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心灵 作者:李中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塑心灵 作者:李中莹-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十二﹑动机和情绪总不会错,只是行为没有效果
  1动机在潜意识里,总是正面的。潜意识从来都不会有伤害自己的动机,只是误会地以为某些行为可以满足某些需要,而又不知有其它做法的可能。
  2情绪总是给我们一份推动力。情绪是让我们在事情中学习。学到了,情绪便会消失。没有学到,同样的事情还会再来。
  3我们可以接受一个人的动机和情绪,同时不接受他的行为。
  4接受动机和情绪,便是接受那个人。那个人也会感觉出你对他的接受,因而更肯让你去引导他作出改变。
  5任何一次行为不等于一个人﹔一段时期不等于一生。
  6行为不能接受,是因为没有效果;找出更好的做法,是两人的共同目标,能使两人有更好的沟通和关系。
  7找出更好做法的方法之一是追查动机背后的价值观。
  1。5 对NLP一些基本技巧的解释
  在你开始接触NLP技巧之前﹐需要先了解一些基本的知识及运用概念。这些知识和概念﹐在适当的时候会有更深入的介绍。这里的说明﹐只是为使你更容易去接触和感受NLP技巧的效果。
  1和谐气氛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必须在一个先决条件之下才能取得效果﹐那就是和谐气氛。
  和谐气氛﹐就是每一个都放松下来﹐感到安全并且对对方有一定程度的信任。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与自己的内心感觉联系着﹐同时大脑里理性思考的部分可以充分运作﹐因而最能在NLP技巧过程中取得理想的效果。
  2打破状态
  当一个处于某个内心状态(意念﹑思想及情绪)而导致事情不能顺利进行或对现场环境有负面影响时﹐另外一个人可通过一些言语或行为即时改变这个人的内心状态﹐这便是”打破状态”。
  用NLP做辅导工作时﹐打破状态是经常需要做的步骤。
  打破状态的方法很多﹐没有指定的言语或行为。总的来说﹐能使一个人中断原来的思路﹑言语或行为﹐从而改变了内心状态的﹐便算成功。纯熟的NLP辅导者只须一两句话便能成功地”打破状态”。假如你的朋友在参加晚宴之前突然想起一些往事而产生情绪﹐你引导他谈谈未来的计划﹐使他忘却那些往事﹔又如小孩因为小事哭闹﹐你引导他注意过往的汽车﹐都是打破状态的行为。
  3未来测试
  “未来测试”是NLP技巧中必经的步骤之一﹐目的是引导本人或对方想像在未来运用所学到的东西﹐或者测试所应用的技巧是否有效。通常﹐一个NLP技巧完结后﹐会先来个”打破状态”。再做”未来测试”﹐若效果满意﹐便可以结束整个过程。
  若效果不够理想﹐未来测试将显示出这一点﹐必须重做一次﹐或者转用其它NLP技巧。
  4呼气或吸气
  身体各部分向大脑传循讯息﹐在呼气与吸气时是不同的﹐因此身体的机能在呼气或吸气时也会不同。呼气时身体处于一个”放松”的状态﹐适合松弛﹑放松及休息身体各部分的需要﹐吸气时身体处于一个”强化”的状态﹐适合加强﹑凝聚及提升身体能力的需要。
  5时间线
  人脑中记忆或思考事情﹐是有其时间位置的要。一般来说﹐用右手的人﹐其”过去”位于左边而”未来”位于右边。距离现在越远的过去或未来时间﹐则越远远离自己的鼻子﹔”现在”则会在眼前。因此它们的时间线是从左至右﹐从远至近又再走远。
  有些人的时间线会贯通自己﹔未来在前面﹐现在在眼下﹐过去则在身后。也有一些人的时间线在未经整理之前﹐是乱七八糟的。
  时间线可以容易地调整。调整时间线可以使一个人减低焦虑或者增加积极性。在某些NLP技巧中﹐时间线更是简单的一条在地上无形的直线。
  6经验掣
  一些事物会助我们勾起往事﹐因而带回这些往事中本人当时的感受。这些事物便是”经验掣”。
  情绪感受对一个人的思想及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带他回忆某段往事﹐他便能重温当时的情节﹐同时也能重获当时内心状况所产生的能力﹐例如上次打赢球赛或受到赞赏的自信心。若能在处于一次重大挑战时重获这份自信心﹐成功的机会便会大大增加。
  要准确地重温往事﹐我们可制造和运用”经验掣”。在每天的生活里﹐经验掣经常出现﹕某段乐曲使我们回忆起一次温馨的约会﹔某个符号提醒我们小心。国旗﹑制服﹐甚至自己的名字﹐都是经验掣﹐这些都显示出经验掣如何支配我们的生活。
  经验掣是NLP最重要的技巧之一。从性质上区分﹐可分为4种﹕
  1视觉型。中国成语”睹物思人”是恰当的描述﹕一件物品﹑一件家具﹐甚至一个地点或者位置﹐都可以成为视觉型的经验掣。
  2听觉型。校歌﹑救护车声响﹑撞钟声﹑你的名字都属于此类。
  3感觉型。握手﹑拍肩膀﹑吻脸﹑摸头等身体接触。
  4内感觉型。一些静坐宗派所采用的”心号”﹐佛教心中念的佛号等。
  以上1至3的经验掣﹐也可转为内视﹑内听﹑内感觉型的经验掣。
  第二章 我们的脑怎样运作
  既然NILP由“N”字开始,让我们先去了解一下我们的脑是怎样运作的。这一章从“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这个角度深入浅出地介招一些脑神经学的基本知识。
