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众多军士包围,韩无忌那癫狂的脸上突然恢复了一分清明,也许是刀剑上的寒气和杀气将他从癫狂中拉了回来。不过发现自己的处境后,韩无忌不但没有平静下来,反而变得更加狂暴。
“大韩国灭了!韩氏一族成了阶下囚!王国之王的梦想破灭了……”韩无忌喃喃自语,随后嘶吼向天,怒声咆哮。
听到韩无忌那惊涛骇浪般滚滚不绝的吼声,王翦猛然意识到,韩无忌的身份并非只是一个君王,他在成为君王之前是一名修炼者。
修炼者并不可怕,因为当今之世约定俗成的金丹期以上的修炼者不能加入到世俗的斗争中去,大秦国武将中有许多金丹期以上的修炼者,但是攻坚时都会不会派出他们,更多的是让他们守卫后方。其他各国也都是这样,想当初大复国与大秦国大战连连。符离东手中有许多修炼者。却憋屈的一个都用不上。
如果韩无忌仅仅是一个修炼者那么简单,事情就好办了,但韩无忌还是一个疯子,一个神经有点不正常的疯子,对于这种疯子来说,所谓的规则和约定都形同虚设。
“砰……”
扑上去的两排士兵全都瞬间飞射回来,他们那矫健的身子在空中便怪异的扭曲着,落地时竟然瓷器般的摔成一块块。只是一瞬间,十几个生龙活虎的士兵,竟然全都变成地上的碎尸。没有一个活口。再看韩无忌,他身上流露着浓郁磅礴的真元,一道道真元如同匹练在他身周翻滚,流溢出强烈的威压。
韩无忌一步步向王翦走去。所经之处,坚硬的青石板被踩出一行深深的脚印。
“大韩国是不会灭亡的,去死吧!”
一爪探出,袭风阵阵,如同万千刀锋向王翦斩过去,王翦虽然是三军统帅,可也仅仅是炼气期的修为,而韩无忌早已经是金丹期修炼者,两者的差距不能计数。
如果韩无忌得手,将王翦斩杀于此。无异于一巴掌狠狠的甩在嬴战脸上,甩在大秦国脸上。三军统帅受降时却被斩杀,无论王翦先前有多少功绩,都不足以抹煞这个“骄兵自大”的污点。
“将军小心!”
旁边一员秦将高喝一声,声如霹雳,随后便听到弓弦震颤声,韩无忌只感觉一道犀利的劲风直袭自己后背,如果自己执意要斩杀王翦,必然会被这一箭射穿后心。
危急时刻,韩无忌果断的选择了保全自身。他从不是什么勇于牺牲的人,即便牺牲也是牺牲别人的性命。而王翦也趁着这一瞬间的机会回到大军中去。
再看那个射箭的人,却是吕布。吕布刚刚被嬴战复活没多久就突破进入了金丹期,有大秦国这么丰富的修炼资源,这么多年来。实力突飞猛进。反观韩无忌,这些年来一直碌碌无为。一心去编撰著作,修为几乎停滞不前,竟然还不如吕布。
吕布因为修为的原因没有参与洛城之战,后面的战争几乎是一面倒的受降,也没有他出手的机会,围困大韩国都城数日,吕布好不容易随着后续部队赶了过来,却没想到大韩国王都也投降了。好不容易遇到一次大战,却一次都没出手,这让吕布十分郁闷,早知道就不提升的那么快了。
不过吕布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是非同凡响,虽然没有杀伤韩无忌,却救下了王翦,这一箭的功劳比破城灭国还重要。而看到韩无忌暴起伤人,大秦国军中的许多强者纷纷出手,其他士兵也都端起连弩瞄向韩无忌。
韩无忌张狂的笑着,根本不把这些大秦国强者放在眼中,怀中抱着那本《列国先祖考证》,脚尖一点地面,倏然向空中窜去。
“放箭!”
