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 系列丛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与自然 系列丛书-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叫,以为舰身已经搁浅在岸上,碰撞到了海底。达尔文因为安静地躺着,只见树木左右摇晃,反觉有趣,未觉惊慌。这次震动持续了两分钟,谁也没有料想它会带来什么灾难。两周以后,“贝格尔”号来到了灾难的中心智利,这时达尔文才得知他们遇到的是智利百年以来最大的地震。 
  到达智利重镇康塞普西翁港,他看到过去繁华的街道成为一片废墟,整个城市像座无人居住的死城,到处是地震时从海底抛掷上岸的岩石碎片,还有几座孤零零的破茅草屋。地震使海岸崩塌,鸟的面积减少。地震引起的损失十分惨重,居民都露宿在树林中。幸亏大地震发生在白天,居民大都及时逃出户外,死亡约100人。紧接地震后的巨浪和海啸,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康塞普西翁港。从五六公里外的海面上可以看到一层层涌动的巨大如山的波浪,以一种缓和的速度慢慢逼向港口,到近处时则变得非常有力、快速,一下子就扫平了岸上的房子和树木。贮留湾内的巨浪变成惨白的碎波,吞没了岸边的船只,就连绑紧缆索、下锚海底11米的大船也仅能保持几分钟的完整。 
  这次大地震强烈地冲击着达尔文原有的思想观念。他将过去观察所得的各种事实和演变慢慢地整理出了一个理论体系,逐渐地确信自己的进化论的观点是正确的。他说:“怀疑正以非常慢的速率在我的心头滋长,但最后终于完成了。” 
  1836年10月2日,久别的祖国海岸到了。达尔文拖着十分疲惫的身子,独自乘坐邮递马车,从英格兰西南角康瓦尔郡的法尔默思港出发,在黑暗中冒着风雨,急速向家乡驶去,将南美探险的经历远远抛在身后。 
  23年后,1859年,达尔文请他的朋友和师长、著名的科学家顿伊尔向出版商默里洽商刊印一本书。达尔文初次拟定的书名为《论文(通过自然选择的物种的变种的起源)的摘要》,那就是后来被称为《物种起源》这部划时代的伟大著作。




未开发土地最多的大陆 
  玛雅文化是美洲最伟大的古文明之一。美洲大陆处于世界两大洋之间,与欧亚大陆距离遥远。两种文明状态截然不同,欧亚文化的基础是车、家畜、小麦、稻子、锄头、26个字母、青铜、铁、钢。除了纯属巧合的青铜外,美洲大陆没有以上的东西,但占全世界农产品一半以上的玉米、马铃薯、蕃薯、大豆、葫芦、辣椒、南瓜、凤梨、木瓜、花生等是它们特有的。在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前,美洲与欧亚文明只不过是零星的接触。创造这两种文化的人们只有过小小的交流,但其发展却是同样光辉灿烂。当欧洲人来到西半球时,有三个最发达的文明在各自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这三种文明是墨西哥南部、中美洲低洼地区的玛雅文化,墨西哥中央高地的阿兹特克文化和南美沙漠地带、安第斯高原上的印加文化。 
  1521年科尔特斯将阿兹特克文化从历史中抹去后,他的部下仍然在不断地探寻阿兹特克领土以外的地方。两年后,1523年,彼德罗·德·阿尔瓦拉多进入了南方内部,他发现了这里存在着另一种高度文明的社会——玛雅人的社会。这时的玛雅文化已经走向了衰亡。仅两年功夫,阿尔瓦拉多就征服了玛雅帝国。但玛雅人顽强地守住尤卡坦半岛直到1545年。与科尔特斯在阿兹特克王国时的感觉不同,阿尔瓦拉多到达玛雅时并未意识到自己在与另一个具有独立系统的文明接触,征服欲使他来不及对被他进一步毁灭的文明加以仔细观察。 
  后来大量的发掘和研究才使人们发现,在欧洲还处在昏暗中时,玛雅文化已经发展到了它的顶峰。350~380年是玛雅文化的古典时代,他们在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墨西哥、尤卡坦半岛建立了100多个都市。他们在没有拖车和牲畜可利用的情况下,依靠原始工具和众多的人力开发丛林,建造城市。 
  他们建造城市主要不是为了居住,而是为了宗教和世俗的仪式。依赖农牧为生的人们都住在城郊的农庄,过着集体生活。由于玉米的产量很高,食物不显匮乏,玛雅人因而有了艺术、宗教乃至科学的追求。宗教是玛雅文化的原动力,玛雅人认为一切努力都是为了祈求神的宽耍神的喜怒决定着谷物的丰收与欠收,为了感动众神,玛雅人乐此不疲地用祭品供神。壮丽的神庙、宫殿、金字塔、广场都是为了赞美神的功德。 
