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皇宋- 第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也是宋朝制度上的设定,好让各级互相制肘,让其他人轻易造反不得。提点刑狱公事的陈方之虽然比赵禳低一级,但实际上他更多的是一个监督者,同时狱讼的事情都是他负责的,赵禳现在安置这么一个属官,岂不是在他的地盘上插上一脚?
这也成了赵禳第一次和京东东路地方派的一次交锋。
虽然是危机,但同样也伴随着机遇。如果赵禳能够压着陈方之,那么赵禳在京东东路上施政将要从容很多。
只是对此,吕夷简会不会在焦头烂额当中,也要腾出手来和陈方之联手打压赵禳一番呢?

第172章泰山行【上】

赵禳对此很冷静,他这样做,自然不怵吕夷简了!没有错,赵禳和吕夷简有仇恨,但公孙玄虚的话提醒了赵禳,吕夷简是一名官场干将。套用现代的话来说,便是政治家!
一个政治家是不会意气用事的,处于吕夷简的位置想想。如果他联手和陈方之一起打压赵禳,能够打倒赵禳吗?不能!毕竟就是一个幕僚这样的职位,虽然权力不少,但在大宋官制当中,这却是一个不入流的职位。
没有人会脑残到因为这么一件‘小事’就把一路(省)安抚使给罢免了,更别说这安抚使的身份还贵不可言的那种。
而坏处呢?你吕夷简刚刚弄垮了皇后,现在还想弄垮长沙王。文武百官会不会有意见的?就连一直对吕夷简宠信有加的宋仁宗会不会有意见的?须知事后宋仁宗也有些暗暗后悔,毕竟一夜夫妻百夜恩,更何况郭皇后和宋仁宗朝夕相处十年时间呢!
而赵禳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和陈方之扯皮,没有错就是扯皮!虽然说打倒陈方之最好,但赵禳并不能够这样做。
一方面,陈方之虽然不是京东东路人,但在京东东路为提刑官(提点刑狱公事简称)已经有四年之久!陈方之和京东东路的大户关系颇为密切,赵禳不想把时间闹得太僵。最少目前赵禳需要做的是迈出第一步。待自己强大后,害怕日后没有报仇的机会吗?
另外一方面,则是宋朝的官制问题。宋朝为了约束主官,一路上大致三权分立,转运使(安抚使、经略使)、提刑官、通判各自制肘。不过相对而言,通判因为其权力划分的缘故,他还是比较靠近转运使,实际上制肘转运使的反而是提刑官。
其他人心中会不会暗暗琢磨着:这个赵禳才在京东东路当了七八个月,就把提刑官挤走,是什么意思呢?
名望受到影响不说,陈方之走了后,这提刑官也不可能由赵禳推荐上去的人担任,最后不是来一个李方之就是张方之,赵禳何必去做这等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呢?
正因为如此,赵禳把扯皮的事情交给钱彦远书写上疏的奏折后,赵禳便带上两大金刚呼延灼、王珪及随行的三百铁甲都,立刻益都城,踏上前往泰山的官道。
这个时候的泰山虽然已经是旅游胜地,但种种制度和财富上的原因,使得这个时代的旅行业并不算发达。按道理说这泰山应该很难行走的,毕竟没有官府的投入。
实际则不然,赵禳这还得多亏自己的爷爷。
也就是宋真宗,当初就是宋真宗喜欢泰山封禅,修建了不少道路上泰山,前往泰山的官道至今也保养的颇为不错。这个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想不到居然有一天便宜到赵禳,想其来也有几分哭笑不得。
虽然旅游业不算兴旺,但抵达泰山后,还是不时可以看到一些大户人家在仆人的簇拥下观赏冬日的泰山。偶然还可以看到大户小姐那婀娜多姿的背影,那甜蜜微笑的风情。
当然了,赵禳也和她们没有发生什么《长沙王与N女不得不说的一千零一夜》之类的事情。正所谓才子配佳人,大户小姐身边多半都有棵青草在,有的好是几棵,一个个人五人六的装斯文人,看的赵禳不是一般的腻味。
好吧!赵禳得承认,他有那么一点点的妒忌。
他后悔自己出来的时候,居然没有带上娇娘这一对母女花出来,那得多好呢?风花雪月的,唉!现在一看身边?全是汉子,尼玛的……
当然了,你要说一点好的地方也没有是不可能的。没有了美娇娘相伴,自然没有风花雪月的闲情逸致了,一路上都直奔孙复的居所,泰山书院而去。
虽然身居泰山,但孙复并非是隐居于深山密林当中,而是居住在泰山西麓的一处支脉的山腰处,山下便是古道,步行半个来时辰,便可以抵达一城镇——界首镇。而从界首镇北上齐州治所历城不过百三十里,南下兖州也不过百五六十里而已!东去郓州也许远了些,二百一十余里,但有汶水这条水路连接,路途虽然长了些,但真的走起来,却是要比往齐州历城要快上几分。
也怪不得孙复哪怕在深山密林中教书,也有如此多人前往了!这里的地理位置太好了,兖州、郓州、齐州,那一个不是中原上有名的富裕州郡?富裕的地方自然多人学文了,有资本到外地求学了。
到了界首镇,赵禳只是派人打探一二,不仅仅知道孙复在那里,更是可以有人带路!还是不要钱的,带路的是一名士子,姓张,名洞,字仲通。
交谈几句,赵禳和张洞二人都禁不住有些惊讶了。
两人不约而同的问道:“公子(大郎)可是开封人?”
话音刚落,二人就忍不住哈哈一笑。赵禳笑道:“看来都是老乡啊!只是不知道仲通怎么会放着花花开封府不在意,反而到这界首镇来呢?”
张洞不答反问道:“公子也不是如此?放着好好的青州不待着,反而天寒地冻的时节来泰山寻先生!”
为了掩饰一二,赵禳并没有用真实身份,而是自称青州大户的公子哥儿。三百铁甲都现在都不在身边,而是尾随着,赵禳身边只是留下十多名锐士。毕竟你见过那个公子哥儿出行三百多名士兵保护的?
正因为如此,张洞并不知道赵禳的来意。
赵禳哈哈一笑,半真半假的说道:“我听闻泰山先生博学多才,这不是想请他到我家那里教书嘛!”
张洞微笑的摇了摇头,不过赵禳还是从张洞的笑容中感觉到几分不屑。“公子,怕是你要失望了!先生视钱财如粪土,现在只想专研学问而已!可不是孔方兄呢!”

