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法、英考察团在今新疆境内发现的回鹘作品表明,新疆在经历着突厥变化时,以往的知识活动仍有生命力。〔132〕因此,回鹘人对阿尔泰山和鄂尔浑河的突厥…蒙古族政权,即12世纪的乃蛮部和13世纪成吉思汗的蒙古人来说,堪称“文化之师”,他们为乃蛮人和蒙古人提供了书记员,“官吏”和书写文字。
第十六节 沙陀突厥人
中国人的唐朝于907年被推翻,880年时,由于黄巢领导的一次大起义(农民叛乱)的结果,它已经衰落。帝国首都长安像大城市洛阳一样落入了起义军之手,朝廷向一支新的突厥部落,即汉文转写名为处月、汉文意译名为沙陀的部落求援,沙陀的意思是“沙漠蛮荒之民”。〔133〕
巴托尔德倾向于把处月(或者沙陀)归于九姓乌古斯部落,它们中至少有一部分人于10至12世纪在咸海以北游牧。〔134〕事实上,沙陀部落已经从西突厥主体中分裂出来,从7世纪起就生活在巴里坤湖以东。712年,当吐蕃人正在劫掠巴里坤湖地区时,他们稍稍向西朝古城方向迁移。808年,吐蕃入侵者又把他们从该地赶走,他们向唐朝请求保护,唐朝把他们作为盟邦,安置在鄂尔多斯北部、灵州(宁夏附近)的东北部。
沙陀部一直留居鄂尔多斯地区直到878年。是年,趁当时中国内乱横行,沙陀部的一位首领李克用攻占山西北部大同边区,他希望在那里能够更好地插手中国的大混乱。880年,当黄巢领导的可怕的起义从唐朝手中夺取都城长安时,唐朝确实向李克用求援过。这位年轻的领袖(当时年仅28岁)被中国史家描写成勇敢的和忠实的。他似乎扮演了唐朝救星的角色。此后他的忠诚是无可非议的。883年,他把起义军从长安驱逐出去。被他刚刚拯救出来的唐朝廷任命他为节度使,以为报酬。对他来说,更重要的位置也许是他同时又被任命为太原、即山西的总督。有一个时期,这位中国化的突厥人似乎要继承衰亡中的唐朝,自己登上中国王位。但是,显然是由于他对唐朝的忠诚阻止了他这样做。而一个与他同时代的匪首朱温(当时已被说服站到中国人一边)夺取了权利。朱温废黜了唐朝的最后一位皇帝,自己称帝,建立了“后梁”王朝(907年)。而李克用仍然是山西的君主,在他于908年去世时,其子李存勗(死于926年)继位,他作为山西的皇帝,在“晋王”的称号下统治着山西,以太原为都城。923年,李存勗推翻了“后梁”王朝,以“后唐”王朝建立者的身份成了中国的皇帝(都城在洛阳),“后唐”王朝是短命的,仅存在13年(923—936年)。936年,另一位沙陀突厥人石敬瑭将军由于得到契丹人的帮助,推翻了最后一位“后唐”皇帝,宣布自己是中国皇帝,建立了“后晋”王朝,以开封(即汴)城为都。然而,“后晋”比“后唐”更加短命,仅存10年(936—946年)。946年,完全中国化的这支古代突厥人被真正的野蛮人、即蒙古族契丹人推翻。
第十七节 契丹
契丹(汉名),或者是阿拉伯…波斯语(Khitai),或蒙古语(Kital),从405—406年起在中国编年史中被提到。当时他们居住在辽河以西,在辽河及其支流沙拉木伦河之间,即今热河地区。〔135〕契丹属蒙古家族,“其语言是一种蒙古方言,由于与通古斯口语接触,其音已颚化”。〔136〕契丹人于696年过山海关,攻入河北永平,甚至抵达北京平原,但唐朝(当时是在武后的统治下)召集当时处于极盛时期的东突厥可汗默啜对付他们,默啜攻其后方,于697年给他们一次沉重的打击,如上所述,这次惨败阻止了他们的扩张达3个世纪。契丹和中国之间于734至735年间发生的边境战争也未能使形势发生改变。751年,契丹击败入侵平卢(今平泉附近)的一支中国军队,这支军队正巧是由与他们同族的、臭名昭著的安禄山率领。安禄山在唐朝供职,成了唐玄宗的宠臣。就是他,以后企图推翻唐玄宗,自己当皇帝(755年)。
10世纪初,当契丹人在精明强干的首领耶律阿保机统领时(耶律阿保机是汉文转写名。耶律是其部落名;阿保机是人名),他们仍居住在辽河西北流域和辽河支流沙拉木伦河地区,阿保机为他的耶律部保住了拥有最高权力的可汗位置。据后来的编年史家们记述,阿保机开始在他的部落中表面上采用中国式的统治。947年,他的继承者将他们的王朝称为辽朝。在中国史上正是以辽国一名称呼契丹王朝。924年,阿保机渗入蒙古地区,直达到鄂尔浑河上游,进入哈喇巴喇哈森,把自840年以来就居住此地的黠戛斯突厥人逐回叶尼塞河上游和西部草原。〔137〕奇怪的是,当时他可能主动提出过让甘肃西部的回鹘人重返鄂尔浑地区。在747至840年间,原回鹘可汗们曾占据着鄂尔浑地区,但他们的子孙们已经过定居生活,没有恢复游牧生活的想法。〔138〕在东方,阿保机于926年灭通古斯…高丽人建的渤海国,在这次远征中他去世了,渤海国包括朝鲜北部(北纬40°以北)和辽东以东的中国东北部分(从哈尔滨和海参崴到旅顺口)。中国东北部的通古斯女真人生活在乌苏里森林,他们成了契丹的属民。