  玛雅人与其他印第安人一样,对俘虏采取原始的处置方法。一场战争结束后,他们将全部俘虏押到一个大广场中的神庙前,上面站着衣着华丽的贵族和祭司。祭司帽子顶端插着一丛大大的羽毛,长长的毛冲天而起,然后重重地坠在肩后。他手腕上戴着厚厚的用玉石和金粒镶成的手镯,右手扶着一支插地的圣物,杆子上用兽皮绑着绒厚的羽毛,杆端是宝石制成的尖头。他在上方正中站着,代表着不可抗拒的神的威严。他的身旁站着两名手擎火炬状圣物的小祭司,身披花斑兽皮,头扎皮绳,神情肃穆,仿佛在等待神圣的召唤。祭司的对面是贵族首领,他右手执一剑,左手伸向祭司,探寻神的旨意,精美的皇冠耸立在他的头上。他的身后,4位彪悍的武士穿着战甲,双手紧握长矛佩剑。俘虏们则挤在台阶中间,他们神情恐惧,绝望地等待判决。 
  大批手执兵器的士兵层层围住整个广常玛雅帝国在很大程序上如同印加帝国一样,是由于内部战争的混乱而崩溃的。 
  玛雅人的天文学举世瞩目,但是他们研究天文学是为了选择播种、收割、祭拜和宗教仪式的日期。他们认为只有选择神所喜悦的日期,祭典才有功效。 
  他们又根据天文学的研究发展历法,同时发明了数字体系以及文字记载方法。祭司被认为是人与神之间的桥梁,负责传达神的旨意。 
  700年代,玛雅的建筑与艺术达到最高峰。但是突然间一切璀璨骤然圆寂,玛雅文明一下子神秘地消失了。964年,玛雅文明的没落已成事实,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也许是地震、瘟疫、内乱、入侵、气候,但没有人确切知道这是为什么。刻在玛雅殿中的象形文字,或许是唯一的答案,可是,有谁能解读出这些呢?这是一个世界性的文化之谜。 
  到了第二时期,即900~1500年,这是玛雅文化的墨西哥时代,特迪卡族崛起于尤卡坦半岛北部平地,建立了三个联合都市,玛雅文化得到了复兴。 
  他们在建筑规模上超过了古典时期,宏大而优雅。但在其他方面,新帝国远不如以前,他们失去了少年的童贞,毫无可引以为荣的创造。过了200年的平静生活后,联合都市也在内乱和欧洲人的入侵下踏上了灭亡之途。 
  经过几个世纪的变迁,繁茂的密林将人类过去的遗迹完全覆盖起来,与世隔绝。世人很难窥探玛雅遗址之所在。 
  1840年,美国探险家约翰·L·史蒂芬森,在洪都拉斯的森林中行走着。 
  密密的树枝和悬空的巨大藤条使他不得不常常停下来绕过去,没人高的草丛使探险显得异常吃力。史蒂芬森顽强地在丛林中观察着,行走着,期待着。 
  忽然,他感觉脚下好像踏上了一些石块砌成的整齐的石阶,一步一步地感到自己随着石阶在升高。他兴奋极了,这里有人类建筑的遗址,有人类生活的印证。低头细细看来才发现,在长满青苔的树藤横空的路下露出了巨大的整齐的石块。史蒂芬森用力拨开层层密林,沿着石阶向前,他为自己的发现兴奋得简直要晕倒了。他发现丛林中的这条石梯通向一座巨大的精美石象。这座石象双手护胸,脸容端庄,面带笑容,身着精美图案的服装,身下是一个硕大的底座,雕满了稀奇古怪的纹样。史蒂芬森发现的是一座玛雅神殿的遗址。这座规模宏大的金字塔建筑被四周的密林遮住了,因此,人们在距离遗址约100米的地方就无法窥得丝毫的端倪。史蒂芬森不禁赞叹道:“野蛮人绝对无法建造这些建筑物。” 
  可惜的是,揭开谜底的机会几乎不复存在了。当1773年西班牙人在墨西哥南部帕连奎阴暗的热带雨林中发现处于巅峰时期的玛雅建筑时,它们都深埋在丛林之中,关于它的记载除了神殿中的铭文已无从考查。有关玛雅文化的书籍早在16世纪都被疯狂的弗朗西斯修道院的修士桑地亚哥·德·兰特焚毁。他认为玛雅的书籍是“恶魔的虚伪和迷信”,必须烧掉。玛雅人在木皮纸上所写的几千册绘图文字毁于一旦,无情的大火将辉煌的古文明烧成了灰烬,仅有3卷幸存。现在人们从德累斯顿博物馆中才可以看见残剩的3卷画册,这些灰黄色的,涂满了各种图案、线条和圆点的图书据说记载着有关金星的天文学的复杂计算。 
  美洲大陆是现今地球上未开发土地最多的大陆。在密林中被青苔和树藤遮盖的大地下,在中美洲和南美洲是否存在着古文明的其他遗址?这种可能至今仍吸引着人们。除了大草原外,几乎无法用飞机探测南美大陆中央的真面目,因为那里连绵不绝的林海将大地的一切完全掩没。现代技术仍然对这块大陆束手无策,只有像过去的探险家那样冒着生命危险,用双脚不畏艰险地迈入茫茫丛林之中,才能窥见这远古的神秘。




