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的发家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在古代的发家史- 第3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这话一出可不得了,包括李魏两人都是怔在当场,脸上满是懊恼之色。显然他们都觉得自己刚才捐献的银子实在太少了。

“侯爷,在下突然觉得刚才所捐的五万两银子有些少了,在下愿再捐五万两,凑成十万两银子,正好十全十美。”刚刚那个开妓院的大胖子率先再捐。

有他一带头,这些当地士绅大户都是踊跃捐献,几乎每人都至少在原来捐献的银子基础上翻了一倍。包括坐在我身旁地李魏两个老头到最后都心甘情愿地再次捐献了一万两银子,他们倒不是小气不多捐,谁叫他们是朝廷官员呢,总要顾忌一下自己的官声才是,若捐地太多了,不是不打自招,说自己贪污吗?而我这个忠勇侯兼北方安抚使可不一样,世人都知我是安平商团的老板。

再次拿来柳七统计上来的捐献单子看,其捐献总数居然一下子突破了一百五十万两的大关。看来那个皇上御笔亲拟的功德碑诱惑实在不小。

一盏茶的功夫就进项了一百五十多万银子,即使这些银子不是我的,我心下也是超有满足感。当下我便很是客气的安排人手准备了几桌酒席款待这些金主。要知道,这当中好些人都还是记账的,现银和宝钞实际还没拿到手呢,而拿到手的现下也才不过五十多万两的宝钞。在钱款还没全部拿到手之前,当然要好好的招待他们一番。

酒席很快布置完毕,虽说酒菜有些简单,但意思到了就行。所以,这次酒宴也算是宾主尽欢。而在席上,我也委婉的表示,捐献单上还记账的各位,两日内凑齐银两到账,过时不侯不说,还会因其失信,向天下人公布其名。我这招一出,这些金主纷纷表示等回家后马上筹钱到账。

酒宴结束,这些金主各自回家筹钱后,我便也打发走了李魏两人,和柳七两人就这就这笔善款如何有效运用展开了商讨。最后一致得出三大项主要工作:第一项工作就是在遭受匪患的两个郡内分别开设两家善堂,专门用来照料两郡内无人照看的孤寡老人和孤儿;第二项工作,一次性补偿遭受匪患而不幸丧生的每家每户五两抚恤银子;第三项工作,则免费提供农具和种子给农户,鼓励他们生产,当然这个生产农具的单子肥水不流外人田就交由我自家的兵器铺生产了,而种子的单子理所当然的也就交给我自家的粮油铺。此外,就是修缮应战事损坏的各项建造设施了,当然这项工作是排到最后面的,理由很简单,我们没有必要为朝廷买单,到时真要修缮的话,也会优先考虑老百姓的住房。

两人暂时商讨出了这几项救助工作后,便各自回房休息了。

第二日一大早,便见昨日那些记账的捐献者纷纷怀揣着宝钞上门来到账报备。到中午的时候,捐献册子上所有的款项全部到齐。看起来,这些人倒还是言而有信的,倒让我白担心了一晚。

见到如此效果后,我和柳七商量了一阵后,便分头行事,柳七留在继续留在泰山郡,准备实施救助计划。而我则赶赴济南郡向当地士绅大户募捐,并在当地实施救助计划。

对于柳七我是百分百信任的,当即我便将这次募捐所得的一百五十多万两银子全部交由他运作。而柳七也没拒绝,很是干脆的就接手了。

我将自己的亲卫队留下半数也就是一百人给柳七,而后便率着剩下的百人亲卫队以及周喜的千人大队便快马赶赴济南城了。

第七卷 我本卑微,却君临天下

第120章 肱骨之臣

当日到了济南城后,我便在郡守府设宴邀请本城各大士绅大户,只要是稍微有点家产和名气的都给请来,将近一百人。等他们到宴后,我便按照在泰山郡实行过的桥段,很是顺利的就募得了将近三百万两银子。这个结果即使我早有心理准备,还是大大的兴奋一把。看来大楚现在的贫富差距果然是很大,要知道就这个时代的生活水平,普通五口之家每年若有五十两银子的花销,就算得上是小康之家了。而这些大户士绅一捐就至少是上万两的银子,相当于可以让几千户五口之家的人,过上一年的幸福生活了,还真不是一般的有钱。不过,转念一想,我这个忠勇侯现在也是他们当中的一员,当然相比起来,我可是个大大的慈善家,而他们当中多数却是为富不仁。

而我在匪患之后,之所以还能在这两郡募的如此多的钱财,这就要感谢匪首陈到的盗亦有道了,他在攻占了两郡后,除了杀掉几个民愤特别大的官员和大富顺便抄了他们的家外,就没有太过滋扰这些当地的富绅了。当然这些富绅也有很识趣,在匪兵入主后,便都主动的孝敬了相当的钱财以求平安。

