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草原帝国- 第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注 释  
    〔1〕巴托尔德《伊斯兰百科全书》“Shaibanides”条目,第283页。
    〔2〕《武功记》II,70…93。
    〔3〕参看巴托尔德《伊斯兰百科全书》“Abu'l…khair”条目,第98页。霍威斯《蒙古史》II,687页。《拉失德史》罗斯译本,第82页。
    〔4〕原文误为东蒙古人。——译者
    〔5〕巴托尔德《伊斯兰百科全书》“Kazak”条目,第886页“Kirgiz”条目,第1084页。《拉失德史》第272—273页。
    〔6〕吉尔吉斯人中的三个部落称为“玉兹”(jüz),即“百”。它们分别是大玉兹(大帐),小玉兹(小帐)和中玉兹(中帐)。这一划分直到17世纪末才最后形成。巴托尔德注:“头可汗被称为立法者,他于1694年和1696年分别接见俄国使者和卡尔梅克人的使者,他仍统治着三个帐,每帐又有自己的代表”(“Kirgiz”条目,第1085页)。
    〔7〕参看埃尼亚斯和丹尼森·罗斯《中亚蒙兀儿斯坦史》第272页。
    〔8〕《中亚蒙兀儿斯坦史》第274,276页。哈斯木在伊犁河以东、巴尔喀什湖以南的哈拉塔尔河谷有冬驻地。
    〔9〕《拉失德史》第92—93页。
    〔10〕布瓦《伊斯兰百科全书》“Shaibàni_knàn”条目,第28页,以及他的《蒙古帝国史》第191页。霍威斯《蒙古史》II,652—739。A:旺伯里,II,35—98。阿布哈齐《蒙古与鞑靼史》,德梅松译本。(昔班尼一名在波斯文中是Shahi Beg或Shaibek; 《明实录》译为沙亦癿。——译者)
    〔11〕格纳德《巴布尔》(巴黎,1930年)75页。参看旺伯里书,II,64。
    〔12〕《拉失德史》第120页。
    〔13〕这一时期确实是吉尔吉斯—哈萨克人大举扩张时期。他们的哈斯木汗(死于1518年)特别强大。参看巴托尔德《伊斯兰百科全书》“Kirgiz”条目,第1085页。
    〔14〕参看巴托尔德《伊斯兰百科全书》第25页。对旺伯里书,II,191作了修正。
    〔15〕杜兰尼王朝的第二任阿富汗斯坦王是帖木儿塔什,即著名的杜兰尼朝阿黑麻的儿子和继承者。
    〔16〕即不花剌,从1785年后,我国史学界译成布哈拉。——译者
    〔17〕阿布哈齐书,德梅松译本第194—220页。参看巴托尔德《伊斯兰百科全书》“Khwarizm”条目,第963页。
    〔18〕参看阿布哈齐书,第338—358页。Bouvat《蒙古帝国史》第347页。
    〔19〕考朗特《17—18世纪的中亚》第36—37页。
    〔20〕参看巴托尔德《伊斯兰百科全书》“Fargháná”条目,第70页,和“Kho…kand”条目,第1020页。纳利夫金译朵松《浩罕汗国史》(巴黎,1889年)。
    〔21〕霍威斯《蒙古史》II,982。巴托尔德《伊斯兰百科全书》“Kucum khàn”条目,第1156页。考朗特《17—18世纪的中亚史》第38页及以下。阿布哈齐书,第177页。阿不都·哈林书,C。舍费尔译,《中亚史》(巴黎,1876年,2卷本)第303页。


