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幸福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生幸福论- 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人生与社会的矛盾A人生矛盾中更多的、更为常见的现象,是人生与社会的矛盾。人生与社会的矛盾,也可以分为几类:第一类是个人与他人之间的矛盾;第二类是人生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矛盾;第三类是人生与社会进步状况之间的冲突;第四类是青年人的一些特殊矛盾。

    前面我们讲过,任何一个人都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离不开他人的存在。社会生活、社会关系,就是指许多人以不同的方式(或是自愿的、平等的,或是被迫的、强制的)所

…… 232

    612第一章 人与幸福

    进行的、必不可少的相互配合。

    ①每个人都是这种相互配合的链条中的一环。

    但是,处于社会关系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志,都有自己的个性,也都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因此,人与人之间不可避免地会相碰撞,会产生矛盾和冲突。

    这些矛盾和冲突,都直接涉及个人的人生价值是否能得以实现的问题,因而构成人生矛盾的内容。

    比如说,在夫妻这种人间最亲近的关系中,也会发生冲突。

    如果丈夫头脑中有封建意识,回到家中什么家务都不做,一切家务活都加在妻子身上,而妻子的事业心很强,想在业余时间研究点业务,这样必然会在夫妻之间产生矛盾。妻子会认为丈夫不体谅、不理解自己;丈夫会认为自己没有享受到男人应得到的享受。双方都有自己的苦恼,觉得生活不顺心。

    父母与子女也是人间最亲密的关系。然而在父母与子女之间,也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宋朝的陆游与他的妻子唐琬情感很好,相亲相爱。可是陆游的妈妈不喜欢这个儿媳妇,硬逼着儿子把媳妇休了。在封建的孝道压抑之下,陆游虽然不敢违抗母命,但内心痛苦是必然的。他后来在《钗头凤》一词里,抒写了自己对往事的感伤。而唐琬在读了这首词之后不久,抑郁而死。可见这位封建老夫人给儿子和儿媳

    ①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社会关系的含义是指许多人的合作,至于这种合作是在什么条件下、用什么方式和为了什么目的进行的,则是无关紧要的”。

    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4页。

…… 233

    第二编 幸福是什么712

    造成的痛苦有多大。这种情况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已不多见。然而父母与子女在其他问题上发生矛盾的情况。似乎比以往的社会还要多。

    两代人之间常常因为观念、生活理想、生活习惯等差异,而发生不愉快的事。多数年轻夫妇不愿意与老人在一起居住,而父母也同样希望子女能独立生活,免得在一起生气闹别扭。

    在人生的旅程中,与他人发生矛盾是无法避免的。上面所举的例子,都是在至爱亲朋之间所发生的矛盾。至于与其他人相处过程中产生矛盾就更不稀奇了。

    甚至可以这样说:人与人之间有矛盾是正常现象,人与人之间没有矛盾才是奇怪的。

    除了人我之间的矛盾之外,还有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社会是由一个一个的个人构成的一个大系统,个人则是构成这个大系统的一分子,一要素。社会作为一个大系统,它有自身的利益。

    这种利益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社会的共同利益、共同需要。社会的共同利益、共同需要,虽然也是造福于社会成员的,但是它与每个社会成员的个人利益、个人需求,毕竟是两回事,毕竟有差别,并非总是相一致的。

    每个民族、每个阶级、每个阶层,也有本民族、本阶级、本阶层的共同利益。民族的、阶级的、阶层的共同利益,与该民族、该阶级、该阶层每个成员的个人利益、个人需要,有时也会发生矛盾。

    比如说,多数青年人都向往大城市的生活,都希望能在那些条件、设施好的岗位上工作,这也是人之常情。但是这也仅仅是从个人的需求、个人的利益的角度出发的。

    从民族、国家、社会的共同利益的角度来看,必须有青年人去守卫边

…… 234

    812第一章 人与幸福

    卡,需要有人去海岛、边防巡逻、驻防,需要有人在唐古拉山口值勤,需要有人在西北的大荒漠中开采石油,需要有人下到地层深处去采矿采煤,需要有人在荒无人烟的地方进行勘探,需要有人在崇山峻岭之间铺路架桥,……若没有人在这些艰苦的环境中工作,很难设想大城市的生活会是个什么样子。不仅如此,就是在大城市之中,也有许多艰苦的工作。

    这些艰苦的工作往往与个人的需求、志向发生冲突。诸如环卫工作、市政建设、污染严重的化工生产、殡葬工作、以及工厂中许多繁重的体力劳动等,都是人们不愿意干的工作。

    但是,若是没有这些工作,城市又将会是个什么样子呢?

