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女帝妖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女帝妖娆-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安诺谝淮纬缘侥竢u;从京城到襄州的逃亡,现在正是冬天,这一路饥寒交迫的折腾,有时一整天也没有口热水给她喝;这一连串的折磨放在大人身上也受不了,何况小小婴儿。

赵嬷嬷搓着念雪冰凉的小手,心疼也没有办法。这两天她已经把古榆村和附近几个村子跑遍了,想给念雪找个奶娘,可是这几个村子都太小,也就是几十户人家的规模,每年也不过两三个婴儿出生,眼下这时节,赵嬷嬷跑遍了这几个村,总共只找到一位刚添了婴儿的小媳妇,却偏偏产后虚弱,根本没有奶水,自己的孩子还饿得大哭,又哪里能帮到赵嬷嬷?

赵嬷嬷无法,只能回家去熬小米粥,加些粗糖来喂念雪,孩子虽不挑食,但吃得很少,每次几勺粥喂过,她就把脸转到一边,小嘴闭得紧紧的。这么多天的相处,赵嬷嬷已经摸透了她的脾气,一旦她这样倔强地拒绝进食,再说尽好话也喂不进一滴汤水了,所幸现在有了安居之处,熬粥煮汤也都方便,孩子既然吃得少,那就每天多喂她几次,营养也勉强够了。

念雪满月的这天,帝都皇宫里张灯结彩,喜气盈盈,在给另一个孩子过满月,这个其实大了念雪几天的男婴,因为代替她成了皇家子嗣,于是连生辰都得和她一样。

陈昊明,是锦阳帝的第一位皇子,锦阳帝二十岁身登大宝,当政十载,如今已过而立之年才有了这个儿子,其珍惜疼爱可想而知,这一天的满月宴也格外隆重地分了两场,文武百官出席的午宴和属于后宫嫔妃们的晚宴。

既然是皇子的满月宴,陈昊明就是当然的小主角。午宴时分,他就被ru母抱着,一大群嬷嬷宫女跟着,在一张张酒桌间巡回展出,接受各位大人的祝福赞赏。

大凡这个场合,宾客们都是挑吉祥话说,但宫廷里的吉祥话实在乏味的很。如果在民间,话可以说得百无忌讳,只要喜庆吉祥就好。如果是书香之家的孩子,大可说此子聪慧,日后必高中魁元;如果是生意人家的孩子,又可说此子面有福相,日后必富甲天下什么的;可是面对一个皇子,在当朝天子还没有放出正式态度之前,这些官员们要是谁敢说一句这孩子好,日后是能当皇帝的……那么恭喜他,马屁拍到马腿上了,后果嘛,自求多福吧。

既然在前途事业方面不好多话,那么对小皇子的赞美就主要集中在品评相貌上,来来去去也不过就是“天庭饱满”、“双目有神”、“眉目间颇有陛下神韵”等等,有位老大臣捞不着什么新鲜言语又不好意思拾人牙慧,急得抓着孩子小手仔细端详,然后激动大叫皇子好手相,将来是有百岁之寿的……

午宴过后就是晚宴,其实内容也差不多,各位娘娘莺莺燕燕地说笑着,轮流抱着孩子看来看去,好像比对自己亲生的还亲。只有宜妃谢青华仿佛置身事外,一言不发,一杯杯地给自己灌酒,至于那个小主角,她只就着别人的手淡淡扫了眼罢了。这样明明白白,不带丝毫掩饰的嫉妒或是不屑只有宜妃能做,也只有她敢做。

晚宴散去,各位娘娘也散去。宜妃刚回到秀云宫就吐了个天昏地暗,那个痛苦劲儿几乎像是要把胃也呕出来似的。琴韵端了茶旁边等候,待宜妃新一轮呕吐后漱口。若在往日,她一定会忙前跑后,帮宜妃捶背顺胸口,再去催做醒酒汤。但她现在只沉默站着,低着头装做看不到宜妃的痛苦,因为她真的很生气,今天去赴宴之前都和宜妃约法三章的,一定要笑,一定要抱孩子,一定要给皇上和宁妃敬酒,这三点宜妃当时都答应了,可是到场后,她只勉强挤了个笑,其他两点全抛在脑后。