第一节 蒙兀儿斯坦的复兴:歪思汗与也先不花
  察合台汗国,或者像突厥语和波斯语史学家们称呼的那样:蒙兀儿斯坦,它在帖木儿时代暂时失势之后,于15世纪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复兴。应该记住,该汗国一方面包括蒙兀儿斯坦本土,即托克玛克和克拉科尔附近的伊塞克湖地区、伊犁河流域及其支流特克斯河、空格斯河、哈拉塔尔流域、艾比湖盆地和玛纳斯河,另一方面它还包括畏兀儿斯坦,或者称原回鹘国,即库车、喀拉沙尔、吐鲁番(或称哈剌火州)之地。可能还包括连同喀什、叶儿羌和于阗城在内的喀什噶尔(或名阿尔蒂沙尔)。在察合台可汗们的宗主权下,喀什噶尔构成了杜格拉特异密们的祖传的领地。他们与察合台人一样是蒙古种人,并且事实上,他们在这一地区内也像察合台人一样强大。
  15世纪的察合台系诸汗中,有几位似乎具有有趣的个性,这从《拉失德史》的零星材料中可以推知。其中之一的歪思汗(大约1418—1428年在位)作为致力于吐鲁番(或哈剌火州)绿洲的灌溉系统而被提到。作为一位虔诚的穆斯林,他对异教的西蒙古人,即卫拉特人或称卡尔梅克人发动战争,结果被卫拉特部脱欢汗之子、首领额森台吉(汉译名也先台吉,台吉也可称太子)〔1〕俘虏。卫拉特可汗们虽然是纯蒙古族人,但是他们不属于成吉思汗系。据《拉失德史》记,额森非常尊重歪思汗,立即释放了他。〔2〕歪思汗第二次被额森击败是在伊犁地区,〔3〕他的马跌倒,他的忠实属臣杜格拉特部首领、喀什君主赛义德·阿里拯救了他,他把自己的马让给歪思汗,歪思汗幸运地得以逃走。〔4〕歪思汗与卫拉特人的第三次遭遇发生在吐鲁番附近,歪思汗再次被俘。这一次是在他答应把他的妹妹留在额森台吉家族后才获释。如同上文在谈到河中时所看到的那样,诸小游牧部落的首领们都企图通过与成吉思汗系的公主们联姻,使他们的后代成为贵族。
  歪思汗一死(1429年),〔5〕他的两个儿子羽奴思和也先不花二世为争夺王位发生争吵,或者说,他们各自的支持者们以他们的名义这样做,因为长子羽奴思几乎未满13岁。正是弟弟也先不花二世获胜,羽奴思逃到撒麻耳干,在帖木儿王朝兀鲁伯汗宫廷避难。〔6〕
  也先不花尽管年轻,然而统治着蒙兀儿斯坦全境(1429—1462年在位)。曾帮助他夺取王位的杜格拉特部异密赛义德·阿里(死于1457至1458年间)比以往更有权势。在这时,杜格拉特家族成员在察合台汗阿克苏的宗主权下,占有拜城和库车,但是他们暂时失去了喀什城,河中和呼罗珊的帖木儿王朝汗沙哈鲁及其子兀鲁伯从他们手中夺走了该城。〔7〕赛义德·阿里大约在1433年至1434年间又从兀鲁伯的代理人手中夺回喀什。〔8〕《拉失德史》赞扬了他在喀什重建管理机构和他对农业和牲畜饲养业的关注。
  也先不花二世曾与河中帖木儿王朝的卜撒因交战。1451年,他对帖木儿王国北部边境上的赛拉木、突厥斯坦和塔什干诸城发动了一次掠夺性远征。卜撒因追随他一直来到怛逻斯。〔9〕在受到也先不花的另一次攻击之后(这次是发生在费尔干纳的安集延地区),卜撒因决定分裂察合台家族的势力,他召来了在泄剌只流亡的羽奴思,并借军队给他,让他用这支军队与其弟也先不花作战。在卜撒因的支持下,羽奴思在伊犁附近成了蒙兀儿斯坦西部的可汗,而也先不花仍是东部各省,即阿克苏,裕勒都斯河流域和畏兀儿斯坦的君主(1456年)。稍后,羽奴思企图使喀什臣属于他。喀什君主、杜格拉特部异密赛义德·阿里求助于也先不花,后者匆忙从裕勒都斯赶来,与赛义德·阿里的军队会合,他们一起在喀什东北、通往阿克苏途中的科纳·沙尔把羽奴思赶跑。〔10〕羽奴思在失去了他的追随者之后,到河中卜撒因那里寻求援军。于是,他终于能在伊犁和伊塞克湖地区重建统治。
