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心灵 作者:李中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塑心灵 作者:李中莹-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3你最想拥有而尚未满意的是些什么能力﹖想出三条可以掌握这些能力的途径﹐然后在每条途径上定下三个可行的步骤。
  如果你想在认识和提升自己的能力上有所进步﹐可以试做下面的“提升自信练习”。
  提升自信练习
  A知识﹑技能﹑能力﹕ B提升计划
  一﹑你引以为豪的﹕ 一﹑写出你人生的一个中期目标
  1
  2 二﹑如何使1中的能力会更有效地助你达到这个目标
  3
  4
  5
  6
  7
  8
  9
  10
  二﹑以前被忽视或被否定的﹕ 行动计划﹕
  1 一﹑短期(7天内)
  2
  3
  4
  5
  6
  7
  8
  9
  10
  三﹑想拥有或提升的﹕ 二﹑长期(3个月内)
  1
  2
  3
  4
  5
  6
  7
  8
  9
  10
  7。4   如何提升自爱
  自爱就是自己爱护自己。只有自己爱护自己﹐才能有效地爱护别人﹐别人也才会爱护自己。
  自爱的基础是自信。在自己拥有的东西之中﹐凡是有能力给我们乐趣﹑提升或其他价值的﹐我们都会爱护它。给我们价值越大的﹐我们越加爱护它﹔没有价值的﹐我们就会把它丢在一旁﹐破烂了或者失去了也不在乎。
  既然给我们价值越大的我们越加爱护﹐在每一个人的人生中﹐没有比他本人更值得他爱护的了。为什么在今天的社会中﹐这么多人﹐尤其是年轻的一辈﹐不好好地爱护自己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从以下数点中看到﹕
  1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很注重个人修养﹐其中“谦虚”是很重要的一点。“谦虚”本身没有问题﹐但错误地以为必须降低自己才能显出对别人的尊崇﹐却渐渐地成为一般人对“谦虚”的定义。其实﹐妄自菲薄对人对己都没有好处﹐连自己都否定自己的价值﹐又怎样祈望别人肯定自己呢﹖
  2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往往习惯用恐惧﹑羞愧感和犯罪感去推动孩子做或不做某些事。这样容易使孩子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能力不足﹑不能控制情况﹑没有做正常人的资格等﹐因而没有自信。
  3我们也常常教人不要自私﹐要多为他人设想﹐为别人做点事。这是很好的教诲。可是﹐加上前面两点所产生的效果﹐一个人的潜意识往往认为必须牺牲自己才能成全别人。我们的社会更爱表扬这类人﹐认为这才是良好的模范。
  其实﹐一个必须牺牲自己才能帮助别人的人﹐力量极为有限﹐往往帮了别人自己也要别人帮了。反之﹐一个懂得爱护的人﹐会在自己不伤元气的情况下帮人﹐为的是使自己有能力再帮更多的人﹐同时自己还可继续成长﹑壮大。
  老是盲目歌颂烈士﹐以他为模范﹐到头来﹐所有有心有力的人都死了﹐革命怎会成功﹖懂得保护自己和自己的能力﹐才能保证有成功的一天﹐否则﹐极其量只会成为“有风度的失败者”而已。
  4传统上﹐家长很想小孩“听话”﹐多听话便会少用脑﹐更会养成依赖的心态﹐也会造成孩子缺乏自信。
  我们可以用以下的练习去提升自爱。
  第一步﹕
  选出一件自己十分心爱的东西﹐然后写下自己如何对待它(怎样做﹐希望它会怎样)﹐至少5点。
  第二步﹕
  写出如何可以把上面所写的行为和动机实施在本人身上。
  7。5   如何提升自尊
  自尊就是自己尊重自己。只有当一个人尊重自己时﹐才能真诚地尊重别人﹐而别人也才会尊重自己。自信和自爱是自尊的基础﹕我有这么大和多的能力﹐能够为自己和别人做很多事﹐因而得很多的价值(乐趣﹑肯定﹑接受﹑支持)﹐我当然爱护拥有这份能力的我。有能力同时又受爱护的人﹐我们当然尊重。
  尊重是接受和承认他的地位﹐并且在思想﹑言语和行为上表现出这份接受和承认。见到国旗﹐或者一个德高望重的学者﹐我们那刻的心态和言行﹐便是证明。假如有两位学者站在一起﹐其中一位雍容有礼﹑轻松大方﹐而另一位举止粗野﹑出言不逊。虽然两人都有很高的地位﹐明显地﹐人们对他俩是会有不同的尊重态度的。由此可见﹐自己必须先尊重自己﹐才能引起别人对你的尊重。
