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因此,我们无需象实证主义所建议的那样只限于观察事实,我们有机会达到对被隐蔽在事实背后的东西的了解。人文科学研究的事实是这种深层次实在的符号,深入其中获取对它的知识正是人文学科的使命。
从最一般意义上讲,理解就是揭示被遮蔽在社会世界表层下的东西的方法与程序,而对表层的可观察部分的了解当然要借助于自然科学的方法。
理解与说明各有所用,“我们说明的是
①狄尔泰:《解释学的兴起》,引自《批评的社会学》(企鹅丛书,1976年)
,第104—105页。
…… 353
643西方社会思想史
自然界,而我们理解的则是精神生活“
①,而贯穿人类研究的全过程这两种方法是同时需要的。
狄尔泰对理解方法的阐述多有歧义,每种说法都可找到支持的论证。大体说来可分为心理学的理解与解释学的理解两种。须记住的是狄尔泰本人并未作过这一类区分。
讲得简单点,所谓心理学理解就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而扮演他人角色的重建性体验。举他历史研究方法论常用的说法是,历史学家要理解凯撒或拿破仑,就要力图成为凯撒或拿破仑,在自己的心灵中复活着过去。但他并不认为仅此方法就足够了。
他区分了理解(verstehen)
与有倾向的重构(erlebBnis)
,认为后者的许多缺点应该消除,如主观随意性、无法证实性等。他提出了简单的与复杂的两种理解方式。对有些事的理解可用简单的类比即告成功,而对另一些事则须诉诸复杂的思考与超心理学的知识。例如我们要想知道不同情况下人流泪的意义,就得理解特定语言中流泪一词的语意,文学作品的描写以及历史人格的有关行为。
直观自己的内心经验,尽管有帮助,但还是不够。我们必须求诸历史背景知识和各种人文学科积累的一般知识。
理解不只是对自己内心的体验,而且还要将事实置于一个确定的整体中加以考察,包括语言、文化、社会制度等。这样的理解需要许多种心智活动的协调配合,这里谈的已是解释学的理解了,狄尔泰认为解释学已是一种知识,而心理学的理解则是一种艺术。
①狄尔泰:《论描述心理学和分析心理学》,引自《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初资产阶级社会学史》,第157页。
…… 354
第十三章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历史主义与人文主义社会学743
我们说过,狄尔泰本人并未作过理解方法的明确区分,这一区分的实际运用在他自然也不会十分清楚。他在讨论生命时,往往止于内心的直接体验;而在讲到生命的对象化时,其兴趣便转向解释学。涉及体验时,他试图发现感性个体的表现与其内心状态的关系;而在涉及解释学时,他要发现的是一种表现的确定形式与对象化产物的总体之间的关系。在涉及复杂的精神现象时,狄尔泰求诸的不是心理的理解,而是概念的构造及其结构规则。但无论在何种情况下,理解主要是非理性的过程。
在一种情况下人们进入人的体验的心灵;在另一种情况下,人们进入的是诸如一个时代,一件艺术作品这样的给定的整体的心灵。
许多作者认为狄尔泰的著作标志着人文科学的一种革命。
他的哲学乃是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最早的独立宣言。
其独立的根据是人文科学有其迥异于自然科学的主题,因此必须求诸性质根本不同的方法。狄尔泰的思想在人文科学方法论中产生了一种新潮流,任何时候,只要自然科学模式的普遍有效性与直接适用性受到怀疑,这股思潮就会趋于活跃。
它已对欧洲社会学产生重要影响。但他的学说缺少内在的一致与严密,并且受到生命哲学非理性主义的过多感染,必须大大修改完善方能作为社会科学方法论发挥作用。新康德主义的弗赖堡学派推进了狄尔泰的工作,并力图超克他的哲学。
狄尔泰曾被人们称为“历史认识上的康德”
,就他清算社会学半个多世纪的实证主义的形而上学教条,另辟社会科学发展之路径的工作言,确可与康德对旧形而上学哲学的成功批判相媲美。
…… 355
843西方社会思想史
133李凯尔特:历史科学的方法论A与价值论
新康德主义与狄尔泰一样坚持反对实证主义自然主义方法论的立场,强调历史活动的主体性质与个体化特点,同样认为历史学比社会学更重要,或确切地说,要将历史学作为文化科学建立起来。但新康德主义力图摆脱狄尔泰生命哲学的非理性主义,并且把人文科学的逻辑—方法论问题摆到了其兴趣的首位。
