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 系列丛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与自然 系列丛书- 第1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是交替进行的。心脏收缩时,将血液射入动脉;心脏舒张时,上、下腔静脉的血液则流入心脏。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就搏动一次。心脏每分钟搏动的次数叫心搏频率,简称心率。各人的心率很不一致,一般来说,年龄越小,心率越快。小学生的心率为每分钟60~100次。 
  心脏收缩,左心室射血入主动脉。主动脉壁先行扩张,然后回缩。主动脉这种一张一缩的搏动,像波浪一样沿着动脉管壁向远处传播,就形成了脉搏。简单地说,脉搏就是动脉的搏动。人在7~10岁的脉搏每分钟为82~91次;11~13岁为每分钟81~83次。 
  推动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的压力叫血压。血压的高低与心脏收缩或舒张有关,心脏收缩时的血压较高,叫收缩压;心脏舒张时血压较低,叫舒张压。7~10岁的血压介于93~96/58~63毫米水银柱,11~13岁介于98~103/60~64毫米水银柱。 
  以上是脉搏血压的正常值,过高或过低则属不正常。




什么是肺活量 
  同学们体检时常常用嘴去吹一个桶状的仪器,那就是肺活量仪,用以检查肺活量的大校什么是肺活量呢?在做一次最大吸气之后,再做最大的呼气。这时能呼出的全部气量,就叫肺活量。肺活量等于潮气、补吸气和补呼气三者之和。 
  潮气:在平常的呼吸过程中,每次呼出或吸入的气量就叫潮气量。潮气代表呼吸深度。 
  补吸气:在平静吸气后,再用力继续吸气,到不能再吸时为止。这额外吸入的气量叫补吸气。 
  补呼气:在平静呼气后,再继续用力呼气。这样多呼出来的气量,叫做补呼气。 
  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呢?它包括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所组成的消化道,还有附属在消化道上的肝脏和胰脏。 
  食物是怎样被消化的呢? 
  第二,对食物进行化学分解,由消化液把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物质,由大分子变成能够吸收的水分子。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经加工消化后,大部分在小肠吸收,进入人体。剩下的食物残渣,又在大肠被吸收了水分和盐类,最后形成粪便,由肛门排出体外。这个工程如同工厂生产产品一样。因此,我们称消化系统为“食品加工厂”。




内分泌系统 
  每个人体内每时每刻在进行着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的生理活动。这些活动安排得那样有条不紊、次序分明。例如,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过程、青春期的形态生理变化,以及生儿育女等等。究竟是谁在为我们进行如此巧妙的安排呢? 
  生理学家通过深入研究发现,人体生理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和调节者,是人体的内分泌系统。这个系统所统辖的各种内分泌腺体能产生各种各样的激素,好像是化学信使,作用于相应的组织或器官,调节着它们的生理活动,从而保证了生命活动持续而有规律地进行着。所谓内分泌就是指存在于人体内的各种腺体或细胞组织,能分泌一种或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这些物质分泌出来后,通过血液循环运行至全身,可在各自对应的器官或组织中发挥作用。 
  从而协调人体复杂的代谢活动及其功能。 
  凡具有这种内分泌功能的腺体,即为内分泌腺。体内的各种内分泌腺,如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和性腺等一起构成了内分泌系统。所有内分泌腺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它们没有专门的导管输送其所分泌的激素,而是从腺细胞分泌出来后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所以也称内分泌腺为无管腺。此外,人体内还有一些组织细胞虽并不具有典型的内分泌腺结构,但照样能分泌出生物活性物质,例如,消化道的粘膜细胞能分泌一些胃肠道激素,肾脏内能分泌肾素等。这些组织虽不属于内分泌腺,却具有分泌激素的功能。 
  这些内分泌激素既不是营养物质,又不能提供热量,那么它们是怎样发挥效应的呢?据研究,主要是通过调节它们所作用的器官或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而起作用的。内分泌激素的分泌量极少,一般在每100毫升血液中,仅含若干微克(即百万分之一克)或毫微克(十亿分之一克),就可对机体的代谢、生长与生殖产生巨大的影响。 
  人体循环血液中内分泌激素的含量很不稳定,年年月月,日日夜夜,甚至分分秒秒都在发生变化,有时还会有较明显的周期性变化,激素的这些变化往往是与人体各种组织器官的生理需要相适应的。如性激素,在儿童体内的含量是微乎其微的,但随着机体发育的加速,分泌量逐步增加,对人体的发育等生理现象产生很大的影响。