  也先不花仍是阿克苏,裕勒都斯河地区和蒙兀儿斯坦的统治者,他于1462年去世。其子笃思忒·马黑麻是一位毫无经验的年轻人(年仅17岁),由于他的放荡行为而疏远了毛拉们[伊斯兰教学者,实际是伊斯兰教宗教贵族],又因他对喀什城发动掠夺性攻击而激怒了实力强大的杜格拉特家族。他于1469年去世,及时地躲过了一场大叛乱。他的伯父、统治着伊犁和伊赛克湖地区的羽奴思汗立即占有阿克苏,当时阿克苏城被认为是蒙兀儿斯坦的都城。笃思忒·马黑麻之幼子怯别二世被支持者们救出,带到喀拉沙尔(察力失)和畏兀尔地区的吐鲁番,他在该地被宣布为可汗。但是,四年之后,也是这些支持者处死了这个孩子,并把其首级带给羽奴思。尽管由于这次谋杀使羽奴思成了整个蒙兀儿斯坦的惟一君主,但是,他对暗杀只表示恐惧,遂下令把这些人处死(1472年)。〔11〕


第二节 羽奴思和察合台后裔对帖木儿家族的报复
  羽奴思在阿克苏恢复统治之后,面临的惟一严重威胁是额森台吉之子阿马桑赤台吉率领的卫拉特人(或卡尔梅克人)的入侵。卫拉特人在伊犁河(《拉失德史》记:亦剌河)附近对羽奴思发动进攻并打败了他,迫使他向突厥斯坦城附近地区撤退。〔12〕但是,卫拉特人的行动表明了他们的这次进攻不过是毫无政治结果的游牧民的突然袭击而已。卫拉特人一走,羽奴思又从锡尔河回到伊犁,从半定居地回到了游牧地,他只得这样做以迎合蒙兀儿斯坦的诸部落,这些部落民希望他们的可汗像一位真正的成吉思汗后裔,忘掉他的都市生活的体验和泄剌只文化,在帐篷中过着祖祖辈辈们所过的生活。〔13〕与此同时,从属于蒙兀儿斯坦的喀什和叶儿羌两城先后由杜格拉特家族异密赛义德·阿里的两个儿子米儿咱·桑尼司(1458—1464年在位)和穆罕默德·海达尔一世(1465—1480年在位)统治。《拉失德史》宣称桑尼司是一个狂暴而宽宏大量的人,他把喀什管理得很好,以致后来人们把他统治时期作为黄金时代来追述。〔14〕随后是海达尔的统治。海达尔最初是在羽奴思汗的宗主权下和平地统治着喀什和叶儿羌。但是,桑尼司之子海达尔的侄儿阿巴癿乞儿在这种和平统治被打乱之前没有长久地等待。〔15〕他在占领了叶儿羌之后,又从与杜格拉特家族有关系的其他宗王们手中夺取了于阗城。从那时起,他的行为俨然像一位独立的君主。海达尔乞求羽奴思的援助,以对付这位反叛的侄儿,但阿巴癿乞儿两次在叶儿羌城下打败了他们两人(1479—1480年)。在这两次胜利之后,阿巴癿乞儿还从其叔父海达尔手中夺取了喀什,海达尔于1480年被迫撤往阿克苏,投奔羽奴思汗。〔16〕
  尽管羽奴思汗在喀什噶尔本土上发生的杜格拉特异密们之间的这些纷争中未能够实现他的志愿,但是,他统治末期是以在中国和河中两地所获得的相当大的成就为标志的。《明史》记,1473年吐鲁番的一位名叫阿力的苏丹从明朝的一个藩属王朝,即契丹王朝手中夺取了戈壁滩上的哈密绿洲。被派往吐鲁番的一支中国军队未能捉住入侵者,待追军返回后,他们又占领了哈密。1476年,这位阿力(或称哈力)派使者携带贡赋到北京。如果《明史》的编年准确的话,阿力的统治相当于羽奴思汗的统治时期。〔17〕
