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2
—075—王首道文集
民党当局能够体察民意,顺应历史潮流,以诚相见,重修旧好,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
(原载《光明日报》)
…… 593
当前的改革与党的历史的继承 —175—
当前的改革与党的历史的继承
1985年12月20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进行的改革,是时代赋予中国共产党的新的历史使命,是一场历史性的转折。 但是,改革中也自然包含着我们党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始终坚持的最本质的东西,包含着党的历史的继承——当然是发展中的继承。 看到这一面,有助于我们用历史的观点加深对改革的整体理解,认清改革是党的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增强改革的自觉性。
一、当前的改革正是坚持我们党历来的目标:实现共产主义
建国前,我们党的历史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主要表现形式是武装斗争。 这个武装斗争的过程是很长的,经历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四个阶段。 我们党从建党开始走过了28年的历程,才推翻了“三座大山”
,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武装斗争的胜利,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由社会主
…… 594
—275—王首道文集
义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建国以后,党领导人民经过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我们党从创建时起,就确立了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我们现在搞社会主义,依然是胸怀着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 这个远大目标,是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动摇的。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就没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真理。 同样,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仍然离不开党的领导,离不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于建国30多年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系统总结,就充分证明了我们的任何失误都是背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原则的结果,都是削弱或离开了党的正确领导的结果。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且首先从改革农业开始,逐步推行了以家庭承包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从而取得了今天这样好的形势。 在农村改革取得巨大成就的有利条件下,从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开始,我们又进行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 小平同志把这场改革称之为“第二次革命”
,足见其对于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意义。 当前的改革是我们党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全部过程中的一个有历史意义的阶段,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有机组成部分。 为了推动社会主义的发展和进步,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就是领导人民不断进行改革,不断进行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性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自我调整和完善。 改革不可能一次完结,不能企图毕其
…… 595
当前的改革与党的历史的继承 —375—
功于一役。 今后,需要做各方面的努力。 努力的事情,总是要归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四个现代化建设上来,逐步发展社会主义,为实现由社会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创造条件。到达共产主义,那还是要经过许多的改革,才能取得成功。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我们看到当前的改革正是坚持我们党历来的目标:实现共产主义。 因此,我们在改革中十分强调要有理想,要有纪律。
二、当前的改革体现了我们党历来的宗旨:一切为了人民
党的纲领和政策,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过去搞武装斗争,夺取政权,就是为了使广大人民群众摆脱剥削和压迫,翻身做主人。 因此,一切为了革命战争的彻底胜利,是最大多数人民的最高、最长远的根本利益,这是毫无疑问的。 我们党的每一个具体行动也都是时时刻刻着眼于人民当前与长远的利益的。 一切为了人民,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唯一的宗旨。早在瑞金的时候,毛主席就指出,一面战争,一面搞建设,要关心人民的生活。 正因为坚持了一切为了人民的宗旨,党才赢得了民心,才克服了困难,才战胜了敌人,才取得了全国的政权。战争时代的一切为了人民的思想,在现在和今后,也都是我们党所要坚持的根本指导思想。 假如我们不是一切为了人民,只是为了个人,那还不是同过去的剥削阶级一样?还不是打倒一个皇帝又出一个新皇帝?
中国经历了多少个朝代,只有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才领导人民在本土上消灭了剥削
…… 596
—475—王首道文集
制度,实现了没有阶级剥削的社会主义制度。当我们党在指导方针上出现失误,出现有损于人民利益的问题时,一经发现,总是不遗余力地纠正。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了高指标、瞎指挥、强迫命令、浮夸风和“共产风”
,损害了群众利益。 不久,党中央、毛主席觉察到这些问题后,立即采取措施,加以纠正。 只是由于没有从指导思想上来总结经验教训,影响了纠正“左”倾错误的深度。“文化大革命”时期,那更是犯了全局性的长时间的“左”倾错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了过去的教训,决定从根本上纠正“左”倾错误,切切实实地把为了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当前的改革,正是在为了人民的富裕这个最基本最现实的问题上展开的。 在农村全面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迅速发展的好形势下,我们正致力于消除城市经济体制中妨碍生产力发展的种种弊端,挖掘城市经济的巨大潜力,以推动整个国民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整个社会生产力发展了,人民的富裕程度就提高了。总结多年来平均主义导致共同贫穷的教训,当前的改革,就是克服平均主义,认真贯彻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原则,多劳能够多得,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一部分单位按照党的政策,依靠勤奋劳动先富起来,这是符合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必由之路,是一项基本国策。 只有一部分“先富起来”
,尔后才能有总体的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我们的最终着眼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实行对内搞活,对外开放政
…… 597
当前的改革与党的历史的继承 —575—
