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 系列丛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与自然 系列丛书- 第1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花组成,温度在…20℃以下。冰雹云有个特点,就是气流上升和下降很强烈。 
  当上升的气流,把云下层的水滴送到中层或上层时,由于中上层温度很低,因此,水滴就很快冻结,或者和冰晶、雪花碰在一起,形成冰雹的胚胎——雹核。 
  接着,下沉的气流又把雹核送到下层。由于下层温度在0℃以上,因此,它的表面一部分冰融化;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还有新的水滴沾在冰雹上面。 
  这时,如果又有上升的气流,就会把雹核再带到中层或上层,雹核外面沾附的水就冻结。于是冰雹就变大。 
  这样经过几次上下升降,冰雹的表面冻结越来越大,也越变越重,就好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直到冰雹增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上升的气流再也托不住它,于是它像一艘载重过量的船沉下海底一样,就从天空中降了下来。 
  从这里可以看出,在冰雹形成过程中,上升和下降的次数越多,形成的冰雹也就越大。 
  巨大的冰雹正是由于上升和下降的次数多而形成的。




神秘的球雷电 
  球雷电,直到19世纪末才得到科学家承认。如今,人们不再怀疑它存在的真实性。据报道,人类已记录4000多次球雷电现象。许多关于球雷电的现象让人捉摸不透:1978年,一支前苏联登山队在山上露营。夜里,一名队员醒来,从睡袋中探头一看,只见一个直径约六七厘米的火球,闪着耀眼的黄光,在离地面约1米的空中飘荡。令人惊奇的是,火球依次钻进了每个人的睡袋。“拜访”完毕,火球悄悄离开。结果,有一名登山队员被击死,其余的人都受了伤。 
  帐篷里的许多金属物如无线电台、枪支等却完好无损。 
  1981年,一架“伊尔—18”飞机从黑海之滨的索契市起飞。飞机升到1200米高空时,突然一个直径约为10厘米的火球闯入飞机驾驶舱,并发出一声巨响,随之消失了。几秒钟之后,它又光临客舱,在乱作一团的乘客头上飘移,缓慢地飘进后舱,并分裂成两个半月形,随后又合并在一起,最后发出不大的响声离开。飞行员发现飞机上的雷达和部分仪表已失灵,便紧急着陆。经检查,发现飞机头尾各留下一个窟窿,而飞机壁却不见丝毫损坏,舱内的乘客也都没有受伤。 
  1981年,在我国上海郊区高桥的上空,乌云密布。一阵雷声后,两个桔红色的火球发出刺耳的呼啸声,从云中翻滚而下。突然两个火球撞在一起,发出了巨响,同时放出耀眼的光芒,把漆黑的天空照得通亮。 
  1989年,在前苏联莫斯科近郊“友谊”少年夏令营的驻地,天上下着雨。 
  突然闯入了两只球雷电:先是一只直径约有30厘米的大火球,闪着蔚蓝色的光辉;随后是一只直径15厘米的小火球。两只球雷电在该地四处游荡,小火球还追逐一个小女孩,吓得孩子们惊恐万分。 
  现在,人们已经对球雷电的“外貌”和“脾气”有了一定的了解。它大多出现在强雷雨的恶劣天气。球的大小不一,有的直径只有几厘米,有的却有几米,甚至几十米。它沿着弯曲的路径在天空中游荡,速度有时快,有时慢,有时停息在空中不动。它有时发出白光,有时发出流星一样的粉红色的光。它存在的时间一般为几秒,但有时也能维持十几秒。在它消失时,常伴有强烈的爆炸。




球雷电是怎么产生的呢?
  多少年来,科学家们努力探索,提出了一个个猜想:有的认为它是一种氮和氧的化合物,通常在闪电的周围形成,冷却后就会消失;有的认为它是一种带强电的球状气体混合物,且不稳定,一旦碰到导电体就可能放电而爆炸。。目前,更多的科学家认为,球雷电是枝状闪电在空中经过或打击地面时,产生了高频电磁振荡,使空气受到激发而形成的一团旋涡状的等离子体。它会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能量。如果它能量吸收过多而膨胀,就会爆炸;如果它遇到了障碍,内部电磁平衡受到破坏也会爆炸。当外界环境中的各种条件不利于它的生存时,它会悄悄地离去。 
  我们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将把神出鬼没的“淘气”的球雷电驯服成“听话”的、造福于人类的球雷电!




