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你!”。
王军也不谦虚也不骄傲,闻言笑了笑道:“二位师叔请进,有些事情,我还要禀告师叔!”,灵一真人已死了几年,这两位师叔一进洞便喊师兄,应该是不知此事,王军准备待两人坐好后,再详细地将过程告诉她们。
两位师叔点点头,直接走入丹房坐下,她们对洞中环境极为熟悉,应该是在此洞里修炼过的。王军待两人坐好后,便将灵一身死当时所见,以及灵一交待地话,缓缓的说了一遍。
师兄惨死,无疑是晴天霹雳,惊得两女久久说不出话来。灵一身为炼神还虚地顶极高手,居然被别人击碎虚空,导致婴儿破败,此种情况,仍是大罗金仙下降都没有用,世间竟还有这样的高手?通源、妙道二人,遂将凤阳教主的名头记在了心里。
王军说完后,等了半天,两位师叔也没有发话,三人都选择了沉默,最后,还是妙道元君率先打破僵局,说道:“看来,这场大劫已经无可避免,八年后,无论人神鬼怪,均涉其中不能自拔,师姐,你怎么看?”。
原来,通源元君是师姐,见师妹问起,说道:“大劫既至,还有什么好说的,到了我等境界,哪个不是遵阴阳之气而行,尽力而为便是!”。
这么说,王军就听不懂了,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两位师叔,均已突破炼气化神之境,婴儿已结,乃是返虚地高手。
王军正要问大劫之事时,洞口禁法再次启动,韩娇与张嫣儿提着十数个麻袋终于回来,一进丹室,便看到通源、妙道二人,顿时一愣,王军赶紧喝道:“这两位是你们的师叔祖,通源元君,妙道元君!这两位是弟子的徒弟!”。
师叔祖驾到,二女十分惊讶,行完礼后,二女看到两位师叔眼里,竟有些笑意,不解其意也不敢问。这时妙道元君忽道:“原来是你们,呵呵,幸好我车祸之后无事,不然哪能找你回家?”。
正文 第一百五十三章 师门道法
娇是见过英武师叔的,对其神通修为都极力推崇,不为英武送给他的那件法器,天蓬尺。
在韩娇还没有修到炼精化气境界时,本来是不能施展法术的,但是得英武真人送给他的天蓬尺之助,竟能召请北帝天蓬元帅下降,就连王军都说过,天蓬尺召来的天蓬元帅法力之大,自己使出全力也召请不来的。
连师父本体在这都召请不来,那英武师叔祖只是用了一件法器,便使得一个基础还未筑成的人,施展出如此威力的法术,可见英武师叔祖的修为有多高了。
这时又见到别外的两位师叔祖,竟然是女的,不过韩娇并未有任何怀疑,这两位师叔祖的修为,恐不在英武真人之下,所以不敢待慢,与张嫣儿一道跪下行礼。张嫣儿对通源、妙道两位师叔祖的概念来自王军,既然辈份比师父还大,那修为绝对低不了。
直到妙道元君说出这话,张嫣儿才醒悟过来,车祸后无事,那不是刚才苏俞曾说的话么?难道是妙道师叔祖,假扮成苏俞的模样来试探自己的?
韩娇却是莫明其妙,听不出话外之音,又将张嫣儿一脸醒悟的模样,更觉得奇怪,突然感觉得通源元君射来的目光,转头一看时,竟与自己丈夫彭万川的一模一样,心中一惊,又见通源元君直朝自己笑,结合张嫣儿的反应,终于也渐渐醒悟过来。
王军看着几人的表情话语,早已猜出几分,只是不敢确定而已,通源、妙道元君笑罢,将实情缓缓道了出来。
原来,通源、妙道二人自天外而来,正要去探访师兄灵一真人,正行云路而来,突见下方法力有微弱波动,正是张嫣儿施展运篆法术之时。
两位元君有云上只瞧了一眼。顿时觉得有些意思,施法的人是一个年轻道姑,而且她所使的法术,并非道门正宗之法,却也不是邪法,两人便从云端飞下来,静观变化。
之后,便是韩娇也露了一手,全是使云篆法术。虽然施法之时还有些稚嫩,但其对阴阳五行的把握,却已经学到了家,通源元君看了一会便催促离开,可妙道元君还想再看看,直看到韩娇张嫣儿与阳玉珍等人分手。
韩娇与张嫣儿一身正气,倒是很合了妙道元君的胃口。见二人提麻袋飞奔,便与通源元君商量。给她们些好处。不过通源元君却并不同意,却经不住妙道元君的请求。只得答应下来,只要能够通得过一个考验。
修道之人,本就是以自身为阴阳,炼的是自身先天之物。假借外物,终是基础不穷,成不得大器,所以。通源元君想出一个考验,两女只要能通过,便赐些好处给她们。
这个考验,便是以两人心中最重要的事物,来迷惑其心,只要她们向道之心不纯,一试便知。
