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
第六章 时间、永恒、审判57
分享到自己此在的整体,也依然是成问题的。 活着的时候,自我此在的整体从不进入他的自我意识,因为每个人都遗忘了许多事情,抑制了许多事情。但是,即使对自己的死亡、对通向死亡的道路有先见之明,也不能由此获得自己存在的整体。⑧
甚至对于临死者来说,这也是隐秘的事情。如果我们确实应该分享我们此在的整体,那么,它只能被看作是死亡彼岸的事情。我们的尘世此在的永恒性的深渊进入了我们的体验,这被看作是死后的事情,同时又意味着复活和审判。 之所以是复活,乃是因为在自我与人的无限使命的矛盾中,自己生活的永恒整体必然遭到毁灭。作为死亡彼岸的事情,审判的观念与对死者普遍复活的期望相联系。关于这种期望,前面一讲里已经谈到了。与复活的希望本身以及任何一种超越死亡的思想一样,关于未来审判的观念当然也仅仅是比喻。但是,对于有关的人的自我本身来说,如果未来的审判不是发生在死者复活的瞬间,那么,它应该如何以另一种方式成为事件?在死者的复苏中觉醒过来的生命至多像已经表明的那样,与我们在尘世拥有的生命是同一种生命。 但是,它就是我们此刻的生命,就像上帝从他水恒的现在出发所看到的那样。因此,它又与我们此刻所经历的生命完全不同。 然而,在死者的复活中,无非是发生了永恒的时间深渊此刻已经构成的东西,发生了在上帝看来——在作为创造者的上帝的目光看来——此刻已经是现在的东西。 借助于我们生存时间的水恒深渊的桥梁,我们此刻就已经与我们未来将被重新唤醒走向的生命同一了。 因此,在坟墓中朽坏,并不是复活的障碍,而且也不会产生单个的人在死亡与世
…… 85
67人是什么
界终结之间的时间里呆在何处这样的问题。即使在此生中,重要的是在与耶稣的相遇中,也可能实现只有在世界终结的时刻才在永恒的意义上在自我身上所显示出的东西。⑨在这种情况下,与耶稣的联结就在我们的此在的永恒的和谐一致中抑制和改变了不和谐。 于是,我们就希望,与耶稣的结合将通过审判应许我们分有复活的生命。我再概述一遍:只是对于事件之长河本身中的一个位置来说,时间才分为过去、未来和现在。从时间长河的彼岸来看,一切事情的发生都重合在永恒的现在中。 在我们自己的现在意识中,我们已经初步体验到了这一点。 然而,我们的生命在所发生的一切事物永恒的和谐一致中的统一,只有在死后,即以死者复活的方式,才能进入我们的生命。 但是,永恒意味着审判,因为在永恒的和谐一致中,我们的生命由于它自己的各种矛盾,尤其是由于我与它的无限使命之间的基本矛盾必然走向毁灭。唯有对于与耶稣结合起来的人来说,复活才不仅仅意味着审判,而是意味着永恒的生命。
注 释① 关于下面的论述,除了前面(第四讲注释1)
已经提到的卡茨的那本书之外,还请参见哈特曼(NicolaiHartman)
关于空间和时间的范畴分析(《自然的哲学》,1950年版,第55页以下,第83页以下,第113页以下,第144页以下,第189页以下)。
即使在人们不能同意哈特曼在现实空间与直观空间、现实时间与直观时间之间所做的划分的情况下,这些分析仍不失其重要性。
…… 86
第六章 时间、永恒、审判77
甚至现实空间和现实时间也一直是经验自身的思想使命。把它们的内容和它们的完成区分开来——并使之“客体化”
——也属于它们的本质。因此,在哈特曼那里,被分配给现实范畴与直观范畴的东西,在本讲的思想进程中,同属性也得到了表述。② 参见鲍滕迪克的《人的态度和运动的一般理论》,1956或1957年版;他依据魏茨塞克(ViktorvonWeizsacker)
的《形象图》,第57页。③ 哈特曼在他被引用的著作中解释了扩展的现在的现象,以至他把紧接此刻这个点之前和之后的时间也归入现在(第196页)
,这种思想也许过于表面化了。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似乎在人的时间直观中只是不精确地把握了时间。 甚至刚过去的事情,如果它被从我的行动领域中剔除出去的话,也可能会急剧地消失。为此,我们可以考虑一下那种被当作最后一次的告别。尤其是当人们接受了这次告别之后,马上又转向与另一个人的新的告别时,事情就更明显了。④《旧约。 诗篇》第139篇令人信服地指出了无时无地不在,全能和永恒之间的这种关系。⑤ 文采尔(AloysWenzl)
