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一个虚幻而真实的金融世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比特币:一个虚幻而真实的金融世界-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3。尽管参与虚拟货币方案暴露了用户的信用、流动性、经营和法律风险,但其目前仍不受任何公共机构的严密监管和监督;

4。考虑到这些方案面临的法律上的不确定性,它们可能被诈骗犯和洗钱者用来实施非法活动,这可能对公共当局是一个挑战;

5。假设虚拟货币的使用大幅增长,而公众认为这些事件部分是由央行工作不力造成的,新闻媒体的报道可能会给央行的信誉带来负面影响;

6。支付体系产生了对虚拟货币发展研究的需要和初步评估的条款,而虚拟货币方案与支付体系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相关内容涉及央行的责任。

虚拟货币是一种在实践中演变出来的体系。从概念的角度讲,它与真实货币及支付体系相比,呈现出一种实质性的变化。第一,传统的参与者如金融机构、结算公司和央行与这些方案无关。第二,在互联网的访问和使用获得巨大增长和技术创新的背景下,它们更容易衍生化。而且它们往往并不固定于一个特定的国家或货币区,这使得制定法律、监管和执法变得复杂。就金融创新和为消费者提供额外的支付选择而言,虚拟货币实践有积极的一面,但很显然它们也有风险。

欧洲央行同样提出,虚拟货币的增长将会继续,原因如下:互联网访问量、使用量的增长和虚拟社区用户不断增长;电子商务的增长尤其是数字商品对虚拟货币方案来说是一个理想的平台;和其他电子支付手段相比,通过虚拟货币支付可获得较高的保密性;和传统的支付体系相比,交易成本较低;清算结算更直接、快捷,这是虚拟社区更为渴望和需要的。

欧洲央行的总体结论则中规中矩:鉴于目前的风险评估更依赖于规模相对较小的虚拟货币,而虚拟货币还将继续增加和成熟,这意味着需要定期检查发展以重新评估风险。

但有一个问题是,欧洲央行的研究是从央行的角度出发的,其本身已经隐含了央行需要扮演什么角色的命题,而去中心化思想的立论却是政府及央行不需要做什么。角度的不一致使之没有办法谈及货币领域自下而上的去中心化的契约重构问题。也就是说,它们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低估了比特币及其追随者。

比特币的独特价值

在竞争中发现最好的货币

与虚拟货币紧密关联的一个话题就是竞争性生产货币。哈耶克晚年转向了货币领域的研究,著有《货币的非国家化》。他在书中提出:假如在其他领域已经证明,竞争产生效率和好产品,那么在货币生产和流通领域是否也可以竞争呢?具体来说,废除中央银行制度,允许私营机构和私人发行货币并自由竞争,以浮动汇率买卖,在这个竞争过程中发现最好的货币——任何能够保证稳定购买力的货币,将淘汰市场上其他不太稳定的货币。发币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和市场竞争的过程会带来一个高效的货币系统,其中只有稳定的货币才能生存。

弗里德曼著有《货币的祸害》。在他看来,小岛上的居民的交易只在石币上画记号,与现代货币体系下的交易并没有什么不同。货币体系不一定需要强权政府的信用支撑,何况这种信用本身也不一定可靠。弗里德曼比哈耶克幸运的一点是,他生活在技术时代。所以,其理念比哈耶克的“在竞争中发现最好的货币”在技术上(不涉及理论)更进了一步,他构思了一个用技术程序来发行货币的想法,以限制央行的货币超发。

弗里德曼在2006年去世,比特币在随后的2009年诞生。若是弗里德曼还活着,也许能写出《新的货币时代》。弗里德曼的儿子说,我父亲将会对比特币非常感兴趣。假如门格尔、庞巴维克、米塞斯、哈耶克也都还活着,虚拟货币和比特币这件事情将会变得非常有趣。

对于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的担忧是这几位学者研究货币生产的经济与伦理的出发点之一。他们思考着不让某一方控制货币的发行,保护私有财产,维持金融秩序稳定。真的有必要让政府控制货币吗,尤其是在脱离金本位以及动动电子数字就能发行货币的时代?弗里德曼基于对货币史的研究,认为政府并不那么可靠和值得信任。而在货币发行上,政府也不是必要的参与者(但是不意味着不能参与,法币与私企、个人发行的货币也可以是竞争关系)。

货币价值并不捆绑国家信用,货币可以非国家化。在以前的贝壳和黄金时代,我们就是这么做的。但是,用什么方式来替代它及其身后所谓的国家信用呢?是哈耶克的“在竞争中发现最好的货币”、弗里德曼的“让技术系统发行”,还是现在听起来甚至可能是个笑话的比特币?其实三者并不矛盾。