在韩娇托起卡车时,通源元君便见她眼中闪过一道人影,两位元君都是炼神还虚的高手,只要有一丝线索,便可根据阴阳变化,顺藤摸瓜,瞬间便看出了韩娇心中那人地模样。
原来,韩娇施展云篆之法托起卡车时,很自然的想起这法术乃彭家祖传,进而想起了彭万川,念头虽是一闪而逝,却逃不过通源法眼。通源元君亲自上阵,幻化成彭万川的模样,来迷惑韩娇,韩娇起初果然受不住迷惑,陷入了通源所布的局中。
张嫣儿见韩娇与丈夫遇见,触景生情,想起了自己的男友在车祸中死去的一幕,立刻又被妙道元君捕捉到了,因此妙道元君又安排了苏俞与张嫣儿见面的一场局。
两女果然不负所望,都没有真正的沉寂在俗世凡间的引诱当中,两位元君心情极好,分别赠了两本道书与两件法器在两女衣内,不过两女并没有感觉到。两位元君赠了好处后,知道与两女缘尽,也不打招呼,直接驾云朝玉屋洞赶来,速度自然要比两女快得多。
韩娇与张嫣儿明白过来,相示而笑。向道之心坚定不移,方能得成大道,这个道理,只要是修道之人都知道,两人过了此关,说明还是可以造就地道器,自然高兴了,忙又从怀中取出师叔祖赠的道书法器一瞧,两本道书分别是“青龙剑法”与“太上北极伏魔符篆”。
这两本道书,可都是秘诀中的秘诀,青龙剑法易学易练,威力极大,太上北极伏魔符篆却是包罗万象,修得一层,便有一层之妙用,韩娇与张嫣儿又看了看两件法器,一件是柄匕首,极短极细,造形古朴,一鞘两锋。另一件是一枚宝印,黄铜铸造,上书“黄神”二字,比那件匕首的样式还要显得古老。
不论道书还是法器,皆是当世之宝,两女稍看了看,便又下拜跪谢,虽然被拿来像白老鼠一般做了试验,但得到这些好处,却也值得了。
两位元君却笑道:“既然你们都是本门中人,这些个东西,就算是见面礼吧!两本书就没啥用了,反正你们的师父也会教你们的!”。
张嫣儿见两位元君美貌,心中也喜欢得紧,也不怕唐突,说道:“是呀,师叔祖,师父已将青龙剑法传给我们了呢,可惜我只有木剑,现在得了这匕首,施展起来,威力肯定大增!”。
韩娇拿着那本“太上北极伏魔符篆”想了一会,也对两位元君说道:“启禀师叔祖,师祖在世之时,除了传下天遁剑法之外,便再没有传任何东西了,这本道书,可是本门大法么?”,王军曾对她说过,灵一真人只传了天遁剑法与他,因此本门道法,王军也只传了天遁剑法下来,此时两位元君肯定不知此事,王军是不好开口的,韩娇便半情况说了出来。
“嗯,我到忘了,师兄从不在洞府里存放道书,你们所学有限。本门道法,包罗万象,无所不能,幸好我二人带了一部分来,便在此停留一段时间,将本门之法传于你吧!”,通源元君对王军正色道。
正文 第一百五十四章 行外功
于门派的概念,不论灵一也好,通源也好,妙道也好很淡,只觉得门派可有可无,对于收徒一事,他们都不太关心,因此灵一在传王军天遁剑法时,并没有要收王军做徒弟的意思,通源、妙道二位元君至今也没有一个徒弟,就连英武真人也没有。
自古以来,许多道门高人,收徒都有些原则,那些大奸大恶之徒自不用说了,即使有一丝世俗之心,都不在收徒范围之内,也因此,许多门派的传人差不多都是单传。
这种前辈高人,一般是云游四方时收徒,缘份自来,不用强求,因此在道观中,虽有道众多人,但得真传的却极少,不为别的,就为那颗向道之心。
向道之心不纯,安能成大器,若不成大器,学道反为害,造下无边孽缘,那可是大罪过了,所以导致这些高人留下的丹经道书之中,往往喻颇多,比如真种子,黄牙,天门,地户,严华国,轮回藏等等,数不胜数,多不胜多,后世之学道者,若无人指点,根本没办法照书修炼,唯有缘之人方能访得明师,教授真诀。
所谓“得诀归来好看书”,便是指这个意思。不过现今的道门,却打开了方便之门,许多道士都被教授了真诀,不过修行还要看个人。
为何如今的道门前辈,肯将真诀赐下,而不再考虑过多的有缘之人呢?其根本原因,便是道门衰落。
自清以来,道门屡受打击,各派道经典籍,真法秘篆,大部分都失散出去,许多被带到了国外,还有一些散于民间。如今的道门,早已不复往日之气,许多道法失传。再加上收徒不易,道门日渐衰落,很多道士均不知三清之法,以为诵经养性便可飞升,将丹功道法视做无稽之谈,着实可叹。