  2.1脑神经系统
  脑神经系统,根据功能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把体外的讯息资料传入脑中,称为感觉神经系统。
  第二部分,处理、储存和驱动身体作出回应,即头脑中脑的绝大部分,称为中枢神经系统。
  第三部分,驱动肌肉、内脏和腺体,即把脑中作出的决定付诸实行的部分,称为运动神经系统。这部分也包括自主神经系统,它的作用是使整个人进入或者解除备战和作战状态。自主神经系统在第一部分也有存在。
  三个部分神经细胞的沟通依靠两个因素:
  一是脑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网络。脑神经系统共有约1000亿个脑神经细胞,这个数字每个人都几乎相同。使得一个人比另一个人更聪明的是脑细胞之间的连接网络的多寡。每个脑神经细胞与1000—200000个其他脑神经细胞相联,平均为15000个。
  二是神经传递素。讯息的传递,在一个脑神经细胞中是凭电胍行,而两个脑神经细胞之间则是凭一些身体制造的生化物,称为神经传递素。一个脑神经细胞在与其他脑神经细胞连接的空隙处(称为突触)释出某一种神经传递素,那15000个有联系的脑 神经细胞接收后,产生相关的电胍行,重复这个程序,各自又把讯息传给15000个脑细胞,如此不断地继续下去。这些神经传递素,现在已经发现了超过80种,虽然主要的只有八九种。这些神经传递素驱动身体各个部分、维持或者改变它们的状况,同时亦是我们情绪的决定因素
  …
  2.2意识与潜意识
  1.脑的功能
  我们的脑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低脑由延髓、脑桥和中脑组成,它们负责我们生存的最根本需要,意识对它们的运作不能有直接的介入。延髓负责呼吸和血压,对心脏跳动也有影响。它也负责吞噘和呕吐的反射。脑桥负责新皮质(第三层)与小脑(第二层)的联系。皮质做决定,小脑控制我们身体动作的能力。中脑与我们视觉与听觉能力的基本模式有关。
  第二层中脑由丘脑、下丘脑、边缘系统和小脑组成。这层主要使得我们能够有意识地感觉。因此我们可以爱和关怀其他的人,也可以有恨和妒忌等情绪出现。这层的工作,大部分仍是由潜意识控制,但是,部分工作的结果可以用意识接触到。丘脑是中续站,负责集中所有感官接收的来自外界的讯息(除了嗅觉)并传去适当的部分(包括第三层),供分析、思考、策划及做决定。下丘脑是一个控制中心,不断地调节身体各部分以维持最佳的生存状态,包括进食、性欲、内分泌状;水分的储留和自身神经系统的运作等。下丘脑与整个脑的所有其他部分保持联系,所以有人称之为叫脑中之脑”。边缘系统主管我们的情绪感觉,并且与下丘脑联手协调情绪引起的作用,例如荷尔蒙的分泌。边缘系统不只是我们情绪状况的控制中心,更是我们学习能力的节制中心,其中海马体是负责记忆的主要部分,对学习十分重要。杏仁核是负责处理有关情绪的中心。上脑负责执行身体的各种动作,这需要很多的协调和控制工作。潜意识的中心,被认为是在边缘系统平面。
  第三层新脑是皮质和新皮质。我们的认知功能、思维、推理、策划和幻想,所有的意识工作,都在这层发生。语言和语法都是这一层的工作:没有了这一层我们不会死去,因为基本的生存由第一层和第二层的一部分维持,但是我们将失去人之最宝贵的能力。我们将不能辨认我们所在乎的人的面貌,也不会明白他们说话的意图;我们更不能和他们沟通这部分的前额叶是整个理性思考的协凋中心,即意识的中心。
  注:①大脑分为低脑、中脑和新脑是近年脑神经学中最流行的说法,由脑神经学家保罗·麦克莱恩首先提出。低脑又名爬虫类脑;中脑丈名哺乳类脑;新脑又名新哺乳类脑。
  ②第一层中有一个部分称为‘‘中脑”,与第二层之名称“中脑”同名:这两个名称完全一样,容易混淆。
  2.头脑的能力
  我们头脑的能力,从运用的角度看,有两个状态:意识和潜意识。在潜意识状态中能被运用的能力远远超过意识状态中能被运用的能力。 意识状态是当我们看、听、说和思想时,我们能够意识到自己正在看、听、说和思想。意识状态的能力十分有限(与潜意 识状态相比较),一般来说,它包括以下两点:
  ①运用五官和四肢与外界沟通,接收或是发出讯息。
  ②大脑皮质所进行的认知和思考工作。
  而这些工作,往往可以在潜意识控制下进行,意识可以是一无所知的。
  潜意识则负责:
  ①所有记忆、知识和能力的储存。
  ②对所接收资讯的认知和定下意义的过程。
  ③身体各部分和系统的运作与协调,生命和身体健康的维持。
  ④思想进行的大部分过程,支持逻辑分析,推理思考等意识运作的基础。
  ⑤心理状态的各种功能,包括情绪和感觉的转变和运用。
  ⑥其他尚未能清晰解释的功能。
  潜意识所控制的身体功能和能力中,有一部分可以提升至意识的层次。这部分也就是每一个人可以发挥潜能或者增加头脑能力的部分(见图2—3)
  意识的结构
  意识其实包括以下的范围:
  (A)一般动物皆备(包括人)
  (B)人及少部分灵长类动物才具有
  (A) (B)
  1.传入
  (1)对物体的感觉 √
  (2)对事物的认知 √
  (3)对事物的注意力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