海水涨落的秘密
  到过海边的人就会知道,海水的涨落很有规律,大约一天里涨落两次。 
  当海水涨的时候,大片的海滩都被吞没;而当海水落的时候,露出了岸边的海滩。古人把海水白天上涨称为“潮”,把晚上海水上涨称为“汐”。把海水有规律地涨落的现象称为潮汐。 
  海水为什么有时候会上涨,有时会下落,而且那么有规律呢? 
  很早以前,古人就知道了这个秘密。古代希腊的航海家比戴阿斯,在大西洋沿海对潮汐进行仔细观察和记录。他发现每月有两次特别大的高潮和两次特别小的低潮,并且高潮总是出现在新月和满月的时候,而低潮总是出现在上弦月和下弦月的时候(即只能看到半个月亮时)。因此,他断定,潮汐现象是因为月亮而产生的。 
  我国东汉时的哲学家王充则直接了当地指出:“涛之起也,随月盛衰。” 
  唐代诗人张虚若在他的诗作《春江花月夜》中也有“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诗句。 
  现代科学证实,潮汐现象的确和月亮有关。 
  由于星球间存在万有引力。因此,可以想象,如果整个地球是海洋,那么在月球的引力作用下,“水球”就会被拉成蛋一样的长形的球,对着月球和背着月球的两点都是隆起的。地球每天自转一圈,对某一地点来说,那个地方的海水就会发生两次涨落。也就是说,从这次涨潮至下一次涨潮,或者说,从这一次落潮至下一次落潮,大约是相隔半天的时间。 
  可为什么每月会发生两次特别大的高潮和特别小的低潮呢? 
  原来,太阳对地球也有引力。但由于太阳和地球距离较远,因此,引力较小,平时不明显。可当地球、月亮和太阳处于一条直线时(满月或新月),月亮对海水的引力和太阳对海水的引力叠加在一起,就出现大潮。这好像两个人一起用劲来拔萝卜,萝卜就容易被拔出来一样。当月亮与地球和太阳与地球形成的角度呈直角时(上弦月或下弦月),两种引力相互抵消,出现了小潮,这好像一个大人在前面拉板车,而后面却有一个小孩在拖住板车,板车前进的速度放慢一样。由于这种情况每月出现两次,所以每个月总有两次特别大的高潮和特别小的低潮。 
  海洋潮汐是一种极复杂的自然现象,除主要与月亮、太阳与地球的相对位置有关外,还与海盆的形状、海水深度、气流情况等也有一定关系。




死海
  死海实际上是一个内陆海,位于约旦国首都的西北部,南北长约74公里,东西宽约15公里。因为它的海滩白沙细腻,海水清可见底,水温冷暖适度,加上光照充足,早成为世界著名的海水浴场了。 
  凡是来这里游泳的人,即使从来没有学过游泳,下水后只要把身子放松平卧,吸气屏息,也会慢慢地漂浮起来。会游泳的人,不仅可轻而易举地在海中露出胸部或背部,在水中一边游,一边喝饮料,吸烟,有的甚至可以躺在海面上悠然自得地读报呢! 
  原来死海之所以淹不死人,是因为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盐分极浓,占海水的23%~25%,比重很大。人跳下去时,就如同把木头投入水中,当然沉不下去了!




会着火的海 
  1977年,印度南方沿海的海港,被一阵强大的热带风暴席卷。这次台风的猛烈出乎人们的想象。瞬间,房屋倒塌,巨树像小草一样被连根拔起抛上天空。台风之后,海面上一片火光,直冲云天。大风卷着火蛇在滚动,在翻飞,映红了海港城市马德拉斯。信仰佛教的印度人,双手合十,不断恳求佛祖不要降灾于他们。 
  这种奇景,人们都没见过。况且,海中并没有泄露的石油等可燃烧的物质。这是怎么回事呢? 
  经过科学家的研究才知道:当时强台风的速度是每小时200公里。当台风贴着海面以这么高的速度掠过时,与海水发生了猛烈的摩擦,产生极高的温度,把海水分解成了氢气和氧气两种气体。氢气、氧气、海水在摩擦中产生火花,氢气马上就被点着了。海水中分离出来的氧气又能够促进燃烧,所以海中大火就越烧越旺,成了真正的“火海”。




