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社会思想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西方社会思想史- 第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勒蓬的“集团心理学”提出的概念与理论问题,如心理感染,集体暗示、匿名性、个人意识与群体意识的关系等,促进了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启发了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的思路。

    但他把人民群众同非理性的“群氓”混为一谈是不正确的,他对群体—集团的研究完全限于纯粹偶然的和无组织的个人集合,甚至多少有将两者等同起来的倾向,也是偏颇的。事实上,他是把对犯罪集团行为的观察外推到形式截然不同的集团行为,这反映了他的反民主的思想倾向。

    115摹仿论A集团心理学的研究得到各个方面的鼓舞,包括对催眠术的实验研究,对儿童摹仿活动的观察,人种学的研究以及对赶时髦等群众心理现象的观察。一些作者认为集团心理的基本过程是心理感染,它使人们的社会行为保持一致并结合在

…… 289

    282西方社会思想史

    一个集团中。另一些作者则把这种作用归于心理暗示。第三种作者则倾向于摹仿说,摹仿论的最大代表是法国的法学家和社会学家塔尔德(G。

    Tarde,1843—1904)

    ,他著有《摹仿的规律》(1890年)

    、《社会逻辑》(1895年)

    、《社会心理学研究》(1898年)

    、《比较犯罪学》(186年)等。塔尔德对勒蓬有不少批评,他不同意勒蓬的“心理的群氓”论。在其《舆论与群氓》一书中,他将“群氓”仅限于指称身体上接近的人群。他提出了“公众心理学”。他确信,作为一种共同体概念,“公众”比“群众”具有更丰富的规定性。他认为公众在肉体上是分散的,但在精神上却有紧密的联系,它随意见交流手段的改善而发展。他的不少观点接近于强调交往沟通问题的美国互动论学派。事实上他在解释公众问题时是一个互动论者,这使他的一些观点为芝加哥学派所赞赏并接受。

    塔尔德是个唯名论者,一贯对主张“集团意识”

    、“群体精神”的独立实存的观点持严厉批评态度。但他也不是个人主义心理学的还原论者,他认为社会是个体相互作用的产物。

    不同个体之间的“共识”至“我们”的意识是怎样产生的?

    塔氏说是靠“摹仿”。集体的、个人之间的心理学,即社会学所以能产生,只是因为个体的心理中包含着可由一个意识向另一个意识传授的那些要素,这些要素可以结合在一起,形成真正的社会力量和社会结构,形成思潮与群众性的冲动,形成传统与风习。

    基本的社会关系就是传播信念与希望。

    “社会就是摹仿”

    ,“社会学必须研究由摹仿重复产生的心理事件,只

…… 290

    第十一章19世纪末20世纪初心理主义社会学382

    要它由此而发现其本身的重复、数和度的范围“。

    ①

    创造先于摹仿,一切被摹仿的新的方法、式样、价值、趣味、制度等都是个人创造的结果,创造源于天才个人的想象力。摹仿是创造的现实化,对新事物的有效适应引起具有“摹仿”

    形式的重复浪潮。

    摹仿是新事物从中心向外扩散出去的同心圆式的传播过程;摹仿的圆圈具有无限扩张的倾向,直到外来干扰使这一过程终止,于是重复变成反对,而反对又总会这样或那样地变为新的适应。这样,社会的适应、重复和反对的过程的整个圆圈又会重新开始。

    摹仿的基本规律之一是社会地位低的人摹仿社会地位高的人,文明水平低的民族摹仿文明水平高的民族;另外,摹仿是有个人、民族的偏好模式的,也就是说摹仿的不同形式之间存在着竞争,每种类型的摹仿都倾向于克服或融合比它更弱的摹仿。

    摹仿又可分为“习惯性摹仿”与“时尚摹仿”两种,利用这一区分,就有可能描述传统社会与革新社会之间的区别,这一区别问题正是令所有社会学家都为之着迷的问题。

    塔尔德未曾离开过其互动心理学的立场:社会过程最终是个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他的观点对早期的社会心理学与相互作用社会学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心理主义并未使他放弃研

    ①《塔尔德谈交往与社会影响》(芝加哥,1968年)

    ,第103页。

    塔尔德重视用统计方法发现社会现象的规律性,“重复”

    (repetition)

    “数”

    (numeraBtion)

    及“度”

    (measurement)