第173章泰山行【中】

“为什么要视钱财如粪土呢?难道钱财就不好了吗?”赵禳不以为然的说道。
张洞一副理所当然的说道:“钱财虽然好,却引人欲,使得天下人心不古也!遥想尧舜禹,古之人人友爱,为君者,品格正直,做事磊落。财富之公有,无争端,良田齐耕,天下平也!”
赵禳摇了摇头,说道:“你只是看到不好的一面,却没有看到好的一面!仅问你一件事情,钱财之本意何在?”
“钱财,货之载也!”张洞牛逼哄哄的昂然道。
赵禳点头,道:“没有错!所以钱财是比如出现的,如果没有钱,我有一笼鸡蛋,却想要一匹布,怎么办?找买布的,他却不要鸡蛋,而是要三斤羊肉,找有羊肉的,有羊肉的不愿意换,因为他要十斤青菜。找到有青菜的,他才要鸡蛋!甚至没有人要鸡蛋!百姓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会不会生怨?”
张洞却摇头,道:“那是不能大同也!”
(大同,类似于共产,意思就是什么都是大家所有的)
赵禳嘲讽道:“你见过木桶了吧?”
张洞不甘示弱,也嘲讽道:“莫非公子是何不食肉糜?”
呼延灼好歹读过些书,知道这‘何不食肉糜’此话是来自于《晋书·惠帝记》。当时晋惠帝当政,有一个地方出现饥荒,大臣自然上奏,说这个地方的百姓怎么怎么艰苦啊,连粥水都没有的吃啊!
晋惠帝反问出了一句经典的话,这话就是‘何不食肉糜?’,意思就是,既然没有粥水吃,怎么不吃肉啊?
赵禳不以为然的对已经怒形于色的呼延灼摆了摆手,旋即道:“既然仲通明白,那就好说了!木桶是由十数块木板制成的,但木桶能够装多少水,并非是由最长的那块木板说了算的,而是有最短的那块木板说了算的!你说的大同也是如此,假如可以什么都不用干,就可以得到自己的,谁会去努力工作呢?看到别人如此,其他人还会去努力工作吗?这些不努力的人,就成了最短的木板!天下如何大同呢?”
张洞不服气的说道:“歪理!人人都会去努力工作!方乃大同!”
赵禳笑了笑,接着说道:“好吧!那按照你说的算,但你也是人,不是长短一样的木头,假如你能够耕作十亩地,别人却只能够耕作八亩,不是别人不努力,只是他的能力只到这个程度!那么把你的粮食分给他,刚刚开始也许没有什么,但时间长了,会不会有怨言呢?”
张洞昂然挺胸,道:“怎么会呢?人人无私,天下放可大同!”
赵禳耸了耸肩,道:“好吧,就按照你说的,人人都无私了,想要什么都可以得到什么了。那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有什么意义呢?”
不等张洞开口,赵禳已经接着说道:“正因为有欲望,人才能够往前走。为了得到更多的钱财,人会去发动战争。古代用石头作为武器,为了胜利,于是有了青铜,有了铁,有了现在的钢。如果没有这些,我们现在还用木头、石头去耕作!钱财不是粪土,钱财是人前进的存在!”
张洞涨红着脸,道:“此乃商贾之错论!如之奉行,当穷兵极武,国之将不国,民之将自私自利,华夏将亡也!”
赵禳摇了摇头,道:“钢铁可以打造杀人的利器,也可以打造耕作良田的农具!就好比你刚才所说的大同,他虽然是不可能存在的,但他的美好可以吸引人为了达到那个地步,努力的去耕作,努力的去工作。”
张洞黑着脸没有说话,他发现如果论起口才来,自己不是对面那个公子哥儿的对手。其实张洞不想承认的是,他有些被赵禳说服了。只是二十多年的儒家教育已经根深蒂固,叫张洞有些接受不了突如其来的转变。
气氛变得有些沉闷,幸好的是,剩下的路程已经不远了。
顺着山路前进,就可以看到一片不大的桃林。桃树已经没有嫩绿的树叶、粉色诱人的桃花,光秃秃的枝桠叫人看了都感觉不舒服。不过可以想象,到四五月份的时候,这里将会是多么的美丽。估计孙复能够有三百士子听其教授,当初也多亏了这一片桃林的吸引力。
桃林中间是一条青石板铺垫的马道,走了约莫一百步左右,一座不大却精致的北方式别墅就照入赵禳一行人的眼睛里。
青色的院墙与皓白的雪形成强烈的对比,红色的琉璃瓦层层叠叠。一栋二层高的小楼耸立期间,不高,却充满了恢弘的气势。
大概是听到马嘶鸣的声音,院子的小门打开,一个十一二岁,唇红齿白的小童,穿着一件青色小号道服走出来。人虽然小,但礼貌上却一副大人的样子。
“原来是仲通先生啊!只是不知道这几位是?”小道童一本正经的微微躬身,说道。
张洞看了微笑着,一脸不以为然的赵禳一眼,顿了顿,道:“此是寻先生学问的大户子弟,也一同进去吧!”
赵禳看了张洞一眼,哈哈一笑道:“多谢仲通了,只是没有泰山先生之请,我还是不进去的好!”