仔细地研究了爱因斯坦(A。Einstein)
的“世界表层”
与永恒性思想之间的联系(参见《不朽》,1951年版,第29页以下)
,然而却毫无道理地把它与前面谈到的传统的灵魂观念联结在一起。⑥ 在这里,当然一直存在着自然科学的模型,即我们的思维的猜测——就像尼古拉。 库萨(NikolausvonKues)
所表述的那样——与在自然本身中所实现的上帝的创世思想之间的分歧。后者通过自然科学的模型至多只能得到近似的描述。⑦ 作为永恒这个概念的引导,请参见安茨(W。Anz)
,《永恒》(载于《历史和现实中的宗教》(RGG)
,卷二,1958年第3版,第81—
…… 87
87人是什么
815页)
以及该处所介绍的文献。⑧ 对于海德格尔关于人在理解性地对待自己的死亡进行的预演中获得整体的观点,必须持怀疑态度。 尽管知道自己必然要死亡,这是人所固有的,就这一点来说,认为随着死亡我的作为整体的此在也就被分裂开来(至少就我与我自己本身的关系来说)
的思想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任何人都不能够在有关自己死亡的思想中感知到自己的此在的整体形象。认为对自己的死亡进行的预演说明了“实存地先行把握整体此在的可能性”
,即作为整个能在而实存的可能性(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1927年版,第264页)
,这是应予以否认的。⑨ 由这一点出发,规定了《圣经。 新约》形成史的主要线索的、有关世界末日的对死者复活的未来期望、就与约翰的下述观点联结在一起了,即永恒在此刻中的决定不仅是先行于与耶稣的相遇作出的(就像耶稣本人以及整个早期基督教传统所认为的那样)
,而且是不可更改地作出的。例如,请参见《约翰福音》5:24、3:18、8:51、1:25—26。
…… 88
第七章 社会中的个人
作为一个对世界开放的存在物,人的使命在于与上帝的结合,与此同时也在于人的此在的统一,在于自我和现实的统一。恰恰由于人对世界的开放性,自我才陷入与各种各样被揭露的现实之间的紧张关系,不能完成使自己的行为合乎现实的任务。正是在这一点上,我们才因真正地成为人的任务而依赖于上帝,因为上帝作为创造者,保证了整个现实的统一以及人的此在在对世界的开放性与自我中心性之间的敌对关系中的统一。但是,人的使命不仅要求人的此在的统一以及——与此不可分割地——要求塑造一个统一的世界,而且还要求人类的统一。 我们不仅谈到人的个体,而且还谈到大写的人,这只有通过人的使命在所有的人那里的统一才是合理的。 单个的人不能独自地、脱离开其他人来实现人的使命。 因此,他与其他人一起,并为了其他人,共同建设着自己世界的统一。 在精神生活中,如同在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中的一样,甚至在像个人之间的谈话这样的私下领域里,都涉及到我们的世界的共同性,其中还涉及到人与人彼此之间的结合。 为此,每个人都
…… 89
08人是什么
在探询着对所有人都适用的真理。 人的尚未被揭示的使命的共同性说明了人对人所表示的无限兴趣。 它构成了相互理解的魅力,造成了人的日益更新的联合。人的共同体生活不是由本能操纵,沿着由遗传确定的轨道进行。 但是,人的形式也并非产生自个人之间的任意协定,以至这些形式对于我们人之为人来说无关紧要。 毋宁说,这些形式之所以被发现,乃是因为人的一切都旨在与他人的结合,由此,这种资质也获得了在任何特殊的条件下都是尽可能最好的形象。 只是通过个人的联合,人超出单个的人实现自我与现实的统一的使命才获得了具体的形象。我们还将看到,人的使命也将一再超越共同体生活的任何一种形态。但是,这丝毫不会妨碍共同体是实现人的使命的道路上的一个不可避免的阶段。甚至可以进一步说,共同体是这条道路所经过的地区。人们在寻求共同体。这表明,人们所有的使命都是同样的使命。因为在同一个共同体中,许多单个的人都在寻求自己的努力的实现。单个的人的道路在多大程度上彼此不同,他们彼此之间的贡献以及他们在自己的群体中所起的作用在多大程度上多种多样,被追求的目的也就在多大程度上对所有的人来说都是共同的,这就是把人们联结起来的共同体,而且,尽管任何单个的群体在数字上都是有限的,但是,它总是在一个民族中处于与其他群体的联系中,而这个民族又在一个民族共同体中处于与其他民族的联系中。 虽然对共同体的追求最初是以一个比较狭小的、可以概观的圈子为目标的,但是,最终却是以作为圈子的圈子的整个人类为目标的。 这与人的一切行为的普遍特征是相应的。 我们总是首先构成一些较小的