  最近﹐我在一家企业里讲学﹐课程主持人看到一两次课有很多人迟到﹐宣布从下一次起﹐迟到的学员都要受罚。其中一位学员提出抗议﹐认为迟到是使她学少了﹐是她自己的损失﹐不应受罚。我问她﹕“你迟到使你自己学少了﹐是对自己的不尊重﹐的确不关别人的事。可是﹐你对其他学员﹑讲师﹑主持人和公司的一份责任呢﹖你想让别人尊重你吗﹖你想有座位留给你﹐重要的内容和讲义都留一份给你吗﹖你想大家把你当做一个学员看待﹐给你应有的尊重吗﹖”
  试想一想﹐如果在课程中没有她座位﹐所有学员对她视而不见﹐不与她交谈﹐讲师漠视她的存在﹐主持人的学员名单上没有她的名字﹐公司所有的课程安排都没有包括她﹐她会不会感到不受尊重﹖在这些方面她要求尊重而同时不以同等的尊重回报给自己和他人﹐下次她应该得到这些尊重吗﹖现在主持人所做的﹐正是以一些轻微的惩罚去确保她继续取得这些尊重。
  这种心态正是自我价值不足的表现。自我价值是在孩童阶段﹐以孩童的心态去处理人生的种种情况。在一个孩童的环境中﹐他往往可以做错了事而不受罚﹐要求别人对他怎样而无须考虑回报﹐恃着有家长照顾﹐可以不负责﹑任性和有过分要求。这位学员表现出的正是这样的心态﹗
  在任何一个环境里﹐我们的思想﹑言行显示出尊重自己同时尊重别人﹐必然会引致别人对自己的尊重。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练习来提升自尊。
  第一步﹕
  选自己十分尊重的一个人或一件物品(例如国旗﹑自己的恩师)﹐然后写下自己如何对待它(行为和动机)﹐至少5点。
  第二步﹕
  写出如何可以把上面写的5点行为和动机实施在本人身上。
  第八章 信念系统…处理世界事物的依据
  我们对人和事物的反应、做与不做某些事、内心的推动力等的原动力,来自我们内心的一套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系统,简称为“信念系统”。了解自己的信念系统,并且掌握提升它的技巧,人生便会更有意义,更有收获,更开心。
  这一章的主题就是“信念系统”。
  8。1什么是信念系统?
  身份是一个人的本体实质,而这个本体实质面对世界种种事物的处理态度,所依据的便是这个人的信念系统。因此,可以说维持这个人在这个世界生活下去的是他的信念系统;而这个信念系统的效率便决定了这个人的人生是否成功和快乐。
  信念系统可以分为信念、价值和规条。在我的课程中;为了方便我总是称呼它们为BVR。价值和规条都同属信念,只不过是具有一些特别性质的信念而已。
  信念指事情应该是怎样的,是我们所认为的世界维持下去的法则(是一个人脑子里所认知的世界,也即主观的法则),是解释和支持行动变化或没有行动变化的理由,是这个世界种种关系的逻辑。对很多人来说,信念也就等同于真理…事情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所以,信念是绝对的。
  价值是事情的意义和给一个人的好处:其中什么重要?可以给我些什么?可以为我做些什么?或者凭此我可以得到些什么?价值是做与不做任何事的原因,所以,推动一个人的方法必然是在价值上下工夫。因为价值与一个人的推动力有很大的关系,在后面,我会更探入地讨论它。
  规条是事情的安排方式,也就是做法。规条的存在,完全是为了取得事情中的价值和实现有关的一些信念。规条会涉及有关事物的组织安排和活动,故此,有清晰的动词在其中。
  以下举一些例子去证明上述的概念。
  例'1'
  “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这样才显出我们被群体接受,并感到安全。所以,我们每天早七见面时都互道早安。”
  ·信念:“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信念中常有“应该”、
  “必须”等词语,以显出其绝对性,但是动词是不明显的。
  ·价值;“被接受”,“感到安全”。
  ·规条:“互道早安”这个行为,目的是使人们取得“被接受’和“感到安全”的价值,并且实现“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的信念,注意所用动词十分清晰。
  例'2'
  “我不会成功的,参加了只会令我辛苦而又得不到收入,我昨天已经拒绝了邀请。
  ·信念:“我不会成功”。涉及个人的信念语中多有“一定”、“不会”、“必然”等词语,以显出其绝对性。动词也是不明确的。
  ·价值:“令我辛苦”,“得不到收人”。
  ·规条:“拒绝了邀请”。这个行为,保证了不会得到那些负面价值,并且实现了“我不会成功”的信念。所用的动词也是清晰明确的。
  例'3'
  “每个有上进心的人都应该不断地汲取学问,因为学问懂得多,别人才会尊敬他,找工作更容易,升职也会快一点。你应该多看点书,多参加进修课程。