第174章孙门立雪

张洞见赵禳态度坚决,也没有在意,点下头,道:“那好,我进去和先生说一声,想来公子也不会等太长时间的!”
等张洞入内后,呼延灼见左右无人,忍不住压低声音劝说道:“王爷,现在天寒地冻,我们这些大老粗也就没有什么关系,王爷万金之躯,万一感染风寒,那是可大可小的事情!”
赵禳摇头道:“君子行之于世,以礼、信立命。主人没有邀请便入内,是为不礼。已经与张仲通约好,在门外等候,此时入内,则为不信!”
王珪这个大老粗反而比好歹也读过几年族学的呼延灼明白事理一些,点头认可道:“王爷所言甚是,呼延家大郎别再乱了王爷的礼信吧!”
呼延灼不满的嘟囔着:“感情你们都是好人,就我一个坏人……”
赵禳听了又好气又好笑,也懒得理会这活宝了。
也不知道什么缘故,过了半响,孙复没有派人来请赵禳等人入内不说,居然连派个人来支会都没有。
呼延灼本来脾气就不怎么好了,在外面天寒地冻的待了那么长的时间,肚子里面早就憋了一窝鸟气了。登时大怒:“王爷,这什鸟泰山的如此牛气,居然晾了我们这么长时间。按我说的,啥也不管,直接冲进去把这贼书生拿到青州,看谁挡得住!”
为了表示说服力,呼延灼还抽出一根挂在马鞍上的铁鞭,黑幽幽的铁鞭,在雪白的天地间,是显得那么的触目惊心。
赵禳却不以为然的说道:“你若果是累了,便到那树下待着好了。刚才那些浑话就别乱说了!”
王珪这次却不认同赵禳了,有些愤怒的说道:“这贼书生轻慢我们这些武人也就罢了,连王爷你都轻慢,活之何用啊?”
声音里面,透着浓浓杀机。
呼延灼大喜道:“还是王家郎来的痛苦,待我去收拾干柴,在后面放他的直娘贼一把火,看这些只会动嘴皮子功夫的贼书生有什么用!”
赵禳呵斥道:“都说别说这浑话了!一边去,再让我听到,轻易饶不得你们两个家伙!”
顿了顿,赵禳接着安抚道:“泰山先生是一个有学问的人,教化子民。如果没有礼义仁信,我们怎么是人呢?岂不是蛮夷?我晓得你们对于士大夫不感冒,但也需分清情况!”
呼延灼和王珪虽然心中依旧有些不服气,但赵禳软硬兼施之下,二人也不好再说什么。不过他们也受不得那鸟气了,二人退到一颗松树下。其他扈从也没有留下来,而是散在附近警戒。
再过了约莫一刻钟,还没有人出来,天上已经落下一片片仿佛鹅毛一般的大雪。
呼延灼连忙跑过来,苦口婆心的劝说道:“王爷啊!都下雪了,别站了,到树下避雪吧!要不然真的会感染风寒的啊!”
这个时代的医学不发达,每年因为感染风寒而病逝的人不知道有多少,也由不得呼延灼不关切。
赵禳却是很坚定的要求说道:“吾意已决,无需多言!”
赵禳的话虽然不多,但那种斩钉截铁的味道,已经让人感觉到他的决心了。
呼延灼无奈,回去和王珪说了这事情,王珪也没有办法。二人只好商量一番后,让人拿了一件披风给赵禳挂上,怎么说也好抵御风寒。
赵禳也没有拒绝,不过哪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