…… 90
第七章 社会中的个人18
统一体,以便在这之后通过它们之间的联系获得关于较大的整体的洞察。 因此,在与自然的关系中,我们试图在一个被划分开来的世界的统一中概括一切现象,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我们试图在趋向于包含一切人在内的人类共同体的群体中概括一切个人。尤其是今天,由于地球上的距离通过现代交通变得易于克服,形成人类统一体的趋势也就变得显而易见。人必然还要继续发现其使命,他的统一迫使单个的人接受与其他人的联结。在任何领域里,个人之间互相理解的过程的前提条件都是:只有一个真理是对所有的人都适用的。类似的说法也适用于行动。只是由于我赞助了其他人,并由此而加强了把我和其他人联结起来的那种共同体,我自己的生命才得以实现。我们有理由补充说明,另一个人的幸运或者不幸永远是自己的幸运或者不幸的一个本质性成分。①因此,广义上的爱作为同伴这间善意的帮助,既是共同体生活的根源,也是自己的生命实现的泉源。只是在人们互相之间把对方视为个人这一点上,人们之间的关系才是人的关系。 只有当我知道在另一个人身上与在我自己身上一样,有着同样的在任何一个生命形象中都未出现过的无限使命在起作用时,另一个人才会作为个人受到敬重。由此便产生了尊重,这种尊重不仅仅依照人们眼前所见的东西来评价另一个人。个人就是大写的“你”
,这是就他和环绕我周围的事物一样是我所不能支配的这一点来说的。 另一个人总是比他出现在我面前时所扮演的角色更加丰富,也比他在迄今为止的行为中显示出来的性格更加丰富,我可以在做计划时、在对一种局势作出判断时把他的角色和性格考虑在
…… 91
28人是什么
内,但是,我却不能由此而支配这另一个人,也不能由此而想作出最后的判定。 为使另一个人能够超出自己本身实现新的可能性,我必须一直开放着自身。 而且,我有责任一方面通过批判他的现存性来帮助他达到这一点,另一方面,这种批判又是伴随着对他的特殊可能性的尊重出现的。 谁在他人那里不尊重和防碍他趋向于上帝的无限使命,谁就损害了自己的使命。在无限者中,他的使命与他人的使命是一回事。互相尊重是一切真实的人的关系的基础。 彼此之间的尊重充满了活生生的想象力。期望着他人的可能性,然而又赞许他人有走自己的道路的权力,这是爱的基本行为。 在某人获得尊重的地方,他也就被认真地当作人来对待。由于对人来说,成为个人是永恒的,所以,人们之间的一切联结只有在互相认可的基础上才是可能的。②甚至当要借助暴力来实现共同生活时,暴力也必须得到失败者的认可。但是,也存在着认可的多种形式和阶段,以及共同体的阶段。 对暴力的被迫认可和朋友之间自由的、互相的认可构成了分界点。 在这之间,国家的权威、父母的权威、教育者的权威、职业的合作、对共同目标的志同道合的追求、自由的交际等等极不同的形式都拥有自己的位置。 每一个人都在寻求着他人的认可。因为只有通过他人的认可,单个的人才知道在自己特殊的使命中证实了自己。认可意味着确信没有白白地劳动,确信通过提高自己的特殊性分有了人的共同的使命。 认可说明了差异之中的共同性。 认可总是以人的差异为前提的。 在完全的相同占支配地位的地方,也就不再有知道自己的个性被认可的幸福。由于个人正是在自己的差异中互相认可的,并且为了
…… 92
第七章 社会中的个人38
互相补充的目的制造了新的区别,因此,他们并不是不顾自己的特殊性,而是通过自己特殊性汇合成为人之为人的共同体,汇合成为人的使命的统一。 因此,在共同体中,实现的恰恰是个性。如上所说,认可可以以很不同的形式得到满足。认可是根据一种成就或者一种状态产生的,但又是在对双方之间关系在未来的发展的期待中产生的。当它通过同情实现自身时,还是不定型的,它的定型是在从属关系或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