险些丧命的王翦怒声下令,早已蓄势待发的诸多弓弩瞬间发动,黑压压如同乌云般的箭雨密密麻麻的射向韩无忌。韩无忌虽然是金丹期强者,可金丹期强者也并非无敌,数万箭雨,即便射不死他,光是那一道道砸击的力道也够他喝一壶的,更何况大秦国还有吕布等擅长射艺的强者,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威胁到金丹期修炼者的生命。
噗嗤……
箭过长空,血洒大地,韩无忌的护身真元被瞬间击溃,他的身躯也眨眼间被弩箭钉满,密密麻麻的弩箭射进韩无忌身体中,令韩无忌的身体瞬间变形,噗通落地时,怦然碎裂,变成一地碎尸。
王翦看了看那些死于韩无忌手中的士兵,再看了看死无全尸的韩无忌,心中既是愤怒又是感慨,无论韩无忌如何不堪,终究是一国之君,落得这个下场,也够凄惨的。
而随着韩王的身死,大韩国彻底灭亡。
大韩国成为大秦国的一个州,如果按照惯例,这个州将是韩州,不过嬴战断然否决,不使用韩州这个名字,而是将其命名为汉州,虽然很多人对此不解,不过只是一个命名罢了,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自然不会有人提出异议,其实,就算他们提出什么异议也无济于事。
韩无忌编撰的那本《列国先祖考证》也传到了嬴战手上,看到这本书的内容,嬴战暗骂,这个韩无忌真是无耻,一点脸面都不要了,不但人族那些先贤被他安上了“韩氏子孙”的身份,就连巫族和妖族的大神通者也难逃魔掌,一个个都被牵强附会的弄了一个韩氏相关的身份。
“韩无忌的老祖宗真是兴趣广泛啊,竟然有这么多巫族和妖族的子孙,真不知道他到底下见了列祖列宗会如何。”
这本奇葩的书嬴战并没有禁止,反而默许民间传播,许多人抱着猎奇和看笑话的心态,纷纷传阅购买这本书,最后,无论哪个地域什么姓氏的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祖宗”,一个个自然是唾骂不已。汉州的民众看到这本书,一个个都羞惭无比,韩无忌可以不要脸,他们却不能。许多姓韩的人纷纷改姓,汉州民众书信书籍中关于“大韩国”的记录也纷纷被更改,人人皆以“大韩国”为耻。
大韩国在这种闹剧般的情形中宣告灭亡,可是它的灭亡给天下列国带来了难以估量的影响。
首先是韩无忌对王翦出手,险些击杀王翦,这再一次触动各国君主的神经,更加卖力的培养自己国家中修炼者的实力,用以武装自己,以前还仅仅限于炼气期,而现在,许多金丹期强者也纷纷投效军队,而且十分高调的出手搏杀,再也没有以前那种不得向普通人出手的顾忌。
大韩国成为汉州,使得大秦国领土再度扩张,并且从三个方向包围了大魏国,而且,原先的大秦国一分为三,如今赵和韩均纳入大秦国境内,只有大魏国悬于外,大秦国会不会出兵大魏,收复大晋国全境?
大魏国的确有这样的顾虑。虽然当初是姬天心给韩无忌和魏信陵封的王,可是他们不光彩的背叛了姬天心,更是想将她逼死,却没想到后来姬天心嫁给了嬴战,现在,大秦国又灭了大韩国,如此一来,大魏国的地位就变得无比尴尬,与大秦国叫板时就特别没有底气。
不过,大魏国和大秦国绝对没有和平共处的可能,这是大魏国的立国之本决定的。天机门是大魏国的后盾,而天机门和大秦国有着深深的矛盾,这也注定大魏国只有和大秦国为敌一条路。
而就在大魏国思考如何对待大秦国的时候,大秦国军队已经给他们做了选择,大秦国军队从赵州、汉州分别攻入大魏国,澹台冰河、蒙恬两人由北向南,王翦率领灭韩大军由南向北,同时夹击大魏国。
不是大秦国不宣而战,而是大魏国先前已经叫嚣要与大韩国共进退,如今大韩国灭了,自然该腾出手来收拾大魏国了。
不过大魏国不是大韩国那种软蛋,大魏国有着天机门支持,各种要塞城池修筑得无比坚固,守城器械精良之至,守城反击,即便大秦国也讨不到什么便宜。
面对大秦国的攻击,大魏国各个城池十分默契的关闭城门,严阵以待。
有了洛城之战的先例,大魏国的士兵半点都不敢懈怠,不但白天瞭望,夜晚也点着数十根牛油大蜡,做成探照灯巡视旷野,各个城池的防守也充分吸取洛城陷落的教训,作出针对性的改进和加强。
面对这种步步为营,满地刺猬的大魏国,许多关注着这一场战争的国家都摇头叹气,断定的说道:大魏国,牢不可破……(未完待续。。)
第三百五十三章:攻“城”
大魏国的城池防御的确坚固之至,抛石器床弩一应俱全,大秦国若要强攻,必然得付出惨重的伤亡,而且,这必将是长期的拉锯战,如果陷入胶着,大魏国可以游说各国一起抗秦,形式只会对大秦国越来越不利。
如果大秦国不能像灭韩那样三天克其全境,形式只会对大秦国越来越不利,而看到大魏国这种刺猬般的防御,三天攻克器全境是不可能的。
不过,谁规定的战争就只能攻城呢?
