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利刃- 第1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飞机最后也演变为米格…31。
  解决高温问题的措施
  高温是米格…25 研制中面临的另一挑战。最大速度下机体表面驻点温度高达 300℃以上,铝合金只能零受 140℃,必须选用新材料和新工艺。当时钛合金的开发和应用尚处初期。而且苏联在这方面还落后于美国。米高扬设计局选用了不锈钢和焊接工艺来制造机体的主要结构,与美国的 F…108 和 B…70 选择同样的技术途径。选用的是塑性好、不易开裂和便于补焊的不锈钢 VNS…2、…4、…5,占机体结构重量的 80%,其余 11%为高温铝合金 D…19 和 8%的钛合金。除机翼采用焊接的整体油箱外,机身的焊接整体油箱结构占其容积的 70%,机体上的焊缝长达 4;000 米,焊点多达 140 万个。整体油箱结构使飞机的总贮油量高达 14。5 吨。侦察型还采用垂尾油箱,使油量增加 574 千克。
  米格…25 大量采用不锈钢结构
  发动机在某些工作状态下,个别部件的温度超过 1;000℃,为防止热传入机体,发动机舱用镀银的防热隔板包住。镀层厚 30 微米,镀层吸热系数为 0。03~0。05,每架飞机耗银 5 千克。所吸的 5%的热量又借助于玻璃纤维隔热毯防止传给机身油箱。
  驾驶舱和设备舱采用通风冷却。飞行员借专用的空气喷头提供的冷却空气降温,风挡由导流环喷出的空气冷却。虽然舱内温度仍较高,但飞行员认为可以接受,只是必须带手套才能工作。
  冷却系统的设计功率为 18~24 千瓦。从发动机压气机引出的 700℃的空气,通过进气道内的空气…空气热交换器、燃油系统的热交换器(用耐高温燃油 T…6 作热沉)和空气…蒸气热交换器(蒸发水…甲醇混合液)后,至设备舱入口处时温度已降为 …20℃,从而使舱内工作温度保持在 50~70℃。
  气动布局
  米格…25 的气动布局与以前的米格式飞机的传统风格有较大差别,采用中等后掠上单翼、两侧进气、双发、双垂尾布局型式。这是该设计局与苏联中央空气流体动力学研究院共同的研究成果。
  机翼的后掠角为42°,下反角 5°,相对厚度 4%,展弦比 3。2,翼面积 61。9 米²;。翼面积满足在 20;000 米高空作巡航飞行的要求,而小展弦比和中等后掠角则为了保证机翼的刚度。原型机的机翼原来无下反,试飞后发现机翼有严重上反效应,遂改用 5° 下反角。
  由于布局方案的尾臂很短,为保证航向稳定性采用双垂尾和尾部腹鳍。经过试飞多次修改后,加大了垂尾面积,减小了腹鳍,克服了原尾腹鳍过大对着陆的不利影响。
  飞机采用矩形二元进气道,用水平调节斜板进行调节。这是米格式飞机首次采用两侧进气布局,但尚未解决在土质跑道上起降时外物进入的问题。
  在一次高速飞行中偏转副翼时因机翼严重扭转而出现副翼反效,飞机坠毁,试飞员丧生。查明原因后规定在高速下不用副翼,改用差动平尾进行操纵。但因全动平尾的转轴位置安排不当,在个别飞行状态下助力器的功率不足,再次机毁人亡。经分析后将平尾转轴向前缘移动了 140 毫米。
  性能及其改进
  苏联刊物公布的米格…25 截击型的战术一技术数据如下(括号内为侦察型数据):
  翼展 14。1 米;机长 22。3 米;翼面积 61。9 米²;。发动机 2×R…15BD…300,加力推力 2x109。76 千牛。正常起飞重量 37(36)吨;最大起飞重量 41 吨。高空最大速度 2。83M/小时;低空最大速度 1;200 千米/小时。实用升限 22;000 米。超音速航程(不带副油箱)940(1600)千米;带副油箱 1;285(2;100)千米。起飞滑跑距离 1;250 米;着陆滑跑距离 800 米。
  米格…25P 装 Smertch…A 相控阵雷达,带红外和雷达制导空空导弹 R…40T/…40R 各两枚。PD 型装 RP…25(Saphir一25)雷达和 R…40T 和 R…60 近距空空导弹各两枚。
  米格…25 的两个型别虽然于 1969 和 1970 年通过国家验收,但 1972 年才正式服役,原因是一次飞机着火失事中苏防空军司令员丧生。事故的原因是涡轮叶片断裂。后将叶片刚心移至更接近根部,改善了涡轮前燃气的温度场,降低了涡轮温度。
  据试飞员介绍。飞机交付使用后,他们曾被派往中东参战,进一步挖掘米格…25 的性能潜力。原规定飞机最大速度(M=2。83)下只能飞 3 分钟,在中东提高到 8 分钟。随后进行了历时 40 分钟的最大推力状态试飞,证明对发动机无任何不良后果,最后取消了时间限制。另外,在一次规避导弹攻击的飞行中,飞机速度超过了 M=3。