在收的这么多善款后,我便正式开始实施了救助计划。先是以我北方安抚使的名义公开招贴榜文,公布一系列的救助方案;而后,我便写奏折将这次剿匪的事情以及我的救助计划上报朝廷,附带上此次两郡捐赠善款的名单,请求元昌帝御笔亲拟功德碑的碑文,我想这个小小的要求,元昌帝肯定会帮我做到的,这样一来,对于那些捐款地两郡士绅来说。我也算是言而有信了。

榜文放出去后不久,引起的反响当然是非常热烈地。尤其是在我正式选址在陈西一块大空地上出资兴建善堂的消息传开后。原本还抱着不确信的百姓们,纷纷三五成群的往郡守府而来了,他们地目的当然是为了领取榜文中公布的那五两银子的抚恤银了,我为了防止有人冒领。早已让严华找出了济南郡地户籍册子,并且让城内还幸存的里长各自统计上报自己辖内每家每户的受害情况,核实后才能凭户籍证明领取,户籍若有遗失的。则要自己原本居住地至少十人的证明,才能领取。原本只要我将里长上报的数字,按数发放抚恤银给里长代发,就省下很多麻烦了,但我知道无论在前世还在这时代,这基层干部的素质都不怎么样,截留救灾款的现象普遍存在,所以,为了能让这抚恤银如数发放到灾民手中,只好辛苦自己了。而这抚恤银核实发放的任务。我当然交给了严华这后勤内政能手来负责,我还让周喜这个识字的大队长以及亲卫队内几个机灵地家伙去给他当副手,但即便如此。也是差点累得严华吐血,好在这家伙干劲十足,任劳任怨,每天天没亮就起床到郡守府门前去坐堂现场办公,间中午饭时间也只是草草用的。这样一直持续到晚上夜色降临为止。每日里至少都要接待好几百人。而且每个人都要核实身份,其工作量可见一般。

好在这济南城虽然被匪兵盘踞了两三个月。但相对来说受灾的普通百姓便不是特别多,从城中各里长统计上来地情况来看,因匪患兵灾非正常死亡的也就三千多人而已,这在有三十几万人之多的济南城实在算不得什么。从某种意义上说,陈到这个匪首还算是个义贼,便没有纵容属下在城中肆意祸害百姓。

尽管因匪患死难的济南城普通百姓不是很多,但严华还是用了五天时间才将这批抚恤银发放完毕,花去了一万五千多两银子,这对于将近三百多万两银子的善款来说实在是九牛一毛,而初步估算,在建善堂所需花费最多也就二百两银子,而维持这个善堂地运作每年最多一千两银子,十年也才一万两银子,一百年也不过十万两银子,而免费给农户发放农具和种子,想来最多也不会超过十万两银子,这样算下来,短期地所有花费最多也就十几万两银子而已,我现在都有些发愁这么将这笔银子全部花出去了。难道真要出钱帮朝廷修缮各项建筑设施不成?最后,我琢磨来琢磨去,终于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用钱方法,那就是帮济南郡修缮道路和架设一些便民地桥梁,当然所用的建筑材料主要就是我们商团生产的“神奇泥浆”了。等这部分完成,若还有一些闲钱的话,再帮助修缮城防设施不迟。

于是,我便将自己的想法手书一封信让人快马交给了柳七,而后得到柳七的回信,赞成了我的提议。

见柳七同意,我当即便又让人快马回去十里集,嘱咐水泥作坊扩大生产,并将现有的库存水泥全部运来两郡,而后生产的水泥也优先供应这两地。此外,我还顺带回去了一封报平安的家信,信中主要询问了宝贝女儿的情况,此外就是让家中的老婆别为我担心。

而后的日子,我便忙着在济南郡修桥铺路了,原本我想使用那两万多名的匪兵俘虏的,但想到若是用了这些免费劳动力,就相对的减少了这两郡百姓的就业机会,这对两郡的民心安定来说是不利的,再加上现在这几百万的善款都花不出,正好可以将他们花到老百姓身上。所以,我先是在济南城招募了将近五千名的壮丁,每日许以一百文钱的日薪,并且按日发放,而且中午还管一顿饭,如此优厚的待遇可说是千古少有的,何况我修建的这些道路桥梁终归来说还是为他们这些当地人行走方便的。如此,浅显的道理当然众人都懂,我如此举动,无疑是等于变相的给当地百姓送钱了。一时,我谢大善人的名声,更是在济南郡内深入人心了。听属下的报告,现在两郡之内,几乎每家每户都设有我的长生牌位。对此现象,我心中还是非常受用的。毕竟我这次一开始就抱着不贪污这笔善款的心思的,是百分百的真心为这两郡的百姓做实事做好事。现下,好心有好报,也算是应该之事。