    凡此种种,都是人生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人生与社会的矛盾,还有另外一些表现。比如青年人大都希望上大学,受到良好的教育。

    但是国家的经济力量有限,办不了那么多的大学,目前每年考入大学的,只能占同龄人中的3%左右。

    每年高考之后,都有大量的青年因进不了大学而伤心,有的甚至走了轻生的路。有的因考不取大学而受到父母的责骂,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其实,有些学生的成绩是不错的,但是由于当地的考生多、录取线高,因而落榜。

    造成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我们的国家、社会还不够发达,高等教育不发达。这种教育的落后,转化成了部分青年的人生苦恼,成为人生矛盾的一项内容。再比如广大农村青年,其生活条件、劳动条件、受教育的条件,与城市青年相比,差得很多。

    许多农村青年羡慕城市青年,叹惜自己的命运不好。

    这也是由于社会不够发达,城乡差别过大所造成的人生矛盾。

    青年人在人生道路上所遇到的社会矛盾,与成年人所遇

…… 235

    第二编 幸福是什么912

    到的社会矛盾相比,还有一些特殊之处。

    青年是人生的一个过渡时期,是由少年到成年的过渡时期。

    在这个过渡时期里,青年人的社会角色正在发生着变化,社会、他人,对青年的态度也随之发生变化。当一个人在儿童、少年时期,他处处受到社会与成年人的优待。不论是家长,还是社会其他成年人,都把他们当作孩子看待,他们受到特殊的关怀与保护,优待与宽容。这时,他们肩头上没有沉重的经济与生活负担,没有直接的社会责任。即便是做错了事,人们也会原谅他们,因为他们是孩子,人们说他们不懂事。甚至在法律上对于儿童、少年一些违法犯罪行为,也要采取有别于成年人的处罚原则。这是对儿童、少年的一种特殊的保护与教育。但是当他们进入青年年龄段、特别是到了十八九岁以后,无论是家长还是社会,都开始用另一种标准、即开始用成人的标准来要求、衡量他们,要把社会责任交给他们。家长与社会对他们的要求既高且严。他们若有了差错,也不再会有人说他们还是孩子,因而宽容他们。他们此时触犯了法律,对他们的处罚与对成年人的处罚也不再有什么区别。每当家长与社会用成人的标准来要求这些处于社会角色变化时期的青年人时,青年人的心理有一种说不出的苦闷,他们会感到社会对他们太不客气了,对他们的要求太严了。似乎社会在一夜之间对他们的态度就发生了变化。这是青年人与社会之间特有的一种矛盾,是青年人特有的一种苦恼。

    平心而论,处于社会角色正在变化、处于过渡时期的青年人,虽然应当担负社会责任,虽然已经不是小孩子,但是

…… 236

    02第一章 人与幸福

    他们毕竟还是刚刚脱离少年时代,对于人生责任尚没有深切体会,也没有社会生活的经验,尤其是没有处理社会矛盾的经验。因此不论是家长,还是社会,对待青年人,还是应当以教育与热情帮助为主。在他们办错事的时候,批评是应该的,但应当给予恰当的分析和评价。

    正如列宁所说过的那样,上帝是允许青年人犯错误的。

    ①可惜许多的成年人:家长、教师、领导,都不明白这一道理,他们忘记了自己是怎样从青年阶段走过来的,忘记了自己在青年阶段也做过一些荒唐的事。人生与社会之间的这种特殊的矛盾,也许只能在社会文化水平普遍提高之后,才能消除。

    人生与自我的矛盾A人生与自我的矛盾,也就是个人与自我的矛盾。再通俗一点说,就是人与自己的矛盾。

    也许有些年轻人对“人与自我有矛盾”这个说法闻所未闻,或者是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可是,在人的生活中,这是经常有的事情。有一个中学生写信给报社的编辑,他说他自己知道自己的自制力很差,有时明知做某一件事于己于人都有害,可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他请求编辑同志救救他。

    有一个高中三年级的学生给报社的编辑写信,说他的性格内向,怕见生人,不敢在全班面前朗读课文;同女同学说话,更是胆怯,脸红、心跳、出汗,甚至紧张得说不成话,两腿颤抖。他对编辑说:我真恨自己,渴望自己能很快地勇敢起来,但是不知该如何办?