故此,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专门成立了中国道协,研究组织中华的根基——道教文化的复兴。许多老道得了扶持,也终于明白了》虽然无常,从天地阴阳之间寻个徒弟太难,但阴阳也有常,太上立道德之法,本就是教人保守其精。返回先天的大道,是渡人出苦海的指路明灯。既然如此,为何要将这些丹功道法藏着掖着。还不如公开出来,那有缘人自会借此入道,则功德无量。
当然,得已公布的只有丹法。道法由于看人心,人心为恶,法术便恶,因此是不能轻易公布的。传授道法需要择人。
故此,才有了千峰派这些个玄门正宗传下来的丹法真诀,王军便是得了此等政策的好处。
然而,通源、妙道元君却不以为然,只看灵一真人活了二千多岁,才传了一手剑法给王军便知,这一派人地收徒规则,仍是沿用着古老的传统,王军既得二位元君悉心传授,如同一块巨大的海绵,很快吸食着大量的道法真传。
如今,王军也终于弄清楚了,自己的门派,并无名称。
灵一真人,通源、妙道元君,连同英武真人,同拜于普惠真人门下。那普惠真人一心向道,年轻时得仙人传授火符内丹,兼青龙、天遁剑法,云游四方之时,也曾斩除邪恶,也曾广立功行,其间共收五人为徒,只有四人堪能造就,还余一人虽有根性,但世俗之心不能割舍,向道之心不纯,最终仍是一场空。
普慧真人修道,讲究清静无为,与道门各派并无交流,也从不提本派之名,因此几个徒弟也学得清静之旨,无名就无名,何必要有名呢。
王军弄清楚的始末后,竟也有一丝明悟,对于紫府之内金丹,又有了些了解,此时王军的金丹,已接近成熟之时,浑浑圆圆,没有一丝杂质,其大如珠,其色如橘,阳神运用也越来越巧妙,王军自觉若放开架势施展法术,恐怕轰平一座山都没问题。
金丹成熟,便要开始将其化成玉液,炼化全身阴质,怀胎十月,产下婴儿,则踏入炼神还虚的神仙之境。
不过,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如何将金丹炼化成玉液,是最为头痛的事情。
丹经上书,若要将金丹炼化,须用灵阳之气,太阳之火。灵阳,便是先天之炁,太阳,便是先天之神。
然而,灵阳、太阳应该如何运用,金丹应如何炼化,却并没有留下言语。当时,南山真人传授丹功之法时,并没有专门介绍这里,一方面是由于王军修为尚浅,说了也没用;另一方面是南山真人自己也没有亲身体验过,让他如何说得出来。
王军虽是修道地奇材,但是要强猜其中之意,却还是有些勉强,这些时日,王军修为进步很快,已修到炼气化神的中后期,对于炼化金丹之法,自然是比较在意,揣摩了很久,却自认为仍未得到真法。
如今二位元君在此,王军自然要请教一番,不过,二位元君给出的答案,却让王军有些意外。
“若要炼化金丹,非得累积外功不可!”,这是妙道元君的回答,而通源元君的回答是:“金丹化玉液,内外齐下功”。
众所周知,许多讲修道的小说中都说要累积功德,如此内外功夫都做到位,方能白日飞升,只是王军却不知,原来行外功,应该在这个时候做的。
不过,二位元君却没有说出行功德地意义与原理,只是对王军说“外功到时,自然知晓,那时如此已至炼气化神后期,便是内外功夫均已完满,此时炼化金丹,易同反掌!”。
“看来,在这大劫前夕,是免不了再涉红尘啦!”,王军唏嘘道。
二位元君又叮嘱道:“累积功德,不在为善之大小,所有的善恶,其实是一样地,却又并不一样,只看人之心意,人心恶之,则恶大,人心善之,则善大,需要谨记!”。
正文 第一百五十五章 道心即慧根
积外功,究竟对修道之人的修行有多大用处,王军并以往所知,只有外功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得上帝敕封,才有仙官下降,宣读诏书,赐下宝物,如此才能升入天庭。
但是,古时还有许多闲散仙人,并不受上帝封赐,隐藏于三岛十洲之内。如果他们不受上帝封赐,是否就不需要行外功呢?
这却是个大问题,从古至今,许多真仙高道在未成道前,云游天下,广立功行,救人疾苦,导人清静,或于野治病救人,或于朝扶帝循天,这些前辈,均是在立功行,可见外功的重要。
二位元君之语,王军深以为然,修道之人若从始至终清静无为,恐失了道德之真意。
王军暗自思量,决定等二位元君教授完师门道法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