    这几个概念涉及的都是规律性事实的范围,故在塔尔德眼里,它们都具有了方法论的重要性。

…… 291

    482西方社会思想史

    究互动过程,他与勒蓬或其它心理学派作者不一样,后者关心的主要是人类行动的心理驱力而非行动的机制。

    但是塔尔德把社会过程局限在心理上的互动范围内,在解释它们时就免不了循环论证。

    其次,涂尔干的批评指出,塔尔德在“摹仿”一词中讲述了三个过程:人们在集团生活中形成的共同感;拜倒于舆论与权威之下而对传统规范的留恋;以及自动地重复别人所做的事。涂尔干认为这是三件截然不同的事。最后,摹仿的同心圆的扩散与波动,摹仿的竞争等概念,都带有外在的机械的色彩。

    116本能主义A关于人性的“合理”的模型,可取功利主义为代表,“经济人”

    、“功利人”的实质是从理性的估计与效用的考虑这两个基本点引申出人的一切行为。与此不同的浪漫主义传统则强调情感的本能的本源,强调非理性因素的作用。

    在19世纪下半叶的西方哲学社会思潮中,非理性主义呈现日渐加强的趋势。尼采(F。

    W。

    Nietzsche,184—190)的非理性主义的“权力意志”

    、“弗洛伊德的无意识冲动”理论鼓舞和武装了这一运动。生物学在揭示动物本能活动的机制的同时,对这种趋势作了自然科学的论证。对人的心理所作的实验研究也表明其中存在着强有力的未经意识到的过程和结构。这一切促成了社会学家将“本能”概念引入到对社会现象与过程的解释中去的尝试。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W。

    Mcdougal,

…… 292

    第十一章19世纪末20世纪初心理主义社会学582

    1871—1938)被认为是本能主义的最著名的领袖。他是哈佛大学训练有素的心理学家,《社会心理学导论》(1908年)这本社会科学畅销书的作者(十年内再版十六次)。

    这本书还被专家认为开创了社会心理学的一个新时代。

    ①它也成为无数批评的靶子。因其被视为用有限的本能解释人类一切行为却丝毫不考虑社会结构与社会互动的观点的现代典范。不论这些批评是否让人信服,有一点是肯定的,麦独孤的确创立了一种人的社会行为的理论,作为这一理论的基础的假设是:“人心有一些内在的或天生的倾向,这些倾向是一切思想和行动——不论是个人的还是集体的——的本源和动力,它们也是个人与民族的性格与意志在理智机能的引导下据以逐步成长的基础。”

    ②麦氏把本能视为构成行为的分子。本能是“一种天生的或内在的心理—生理素质,它促使个体感知或注意一定的对象,这时就体验到一种特殊的情绪激奋,并按一定的方式对对象采取行动,或者至少是产生这种行为的冲动”。

    ③

    根据麦独孤的观点,每一假设的本能都包含着一个感知面,即在一定方式中感知一情境的先天倾向;一个情绪面,即这样的感知必定直接由一适当的感情的反应相随,例如,惊讶的情绪伴随好奇的本能;一个努力面,即情绪的经验在肉

    ①参阅墨菲(Murphy)著《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中译本,下册第610—611页。

    ②麦独孤:《社会心理学导论》(伦敦,1945年)

    ,第17页。

    ③同上,第25页。

…… 293

    682西方社会思想史

    体上导致行动的冲动。用心理学的稍微精确一点的语言说是一种认知的、一种感情的和一种意动的倾向。社会生活,在麦独孤看来,最终不是来自暗示感受性(勒蓬)

    ,也不是来自观念的联想(斯密、穆勒)

    ,而是发自潜伏在行为后面的本能。

    每种现象都基于一定的本能或一批本能之上。宗教可归因于人的自卑、好奇和遁世这些本能的结合;资本主义可解释为攫取的本能;都市化则出于群居的本能。这样的解释犹如用燃素说解释燃烧,用生机活力说解释生命一样,除了多了一套术语外什么也没有解释。即使人性真如麦独孤及其他本能主义者所描绘的那样,本能主义仍然是错误的,因为人不仅是一生物物种,而且主要是一个参与社会过程的现实的行动者。本能主义非法地以个体心理学的规律(必须指出,在其专业领域,麦独孤卓然有成,是意动心理学的一大家)取代社会历史规律,并对个体心理主要作生物学的论证。麦独孤之所以还值得讨论,在于他代表了一种激进的本能主义及极端的心理主义的标本。