只这样倒也罢了,关键是她那一杯紧接一杯的喝酒速度,真是全场的亮点,比小皇子抢眼多了……自己在旁边伺候着,各位娘娘眼里的讥诮不屑,皇帝眼里的隐忍怒意都看清了,却苦于无法阻止自家主子的出色表演。不过她倒真是佩服了宁妃的度量胸襟,别的娘娘都像看猴戏似的欣赏宜妃的醉态,她的眼睛却从没瞟向那个位置,言笑自若,似是全然没觉察席间那微妙的尴尬气氛。

已经吐无可吐的宜妃好容易才止住了干呕,接了琴韵递过的茶漱了口,软绵绵地瘫在榻上,昏昏沉沉地闭了眼,琴韵看着她惨白如纸的脸,还是不由地心软。自己家主子就是这样的性情,有道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时半会儿哪能有所改变?起码今天从早到晚她都没有骂宁妃是贱人,就已经进步了,慢慢来吧……

这时,一个内侍快步进来,回报道,“娘娘,皇上来了。”

宜妃骤然睁开了眼,琴韵骤然睁大了眼,马上把那半盏残茶递回去,“娘娘,你快把这茶喝了再醒醒酒,一会儿皇上要是说您,您可千万压住气,别顶撞了皇上,别……”

宜妃也没糊涂到家,立刻接了茶倒进肚子,一边点着头一边起身去接驾,锦阳帝已经自己进来了,琴韵慌得伏身拜倒,宜妃身子重动作慢,这时僵在榻边,行礼来不及,坐着又不合适,加上酒只醒了一半,呆呆望着锦阳帝连话都忘了说。

锦阳帝挥手让琴韵起来,就近在一张椅子上坐了,问琴韵道,“可服侍你家娘娘喝过醒酒汤了?”

“嗯,还没有,娘娘这才吐完,我这就去准备。”琴韵应着,无奈又告诫地看了宜妃一眼,转身退出。




第二十八章:宜妃的儿子



“陛下,臣妾知错了,您别生气,或者您骂我一顿就别在生气了好不好?”宜妃垂了头,倒也是一副楚楚可怜的模样。

“我骂你做什么?”锦阳帝无奈地笑,“朕知道你一向好酒,有孕之后被太医管着,这几个月滴酒未沾,可是馋坏了吧,今天借着昊明满月的喜庆劲儿,你可就开了戒。也是朕不好,一眼没看住你,你就醉成这样,真是没出息,也不想想咱们的孩子。”

宜妃本以为锦阳帝必是为她晚宴上不给秋月明面子而来兴师问罪的,却不想他竟这样温言软语地为自己找了个很好的借口,她若还不赶快顺着这个借口来圆自己的谎,就太不懂事也太不识趣了。

“呵,皇上还真是了解臣妾,确实呢,今天借了宁妃妹妹的光,一不小心就多贪了几杯,醉得不像话,可是让众姐妹笑话了呢。”

“放心,没人会笑你的。人活一辈子,谁不没醉过几次,有什么好笑。不过,眼看孩子就要出世了,这段时间可不敢再喝酒了,知不知道。”锦阳帝话说得温软,就像是哄孩子,随即一顿,换了郑重的语气,“青华,今天是昊明满月的日子,可是朕并未赐他任何封号。就是在等你把孩子生下来,一起赐封,免得你又犯孩子气,胡思乱想。”

这句话真的感动了宜妃,她抬起眼怔怔望着锦阳帝,哽咽道,“可是,如果臣妾无能,生下的是女儿,皇上会生气吗?”

