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火传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拜火传说- 第2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二天上朝的时候,傅介子统领御林军近半数,暂时封锁了长安城,他身居平乐监,本来就是御林军中的人,此时大将军临时调度,整个长安城已经在控制之中。

一日之内,昌邑王刘贺被下放为海昏侯,朝廷之内竟然没有了皇帝!

经大臣们建议,朝廷派人进往民间寻找流落民间的汉武帝曾孙刘病已回朝来当皇帝。

朝廷内没有了皇帝,傅介子的西域之行又成了泡影,但是祆庙的工事已经可以重新开展。

日子一一天得过去,失落民间的新皇帝刘病已还没有找回来,而敦煌,却传来了匈奴大举进攻的消息,匈奴右谷蠡王部带兵二十万直逼敦煌,又以车师为跳板,欲向乌孙加兵,逼迫乌孙国交出解忧公主来。

七,刀锋上的文明

第六卷 解忧公主 第十八节,弟史来汉

五日之间,已经接到敦煌的三次加急文书,特别是,文书中提到,楼兰有暗中调兵的迹象,如果猜测不错的话,似乎是有配合匈奴攻打敦煌的迹象。

傅介子听了心里面焦急,几次前往大将军府,因为政局复杂,现在这个时候别说是调兵,就是进行一个人事更替都是难上加难,更重要的是,现在这个特殊时候,往往都是一个国家最乱的时候,安内尚不可以,更别说攘外了。

傅介子在家里面一日又一日得等着消息,过得半月,突然得到了常惠将军回朝的消息!

消息是殷茵一脸不愿的样子告诉傅介子的,听殷茵不酸不甜的语气说,队伍里面据传有一个花儿一样的姑娘,十之八九是傅介子的相好。傅介子喜极,当下就打马出府,赶过去的时候常惠已经去了大将军府,傅介子问了一下路人,急忙赶往大将军府,经过拜会之后进去,在大将军的议事厅见到了常惠,此时的常惠跟变了一个人一样,样子憔悴之极,整个人都瘦了一圈儿,而常惠边上花儿一样的姑娘却是弟史!同来的还有弟史的兄弟万年,这是解忧公主向汉朝提出的请求,让两个孩子到汉朝来学习的。

弟史和万年见到傅介子都热情得过来打招呼,他们对这个大将军似乎并不怎么害怕,傅介子且喜且忧,不知自己的部下的两个妻子现在怎么样了。弟史嘴快,道:“傅将军,你放心,两位嫂嫂都很好呢,只是总是不开心,嘻嘻,要等傅将军去接她们呢。”

傅介子苦笑一下,没有多问,他心里面也清楚陆明的为人,他机灵谨慎,想必是因为乌孙国的局势紧张,他们一时走不开,而解忧公主一下子派了自己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到汉朝来,用意是再明白不过,否则,以如今匈奴大军拦路的情况,解忧公主是决计不会冒这个风险的。

想到这里,傅介子忍不住问了一下敦煌的形势。

常惠一边是向傅介子回答,同时也是在向大将军汇报情况,道:“近日匈奴调集了二十万大军屯集车师,要求乌孙国交出解忧公主,乌孙国内意见不一,小公子(霍仪)他尚在乌孙国内援助解忧公主,因为情况紧急,所以急派我回朝来请求援助。”

傅介子猜测葛妮亚和潘幼云她们都还在乌孙国等着,现在也不方便多问,只得听常惠先说完。霍光听了神情凝重,不知是在担心儿子,还是在担心敦煌和西域的形势,常惠已经听到了关于长安的情况,此时也自知不能再提什么要求,但是不提又不放心,所以试探着道:“这一次回来,因为敦煌周围有二十万匈奴兵屯集,我便折道走的西域南道,发现有很多逃难到且末、精绝的难民,其中有许多竟然是敦煌人!”

说到这里,常惠顿了一下,道:“还有一事,这一回走西域南道,发现精绝国几乎要灭绝了,领土大部被于阗占领,西域的形势,也在急剧的变化。”

傅介子听了不由愕然,想不到强横一时的精绝国,竟然在短短的一年之间没落至此。

霍光让傅介子一行先回去,这种朝廷大事得容他和众大臣们商议再作决定。

本来弟史和万年是由司礼官安排到特定的馆栈休息的,但是傅介子与他们都熟,所以就将众人请到了傅府,一来是尽地主之谊,二来也是想更好得了解一下西域的情况。

殷茵在家里百无聊奈得等着傅介子带相好回来,傅母也让人把府里面好好收拾了一下。傅介子带着常惠和弟史、万年回到傅府时,殷茵一见到弟史便乐了,傅母也呵呵得笑了起来,可是当殷茵说明了情况之后,傅母略微有些失望,但也还是很高兴,让傅介子好生招待他们。

闲下来,常惠再好好得把乌孙的情况说了一下,弟史和殷茵说话,时不时得也插一下嘴,大致情况傅介子也明白了,因为解忧公主在西域的影响对匈奴越来越不利,特别是这一次匈奴使队被杀之后,匈奴人再也忍受不了,再提出交涉之后又派出重兵,大昆莫为了表示自己的意愿,所以派弟史和万年到汉朝来,一是为了给匈奴一个警示,二是向匈奴表明态度,同时,这也是弟史和万年自己的心愿,作为半个汉人,他们心仪汉朝的文学曲艺,正好趁此机会前来。