虚拟货币,尤其是比特币,几乎就是承袭这一思想量身定做的,而又有所突破。哈耶克提出的设想类似于私人机构的可充分流通的无息债券,打破了法币的壁垒;弗里德曼提出的让技术系统发行,则引发了“货币是否需要金本位或者其他一定实物价值背书”的质疑。

假如货币本身只是一种过程协议,主要作为价值尺度和流通工具的话,那从源头上是不必要求其必须与实用价值的货物捆绑在一起的。前提是,这种货币得到充分的信任,而价值自然在交易中产生。但是充分的信任不容易获得,所以历史上自然地衍生出了金本位等制度。

比特币也许有机会获得这种充分信任。任何一种去中心化的货币都有机会,因为它接受的就是公众的契约和监督。即使比特币目前来看比与它相似的山寨币更有机会获取信任,但比特币或许最终也会失败。不过,分布式、去中心化的思想必定会影响未来的货币体系和支付方式。

至于其他虚拟货币,无论传统的还是新型的,无论是内部流通的还是可以在市场充分流通的,都可以在未来扮演角色。比特币也非法币,不存在强制的非此即彼的问题。在竞争性生产货币中——最被公众信任的那几类,也可以在小生态中使用其他虚拟货币。

价值支撑

在弗里德曼去世3年后,比特币出现了。互联网的思想、技术的进步是时代赐予我们的最好的礼物。货币是经济金融最重要的领域之一。在货币领域,或者说是记账系统和交易领域,比特币的出现让人震惊,虽然其现在的规模与全球货币体系相比仅仅是九牛一毛。

不是权力机构或者人,而是冷冰冰的数学公式和代码带给我们温暖的契约和理性的思考。比特币在这一点上登峰造极。

比特币是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事实上,它符合弗里德曼描绘的让技术系统发行货币的想法。一组“挖矿”的程序自发产生货币(或者说不断更新账户体系),并且受到总量的控制。这套系统去中心化,基本不能被人为控制,除非有人控制了系统中50%以上的运算能力。

即使某人真的达到了这样的运算能力,对系统的安全性而言,“挖矿”也是一个非常可靠的程序,因为它提供了诚实行事的动机。“如果一个贪婪的攻击者能够比所有诚实的节点聚集更多的算力,他将不得不做出选择:用它来欺骗别人并偷回他已经支付的款项,或用它来生成新的货币。他应该会发现按照规则行事更有利可图,这样的规则会让他得到比其他人加起来还多的钱,这样他就不必破坏系统以及自己财富的有效性。”

这样的条件看起来非常完美,但即使总量恒定、技术完美,比特币的价值在哪儿?它为什么值得信任?

价值存在于共识(信任)和交易本身。不是为什么值得信任,而是你是否选择信任。之前的社会信任都是基于一定的实际效用和货物或者国家政体而产生的,而比特币是基于去中心化、总量恒定的特点而自发产生的社会契约信任。基于实际效用和国家政体与基于理念产生的信任相差太多,但是两者不能相互否定。把选择权还给社会和公众即可。

假如说共识和社会契约就能够形成价值,那可能还是太虚无缥缈了。很多人认为挖矿本身是不提升整体社会效用的,所以没有价值。没有价值的东西怎么可以作为交换中介?(与此矛盾的是,他们居然认为纸币有价值。)

事实上,虽然比特币系统的经济学原理源于奥地利学派,也得到了他们的支持。但是,部分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也同样质疑比特币。这种质疑来自于:比特币没有内在价值,并不符合米塞斯回归定理。他们认为,货币被接受不是因为政府法令或社会惯例,而是因为它根植于有一定购买力的某种商品中。

那么,货币需要资产支撑吗?比特币和其他虚拟货币还不一样,其他虚拟货币往往存在对应的虚拟服务的预付,也算是广义上的资产支撑了。哈耶克也曾提出,在竞争性生产货币中,货币需要一揽子商品标的支撑。“货币是需要兑现的。”

但我们不要忘了,比特币的实质和核心是一种交换媒介和记账单位,并无黄金般的实物价值及其他满足社会效能的价值。价值可以只是存在于交换媒介和记账单位本身,使交易变得高效、方便、安全,保护私有财产……难道还不够有价值吗?为什么一定要在交易之外寻找价值和兑现呢?在货币价值中,这两者是最重要的。是的,没有交易,黄金狭义上还有使用价值,但比特币就没有价值了。但是,那又如何呢?极端的假定是没有意义的。当然,若把比特币当成一个记账系统而不是货币,可能更容易理解其价值。