  关于飞机的机动能力,据试飞员称,飞机的操纵简便,在 M=2。5 下可作横滚,完成 3~4g 的机动;在重量 30 吨条件下可完成 5g 机动。一次,一位飞行员曾使过载达到 11。5g,飞机严重变形但未散架,而且安全着陆。试飞员还反映问世 10 年后,米格…25 已成为一架非常正常的飞机,能完成整套高级特技动作,包括斤斗、半斤斗,只是半径较大。
  米格…25 已于 1984 年停产,完成了二十年的生产历程。通过以上介绍多少反映了苏联航空技术和航空工业发展的特点。
  首先,该机技术决策正确,从预研到原型机试飞只用了 6 年,为消除叛逃失密的改型仅用了 2 年,几乎没走弯路和反复,充分反映了设计局和航空工业强大的技术实力和较高的管理水平。
  其次,气动布局、结构选材和发动机选型都是创新多于继承,风险较大,不锈钢焊接结构曾招致很多人非议。原型机三度坠毁,压力不同一般。但政府和军方对技术问题不横加指责和干预,培技术人员以宽松的环境条件,同时技术人员和试飞员则表现了高度的责任心和进取精神,面对困难不动摇,科学的态度予以克服。终于走出困境,取得成功。
  米格…25叛逃日本为前苏联带来滚滚财源
  叛逃的米格…25歼击机被严格保护起来
  1976年9月6日,苏联防空军飞行员维克多…别连科上尉驾驶一架当时世界最神秘最先进的米格…25歼击机,从苏联滨海边疆区丘古耶夫卡市第513歼击航空兵团机场起飞,叛逃日本,导致苏联丧失了许多重要军事机密,蒙受了巨额损失,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随着时间的流失,此次震惊世界的战机叛逃事件为苏军战机做了最为成功的广告,苏联从此开始大量出口先进战机,不仅弥补了损失,还发了一笔大财。
  米格…25是苏 联航空兵历史上最机密的一个项目,主要任务是拦截和消灭敌方侦察机。设计师把其定位于高空高速飞机。1961年,米格…25原型机在试验中创造了在22670米的升限以3000千米/小时飞行的世界纪录,当时世界上任何一架飞机都无法达到这一性能。60年代末,苏联开始批量生产米格…25歼击机,大量装备部队。
  从米格…25研制之初,美军侦察机就一直企图获得有关情报,美国情报机构为此费尽心思,但只能得到苏方故意泄露的一些部分内容。别连科上尉驾驶的米格…25起飞10分钟后,地面失去了与战机的联系,当得知这架飞机已在日本函馆市机场着陆时,苏军司令部已准备开始进行搜索行动。米格…25在日本机场着陆后,日本方面立即将战机转移到远处机库中,机场全部戒严,除美国间谍和军方代表外,不允许任何人进入。日本警方对此案进行相关调查后,最终把飞机移交给了美国人,后者随即把其拆卸,拍照,9月24日,用运输机运到驻日美军基地内,详细研究。此间,苏联方面一直坚决要求美日立即返还米格战机,但都被后者以各种借口拒绝,仅在10月12日才归还苏联,当然是在所有部件已被详细研究、拍照过后。 
  在归还战机方面,日本人坚持要求苏联专家用苏联船只接收飞机,期限为一个白天,一旦超过期限,日方将不会再接受任何要求。时间宝贵,局势逼人,苏联空军领导层同意了日方的条件。日本人把飞机部件装在13个集装箱中,用铁皮包住钉死,想以此拖延交接进程,但苏军水兵仅在2个小时之内就接收完毕。随后,苏联专家发现了战机被拆卸和研究的痕迹和证据,提出了1100万美元的赔偿要求,并且得到了满足。但这一数字根本不足以弥补先进战机叛逃对苏联造成的巨额损失。据最保守估计,损失至少为20亿卢布(当时的比价),苏联设计师被迫更改大部分电子系统和其他设备。 
  似乎,美国人在此战机间谍战中大获全胜,但他们很快就发现,自己弄巧成拙了,反倒帮了苏联一个大忙,为苏军战机做了最好的促销广告。由于米格…25被解密,局势复杂,苏联随后被迫取消了这种战机的出口限制,结果国外订单雪片般飞来,苏联靠战机出口不仅迅速弥补了损失,而且还猛赚一把,同时武装了美国的对手,许多与美国关系不好的国家大量进口这种战机。此后,在米格…25出口带动下,苏联开始大量出口军事装备,净赚数百亿美元的利润。至于飞行员别连科,其动机至今还是个谜,到底是在大雾中迷失了方向,简单的叛逃,还是早已为中情局策反专门等待机会劫机,现在很难查清。