傅介子思之再三,还是问了一下葛妮亚他们的情况,常惠道:“傅将军且放心,只要有汉公主在,他们就是安全的,换句话说,只要汉朝的援助得力,两位夫人和部下都是安全的。”

这句话说得傅介子颇为惊心,现在汉朝这个情况,要想对西域实施强有力的援助,似乎是一句空话。

傅介子再问了一下郑吉的事情,据常惠所知,郑吉尚在渠犁按兵未动,可能是现在刚开始春耗,加上周围的兵员不齐,一时无力对车师实施打击。

殷茵听了沉默了许久,道:“相公,那现在这情况,你说能怎么办?”

傅介子听了这么个大难题,一时也陷入了无奈之中,于公于私,都是得对匈奴实施打击才能使挽救西域的局势,可是现在看来,郑吉的屯田兵是靠不住了,汉朝的援助也决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除了这两者之外,似乎是没有别的办法了。

窘境难除,想来想去也没有别的办法,众人都马希望寄托在早日找到皇帝,安定国内迅速出兵。

常惠、弟史他们都是贵客,当晚,傅母在傅府安排了戏班子,弟史对此最为乐道,她本来就是来学曲艺的,这一次到汉朝来之前,还特意从母亲那里学了一支汉人舞蹈《荆柯刺秦》,这是汉朝很红的大戏,一般也都是在正式场合才有戏子敢演,解忧公主本身是一个性情豪迈的女子,对这种男儿气十足的戏曲很中意,现在也都教给了弟史。

这个曲目是在戏子的戏单里面的,弟史眼尖,一下子就点中了这个戏目,并且强自将一个戏子换了下来,自己上台。

殷茵对弟史有些羡慕,感叹自己能蹦能跳,就是演不出来,常惠也拍手称好,而此时的傅介子却眉头深锁,一个念头突然从脑海里面冒了出来!

七,刀锋上的文明

第六卷 解忧公主 第十九节,再次西征

万里之外的敦煌。

自从傅介子一行离开,已经快四个月了,此时的苏巧儿已经渐渐得习惯了敦煌的风沙,习惯了这里军鼓响马的生活,每天早上起来就去军中记药煎药给苏老爹喝,然后就守在苏老爹身边一天又一天。在她悉心照顾下,苏老爹只有七天就苏醒了过来,只是身上的伤口太重,几个月一直下不了床。

贾老头本来也一直守在这汉人的病房里,但是自从所有的病人都活了过来之后,他也就放松了,反正有军医和苏巧儿守着,他也偶尔出去偷个闲,到城里面的一些弄巷去鬼混一晚上。阿里西斯每天都守着苏巧儿,上半天守着苏老爹,下半天则带着苏巧儿去见摩柯听讲经文。

一晃就是几个月,摩柯大师到底是练过的,身体好得快,这一日中午时分,他从外面归来,显得有些慌张。

“苏巧儿姑娘,你这是要到哪去呀?”老和尚对这个惟一能听懂自己说话又照顾过自己的姑娘视作宝贝,对她的态度也是相当的友好。

苏巧儿正准备和阿里西斯如实说了,摩柯却长叹一声,道:“苏姑娘,赶快回去照顾你阿爹吧,匈奴人来攻打敦煌了,城里面肯定要乱了。”

“啊!”苏巧儿听了面色惨白,阿里西斯也是极为紧张。

“那可怎么办?”

摩柯道:“还能怎么办,现在只能盼着敦煌的汉军能守住,我们没有别的地方可以去的。”

苏巧儿没有多问,只是哦了一声,就和阿里西斯往回跑。

“直娘贼!匈奴人开始打敦煌了。”贾老头从外面跑回来,喘着粗气,道:“老苏,这一回匈奴人可是有二十万,汉军才三万。”

苏老爹想起来,却被苏巧儿按住,这一动痛得他呲牙咧嘴的,道:“现在出城还来得及么?”

贾老头道:“现在城门早已经封闭了,郡守大人下令任何人不得出入,不得引起骚乱,否则军法处制。”

苏老爹看着苏巧儿,叹了口气,道:“丫头,看来是躲不过去了。早知如此,我还不如让匈奴一刀砍死算了,你好歹能平安得回到长安,现在累得你在此受苦……”苏巧儿忙掩住苏老爹的嘴,只是摇了摇头,道:“阿爹,傅大哥他们会带人来救我们的。”

正说着,外面的马蹄声乍起乍落,不一会儿,耿虎风风火火得进来,大概是听到了苏巧儿的说话,道:“苏姑娘,你们不必害怕,敦煌我们已经守了十多年了,匈奴人又不是第一回来攻击,你们在这里安心养病,别的事情不必多想,守城的事情我们汉军自会做好。”

苏巧儿听了点了点头,又有些犹豫,道:“可是这一回的匈奴兵……”说到这里见苏老爹拉自己的手,示意不要说了,也就住口了。

耿虎声音一沉,道:“是的,这一回的匈奴人是有点多。”说完拖着重重的铁甲出去,提刀掀开门帘,又停了下来,道:“不过苏姑娘,你请放心,我们纵然是死,也决不会让敦煌陷落!”