锦阳帝眉间一动,其实他和宜妃一样牵挂着她腹中的孩子是男是女。只是宜妃自然盼是男丁,而他却希望是个女孩。大渊不缺公主,他只是希望宜妃不要生下皇子。

宜妃的太祖谢子光当年出身草莽,后追随好友陈远帆起事,十八年征战,谢子光曾数次舍命救陈远帆于危困之局,是陈远帆身边最得力也最忠心的干将。一支起身草莽的人马最终打下了千万里大好江山,陈远帆面南背北,登基做了皇帝,史称定天帝,定国号为大渊。陈远帆做了皇帝,这些年誓死追随他四方征战的部下们自然个个高官厚禄。其中官阶最高地位最尊崇的就是谢子光,他被加封为镇国公,其封号子孙世袭,并御赐丹书铁券,赐宜家三代免死。

如今的锦阳帝是大渊朝的第五任皇帝,同时,谢家的后代也做到了第五代的镇国公,就是宜妃之父谢兆辉。虽然丹书铁券已经失效,尊荣比不得其祖上时,但大渊的兵权一半握于其手。谢兆辉的长子次子皆掌重兵镇守重要关隘,朝中武将大半是其旧部。可以说这位镇国公在朝中跺跺脚,大渊的龙廷就要颤三颤。

谢家有桩极特别之处,不知为何,他家只旺男丁,女儿不是稀薄,而是几乎没有。就算偶尔有个女孩儿降生,最多也活不过三岁。直到谢兆辉这一代,说不准是在哪里求对了菩萨烧对了香,他终于有了个女儿并成功将其养大,这个谢家宝贝至极的女儿就是谢青华。锦阳帝还是太子时,就知道有几个女子不管他喜不喜欢都必须纳入后宫并赐予极高位份,其中居于首位的就谢青华。

没有男子会喜欢被迫娶进门的女子,锦阳帝也不例外,尽管谢青华的明艳娇媚在最初的确让他迷恋了一阵,可很快的,她那在娘家养成的古怪自私、暴躁娇纵的性格就让他不胜头痛,再加之她父兄手握重兵权倾朝野,他对她的心渐渐就淡漠成了敷衍。他给她很多的赏赐很多的纵容,并非宠爱,只为安她父兄的心。

大半年前,太医满面喜色向他报告谢青华怀孕的消息,他表现出了足够的喜悦,尽管他并不想要这个孩子,如果谢青华生下男孩,那么她父兄必定要为孩子争来太子的封号,日后再推上帝位。他又怎会愿意给本来就权重难控的谢家再加一颗争权的砝码,尤其现在秋月明为他生下了长子,他对谢青华的孩子就更加没有期待,如果这孩子必定要出生,那么最好是女孩。

锦阳帝起身移坐到了榻上,揽着宜妃的肩嗔怪,“太医是怎么嘱咐你的?养胎时一定要静心,你整日就只是胡思乱想。孩子是男是女全看天意,想不来的。其实如果你真的给朕生个公主也不错,那一定是大渊朝最美丽的公主,将来她长大了,各国来求亲的使者都要挤破了门,那朕得有多得意。”

宜妃是头脑简单的人,哪能揣测出锦阳帝的心思,被几句话就哄得心花怒放,得意地想秋月明那贱人生了儿子又怎么样?我便是生个女儿也比你得宠!

两个月后,宜妃腹中的胎儿瓜熟蒂落,如她所愿是个男孩儿,只是……

锦阳帝一直就守在产房外,当他第一时间看到孩子时,眼角抽了抽,嘴角抖了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幸好,这个不是女孩!”

包在蓝色小被里的男婴一张黑里透红的小脸,浓眉大眼,塌鼻阔嘴。这副有些粗陋的长相锦阳帝再熟悉不过,这孩子外祖家中的所有男子,基本是都是这种相貌。说实在话,当年他初见谢青华,并非完全惊叹于她的姿容,而是奇怪,谢家怎么能生出这么漂亮的女儿来?