  1981年7月29日,以色列空军精心地设计了一次伏击,单独一架F…15作为诱饵,另外两架F…15则埋伏在山后,等待叙利亚战斗机的出现。不久,两架米格…21出现在预定的战场,但是尽管叙利亚地面控制中心命令他们拦截敌机,这两架米格…21却没有上前挑战那架孤零零的F…15。而实际上,这架F…15已经落入了叙利亚人的圈套,因为以色列基地的地面管制信号已经被叙利亚人成功地干扰了,这架F…15只能孤军作战。突然间,叙利亚空军第一中队的两架米格…25出现,尽管F…15A的飞行员用一枚麻雀导弹击落了其中一架,但是第二架米格…25PD狐蝠在距离以色列战斗机1 8公里处发射了一枚R…40R(北约编号AA…6辛辣)导弹,在距离故机11公里处又发射了一枚R…40M,两枚导弹都击中了鹰,使它坠入了地中海,据叙利亚飞行员说,以色列飞行员跳伞。而以色列方面也承认了当天的战斗以及击落敌机的战果,但是拒绝承认有任何损失。
  海湾战争中表现:
  沙漠风暴行动首日晚,伊拉克空军一架MiG…25PDS发出R…40DT导弹击落美海军F/A18一架
  凭借高空高速能力,伊拉克空军一架MiG…25PD越过8架美空军F…15战机编队,向编队后方一架EF…111电子战飞机发射三枚导弹,击落该机后返回。电子战飞机的坠落导致美编队无法继续任务,无法干扰地面防空设施,其中一架F…15被地面防空导弹击落
  2架MiG25曾越过美空军4架F…15发射的10枚导弹。
  海湾战争中美军击落伊军2架MiG25
 

 苏联米格…27鞭挞者战斗机 '本章字数:1485 最新更新时间:2009…08…17 11:00:00。0'
 
 米格…27是米高扬设计局在米格…23C基础上研制的战斗轰炸机。原称米格…23Б,后改称米格…27。1969年完成设计,1970年8月20日首飞,1971年开始批生产,至80年代后期停产时共生产了1000多架,其中1973年改称米格…27以后的各型就有910多架。 
  值得留意的是上图这架机所属部队是“近卫军”部队,进气口旁有红旗麦穗“近卫军”徽章。“近卫军”是苏联授予表现突出、功勋卓绝的部队的光荣称号。 
  该机外观上与米格…23相似,但是机头取消了大型对空火控雷达,改为对地光电装置,机头变小并下倾,增大背脊面积,重要部位增加了装甲。由于对地攻击对机动性要求不高,米格…27换装了简化的进气口和喷口。这使得米格…27的超音速性能与米格…23相比有下降,但简化了结构,降低了成本。米格…27采用一台图曼斯基R…29…3000发动机,推力11500千克。固定武器为一门23mmGSH…30…6(9A621)加特林机炮,外挂载重量4吨。图中米格…27正在降落,打开了尾部减速伞,并且放下了前缘襟翼。 
  米格…27的改型主要包括: 
  米格…23Б是在米格…23C基础上改进的原型,采用新的机头。可用于白昼袭击敌地面固定目标。装一台AL…21F…300涡喷发动机,加力推力109。8千牛(11200千克)。起飞重量增大,起落架加强,使用低压轮胎。装“背景”激光测距仪,“雄鹰”…23C瞄准器、KH…23导航系统。武器为1门Gsh…23机炮和4000千克的各种炸弹、火箭、X…23激光制导炸弹及K…13空空导弹等。 
  米格…23БH是在Б型生产一小批后退出的改进型。装P…29Б…300涡喷发动机,加力推力112。77千牛(11500千克)。采用米格…23M型的机翼,装“雄鹰”…23H导航轰炸系统,增加防弹装甲。大批生产出口。 
  米格…23БM和БK。分别于1973年、1974年投产。机载电子设备上得到改进,飞行控制系统中用数字式计算机代替了模拟计算机。 
  正式命名的米格…27于1973年开始生产,固定式进气道,改进设备,可在能见度差的条件下攻击地面活动目标。改装1门30毫米Gsh…30…6机炮,机载电子设备作了改进,1973~1977年共生产560架。 
  米格…27K是1975年研制的改进型,主要改装先进机载设备、机载火控系统和改挂先进武器。可使用电视制导和激光制导炸弹及X…25MП反雷达导弹,以及混凝土穿甲弹。1977~1982年共生产200架。 
  米格…27M是在K型的简化版本,有一定改进,座舱内装了电视屏幕显示器。1978~1983年间生产150架。 
  米格…27Д是将早期型的机体加装上M型的机载设备,共改装了500架,可执行侦察任务。 
  米格…27MЛ是M型的出口型,设备简化,1982年开始生产。1986年1月印度组装的MЛ型试飞。1988年印度生产的米格…27MЛ“勇士”定型投产,至1992年生产165架。印度还为MЛ型改装了“美洲虎”攻击机的机载设备,其中包括法国的“阿加芙”火控雷达。下三图为印度的米格…27。 
  米格…27M基本数据 
  翼展:14。25米/8。17米(最小/最大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