苏巧儿听了连点头,不知自己该说些什么。

耿虎本来打算等苏巧儿问点什么,但是这个姑娘似乎没啥要求,笑了一下,从怀里面取出了一把匕首,道:“苏姑娘,近日不要到城中去到处走动,敦煌城里面汉人极少,多是一些胡人。他们没有我们那么想守城,可能会有一些骚乱,一些必要的防身还是要带的。”

苏巧儿听了忙些接过,正准备回去,想到忘了说谢谢,回头说了一声,撒丫子就跑了。

“苏小姐,我看到匈奴兵了!”阿里西斯跑回来,显得紧张兮兮的,道:“我刚才登城时看到的,天哪,外面十里全是匈奴兵,黑压压?一片呢。苏小姐,敦煌守得住么?”

苏巧儿也茫然不知,道:“耿将军说打得赢。”

阿里西斯摇头道:“他骗人,好多汉人士兵都说打不赢,苏小姐,如果匈奴人打进了城,我保护你。”苏巧儿哦了一声,道:“那我阿爹怎么办呢?”阿里西斯一时语塞,道:“我也会保护苏火者的。”

“吹牛,”苏巧儿嘟了嘟嘴,道:“你连我都打不过呢。”

正说着,突然听得城门处传来沉闷的声音,两人不由同时色变,齐声道:“匈奴人攻城了。”

敦煌城外,蜂涌而来的匈奴兵取代了黄沙,成为了此时敦煌最主要的风景,一时间车马喧嚣,刀枪林立,放眼望过去,感觉风都不动了,天空也压得很低,就像要盖到敦煌城头了一样。耿龙、耿虎、以及其它敦煌守将汇集在城头,一面大旗迎风而抖,时不时得猎猎作响,汉军在城头一字排开,城中一座巨大的弩车一步步得向城门口靠近,向是从城中探出来的一个长脖子。

“二哥,这一回的匈奴兵果然是不少啊。”耿虎有些心虚,二十万匈奴兵,是汉军的六倍有余,他的话刚一出口,其它的几个部将也都附议了起来。耿龙指了指城外的大军,道:“怕什么,我们敦煌有巨城利器,后有朝廷援军,匈奴人敢攻城我们就狠狠得打!我们身可死,敦煌城永不陷落!”

“汉军威武!汉军威武!”随着大旗飘扬,汉军的呼声一声大过一声,一直传向远方,就连苏巧儿所在的地方都能依稀听得清楚。

攻城了,匈奴人开始攻城了。

苏巧儿虽然不允许到城上去,但在这里他已经能听到、看到了,敦煌城那边不时得传来炮火和巨石撞击的声音,她甚至可以更清楚得感觉到那里的刀光剑影、鼓角争鸣,她似乎看到了城主身披厚甲手持长槊奋勇杀敌的样子。晃然间,这一切曾经是那么的熟悉。

“苏小姐,你在想什么?”阿里西斯用衣服兜着几个果子过来,道:“苏小姐,你想什么出神呢?哦,不用怕的,大长老曾教过我,当人们为了家园和亲人而战斗的时候,会得到主掌光明和慈善的神明保佑,耿城主他一定会给我们打一个很大的胜仗的。”

苏巧儿托腮不语,慵懒得坐着,顿了许久才道:“阿里,你说万一匈奴人攻进城来了,我阿爹怎么办?那些受伤了的叔叔伯伯们怎么办?”

阿里西斯回答不了这个棘手的问题。苏巧儿叹了口气,道:“要是傅大哥在就好了,他一定有办法的。”

想到这里,苏巧儿不由蹙眉,傅大哥,你现在人在哪儿呢?

阿里西斯涨红了脸,道:“苏小姐,我也是会保护你的。哼,等到了长安,我就告诉长老,我不回安息啦,苏小姐,我要永远都和你在一起!”

“苏小姐,你不相信么?我真的再也不回去啦……”

……

听着阿里西斯从小说到大的宣言,苏巧儿突然有些莫名的羞怯,阿里,这个从小就和自己一起长大的小伙子,他更像是自己的弟弟,而有的时候,则又不那么分明。

“驾驾,唷……”随着一阵急促而又转悠长的吆喝声,一队汉人士兵停在了她和阿里西斯的视线之内,苏巧儿突然惊呼道:“阿里,你看,是傅将军他们到了!”阿里西斯顺着苏巧儿指的看过去,果然,傅介子一行十余汉军骑着高头大马,一身戎装,正不紧不慢得向这边过来了。

七,刀锋上的文明

第六卷 解忧公主 第二十节,第一站:敦煌

“终于到敦煌了。”

傅介子心里面暗自吁了口气,这一路来,他只带了几十个随从,而随行所带的彩礼却是极重,一路上闻风而动的小蟊贼也都嗅到了钱的味道,所幸傅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