文德尔班1894年在斯特拉斯堡大学的题为《历史与自然科学》的著名演讲中,提出了代表新康德主义科学概念的基本原理。他反对按科学研究的对象来分类,因为各对象的对立并不与认识方法的对立相一致。他主张按照科学认识方法及其认识目的的形式的性质来划分科学的大门类。
他说,“经验科学在现实的事物的认识中寻找的,要么是自然规律形式下的共相,要么是历史规定形式下的殊相;它们所考察的,有的是常住不变的形式,有的是现实事件的一次性的、特定的内容。有一些是规律科学,有一些是事件科学;前者讲的是永远如此的东西,后者讲的是一度如此的东西。如果我们可以造一些新术语,那就可以说是科学思想在前一种场合是制定法则的,在后一种场合是描述特征的。如果我们要仍旧使用通行的用语,那就必须要本着这种自然科学与历史科学对
…… 356
第十三章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历史主义与人文主义社会学943
立的意义来说话。“
①
文德尔班提出的方法问题,在李凯尔特的《自然科学概念构成的界限》(1902)
一书中得到了更加细致和系统的探讨。
(1)个体化方法
李凯尔特认为其导师文德尔班所作的方法论区分是不言而喻的。他赞同自然科学与历史科学的方法及其目的区别是一般化与个体化思想之间的区别。但他认为这种区别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因为对立并不涉及两类不同的实在和领域,而只是一个方法论与科学的目的问题,是从两种不同的观点观察同一个现实形成的区别。
当我们从一般性看它时,经验现实成为自然;而当我们从其个别性看它时,经验现实则又成为历史。个别化的方法原则上可以适用于自然界(半历史性的自然科学,如地质学,进化生物学)
;而一般化的方法原则上也可适用于社会现象(半科学性的历史科学,如社会学、经济学、理论法理学等)。纯粹自然科学与严格的历史科学是一般化方法与个别化方法的两极,两极之间,为一般化或个别化程度不等的各种研究的空间。李凯尔特没有追随狄尔泰用历史学取代社会学,而是为它在两极间的过渡带上留了一席之地。但他仍坚持认为个别化方法提供了研究人类历史—社会现实的最好方案,用自然科学方法处理历史现实是把具有生命力的东西“强制地同僵化的一般性捆绑在一起”
,
①文德尔班:《历史与自然科学》,引自《西方现代资产阶级哲学论著选辑》,第55—56页。
…… 357
053西方社会思想史
因而不能胜任历史—社会认识的任务。
李凯尔特最关心的是个别化概念及方法的逻辑问题。他是这样提出他的问题的:“所以历史概念的构成问题就在于:能不能对直观的现实作出一种科学的处理和简化,而又不至于象在自然科学的概念中那样,在处理和简化中同时失掉了个别性;而且经过处理和简化所得到的并不是一个还不能视为科学表述的单纯事实‘描述’。”
①这段话很重要,但也不大好理解,我们须先对李凯尔特的个体概念的确切意思有一了解。李凯尔特认为属于经验范围的实际事物都是个别的,这种直观意义上的个别性不是任何科学所致力的目的。自然科学的目的自然是从大量个别的事物中分离出一般性来,而把表征其个体性的事物弃置一边;历史科学也不能把所有的个别性事物都当作自己的对象,因为事实上没有什么历史—社会领域的事件不是一次性的和个别性的。而根据我们马上要谈到的李凯尔特确定的个别化概念构成的标准,任何对象均可成为“历史”的个体,譬如,一颗纯为自然物的钻石。因此,在李凯尔特看来,重要的是从单纯的有差异的个体中,区分出对历史学有意义的个体,并且,必须是科学表述上有意义的个体,这后一句话的意思是,“对一次性的个别事物进行普遍有效的表述”
②,才是历史学追求的个体概念。
认为个体化概念排斥普遍意义概念,这是对李凯尔特的
①李凯尔特:《自然科学概念构成的界限》,引自《现代西方历史哲学译文集》第6页。
②引自《现代西方历史哲学译文集》,第27页。
…… 358
第十三章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历史主义与人文主义社会学153
误解,客观有效性与普遍意义的概括与表述,是任何科学所应满足的条件。
李凯尔特说得好,“谁要是认为只有一般事物而永远不会是个别事物才具有一般意义,谁就忽视了这样的事实:那些最具一般意义的价值恰恰能够寓于绝对个别和绝对独特的事物之中”。
①
现在的关键问题是:这样的个体概念如何可能?是根据什么考虑构成的?