战争,不过是为了达成对敌国的控制,只是一般而言,控制了敌方城池就等于控制了敌方这个范围内的政治和经济,所以,人类的战争都普遍选择攻城。
不过,大秦国偏偏不走寻常路,放着那些刺猬般的城池不闻不问,反而专对大魏国的村镇下手,从边界开始,一队队大秦国士兵挺近大魏国的村镇,将其中的居民驱赶出来,迁徙到汉州和赵州。
大魏国虽然城池要塞修筑的坚实高大,可是那些村镇都十分寻常,甚至连一个像样的围墙都没有,大秦国铁蹄踏进来如入无人之境。
面对明晃晃的武器,大魏国的居民都选择了顺从,毕竟大秦国三天灭韩的壮举已经传遍天下,作为大韩国的邻国,大魏国的民众更加清楚大秦国军队的实力。
再说,大秦国又不是要屠城,只是将他们迁徙走,生命没有受到威胁。大魏国的民众也没有拼死反抗的理由和必要。
一开始。没有人看明白大秦国的用意,可是随着秦军一个村庄接一个村庄的洗劫,将所有人口和物资搬运往大秦国,大魏国终于明白了大秦国的用意。
大秦国竟然在大魏国的领土上玩起了坚壁清野。
另类的坚壁清野。
无论军事、政治、还是经济,最终的载体还是人口,没有了人口,所谓的国家和政权都是无根之木。大秦国没有去杀伤大魏国的军士,也没有去攻打大魏国的城池,而是掠夺大魏国的人口,将大魏国所有村镇中的居民迁徙一空。
没有了人口。大魏国的农田就只能荒芜,收不上钱粮赋税,征不到兵丁徭役,这种另类的打击简直就是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如果任由大秦国继续施为。只怕大魏国除了那些城池要塞中的人口,再没有一个民众。
无耻啊!
战争,实质上就是杀人放火,不过是劈了一层合法的外衣罢了。当初大齐国攻打大复国,根本就是掠夺,可是没有人谴责那些大齐国的世家大族,因为两国交战,这种情形再正常不过了。
大齐国掠夺的只是钱财和有姿色的美女,而大秦国则是什么都要,钱粮、人口全都往赵州和汉州搬。然后再迁徙到河套地区和巴蜀地区,让这些大魏国的民众彻底在大秦国安家落户。
虽然从没有干过这种事情,可是一回生二回熟,很快,大秦国士兵就熟能生巧。一开始还带着武力逼迫的成分,可是渐渐地,就派出人手到大魏国的村镇里散发言论,宣传大秦国的移民政策。
那些大魏国的世家大族也许会对此不屑一顾,甚至痛恨大秦国将他们迁离故土,失去了万顷良田。可是对于那些贫苦的百姓来说。大秦国就好似天堂般。他们本就是家徒四壁,靠着租种地主的田地为生,大秦国移民政策给与田地屋舍耕牛,这简直就是难以想象的福利,他们一个个都翘首企盼着大秦国的军队早日来迁徙他们。甚至有那些迫不及待想要过上好日子的贫民收拾起仅有的几件衣服,带上家里的铁锅。卷起被子就往大秦国的控制区赶去。
消息越传越广,当大魏国官府想要阻拦掩盖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了大秦国移民的事情,不但那些乡间村镇的拼命百姓动心,就连那些住在大城池中的贫民百姓也都偷偷摸摸的收拾东西,想要寻摸机会离开城池。
开始的时候大秦国军队还要去那些村镇挨个的“请”,到后来,直接就是无数百姓主动的投奔过来,大秦国士兵索性不再四处出动,而是做起了接待事物,将那些愿意投奔大秦国的大魏国百姓护送进大秦国疆域。
对于大秦国的举动,大魏国始终是敢怒不敢言。他们有高大坚固的城池,有犀利猛烈的守城器械,可是大秦国的军队根本不来攻城,这些东西根本派不上用场。而说到出城去把大秦国军队赶出去,有那么几个城池的守将自作主张,可是当天就被大秦国军队四面包围全军覆没,镇守的城池也落入大秦国手中。到后来,大魏国不得不下令所有城池坚守不出,谨防大秦国诱敌之计。
不出,大秦国就专心致志的搞迁徙,彻底搬空大魏国的人口,让大魏国没有钱粮赋税和兵丁徭役的来源,出城,失去了城池和器械的支撑,大魏国的军队还真不够看的,跟大秦国几次交触都是完败收场。
就这样,大魏国的军队全都龟缩在城池中,看着大秦国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的迁徙,一天一天把大魏国边境千里的村镇迁徙一空。
大魏国本以为自己一座座城池牢不可破,即便大秦国攻城,也能够彼此呼应互相支援,甚至是引外国援兵合力抗秦,却没想到大秦国的军队如此无耻,放着坚城不打,专门去对着寻常村镇下手。
魏信陵真想大骂:有本事你来攻城啊。
不过那时候大秦国一定会回复:有本事你出来啊。
大魏国的确不敢出去。战争的主动权掌握在大秦国手中,大秦国可以继续用这种手段削弱大魏国,大魏国要是出城决战,那正遂了大秦国的心愿,正好将他们一举歼灭,再将那些城池收入囊中。
而看到大魏国似乎没有出城决战的心思,大秦国国内的工匠开始出动,将大秦国的驰道、横道延伸到大魏国境内,更是沿着主要道理在有险可守的地方筑城,直接把要塞修到了大魏国土地上。
听到这个消息,魏王简直要气疯了。有欺负人的,可是还没见过你这么欺负人的,战争从来只有攻城的,把敌人的城池抢过来屯兵屯粮,还没见过这种在敌国修筑一座城池的。
可是大秦国偏偏就这样做了,不多时,一座座互为犄角的城池就出现在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