阿保机通过夺取河北,试图从蹂躏中国的内战中获利,但是,被上面提到过的中国“后唐”王朝的建立者李存勗在保定南部的望都赶走(922年)。
阿保机死后,其遗孀〔139〕设法使她宠爱的次子当选为汗,她是一个像大多数突厥…蒙古族寡妇(包括成吉思汗母亲在内的)一样能干的可敦。她召集了部落会议(成吉思汗的蒙古人称之为库里勒台),命长子突欲和次子德光(突欲和德光都是汉文转写名)“俱乘马立帐前,谓群臣曰:‘二子吾皆爱之,莫知所立,汝曹择可者执其辔’。”自然,众人都争着执德光的马辔,于是,德光成了可汗(927—947年)。德光统治之初,与其母共掌国事,然而一切均按母亲的意图行事。每当有大臣惹她不快时,她便借口派此人“去给她的亡夫送消息”为由,让看守阿保机墓的卫士们将其杀死。一位名叫赵思温的中国官员,在他被派执行此项任务时说,给已故可汗送消息这种荣誉应该首先归于可汗的遗孀。而可敦答道,很遗憾,对她的部落来说,延续她的生命是十分必要的,不过,她果断地砍下一只手,埋在王墓中。〔140〕这是首领死后,家族大屠杀祭示习俗中所残存下来的一种奇特风俗。是在草原上,无论是在斯基泰人中,或者是在匈奴、蒙古人中都盛行的风俗。可敦尽管还保留着这些野蛮的生活习俗,但她很信任中国大臣汉延惠,后者使契丹人开始走向文明。
新可汗耶律德光不久就找到了干涉中国事务的机会。936年,他把中国将军石敬瑭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当时石敬瑭已反叛后唐王朝),耶律德光率5万军过古北口,袭击河北,帮助石敬瑭打败帝国军队,并帮助他以“后晋”王朝建立者的身份登上了中国皇帝的宝座。
石敬瑭在契丹人的帮助下成了中国皇帝之后,为报答契丹人,他把包括幽州或称燕州(今北京)在内的河北北部地区和连同云州(今大同)在内的山西北端割让给契丹(936年)。这样,蛮族开始被置于长城之内的中国北部边境上,此后他们可以从这些地区密切注视着中国的政策。石敬瑭的卖国行径使古代中国帝国的完整出现了第一道裂痕,这一裂痕注定会越来越宽,使游牧部落在12世纪时征服了整个北部中国和在13世纪时占领了整个中国。被耶律德光所征服的北京,以后从契丹人手中传给了女真人,又从女真人传给了成吉思汗的后裔,因此,从936至1368年,北京一直处于游牧民的政权之下。938年,德光使北京成了他在南方的驻地(汉文称南京),他在北方的驻地是沙拉木伦河畔的临潢,在东方的驻地是辽阳。〔141〕
石敬瑭这位由契丹人恩赐的中国皇帝,直到他于942年去世时一直是契丹人的驯服的属臣,但是,他的侄子和继承者石重贵(943—946年)试图摆脱契丹人的羁绊。这是非常草率的行为。契丹人在河间附近打败了他的军队,渡过黄河,出现在帝国都城开封(当时的大梁)城下,其可汗德光于947年的第一天进入开封城。
德光的目的无疑地是要宣布自己为中国皇帝。在被征服了的开封城内他的确是穿着中国服装。然而,在背后中国人掀起了反抗斗争,他们残杀了几处孤立无援的契丹人,特别是在彰德的契丹人。为了报复,德光屠杀彰德居民,后来,因面临大起义而重新踏上了通往热河的道路,他把全体宫廷人员作为俘虏带走。来到正定之后,德光去世(947年)。他的猝死在契丹人中引起了混乱,因此,无疑地契丹人失去了征服中国的机会。
在契丹撤退期间,山西节度使刘知远于947年2月被其军队拥立为皇帝,刘知远也是沙陀部突厥人。在中国舆论的积极支持下,他以“后汉”王朝建立者的身份于同年4月在开封登基。
耶律阮(947—951年)和耶律璟(951—968年)先后继承德光成为契丹统治者。如果不是中国人自己给契丹提供了行动的机会的话,契丹将永远没有干涉中国事务的希望。951年,“后汉”王室被新王朝(即“后周”王朝)赶跑,逃到山西中部避难,在此建立了称之为“北汉”的地区小王国。“北汉”以太原为都,从959年一直统治到979年。当时以先后在开封建立的统治王朝,即后周(951—960年)和宋朝(960年)为一方,与在山西中部太原实施统治的“北汉”王朝为另一方之间爆发了连续不断的战争。“北汉”的统治者们出于对那些把他们推翻的“后周”人的怨恨和为了保住他们在山西的小王朝,把自己置于契丹人的保护之下。契丹人当然也很乐意又加入这一角逐。无论帝国军队何时企图夺取太原,他们的军队就赶来援助“北汉”。