非洲 最初到达非洲的人
  事实上,非洲是一块拥有比之同明代欧亚民族毫不逊色的文明的古老大陆,是人类最早的发祥地之一。至今为止,人类最早的一块骨头化石就是在非洲东部肯尼亚奥都威峡谷中发现的。远在欧洲的撒克逊人、诺曼人、高卢人的祖先还躲在山洞里以树皮遮体御寒的时候,古代埃及人已在宽阔的尼罗河畔安顿下来,聚族而居,掌握了有关农耕、水利、冶金、天文等方面的知识。并且早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的古埃及人,就派出过庞大的船队,上面满载黄金、食品以及士兵,前往遥远的不列颠海岸探险考察。 
  沿着著名的古老河流尼罗河上溯,自古以来就重重叠叠地覆盖着古埃及人探险非洲内陆的脚樱公元前2560年,埃及第五王朝的创建者乌谢卡夫,把自己作为征服者的名字刻在了尼罗河第一瀑布旁边的岩石上。 
  乌谢卡夫的继任者萨胡拉的探险步履则更进了一步,他向东非印度洋沿岸派出了一支远征舰队,结果,带回了大量黑檀木和一种据专家们研究可能是铂的金属,这种金属是由金和银自然化合而成的。另外,由法老的“财政大臣”伯迪德指挥的对东非的另一次远征,俘获物中还有一个“侏儒”。这极有可能是现在住在中非丛林中的矮人族卑格迈人的一个远祖。 
  到了古埃及的第六王朝,探险已经更为深入。法老梅伦拉甚至亲自前往尼罗河的第一瀑布巡视。在那儿,神态威严的梅伦拉倚杖而立,接受那些黑皮肤的努比亚酋长们对他的俯首致敬。 
  这一时期最有名的热带非洲探险家是哈胡夫,他是梅伦拉法老手下的南方总督。哈胡夫从小喜欢冒险,曾经四次“下巡”到遥远的亚姆一带,每次来回都要花费七八个月的时间。他率领的商队规模非常庞大,仅用来驮载食物和战利品的驴子就有300头之多,此外,还有保护这支商队的军队。 
  紧接着埃及人来到濒临印度洋的东非海岸探险的是古希腊人。 
  大约在公元前430年,有一个叫希罗多德的希腊历史学家跟随着向东进军去征服埃及的亚述人来到尼罗河口,又从尼罗河下游溯行了约1600公里,来到了库施王国的边境。 
  又过了大约400年,另一位希腊探险家游历了红海沿岸的各港口。有一次,经过了两天的航程,他来到了大陆最后一个贸易城市,它叫拉普塔。这个地方在后来被阿拉伯人称为“基尔瓦”,就在如今的坦桑尼亚境内的马坦杜河口附近。这里是古埃及人未曾涉足过的地方。 
  这个阿拉伯人名叫马斯乌迪,被人称作“阿拉伯的希罗多德”。他出生在巴格达一个教师家庭,像所有的穆斯林一样,他也有一个很长的名字,叫阿尔布杜尔·哈桑·伊本·侯赛因·伊本·阿里·埃尔·马斯乌迪。 
  他和来自阿曼的水手们一起在东非沿海地带逗留了差不多有4年时间。 
  当时,东非沿海已有了大量的阿拉伯人,他们是因躲避自己国家的战乱而迁徙到这里的。那时候,东非海岸被称作“僧祗”。这个词源于波斯,意思是“黑”。当地居民分成许多部落,居住在一个700“帕腊散”(古波斯长度)长的地带,几乎都是黑人。 
  马斯乌迪记述过这样一个国家,这个国家的人是在他们的敌人压迫威胁下,越过尼罗河的上游,向遥远的南方迁移过去的。他们在距离赞比西河口100多公里处的西纳建立了新的国家,在选定首都之后,便又选出一位国王,取名瓦克利米,即大神之子的意思。国内河谷、山脉、沙漠纵横交错,野象成群,盛产黄金以及其他奇珍异宝。在当时当地,瓦克利米还算是相当强大的,控制着僧祗的其他国王,并且有30万名士兵的庞大军队。他们既是金属冶炼的能手,同时又是精力充沛的商人。他们长得漆黑,嘴唇是耷拉着的。 
  他们吃香蕉,也吃蜂蜜和肉,不过主食却是高粱和一种叫做“卡拉里”的从地下挖出来的植物。




非洲 法显与郑和
  中国晋代的高僧法显于399年从陆路翻越葱岭(帕米尔高原一带),抵达印度。412年,法显回国时,却取道水路。他从印度的恒河口搭乘一条商船,走了14天,到了斯里兰卡,拜见了佛牙,之后,他便登上了一条开往南中国海的大船。 
  这条船载有200名旅客,为了安全,还拖着一条小船。他们在离港两天后,就遇到了海上风暴,涌浪冲天,险象环生。大船在风浪中颠簸,像一小片树叶。胆小怕事的商人们担心船抵御不了这巨大的风浪,蜂拥争抢救生船,并不等更多的人爬上小船就砍断了绳索。留在商船上的旅客极为恐慌,为了减轻重量,船上的大部分货物都被抛进大海。连法显这个体力不济的书生和尚,也拿起容器往舱外舀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