其实这样一副相貌对武将是很合适的,能有不怒自威的威慑力。可是皇室子嗣如果生成这样,那就很不合适了。而且,在这个新生儿身上,找不到一星半点和锦阳帝,和陈家人相似的地方。

一个孩子和自己的父亲一点不像,却跟外祖父和舅舅形似神似,哪里都似。那孩子的父亲能高兴才怪。锦阳帝很努力地挤了丝笑出来,说,“这孩子……挺好的。”然后转身而去。

向来娇纵蛮横的宜妃一言不发,看着锦阳帝的背影直至不见,再回头静静地看自己的孩子,突然嚎啕大哭起来,边哭边大叫着,“去把宫门关上,谁也不许进来,谁也不许看见……这个孩子!”

她突然爆发的歇斯底里把宫女嬷嬷们吓了一跳,谁都看得出这时的她不是任性胡闹,而是痛苦到将近崩溃,这时候如果不依着她,她可能真会发疯。所以尽管不符礼制,秀云宫的朱红大门还是紧紧关上了,把所有听闻宜妃生子,带了礼物前来道贺的后宫女人们挡在门外,那些女人看着秀云宫紧闭的大门,满腹狐疑地互相询问这是怎么回事,谁也说不清事情的真相,于是各种版本的流言就出炉了。

明华苑里,锦阳帝懒懒地靠在宁妃身边,看她绣一个肚兜,红色的小肚兜上,针脚精巧地绣着一个白白嫩嫩的胖娃娃,十分可爱讨喜。锦阳帝饶有兴趣地看她飞针走线,问道,“什么时候能绣好呀?我去给昊明戴上。”

“快了,还有几针就好。”宁妃理了理丝线,瞟了眼锦阳帝,“陛下也不去劝劝宜妃姐姐,她那样总关着门怎么行,现在宫中的那些传言,陛下可听到了?”

“听到了,现在连她生了怪胎的闲话都有,还传得有模有样,说什么那个怪物有三个脑袋七条胳膊,好像亲眼所见一般。”锦阳帝长叹一声,“我也没想到宜妃能想出这么蠢的办法,锁宫门!好啊,她有志气就把自己锁在秀云宫里,一辈子别再出来。这个女人真是笨到家了,其实能有什么,她就把孩子抱了,大大方方地给人看,那些女人们看过了,在背后嘲弄取笑她一番也就罢了,何至于弄到现在这个地步。现在朕也是无能为力,总不能诏告全宫,说明宜妃没有生什么怪胎,只是那个孩子太像她们谢家人了,她不好意思让大家看到……”

锦阳帝说着蹙了蹙眉,大概是想起那个孩子也让他很不舒服,他又把注意力转回到那个肚兜上,“月明,你就别再提这些烦心事了,朕就想在你这里躲躲清静。”

秋月明是何等聪慧玲珑的人,笑笑再没说什么,又绣了几针,肚兜完工。她侧头咬断丝线,把滑软的红缎递给锦阳帝,“绣好了,有劳陛下去给昊儿穿上吧。”

十日后,是锦阳帝长子陈昊明百日之期,这一天,锦阳帝册封陈昊明为太子,宜妃所生次子陈玄明为允王。对于这个决定,宜妃默然接受,她父亲谢兆辉也说不出什么,虽然谢家权重势大,但还是谨守君臣之礼的,自己的外孙生了那样一副和陈家皇室半点无关,却酷似谢家人的相貌,皇上能够不计较,还给封了个王,也就只有知足了。




第二十九章:古榆村里的赵念雪



太子陈昊明的百日,也是农家女赵念雪的百日。刚满百日的婴儿,居然已能说出几个简单的词语,赵嬷嬷这个忠心的老仆,教她说的第一个词语就是娘亲,只教了几遍,念雪就含糊着口齿,用娇嫩的语声重复着“娘亲,娘亲”。

赵嬷嬷一把抱住她老泪纵横,“小小姐啊,你这么快就会叫娘了,可你的娘亲不在这里,她在很远很远的地方,也许你们娘儿俩今生都不会再有见面的机会了。如果小姐能听到你叫她一声,不知会有多高兴。”

赵嬷嬷自顾自伤感着,全没留意到怀里的小人儿扭过头看着窗外,脸上一片漠然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