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血 作者:老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血 作者:老茅- 第2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得到布加路的承诺,福克斯、怀特两人满意而去,五天之后,再来观看火炮试射的就不单是两人了,这几天,其余各国的商人都接到布加路的邀请。

  第四卷帝国东升第七十四章火炮试射

  第四卷帝国东升第七十四章火炮试射

  得知大明有大炮试射活动,无论是对火炮有兴趣还是没有兴趣的各国商人,都准时参加,一些没有得到邀请的商人也千方百计挤进来,对他们来说,能参观一场免费焰火表演的机会不多。

  这天,位于上海捷虎营军营外一下子来了数百名各国商人,这些商人不只是欧洲人,更多是朝鲜、日本、越南、暹罗等国商人,数百人在一起,使得整个军营外围热闹非凡。

  此时外面空地上已经整整齐齐摆放了四排口径不一的火炮,每排火炮五十门,与欧洲对火炮以重量分类不同,大明将火炮按口径分类,不同的口径对应不同的炮弹,一目了然。

  这四排火炮口径分别为90毫米、110毫米、140毫米、160毫米不等,对应欧洲六磅、十二磅、二十四磅、三十二磅炮。大明最大的火炮口径已经超过240毫米,这样的火炮暂不在出售之例,自然也没有摆出来。

  每门火炮后都有数名士兵守着,火炮已经抬起,炮口斜指着前方,阳光照在黝黑的炮管上,使得整个炮身闪闪发亮。

  这么多大炮一下子摆出来,用捷虎营守备将军杜大山的话说,要用火炮狠狠的震摄一下藩国和夷人。

  来这里的商人都是见多识广之辈,他们中许多人都亲手摸过大炮,一些人还亲手操纵过大炮,但从外表看,这些大炮已经比欧洲所用的大炮精良的多。

  见到此,不少人跃跃欲试,想亲手摸一下炮管,只是碍于每门火炮都有数名精锐士兵看守,这才不敢造次。

  布加路看到这些商人脸上露出渴望的样子,转头向杜大山道:“杜将军,是否可以让他们靠近大炮,亲手摸一下。”

  杜大山对于这些商人其实是毫无好感,他以前打猎为生时,没少受到商人盘剥,看着这些商人望着火炮贪婪的目光更是不喜,勉强点了点头:“好吧,不过不能围在一起,每人只能摸一门炮。”

  现场有二百门炮,而来的商人也不过二百多人,场面显得并不拥挤,欧洲商人目光多放在最后一排,口径为160毫米的五十门重炮身上,这些重炮炮管长1890毫米,超过大部分人身高,单是静立不动,就给人一种狰狞的感觉。藩国商人更感兴趣的则是前排小一点的火炮,这些火炮重量轻,更容易搬动,虽然口径小了一点,只是对付没有火炮的对手,这些火炮威力足够了。

  福克斯第一个走到在火炮面前,在明军士兵的注视下,轻轻的抚摸着炮身,炮身光滑无瑕,如同少女嫩滑的皮肤,找不到一丝毛刺。

  “这怎么可能,大炮怎么会如此光滑?”

  若不是大炮就在眼前,打死福克斯也不相信世上有如此光滑的炮身,他还想细细察看时,一名明军士兵拦住了他,道:“好了,下一个。”

  福克斯只好退后,依然死死的盯着大炮,等到所有人都参观完毕时,每个人都看见周围人眼中震惊之色。

  “大炮终究要靠火力,或许这些大炮火力不如它们的外表一样出色。”一名葡萄牙商人嘴里有点酸溜溜的道。

  要说最吃惊的就是葡萄牙人了,二十年前,大明最好的大炮要么是葡萄牙卖给的,要么是葡萄牙人帮助大明生产出来的,如今大明火炮技术分明远超葡萄牙,却一直对葡萄牙保密,如何不让葡萄牙人感觉吃味。

  对于葡萄牙人明显吃味的话没有多少人赞同,能将大炮铸造的如此精美,威力又怎么会小,铁炮之所有不如铜炮,关键就在于铁炮难予铸造的如同铜炮均匀,而大明无疑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只是众人绞尽脑汁也想不出炮身为何会铸造的如此完美。

  众人参观完毕,很快到了试射的阶段,首先是90毫米的火炮试射,随着指挥官令旗挥下,五十门火炮炮口几乎同时吐出火焰,五十颗呼啸的炮弹准确砸在事先准备好的靶子上,将木靶砸的稀烂。