新陈代谢 
  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是新陈代谢,它包括物质的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 
  人体从外界摄取物质经过一番变化,变成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并且贮存能量,这种变化叫做合成代谢。与此同时,构成身体的一部分物质也不断地氧化分解,释放出能量,并把分解的产物排出体外,这种变化叫做分解代谢。它们组成人体的一个新旧交替的过程,这就是新陈代谢。人体的新陈代谢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也就结束了,其他的一切生物也都是这样。所以说,新陈代谢是维持生命的基本条件,它为个体的生存、生长发育、生殖和维持体内环境恒定提供了物质和能量。 
  人在青少年时期,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摄入物质的总量超过排出物质的总量,因此身体逐渐长大,这就是合成代谢占优势。当人患病期间,摄入物质的总量少于排出物质的总量,因此,身体逐渐消瘦,这就是分解代谢占优势。 
  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既有物质变化——物质代谢,又有能量转换——能量代谢。 
  (1)蛋白质的代谢:蛋白质是组成人体结构的主要物质。食物中的蛋白质经过消化,变成各种氨基酸,被吸收到人体后,在各种组织细胞内,在各种酶的参与下又重新合成人体所特有的蛋白质。而体内原来的蛋白质中,有的就分解。蛋白质分解代谢的第一步是变成氨基酸,氨基酸氧化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一些蛋白质分解的最终产物如尿素等则随尿排出体外。当机体缺乏蛋白质时,容易导致机体生长发育迟缓、体重减轻、疲劳、贫血、创伤不易愈合、对疾病的抵抗力减弱及病后恢复缓慢等。严重缺乏时,可出现营养不良性水肿。 
  (2)糖类的代谢:糖又叫碳水化合物。食物中含的糖类主要是淀粉,淀粉经过消化变成葡萄糖,被吸收到体内。 
  正常血液中葡萄糖量(简称血糖),必须保持在80~120毫克/100毫升范围内,这个数值要相对稳定,才能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当大量的食物经过消化,陆续吸收到体内,血糖的含量会显著增加。这时,肝脏可以把一部分葡萄糖转变成糖元,暂时储存起来。同样肝脏也能将储存的糖元变成葡萄糖输送给血液。这样,血糖浓度才能维持在正常水平。 
  (3)脂肪的代谢:脂肪在人体组织中的含量波动很大。食物中的脂肪经过消化,吸收到体内以后,大部分是在皮下、肠系膜、肌肉间隙等处贮存起来,这部分脂肪称为贮存脂肪,含量常随膳食脂肪量而变动。而贮存于细胞质和细胞膜中的脂肪称为组织脂肪,其含量稳定,不受膳食脂肪的影响。成年人贮存的脂肪一般约占体重的10%~20%,女子通常比男子多一些。当身体需要时,这部分贮存的脂肪也可以进行分解,释放能量,供细胞利用。此外,脂肪还有维持体温、固定组织和保护脏器、调节生理功能等作用。 
  (4)水和无机盐的代谢:水是人体组织或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调节体温,维持正常的消化吸收、血液输送和排泄功能。又是体内各种生化反应的重要媒介。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人体重量的60%,且年龄越小所含水分的百分比越高。一个人若多日不食但有水分的补充,仍可维持生命20多天,但如缺水几天或身体失水20%后就可引起死亡,由此可见水对人体的重要。 
  (5)无机盐:又称矿物质,约占人体总重量的4%~5%,人体中无机盐元素有60余种,但钙、镁、钾、钠、磷、硫、氯等7种含量较多,其他如铁、铜、碘等则含量极微,所以又称微量元素。无机盐在体内含量虽少,但却有极其重要的生理功能,如维持构成机体内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同时也是体内活性成分如酶、激素等的组成成分。




骨胳 
  我们的身体之所以能长高、长大,并能站立行走,依赖的是一副结构完备的骨胳。人的骨胳分为头骨、躯干骨和四肢骨三部分,共有206块。 
  头骨包括颅骨、面骨、听骨和舌骨,大小29块。颅骨除了保护着人体最重要的器官——脑外,还协助咀嚼食物、讲话和收听声音。 
  躯干骨,主要指人的脊梁骨。它由26块椎骨相互连结而成脊柱,纵贯身体胸部和腰部直至骶部。脊柱并不怎么粗壮,可它支撑着身体的大部分重量。 
  脊柱是怎么支撑50甚至上百公斤的身体灵活活动的呢?原来,它依靠两个法宝:一个是脊椎骨与脊椎骨之间配备的一种叫做椎间盘的缓冲垫。它像柔软、坚韧而富有弹性的橡皮圈,可以大大减少脊椎骨之间的相互摩擦。尽管如此,由于人每一个脊椎骨之间还要承受45公斤的震荡压力,加上长时间站立,椎间盘受体重挤压,通常长约70厘米的脊柱一天下来会变短2~3厘米,人的身高相应就会变矮。所以量身最好在上午9~10点钟;另一个法宝是:从侧面看,脊柱在颈、胸、腰、骶段部位各出现一个弧状弯曲,即颈曲、胸曲、腰曲和骶曲。可别小看这些弯曲。测试表明,体内有这种S形脊柱支持,人笔直站立或走动时产生的震动,可以得到有效的缓解。另外,脊柱在保证支持体重的前提下能弯、能扭,较有利于身体适应各种复杂动作。 
  还有四肢骨,它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上肢骨分为指骨、掌骨、腕骨、尺骨、挠骨、肱骨;下肢骨分为趾骨、蹠骨、跗骨、腓骨、胫骨、股骨等,骨头大大小小,成双成对组成人体的骨块,加起来总共有206块。 
  实验表明,人的骨骼作为支撑身体的框架,相当牢固和坚硬。科学家曾举行过一次有趣的硬度比赛,测试对象是下肢骨股骨即大腿骨、花岗石和松木。结果人体股骨荣获冠军,每平方厘米股骨承受2100公斤重量安然无恙;而花岗石承受到每平方厘米1350公斤时开始变形;松木最差,每平方厘米加上424公斤重量,便大变样了。