这种形势一直持续到中国大王朝,即宋朝(960年建立)到975年重新恢复了中国境内各国(除太原的北汉)的统一时为止。
宋朝的建立者,宋太祖赵匡胤于968年曾试图收复太原,但是,被契丹人阻止,契丹人像往常一样赶来保卫太原。宋朝的第二代皇帝,宋太宗要幸运些。979年,宋太宗不顾契丹的干涉,迫使太原投降,归并了山西的北汉国。接着,宋太宗决定收复自936年以来就被契丹占据的长城以南的领土:大同和北京。但当时在位的契丹君主耶律贤(968—982年)及其将领们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使宋朝打消了再征服的念头。宋太宗一直进军至北京(当时的幽州或燕京),他们围攻北京,但是,被契丹大将耶律休哥在北京西北的高粱河附近击败,被迫迅速撤至北京与保定之间的涿州(979年)。现在轮到契丹试图入侵中国人占领的河北部分地区,但契丹大将耶律休哥在正定城前被打败。
986年,宋太宗又起了新的念头。契丹可汗耶律贤刚去世,由年仅12岁的耶律隆绪(983—1031年)继位,其母肖氏摄政。这一时机似乎对中国有利。宋军分兵数路,分别由曹彬、潘美、杨业率领,一些人向大同进军;另一些人向北京进军。西进的军队胜利地夺取大同;而东进的军队只达涿州就受阻,最后在涿州西南、易州附近的歧沟关被耶律休哥击败,退至北京与保定中间的拒马河。〔142〕宋军残部向南逃。耶律休哥紧追不舍,《通鉴纲目》记道,当宋军正在渡沙河(无疑是流经正定和河间以北的新乐)时,耶律休哥把宋军赶入河中,宋军大批淹死。契丹占领了深州(在正定附近)、德州和顺德。但是,对中国来说,十分幸运的是他们没有乘胜南进。直到989年,宋军才完全恢复元气,并在保定附近打败了契丹人。
中国面临的困境因唐兀人而加剧,唐兀人是藏族的一支。于11世纪初在鄂尔多斯和阿拉善地区建立了新国家,即西夏国,它一直是中国陕西省的威胁。西夏国的建立者赵保机,又名李继迁(死于1003年),于990年得到契丹人的认可成为西夏王,契丹当时是东戈壁滩所有各部的宗主。1001年,李继迁劫掠了宁夏附近的中国军事重镇灵州,或称灵武。西夏王在离宁州不远的地方,在兴庆府建立了都城。因此,宋朝发现它同时面临着东北部契丹王朝和西北部西夏王国的威胁。
在宋朝第三代皇帝真宗统治时期,契丹王耶律隆绪于1004年发起一次穿越河北南部的骑兵远征,沿途攻占了保州(今保定)、冀州(今大名)、德清军(今清丰县),隔黄河(黄河在公元1000年的流向,1007年黄河改道)与开封相对,在开封城内,怯懦的廷臣们劝宋真宗迁都南京或四川。他不仅拒绝迁都,而且还采取鼓舞人心的措施。位于黄河北岸的前沿堡垒地澶州(满族地名开州,即今濮阳县)〔143〕当时仍很紧张。一名勇敢的中国军官李继隆被契丹人围在澶州,他引诱敌人入埋伏点,敌人在此受到重创。一查阅地图就可以看到,澶州是处在堵住通往开封去的路上,如果李继隆被打倒,契丹将占有黄河河岸,面对宋都城开封。宋真宗大胆地离开开封,率援兵赶到澶渊“前线”,他的果敢行为使契丹慑服。1004年,契丹与宋朝在澶州签订和约。双方边境仍维持936年的规定:北京和大同属契丹,保定和宁武属中国。边境线沿霸州(该城仍属于中国)北郊穿过河北省,过五台山以北的山西境,同样,五台山仍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144〕
1004年和约实施了一百年。契丹由于满足于在北京和大同的统治,不再有进一步的要求;而宋朝除契丹占据的以上地区外,已经统治了整个中国,也放弃了收复北京和大同的愿望。契丹已把他们的野心转向高丽和戈壁。但是,由于1014年高丽人设法让乌苏里江畔的一支通古斯人,即女真人,对契丹人采取了牵制行动,契丹对高丽的攻击被击溃。在戈壁,契丹从回鹘手中夺取甘肃西部城镇甘州和肃州。契丹在1017年左右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