  “哦,上帝,至少二千码。”福克斯喃喃自语。瞿安德、毕方济连连在胸前划着十字,显然也被火炮的威力狠狠震动了一把。

  这个射程并没有超过欧洲火炮最远射程,事实上欧洲火炮最远射程达到了二千五百码,可是至少要十二磅火炮,炮管还需要特别加长才行。

  福克斯看了看手上的小册子,这种90毫米口径的火炮长度只有1400毫米,全重610斤,不到七百磅,欧洲这个重量的火炮射程差不到只有900码,不及大明一半。

  这意味着什么,福克斯当然知道,也就是说大明的火炮完全可以横扫欧洲同类所有火炮,甚至可以和更高一级的重炮对抗,难怪西班牙和荷兰两国会如此惨败。

  福克斯扫了其他人一眼,所有人脸上都一幅震惊的表情,一些人还张大着嘴忘了合上,打出这个距离已是万难,更难的还是如此准确,除了炮手技艺精湛外,这款火炮必定也是非常优良。

  90毫米口径火炮射击完后,接下来的就是110毫米口径火炮,这次火炮的落点在二千二百码左右,只是炮弹更大,造成的破坏力也更大。

  这个距离没有超过众人的预计,不少人松了一口气,但是看看册子上对这款火炮的介绍,众人脸色再度改变,这款火炮长度不过1600毫米,重量1100斤,合1200余磅,欧洲同类火炮炮管至少需要1900毫米,炮重达到1700磅,才能将约十二磅的炮弹输送到二千码距离。

  接下来的表演让众人有一种麻木的感觉,140毫米和160毫米口径的火炮试射过后,炮弹呼啸的声音塞满众人的耳朵,尤其是最后两百门火炮一起发射时,整个现场有一种地动山摇的感觉,直到炮声停歇良久,众人的耳朵依然嗡嗡作响。

  这次火炮试射并没有刻意追求射程,1600毫米重炮的射程也在二千码左右,更多的是精准,所有标靶都被大炮炸得粉碎,爆炸过后,原先靶子所立之地全成了一个个大坑,这才是最可怕之事,费苏沙等人都想到,在欧洲恐怕还没有一支部队能在这样炮击下不崩溃。

  毫无疑问,这些火炮的性能不但远远超过欧洲的铁炮,即使是青铜炮面对这些铁炮也有所不如,同重量的火炮远没有人家射程远,和人家射程一样的火炮又远重于别人,不但价高而且影响战场机动,如果这些火炮大规模运到欧洲,恐怕欧洲所有青铜火炮都要退役。

  福克斯心中飞快盘算,或许将欧洲的铜炮运到大明来,换取大明铁炮是一个不错的生意,一门1700余磅重的十二磅铜炮运送到大明,铜料价格差不多值二百多两白银,而一门110毫米的铁炮大明报价不过200两白银,90毫米的铁炮报价160两白银。虽然铜料赚不了什么钱,可是以大明火炮的性能,即使是90毫米的铁炮,运到欧洲至少值千两以上。

  在展示完火炮之后,明军又展示了火枪射击,燧发枪连绵不绝的射击方式令人震憾,不过,对于燧发枪,欧洲人并不感兴趣,反倒是亚洲各国的商人对燧发枪情有独钟。

  明军并没有拿出自己的先进火枪,充其量是以前军队换装淘汰下来的,这类火枪在南洋移民的汉人手中很多,欧洲商人也早有接触,他们并不比欧洲的火枪先进,虽然价格有优惠,只是加上运到欧洲的运费成本,这个价格根本没有吸引力,也难怪欧洲人不感兴趣。

  火炮试射数天之后,布加路陆续收到了不少订单,这些订单的数量都不多,每个订单只有数门、十数门大炮、火枪百十来支,欧洲各国商人订单加起来才二万余两,勉强把今天试射的炮弹钱赚了回来。

  只是布加路却没有着急,要想欧洲大规模采购火炮,起码也要等到明年,虽然说眼见为实,这些商人也认定大明火炮贩运到欧洲大有赚头,只是毕竟还没有得到军队的认可,为防止损失,只能小批量采购一点试用。

  何况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比起吝啬的欧洲商人来说,大明各个藩国的商人大方多了。越南、暹罗等国都订购了价值数万两的火器,最大的订单来自朝鲜,受益于和大明大规模贸易,朝鲜岁入大为可观,单是海关收入每年接过三百万两,不但还清了大明的贷款,还留有存余。

  虽然目前朝鲜目前没有什么外敌,但由于进口货物的冲击,朝鲜国内不少手工业者破产,起义时有发生,为了镇压国内的起义,朝鲜一直在加强军备。这次一次性就采购了一百门火炮,近万支火枪,加上弹药补给,价值二十多万两。

  这次收到的订单共计三十二万两,扣除各项成本后,利润差不多在十五万两左右,对于大明来说无关痛痒,只是却是一个好的开始,等到欧洲真正感受到大明火炮优良性能时,才是收获的开始。

  第四卷帝国东升第七十五章皇帝的担心

  第四卷帝国东升第七十五章皇帝的担心

  九月的南京,酷暑已经消退,虽然秋老虎尚没有完全退去,时不时露出自己一点余威,只是在每天清晨,已是寒意袭人。

  王福身穿单衣,在花园中缓缓的打着一套拳,等到拳收时,脸上现在密密的细汗,数名年仅十六七岁,姿色秀丽的宫女连忙端上盛着清水的脸盆和洁白的毛巾上前,王福接过宫女手中的毛布,将脸上汗水擦去,随即一名宫女取来外衣,细心的给皇帝披上。