    ①参见《列宁选集》第4卷,第225页。

…… 237

    第二编 幸福是什么12

    还有一个青年人写信到报社,说他从小至今不论大事小事,都是靠家长给他拿主意。考大学前报考专业,都是父母给他定的。他原来喜欢文科课程,父母也同意他学文科。可是到了高二文理科分班时,父母又让他学了理科。他考入一个全国重点大学的理科专业,可是自己又不喜欢这个专业,第一学期就有两门课不及格,一见到一些课程就头疼,甚至梦中都会惊醒。他写信给报社的编辑,问编辑他怎么会落到这般地步?他现在应该怎么办?这个青年内心的痛苦,我们是可以想见的。

    有一个农村男青年,高考落榜,既进不了工厂,又无一技之长供他外出谋生。这时父母又逼着他与一个从不相识的姑娘订亲。他六魂无主,不知是否应当顺从父母,与那个不相识的姑娘订婚。写信向报社的编辑诉说他的烦恼,希望能从见多识广的编辑那里讨得主意。

    凡此种种,都可以称之为人与自我的矛盾。前两个例子是纯粹的人与自我的矛盾;后两个例子中既有人与社会的矛盾,也有人与自我的矛盾。在现实生活中,后两种情况更为多一些。

    人与自我的矛盾,在孩童时代是不曾有的。即使有,也会是一闪而过,不会长久地存留在脑际里,也不会带来长时间的自我痛苦。

    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逐渐形成,而且越来越强烈。

    人不仅要观察、认识外部世界,处理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各种关系,同时也开始观察、认识自我;开始发现,现实的自己与自己的内心世界并不总是和谐的;开始意识到除了现实的

…… 238

    2第一章 人与幸福

    我之外,还有一个自我。自我似乎是一个独立的主体,现实的我成了自我观察、认识的对象。比如说,青年人喜欢说自我设计,即自己规划自己的未来。这实际上就是自己把自己当作一个对象、客体来进行观察与分析的。这前一个“自己”

    ,便是我们说的自我、或称为自我意识;后一个自己,便是现实生活中的我。这两个“我”所发生的矛盾,就是人与自我的矛盾。

    人与自我的矛盾,内容是很多的。当一个人认识到自己做错了事的时候,他的内心会产生悔恨,即自己恨自己。这是人与自我的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当一个人处于复杂的矛盾之中时,一时不知该怎么办,内心矛盾重重,甚至感到不论怎样做,都不能表明自己的心,这也是人与自我的一种矛盾。

    在青年时期,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想。这个理想中的我,是带有一定的完美性的。我们称它为理想之我。但是这个理想的状态,并不是一下子就能达到的,只能通过长期的艰苦的努力,一步一步达到。而在这个过程之中,人们常常用理想之我来要求自己,使现实之我一步一步向理想之我靠近。应该说这是一件好事,是人进步的一种动力。但是,有时也会出现理想之我与现实之我的另一种矛盾。比如,理想境界与现实的能力之间的矛盾;事先设想的理想状态、预期的结果,与后来事实之间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也都是人与自我之间的矛盾。如果有人用理想之我谴责现实之我,那么这个矛盾会越闹越大,以至使人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失落感。

…… 239

    第二编 幸福是什么32

    人与自我的矛盾,还有一些更为复杂的内容。诸如灵魂与肉体、情与理、现实与未来、性格与人格、事业与家庭、以及精神世界的真善美与假丑恶之间,做人与做事之间,都会出现人与自我的矛盾。

    人生的幸福与痛苦,同人有自我意识,人与自我存在着矛盾,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正是因为人有自我意识,人才能够思考自己身心诸种问题,人才会追求自己生存的价值。

    没有自我意识,人生的诸种问题也就都没有了。

    第一章 三 幸福对于幸福的种种不同理解A幸福是人生追求的终极性目的A幸福是创造力的实现而获得的满足感A幸福是人生价值得到肯定的满足感A幸福不是一成不变的占有物A对于幸福的种种不同理解A在本书的第一编里,我们已经研究过哲学家对幸福追寻的道路。在几千年的历史中间,不同的思想家们,提出过多少种关于幸福的理解和定义啊,它们之间的差别如此之大,如此之多,以致有人认为“没有一种幸福的定义,能够为多数人所接受”。

    这个看法虽然过于偏颇,但是的确触及到幸福问题的复杂性。

    德国的著名哲学家康德承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