骨胳肌 
  有了一副粗壮、坚固的骨胳系统,人要真正站立起来,并向前向后或转身动起来,离开了肌肉的鼎力相助,是无论如何办不到的。所以,科学而全面的认识是,人的运动系统除了骨胳和骨连结,还必须包括骨胳肌的参与。 
  一个人的骨胳肌共有600多块,大大小小,长长短短,配合得当,各具特色。长期的直立、奔跑,使背部、臀部和小腿后部的肌肉最发达。经常参加劳动,使上肢和下肢的肌肉有精细而明显的分工。语言的频繁使用,使呼吸饥喉肌和舌肌高度分化。人不再像动物那样身体裸露,而是靠穿衣御寒,皮肌随之逐渐退化。人习惯吃烧熟煮透的食物,咀嚼肌变得愈来愈不发达。 
  在人体骨胳肌大家族中,要数小腿肌最辛苦最有力量。要了解某个人平时是不是常走动、奔跑,某个人是不是田径运动员,某个人是不是善于爬山登高,只要瞧瞧他的小腿肌发达程度就可明白。其次要数屁股上的臀大肌最能忍辱负重。它位于髂骨背面至股骨上端的后面,谁也不易看到,很不醒目。 
  可哪个人干活、走路累了,坐下来伸伸大腿,休息一会儿时,臀大肌就在尽心尽职,任劳任怨地为你服务。碰到主人生了病,臀大肌还甘心情愿让医生屡屡扎针,帮助主人早早康复。 
  最善于表达感情的是脸部的表情迹表情肌起源于面部的皮肌,多数一端附着在颅骨,另一端附着于皮肤;有的呈环形分布,如眼轮匝肌,口轮匝肌;有的呈辐射状分布,它们收缩时改变口和眼的形状,并使面部皮肤出现各种皱纹,从而产生喜怒哀乐等各种各样的表情。 
  此外,还有一种收缩舒张最灵巧的肌肉值得一提,那就是舌迹舌肌分为上肌群和下肌群,上肌群主要位于舌骨与下颌骨之间,下肌群位于舌骨与胸骨之间,它们能伸能缩,互为配合,使得舌头或伸长变短,或上下翻动,或者卷曲,各种形状灵活多变。




胃——人体“第二面孔” 
  在许多人看来,胃只是单纯地容纳和消化食物的器官。其实,胃还能表达思想情绪,是内心世界的“一面镜子”,有人称胃是人的“第二面孔”。 
  心身医学家沃尔夫曾经直接观察了情绪引起的胃的生理变化。他利用一个做过“胃漏”手术达60年之久的病人进行长时间的观察,结果发现胃时刻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主人思想情绪的影响。当病人愤怒、怨恨或焦虑时,胃和脸一样充血而发红,并且可以感到许多的胃酸腐蚀胃粘膜;当病人悲伤、沮丧或忧郁时,胃粘膜就变得苍白,胃液分泌不足,胃的活动也减少。此时,即使把食物硬放进胃中也不易被消化,而且还会损伤胃壁。 
  不少人有这样的亲身体验,恶劣的思想情绪会导致上腹部明显的饱胀感。实际上,这是胃向主人发出的“信号”,或者说是一种无声的“警告”——告诉主人不能勉强进食,否则可能导致某种疾病的发生。目前已有足够的证据说明消化性溃疡及其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往往是负情绪的后果。所谓“饱肚子”、“难过得吃不下饭”,就是这个道理。




人类的第三性征 
  人类的第一、二性征都是指生理解剖上的男女差别,第三性征是近年才出现的概念,它是指男女在人格上表现出的差异。人格是人的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