  这是近些年王福每天必做之事,这套拳法仍是集中太医院数位太医和天下数座名寺、名观,养生有术的十余位道士和和尚研究出来,最适合养生的拳法。

  身为皇帝,富有四海,天下万物唾手可得,唯有一样,每个人都平等,那就是生死病老,王福来自后世,自然知道不可能有长生之术,只是延年益寿却是可行。

  眼下大明已走上正轨,各种工业初具规模,纵使他不在,工业**也会继续往前发展,促使大明走上资本扩张之路,以汉人的聪明才智,只要没有异族的压制,自然会发展起来。即使大明本身出现问题,使得工业发展停滞不前,给欧洲各国追上的机会,王福相信,汉人很快就会迎头赶上,这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国历史的民族,历史上,这个民族从来没有在文化技术上落后于世界。

  汉人最黑暗的时期已经过去,期间虽然有可能会反复,只是以大明强大的国力,外力已经很难倾覆,即使王福离去,也可以说了无遗憾。

  只是能够长寿,即使是普通人也难予拒绝,王福身为帝王,自然希望自己能活得长久,皇帝一声令下,大明最精深的医道圣手和养生专家忙活了数年时间,才有了这套拳术的诞生。

  练完拳,王福只感到一阵神清气爽,坚持练习数年,王福感到这套拳术确有效果,让他大感满意。

  略约休息了一下,王福回到后殿和皇贵妃叶五香、柳紫萝和几名年幼的皇子、公主吃过早饭后,开始前往勤政殿,准备开始今天的工作,对一些早晨刚刚收进入的奏章批阅。

  这些年,皇帝的后宫新添了不少人,皇帝已经有七名皇子和五名公主,大臣再也不用担心皇室子嗣单薄,只是最得宠的还是两名皇贵妃,虽然皇帝还没有立太子,大部分人都将皇长子朱慈焯当成了太子。

  让大臣们不满的是皇帝培养皇长子的模式,在大臣们看来,皇帝武功无人可及,大明下一任皇帝应该以文治为主,当广选博学之士为皇长子师傅,只是皇帝在发现自己儿子快被那些博学之士培养成建文帝时,果断接手,将皇长子带在身边,对其耳提面命。

  若说这种方法大臣们还不反对的话,皇长子十六岁时突然离开京城,大臣们甚至不知皇长子行踪所在, 这引起大臣的激烈不满,时有大臣上奏要求公布皇长子所在,都被皇帝压下去,久之,大臣们也无可奈何。

  皇帝刚到勤政殿椅子上坐下,田成手中捧着一叠奏章,轻手轻脚的走了过来,禀道:“皇上,这是最新的奏子。”

  刚吃完早饭,皇帝有点懒洋洋的问道:“有没有上海来的奏章?”

  田成知道皇帝关心的是什么,连忙回道:“皇上,有三份,放在最上面。”

  王福精神顿时一振,将最上面的三份折子拿了起来,这三份折子分别来自布加路、董志宁和杜大山,王福先看了看布加路和杜大山的折子,两人的折子所讲的事情都差不多,都是关于这次火炮试射的内容,王福脸上露出一丝笑意。

  连续征服非洲和美洲无数国家和部族后,此时的欧洲可以说是非常自大,要不然也不会有西班牙和葡萄牙之间签订的教皇子午线,这实际上是对世界进行殖民分割。

  如今碰到大明这个对手,不但历史文化可以和欧洲媲美,军事力量更是远比分裂的欧洲强大,等到大明的舰队到达欧洲时,这些欧洲国家会不会有一种大航海其实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感觉。

  将两人折子放下,王福拿起了上海县令的折子,董志宁的折子主要讲的是招募出使欧洲的外交人员进展,与朝中官员推三阻四不同,上海不少人都愿意冒险去欧洲,为朝廷效力。董志宁刚放出风声不久,前往衙门报名的就有数十人,如何挑选,要请求皇帝指示。

  王福拿起笔,在折子后面批了数句:要求挑选忠心可靠,能言善道方面的人才先期进行语言和欧洲习俗方面的培训,培训完后再进行考核不迟,舰队要在明年春季之后才起程,对于这些人的培训有五个月左右时间,为了吸引更优秀的人才加入,王福在折上批示,凡通过考核人员,一律授予六品官衔,出使完成人员回国后,将再次擢升。

  这等于给那些有意成为外交人员之人打开了一条终南捷径的通道,那些寒窗苦读士子,即使高中三甲,最多也不过授七品清职。这道批文过几天肯定会引起朝堂争议,不过争议归争议,谁让朝庭无人愿意前往欧洲,如果有官员愿意前往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