宗棠这位历史人物也许还缺乏深入研究,因此在历史事实和时代分寸感的把握上会有一些欠缺和瑕疵,这是不足为怪的。但瑕不掩瑜,志频先生献给广大读者的这部新作必将给人以启迪,给人以激励,用一句当下时髦语说:这部书为今天我们实现“中国梦”注入了正能量。

杨东梁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清史编委会传记组专家)

第一章 梦断科举

自命今亮

公元1812年,按黄帝纪元是4510年,在中国十二生肖中属猴年。这一年,全球发生了三件看似无关联的大事:一,法国统帅拿破仑率领65万大军入侵俄国,俄法战争爆发;二,美国纽约花旗银行的前身纽约城市银行宣告诞生;三,中国的嘉庆皇帝因祈雨灵验,又给龙神加了个“广润灵雨祠沛泽广生”封号,并命令全国从此每年春秋两季都要派遣官员前去祭祀。

没有谁注意到,在全球化大幕撕开一角的时代,一个叫左宗棠的男孩,像一条野龙,在天朝已经做了17年皇帝的嘉庆的祈祷声外悄悄诞生了。

1812年11月10日,左宗棠在湖南湘阴出生。一个“牵牛星降世”的传说,伴随着新生儿的第一声啼哭,穿透深山暮色,越过愁雾浓云,游进星空天河。

传说源于左宗棠出生当夜的一个惊人大梦。做梦人是左宗棠奶奶。

《晚清名将左宗棠》一书还原了现场:左宗棠3岁那年某天夜里,奶奶突然给他一个精致的锦囊。左宗棠拿到后,奶奶当夜仙逝。家人打开锦囊一看,都吓了一跳:锦囊里居然藏了奶奶一个守了三年的秘密:左宗棠出生当夜,天气异常,母亲反常。奶奶出门看天象,神情恍惚,心头纳闷。回房后闭目凝神,梦见一个神人从空中飘进自家庭院,告诉她:牵牛星正在降世,孩子将来必成大器。说完闪身即逝,房屋中突然有光如白昼,灯光已缩成豆大的火苗。再过了好一段时间,天才蒙蒙发亮。

故事比较离奇,但《左宗棠年谱》居然收录了。奶奶当夜产生了幻觉,或者说心思入梦,与真实混在一起,不是没有可能。但神人与白光,科学证明不可能。

梦境到底有无,只有奶奶知道。但梦幻的故事,无疑流传下来了,而且也入了左宗棠的心。他终生都以牵牛星自比,潜意识中将自身一些特征,往牛的形象上靠近。

左宗棠小时候长什么模样?跟牛还真有几分形似:“燕颔虎颈”。颔就是下巴颏,“燕颔”指像燕子那样,下巴的肉比较丰满;颈就是脖子,“虎颈”指脖子像老虎一样,短而粗壮。燕颔虎颈,旧时专门用来形容王侯神态富贵,或武将相貌威武。

这看上去有点奇特:一介书生,却生就一副武人相。

传说被传得知道的人多了,就成了事实。4岁那年,二姐左寿贞写诗祝贺他:“余家季高弟,天遣牛郎星”。没有疑问,牛郎星的传说,通过亲人间的口碑传播,逐渐让左宗棠似灵魂附体。

小时候的左宗棠,体形确实有点奇特:从头顶顺着脖子往下看,“肚大脐凸”。肚子很大,肚脐往外凸出来。

这种特别的身形,倒不是天生的,是后天造成的。

母亲生左宗棠那年,38岁。前面五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