    117精神分析学的社会思想A由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Psychoanalysis)

    是20世纪西方思潮中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其影响远远超出了心理学的范围。它在形成现代西方学术气氛、精神、方法等方面起了显著的作用。弗洛伊德主义的许多观点已为西方思想与文化所同化,汇入西方文化主流成为其一个主要部分。

…… 294

    第十一章19世纪末20世纪初心理主义社会学782

    关于精神分析的社会学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首先弗洛伊德主义在多大程度上是社会学的学说,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极为不同的观点。一些作者把弗洛伊德称为“当代社会学的伟大奠基者”

    ,按照马尔库塞(H。

    Marcuse,1898—1978)的意见,弗洛伊德理论的构思具有深刻的社会学的性质。但多数学者认为,精神分析学说与社会学本身很少共同之处,它包含的社会哲学思辩也不具有社会学专业方面的意义。我们认为后一种看法更接近事实。精神分析学对分析社会、经济、政治结构问题不感兴趣,或注意甚少,而这正是历史学家社会学家认为对于决定人的社会生活最有意义的问题。弗洛伊德强调的是基本不变的人的欲望内容而不是各种制度及实际生活的明显变化的形式。

    弗洛伊德最初是一个精神病学的临床医生,他的理论兴趣也限于相当专业的范围内。只是到了后来,他对沟通个体心理学与心理社会学或社会心理学发生兴趣。随着他精神分析理论的学术声誉的增长,他那好作社会哲学概括的倾向也在不断加强,越到后期他的社会学兴趣越大,并公开地或含蓄地发表了一些社会学的思想和研究文章。他承认“只是在极少数的、十分例外的情况下,个体心理学才可以忽视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在个人的心理生活中,始终有他人的参与。这个他人或是作为楷模,或是作为对象,或是作为协助者,或是作为敌人。因此,从一开始起,个体心理学,就该词语的这种广义的、然而是完全合理的意义上说,同时也就

…… 295

    82西方社会思想史

    是社会心理学。“

    ①

    在《图腾与禁忌》(1913年)

    、《集体心理学及对自我的分析》(1920年)

    、《幻想的未来》(1927年)以及《文明及其不满者》(1930年)

    等书中,弗洛伊德试图用个体精神的某些特质解释集体行为,他讨论了诸如社会进化、群体心理学、文化的起源及本质等社会科学的主题。

    但是,弗洛伊德在社会学史上的重要性与这些著作关系不大。他的著作中居于优势地位的生物心理学的还原论使他的社会分析充满了稀奇古怪而且纠缠不休的历史心理学的幻想与神话的杜撰。吊诡地是,不是他的社会学,而是他的心理学,包含了一些可以作为对社会科学永久贡献的真正的新观念。也就是说,正是弗洛伊德早期的个体心理学著作,而不是他后期的社会学研究保存了对社会科学有价值的东西。

    弗洛伊德理论的核心与基石是无意识说。他认为精神过程本质上是无意识过程,心理的主体并不在意识中。意识只是被孤立地看待的过程及精神整体的一部分,对有意识的思想体系的高度估价的唯理论态度是近代西方思想的典型传统。

    弗洛伊德继续叔本华,尼采及其他反理性主义者的工作,最终摧毁了把人描绘为一种思想占主导地位的生物的理性主义图景。在弗洛伊德看来,我们的意识只不过是我们内在心理过程的一小部分,同我们内在的巨大力量相比,它其实是很不重要的。我们内在的这些力量是黑暗的、非理性的,同时又是无意识的,受无意识力量的驱使是人类的本质特征,将

    ①《弗洛伊德主要著作选》,第664页。

…… 296

    第十一章19世纪末20世纪初心理主义社会学982

    精神分析运用于社会学,并转向无意识分析标志着社会学中的一次别开生面的革新。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原始的性本能,即力比多(libido)

    是人的一切行为的最终动力。力比多的原则是唯乐原则,不停地寻求满足、寻找出路的本能欲力推动着人的行为。

    弗洛伊德关于力比多的阐述几经变化,它最初指狭义的性欲;后来扩展为全部生命能量;最后用id(本我)一词名之,只是规定人的精神生活的因素之一。

    尽管有如此变化,他从未抛弃过视人基本上受本能支配为潜意识所驱使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