  然而,羽奴思汗很可能抓住了帖木儿王朝衰落的机会(参看463页),作为调停人干涉河中事务。帖木儿王朝的两个宗王,卜撒因的儿子、撒麻耳干王阿黑麻和费尔干纳王乌马儿·沙黑,为塔什干的所有权,在毫无结果的竞争中耗尽了他们的全部力量,乌马儿·沙黑占有了塔什干。随着费尔干纳国成为羽奴思的属国,羽奴思不得不多次出面保护乌马儿·沙黑以对付阿黑麻。最后,羽奴思利用仲裁人和无私调停者的角色,在征得双方的同意后,他于1484年取得了两兄弟争夺的塔什干城和赛拉木城。〔18〕后来,羽奴思选择塔什干为他的居住地,并于1486年死于该地。〔19〕
  由于住在像塔什干这样的古城,即在人口稠密的河中地区的门槛边,羽奴思汗实现了他终身的梦想。甚至自从流亡时期以来,当他在泄剌只还是一位年轻人时,就已经尝到了波斯文明的乐趣。这位有文化教养的成吉思汗后裔就一直怀念过去,梦想着定居的生活方式。出自蒙古人的责任感,多年来他强迫自己像游牧民一样地住在天山南北坡的伊犁河流域和裕勒都斯河流域。〔20〕但是,在这一点上,他仅仅是实现了他作为一个王的职责。〔21〕《拉失德史》对羽奴思的描述,是基于纳昔儿·丁·乌拜达拉赫给穆罕默德·海达尔谈的他个人的印象,书中强调了这位拜访者的惊奇:“我以为会看到一个蒙古人,但是,我发现他是一个波斯式的男子,满脸胡须,他的言谈举止即使在波斯人中也是少见的。”〔22〕因此,他一成为塔什干统治者(当时他几乎年近八旬),就决定住在那儿。追随他的一些牧民,对他按塔吉克人般的方式过定居生活的思想感到惊恐,疏远了他,急忙返回到他们喜爱的裕勒都斯河流域和畏兀儿斯坦草原上。他们带走了羽奴思的次子阿黑麻,他似乎抱有与他们一样的喜欢自由生活的兴趣。羽奴思汗没有追赶他们,因为阿黑麻在他们中间可以保证他们对他的忠实。〔23〕
  阿黑麻在父亲死后统治着汗国的这片地区,即伊犁、裕勒都斯河流域和吐鲁番地区,直到去世(1486至1503年在位)。他在他的草原上很快活。一方面,他成功地与卫拉特人(卡尔梅克人)作战,另一方面,又与吉尔吉斯—哈萨克人作战。《拉失德史》认为,卫拉特人恭维他的绰号是“阿剌札”,意为“杀人者”。〔24〕1499年前后,他从杜格拉特部异密阿巴癿乞儿手中夺取喀什和英吉沙尔城。这位能干的成吉思汗后裔,在国内通过一系列讨伐和处决,使反叛的部落首领们臣服。
  《明史》对阿黑麻在哈密绿洲的事迹也有报导,在汉语中,他是“吐鲁番速檀阿黑麻”。在1482年,地区契丹王朝的一位后裔、罕慎王子得到中国的支持,从察合台汗国手中重新征服了哈密。1488年,阿黑麻在一次伏击中杀死罕慎,夺取了哈密。次年,罕慎部众又夺回哈密。1493年,阿黑麻俘获哈密君主和中国驻官,并监禁他们。北京宫廷对此进行了报复,封锁哈密边境,禁止吐鲁番的商旅进入,把从畏兀儿地区来的商人们驱逐出甘肃境。《明史》说,这一报复在畏兀儿地区和察合台汗国内引起了对阿黑麻的极大忿恨,结果,他不得不顺从地把哈密留给地区王朝,也就是说让哈密处于中国的影响之下。


第三节 察合台后裔被赶回天山东部地区;帖木儿王朝文艺复兴在喀什噶尔的影响;历史学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