奇妙的河
  甜水河 
  在希腊半岛的北部,有条河叫奥尔马加河。它全长有80多公里,水流平缓。与其他河流不同的是,这条河中的水是甜的。河水的甜度尽管比不上甘蔗,但人们是完全可以品味出来的。尽管有这种不用放糖的甜水,当地人却不愿喝,因为他们怕这不是真正的糖水,而是有害人体类似“糖精”的矿物作怪。用这种甜水浇地,庄稼长势良好,只是土壤一年比一年板结。估计长此下去,土质是要变坏的。这样的甜水河,在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州也有一条。 
  变向河 
  希腊有一条奇特的河——阿瓦尔河。河水每天有4次改变流向:6小时流向大海,接着6小时又从海里倒流回来,然后是再反复。来来往往,天天这样,年复一年。 
  原来这条河流受爱琴海潮汐的影响,天天为我们变着魔术。海水落潮时,河水比海水高,河流奔腾入海。涨潮时,海水倒灌,河水也只好往回流了。 
  墨水河 
  在阿尔及利亚境内有一条“黑水河”,河水是近乎于发黑的颜色。听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军曾取这条河中的水当墨水用。现在,沿河的老百姓也有拿这条河中的水当染料的。 
  原来,这条河有两条支流,一条支流的水中含有氧化铁和氧化铅,另一条支流的水中含有五倍子酸。两条支流汇合,水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形成了天然的“墨水”。水中的氧化铁和氧化铅不是工厂排放的污染物,而是上游沿岸河流的地下矿床被雨水冲刷的结果。 
  香河 
  位于北京东直门外有一个地方叫香河园,可真正的香河不是这里,而是非洲的勒尼达河。这条河流全长6公里,河水散发着清香。离河越近,香味越明显。 
  用这里的河水洗衣服,衣服长时间都会有股香气,蚊虫都不靠近。科学工作者想查明香河的原因,但没有得到足够的证明。一种猜想是河底可能有什么含香素的植物,这种植物在水中开花后,花粉、花瓣落入水中散发出的香味;另一种猜想是河底或河岸的土层本身就含有一种矿物香料,河水溶解了这种香料,所以散发出香味。 
  “鱼汤河” 
  我国的西藏地热资源丰富,蒸气泉、热泉随处可见。当地有一条小河,就是受热泉影响,成为鲜美的“鱼汤河”。 
  平时,河水的温度正常,各种鱼类在水中往来漫游。但是,当河底的热泉喷涌时,河水便如同开锅一样,温度很快升高,蒸气腾腾。来不及很快逃走的鱼,用不了一会,就被烫死煮熟。由于是鲜鱼,热汤,所以常有人到这里品尝。 
  “悬河” 
  我国的第二大河——黄河是一条含沙量很大的“沙河”。黄河经过晋、陕之间的黄土高原后转向东流。当它流奔到河南孟津以后,已进入辽阔的华北平原。这里由于地势低平,河流的流速减低,每年从中、上游挟带来的16亿吨泥沙便有4亿吨淤积在孟津以下的下游河道中,其余的被冲带入海和堆积在河口。随着时间的推移,河床愈淤愈高,一般每10年就淤高1米,至今有些河段已高出两岸平地3~4米,有的甚至已高出10米以上。河水全靠两岸数千里大堤约束,因而成为“地上河”。人们从大堤之下的两旁平地仰望黄河,它就好像是悬在空中一样,因此又称“悬河”。“地上河”是自然界存在的反常现象,是对我国北方人民的严重威胁,也是全国的巨大隐患。一旦河堤溃决,黄河之水便从天而降,直泻华北平原。沿岸的人民不但要流离失所,而且许多人的生命也将难保,所有财产尽付东流!因此消除“地上河”威胁,从根本上治理好黄河沿岸的水土流失现象,并切实整治好黄河河道,是我国人民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大盐湖 
  美国犹他州的大盐湖,不仅面积大而且含盐量高。湖水的咸度为海水咸度的4~5倍。大盐湖地区不但以富饶的矿产和鸟类的保护地著称,而且还被认为是自然界的奇迹之一。 
  在这里,湖岸全是由洁白的盐构成的,晶莹耀眼,浪花冲击的盐岸,处处是繁花一样的白盐珊瑚。湖中隆起的盐丘坚如岩石,远远看去就像北冰洋海面上漂移的冰峰。到了夏季,景色就更美了,湖中的水藻颜色各异,有粉红、橙黄和绿色。盐湖的沼泽地和湖中的小岛栖息着大量的鸟类,它们在小岛上筑窝、产卵、嬉戏。远远望去,鸟儿上下翻飞。身临其境的人如同进入了鸟儿的天国。 
  由于水份逐年地蒸发,盐湖的面积开始缩小,由于盐分越来越浓,喜爱游泳的人可高兴了!因为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就漂浮在湖面上。 
  湖水分层 
  内陆的湖水,由于风吹和水流,常常上下搅动,而且水质相同,根本分不出层。可是世界上有些湖泊,却保持着明显的分界线。 
  美国的纽瓦克湖就是分层的湖。湖水分成两层:上层是淡水,生活着淡水鱼类;下层是咸水,各种海洋生物在里面生存。 
  前苏联北部的基丁岛上也有一个分成5层的湖泊:第一层是淡水,生活着普通的淡水鱼;第二层是含有微量盐类的水,栖居着各种虾和贝类;第三层是咸水,有海星、海鱼生长;第四层水是红色,里面生活着许多菌类;第五层水里含有硫化氢,是生物的尸体腐烂产生的,几乎没有生物的踪迹。 
  经过科学家的观测研究后,揭开了湖水分层之谜:这两个湖都在北极,淡水是冰雪溶化的,因为轻,所以在海水上面。它们都距离海洋很近,地壳的隆起,把海水封闭在陆地上,变成了湖泊,因此湖里有各种海洋生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