策,使大多数农民的生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那么,工人、知识分子呢?他们的生活也要改善。 现在,搞以城市为中心的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城市也实行责任制,城市搞得好的地方,工人、知识分子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对中小学教师,党和国家也开始从各方面关心他们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改善。 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生活都改善了,我们国家干部呢?当然也要改善,但是,必须是工人、农民先改善,干部后改善。这也可以称之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或者说是我们党历来倡导的:干部要“吃苦在先,享受在后”。为什么要坚持这一条?因为这是革命战争时期的宝贵经验,是一切为了人民的具体体现。一切为了人民,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容。 过去武装斗争时期,人民是求生存、求温饱、求政治上翻身做主人。 我们党领导人民争得了这个权利。 社会主义时期,人民的根本要求是民富国强,依靠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生产的不断发展,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这是更高层次的要求。 例如,对文化生活的要求,就包括教育的普及和提高、科学技术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业余时间精神生活的健康丰富等等。 当前的改革,就是把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与革命战争时期相比,内容不同了,但宗旨还是一个:一切为了人民。
…… 598
—675—王首道文集
三、当前的改革也体现了我们党历来的原则:一切从国情出发
当前的改革,总要求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这与我们党的历史上理论联系实际,从中国国情出发,走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道路,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过去搞武装斗争,夺取政权,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正如毛主席所讲的,我们搞的“是中国式的、特殊的、新式的民主主义”。
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中国革命是在人类历史上出现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的情况下进行的,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是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基本原理的指导的。然而,无个性即无共性。“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
例如,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党中央高举起武装斗争的旗帜后,我们克服“左”倾盲动主义,改变了照抄外国革命以城市为中心的脱离中国实际的做法,从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封建大国,革命力量有可能在反革命力量薄弱的农村得到恢复和发展的实际出发,深入开展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开始了我党第一次历史性转折。这是“中国式”民主革命的特点。 抗日战争中,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我们党为了抗日救亡,毅然同统治阶级实行联合,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在中外革命史上是没有先例的。 抗日战争中,根据敌强我弱的历史现实和中国土地广大、乡村不依靠城市而自立、革命
…… 599
当前的改革与党的历史的继承 —75—
的基本力量是农民等国情,把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和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提到战略高度来看待,这也是“中国式”
的,是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经验中找不到现成模式可套的。建国以后,党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逐步实现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和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成为社会主义革命史上的伟大创举。 对民族资产阶级采取赎买政策,就是把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和平赎买的设想应用于中国的实践,走了我们自己的路。当然,在这方面我们也有反面的教训。 例如,人民公社这个制度,就是吃大锅饭,以为这样子可以很快地到达共产主义,实际是一种平均主义的空想。生产关系改变得过快,前进得过远,就大大离开了中国的国情,超出了生产力实际水平。 后来,毛主席作了局部的纠正,把基本核算单位下放到了生产队。 但是,现在看来,原来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制度,仍然是吃大锅饭的办法,还是不适合生产力的性质。因此,这几年我们从国情出发,创造性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办法,具体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原则。 今年我们又废除了公社体制,恢复了乡村建制。 这就打破了多年来“左”的僵化模式,把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同中国农业实际结合起来,走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农业道路。 我到江苏等地参观,看到经济改革的形势确是喜人。实行责任制后,江苏各地水利工程建设得好,农业旱涝保收,许多地区粮食平均亩产达200多斤。农业发展了,带来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腾出了更多的人来办工业。 农村每个家庭有农有工,乡
…… 600
—875—王首道文集
镇企业和大工业相结合,公路也修得很宽,交通便利,促进了城乡联成一体。 各地还重视了发展第三产业。 去年,江苏就有27个亿元乡。这就说明,从国情出发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其生机和活力真是估不透。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都证明:当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中国式”的时候,党的事业就发展,就前进;反之,违背了“中国式”的时候,党的事业就受挫折,就出现失误。因此,《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按照党历来要求的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按照正确对待外国经验的原则,进一步解放思想,走自己的路,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就是我们这次改革的基本任务。”
坚持一切从国情出发,还包括继承和发扬党的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等光荣传统。武装斗争时期,我们是靠艰苦奋斗、英勇牺牲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要看到经济建设起步晚、底子薄的国情,同样要提倡艰苦奋斗、勤俭建国。 绝不能因为现在是和平环境了,条件好了,生活改善了,就可以不讲艰苦奋斗了。 大量的事实一再证明,无论是科学技术人员取得科研成果,工人群众进行生产改革和技术革新,农村社员广开门路劳动致富,都是日以继夜忘我劳动的结果。 当然我们历来所主张的艰苦奋斗,绝不同于极左思潮影响下那种大哄大嗡,大搞加班加点的形式主义,也不能把人民群众用正当劳动收入不断改善自己生活视为“资产
…… 601
当前的改革与党的历史的继承 —975—
阶级生活方式“。因此,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进而实现共产主义的过程中,一定要永远坚持党的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光荣革命传统。
(原载《党史文汇》1985年第5期)
…… 602
—085—王首道文集
切实保护消费者利益
1985年12月26日
保护消费者利益,指导群众消费的工作很重要。 我们党从建党的第一天起,就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为人民谋利益的。 如果说,解放以前党为人民谋利益主要是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