李凯尔特指出,历史学上有意义的个体概念不仅具有一次性的、特殊的和独特的事物的意义,而且同时还具有不可分事物的意义。这两种意义紧密相联寓于个体一词中,缺一不可。但最重要的是不可分意义,或不可替代的意义。但不可分或不可替代均不是工艺上的或自然意义上说的性质,而是由人的态度上,或确切地说对于人的意义和价值关系所得到的性质。李凯尔特举了一个煤块与科伊诺大钻石②相比较的例子。同科伊诺大钻石一样,放在我们面前的这块煤也不会在世界上存在两次;因为凭其个别性,不仅有别于其它种类的东西,而且也有别于其它所有的煤块。当考虑到不可分性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它们二者虽然均可被分割,只需用锤子一击便可将这两个个体统统砸得粉碎。煤块的分割怕是世界上最为令人漠不关心的事了。与此相反,人们将小心翼翼地保护钻石使其免遭此祸。其所以如此,就是因为随时都可以用另一块煤来代替这块煤,但第二块科伊诺大钻石也
①同上,第26页。
②科伊诺大钻石为英国王室珍宝,重109克拉。
…… 359
253西方社会思想史
许是永远也找不到的。李凯尔特由这一例子引出了从社会学观点看他的最重要发现:即价值关联(Value-relevance)
;钻石所以不可分割,不是真的不能分割,而是人们不想让它被分割,因为它宝贵无比。
“不可分个体永远是与价值有关的个体”。
“一次性的、人的个性的统一性或不可分性并不是任何其它的什么统一性,而仅仅是和某种价值有关的个体的统一性。”
上面提到的两类个别性的概念在这里变成具有重要方法论意义的两类个体:广义的个体与狭义的个体。
“任何一种现实事物(不管它是精神性的也罢,物质性的也罢)都能分解为狭义的个体和广义的个体。我们还会懂得,我们何以如此轻易地便忘记了:就独特性而言,一切现实事物都是以相同的方式作为广义的个体而存在的。它们当中的绝大部分仅仅是独特的,只有当它们和某种价值发生联系并因此而在其独特性上变得不可分割地统一了时候,我们才重视它们的独特性,并且有机缘去明确认识它们(对精神性的个别事物来说几乎永远如此)”。
①也就是说,人们是把于人的生存、发展有意义、有效用、有价值的独特性个体视为认识上与实践上重要的东西,从而“进行这种区分是极为理所当然的,所以人们极少想到它的道理,而且根本就没有想到区分时的选择是为价值观点所左右的”。
②种受价值观点支配而形成的对世界的个别化的理解(或观点)被李凯尔特称之为实践生活的世界观,此即本来的,无所不包的历史观。
“可以把对有意志的、
①引自《现代西方历史哲学译文集》,第21页。
②引自《现代西方历史哲学译文集》,第22页。
…… 360
第十三章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历史主义与人文主义社会学353
能评价的人来说是不可分个体的个体称之为历史上的个体“。
①这样,历史科学就被李凯尔特定义为文化科学,因为在他看来,文化正是价值的领域。无论是人们根据其价值目标的行动所直接造成的任何产物,还是人们为了价值起见至少是有意促成的一切,都构成了文化。
(2)文化科学:价值领域
李凯尔特的文化概念涵义并不十分清楚。但它指涉人文学科之思路仍是清楚可辨。可以说它相当于狄尔泰的客观精神,有一点不同,李凯尔特将文化与精神生活分离开来。他说“文化科学不应限于对心理事件的研究,它也十分不适于描述那些处理人类‘心灵’的种种表现的科学,如果人的‘心灵’专指人内在的心理生活的话”。
②文化科学与个人所体验的内容没有关系(那是心理学的课题,心理学是被当作一门自然科学推进的)
,而与对人们有意义的事物或与各种价值有关联的事物有关系。就存在一词的本义言之,价值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