  ·信念:“有上进心的人都应该不断地汲取学问”。注意“应该”二字的出现,所用的动词是虚泛的。
  ·价值:“别人的尊敬”,“容易找工作”,“快点升职”。
  ·规条:“多看书,多参加进修课程”。这样做是为了取得上面的价值和实现那个信念。
  应该注意的是:信念和规条往往容易混淆,因为两者都常常有“应该”二字出现。其实,它们不难分辨。因为规条总是为了实现信念,所以,规条是在信念之下,而且实现信念的方法也不会
  只有规条,往往只坚持规条并不能实现那信念。
  上面的例'1'中。“互道早安”是为了实现“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的信念。“互相尊重”不一定用“互道早安”才能实现出来。事实上,“互道早安”,在缺少某些规条的情形下,甚至不能保证能够实现“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这个信念。例'3'也是一样,“多看书,多参加进修课程”,是为了实现“求上进的人都不断地级取学问”的信念。这个信念也不一定只有通过看书和参加课程才能实现。同时,如果不注意看的是什么书,参加的是什么课程,多做这些行为,不一定就能增加学问。
  一个人对国家的理想(“我们的政府应该”)是信念,他相信政府如果这样,人民(包括他自己)便会有一些好处,例如安居乐业。为了确保人民能享有这些好处,政府也应订立法律。法律就是规条。
  一家工厂或企业的守则,就是它的规条。你问工厂企业的负责人为什么要有这些守则,他一定会给你充满信念、价值的回答。
  因为规条就是做法,所以往往可以观察到;而信念价值观存在于潜意识中,不容易为人所察觉,故此人们往往坚持规条而忽略信念和价值。
  第九章 信念系统的提升
  信念系统的提升
  信念系统包括信念、价值和规条(Beliefs,values and Rules,简称为.BVR),是每一个人都有,并且与其他人不同的思想发动机:一个人凭这套系统去处理人生里的每一件事,因此,这套系统决定了这个人的成功快乐、情绪感觉和人生成就。这一章特别介绍一些提升这个系统的概念和技巧
  正面词语
  〃正面词语〃帮助我们运用词语去改变思想而使自己在人生里有更积极和进取的态度,遇事时更快找出解决办法,逃出困境。
  在我们身边,不难听到一些类似这样的话,显示出说话人正陷于困境中:
  〃我不要再被人欺负。〃
  〃我没有办法。〃
  〃还没有可能。〃
  困境坦克的〃困〃是因为事情里有一些自己无法控制的因素,使我们感到无可奈何,亦即是无能为力。在困境中的人,容易把思想放在那些无法控制或不想要的因素上,如果能够转而注意一些本人可以控制的因素,则便有办法使事情得到改善,也就是说可以再来一次和越做越好。这份心态,使事情有了转机。肯再试便多了一份成功机会,每次都比上次好一些,累积下来,怨天尤人的人就会少了。
  说〃我解决不了〃的人是一个失败者,而说〃我要找出一个解决办法〃的人是一个乐观者,亦即是一个成功者。其实都是针对同一个情况,心态不同便会出现不同的语言,而改变语言便可以吏心态改变。即把句子中的〃不〃、〃没有〃等负性的词删除,改用正面的词语代替。例如:
  〃我不要再被人欺负〃改为〃我要别人尊重我〃。
  〃我没有办法〃改为〃我要试着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
  〃这没有可能〃改为〃我要找出一个突破的方法〃。
  看以上这些例句,你会发觉左边(负面)的句子,就像困在一个圈中,文字的意思完全是静态的。而右边(正面)的句子,则有动感,是活的,是可以有所行动的意思。
  我们的大脑,跟随着我们的思想去操纵我们的身体。大脑只能接受正面的指令,给它负面的指令,它便会做出与我们意愿相反的结果。例如,一些人不断叫喊自己不会惊慌,结果是,不久之后自己惊慌到发抖,甚至哭出来,便是这个原因。不信的话,你看看以下的句子,注意自己的脑里有什么涌出来:〃不要想像一对白色的老虎,但是可以想像一对跛足的鸭;不要想像在雪山上滑下来的感觉,但可以回忆一个舒服宁静的沙滩。〃你是否发觉自己正是上述的四项?就是说,文中的〃不要〃对你的大脑是完全没有作用的。对吗?
  尽量在说话时使用正面词语,日子久了,你会发觉自己变得更积极、更有效率、更开朗。事实上,看看身边的人,那些遇事顺利成功的人说话都多用正面词语,而那些失意灰心的人说话都充满负面词语。改变语言,的确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心态,对于常用负面词语的人,我们可以用正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