去中心化有助于实现货币民主,保护私有财产,使交易高效、便捷,避免双重支付……已经足够有价值了。

虚拟货币新时代

也许,在虚拟货币新时代之前,我们应该回答一个问题:虚拟货币有新时代吗?它会不会因不易控制而被政策扼杀?对于政策,我们不做揣度。但是在技术上,虚拟货币是无法被消灭的。

抛开上面那些虚拟货币的优势不论,只要互联网存在,虚拟货币就有存在和发展的空间。货币与支付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支付可以脱离中央银行的清算系统。支付已经成为不依赖于中央系统的私人选择领域。那么,用户和市场选择使用什么中间媒介,中央银行是无法捕捉和干预的,除非公权力全面入侵私人领域。

笔者想在虚拟货币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更细化的概念——互联网货币,也就是上文所论述的新型虚拟货币。互联网货币不是基于虚拟社区产生的虚拟货币,而是在互联网平等、高效、共享、去中心化的思想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只要存在特定发行人,平等和去中心化就没法实现。平等和去中心化的意思是,每个人都拥有发行和流通货币的自由。比如就比特币而言,谁都可以是发行人。

互联网货币就是虚拟货币新时代。在此基础上,也许我们可以在货币和支付上找到通畅之路。

'4'比特币也存在全网51%攻击的可能,严格来讲并不是“完全不受控制”,但与传统的控制概念完全不一样。

08 比特币的未来

假如斯诺登生活在2023年

2013年6月,一名29岁的男子自夏威夷飞至香港,拖着一个小黑行李箱,里面藏有4台电脑,正是这4台电脑让他数周后为全世界所知。这名男子正是爱德华·斯诺登,因曝光了美国“棱镜”秘密情报监视项目而名噪天下。但他后来曾一度陷入窘境:9日,冰岛驻华大使表示,冰岛无法为斯诺登提供庇护。10日,媒体报道称斯诺登“快要用光现金”,由于酒店的昂贵开销,他的信用卡很快就会透支。11日,他退房了,去向不明。15日,有香港立法会议员建议斯诺登主动离境,或者等待被引渡出境……

一个大胆的设想是,如果这一事件推迟10年,发生在比特币大行于世的2023年,又将是怎样一种情景?斯诺登是一位计算机高手,精通密码学和编程,是一个理想的比特币极客。在媒体细致入微的全方位报道下,我们对斯诺登的逃亡细节有了大致了解。现在,只需对这些细节做一些智力推演。令人惊讶的是,我们得到了完全不同的情景,让我们开始吧!

2023年1月,斯诺登通过比特信(Bitmessage)'5'与伦敦、莫斯科方面的神秘联系人秘密接触,他们并不相信他握有具有价值的情报。斯诺登给他们发送了一个比特币交易ID(身份标识号码)。对方通过交易ID很快破译出用SHA–256消息摘要编码的情报,情报透露了美国于2022年6月在伊朗发起的一桩军事行动,这个情报显然不是伪造的,因为交易ID的时间戳显示是2022年5月,比这次行动足足早了一个月。伦敦与莫斯科方面的态度有了180度转变,都表示将为斯诺登提供政治庇护。

斯诺登要求签订一个三方协议,由他创建一个比特币三方交易,发送到伦敦与莫斯科的比特币地址,该交易只有在伦敦与莫斯科都用私钥签名后才能生效,协议内容用比特币标准三方协议格式编码,该协议被比特币全网广播后的结果是,若斯诺登前往英国或俄罗斯并提供有价值的情报,那么他将得到两国的政治庇护。由于英、俄两国情报机构的官方公钥是公开信息,任何人都可以核实这两个公钥分别属于伦敦与莫斯科。在协议的约束下,伦敦与莫斯科都不会贸然违约,因为一旦违约,斯诺登可以向社会公布这个三方协议,在全球拥有大量雇员的英、俄两国的情报机构的诚信将严重受损,这显然不符合两国的利益。

6月,他飞抵香港。此前与他接触过的《卫报》等媒体如约而至,斯诺登向其揭露了“棱镜”计划的细节,举世震惊。伦敦方面也大为震怒,因为斯诺登原本的承诺是只向伦敦提供情报而不是公之于众。伦敦方面拒绝为斯诺登提供资金。没了资金赞助,斯诺登并不惊慌。逃亡前他已经将资产换成了比特币。他还向几位陌生人贷了几百比特币,以房产和汽车作为抵押。房产和汽车都内置了所有权密钥,贷款后他仍拥有对所有权密钥的访问权,所以这并不妨碍他的女友继续使用他的住房与汽车。他还留下遗嘱,用SHA…256消息摘要编码进比特币区块链。遗嘱表示,他若有不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