之后,因为水泥供应量的不断增加,我又派出严华、周喜两人分别道济南府临近的两个县,以相同的待遇招募当地民壮修路铺桥,扩大济南郡的就业,或者说给郡内的老百姓送钱。

如此,因为要钱有钱要人有人,再加上水泥又供应的上,只用了一个月又八天,济南郡这边的基础设施工作便全面完成了。而在我之前,泰山郡那边因为地域比济南郡小了许多,早就在几天前完工了。

期间,元昌帝的旨意也下来,对于我这么快平定青州叛乱,而且还提出了这么多安抚两郡百姓的救助措施,他是龙心大悦,赞不绝口,说自己果然没有看错我,并称赞我为肱骨之臣,另外就是他果然同意了我请求的御笔为两郡内捐献善款众士绅镌写碑文之事,而且还让善匠坊制作好了两块现成的功德碑,直接派禁卫军从京城给拉来了。

圣旨连着两块功德碑到达的当天,当然是举城相迎,尤其是那些得知自己名字就御笔亲拟在功德碑上的富商士绅,连嘴巴都快笑歪。当那块功德碑正式矗立在郡守府大门前广场上的时候,一时满城都是欢呼和欢庆的声音。

此后一连数天,郡守府大门前的广场上每天还聚集着众多来瞻仰这功德碑的人,倒像是赶集看庙会似的,为此我怕公物受损,专门让人为这功德碑修建了护栏,并派了一个小队的驻守。

这种盛况一直持续了半个月之久,人数才逐渐了少了下去。

变相提高两郡百姓收入的道路桥梁修建工作结束后,我们统计了这一段时间来的花费,济南郡这边,一共花去了十五万六千六百八十二两银子,这其中光我的水泥采购就花去了八万两之多。而柳七负责的泰山郡那边,也就花去了十万两银子。

如此情况看起来,要将这笔几百万两的善款短时间内花完,还真是成了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了。

我和柳七商讨几天后,才在我的建议下,再次出钱给两郡内的百姓修缮民房。如此一来,又过去了十几天后,我们总算又花去了十几万两银子。

最后,我干脆当好人给这次参与青州平叛的牺牲官兵,按人头每人都给其家属发放五两银子的抚恤银,另外再奖赏幸存的全体官兵每人二两银子。拿这些善款,或者说拿别人的钱收买军心,反正是不心疼的。

因为这次原本总共十万的剿匪官兵,牺牲了有四万六千多人,如此一算,二十几万两银子又花出去了,此外加上奖赏幸存的五万多名官兵,这样又有十几万的银子,总共加起来差不多近四十万两银子。这也算是至今来善款所用的最大花费了。

第七卷 我本卑微,却君临天下

第121章 救助基金会

因为我在上次的奏章便没有为荡寇将军李美言,而是据实的向元昌帝禀告了他因循守旧、指挥无方,而在济南城大胜后又争功冒进突袭泰山郡,致使损失一万多人的官兵。再加上李这家伙之前领军十万装备精良的官兵,两个多月却没有剿灭青州匪军,而我这个安抚使一到当天就歼灭了匪军大部,如此鲜明的对比,只能说明李这荡寇将军实在是无用之辈。所以,在上次朝廷派人来宣旨的时候,顺带着就削了李老头的荡寇将军职,并将其押解进京治罪。

而与之相反,李老头的搭档魏魏老头运气就好了许多,因为我在上次的奏章中,将这魏老头着实美言了几句,说他多次曾劝阻李的一些命令,但都被李无视,才致使官兵屡次损兵折将,此外我还顺带夸了几句,说他是个内政能手,能治理一方。所以,这次魏老头理所当然的被下旨领命为青州刺史,接替病死的前任刺史梁华荣。

对于两人截然相反的旨意,当事两人当然心中都有数,所以,魏老头在正式任命下来后,便亲往济南城向我道谢,还十分有诚意的将他前次所得的十几万两银子全部献给了我。为了安他的心,或者抱着不要白不要的心思,我很干脆的接受了下来。接着,我俩心照不宣的在酒宴上开怀畅饮,两人之间的关系,不由更近了一步了。

在济南城的一个多月,我才将本郡所得的善款花去了七十多万两,剩下的还有两百多万两却是一时花不出去了。

没办法下,我只好为朝廷出钱募工帮忙修筑两郡的城防等防御工事,如此经过一个月时间,总算是又花出去五十多万两。

而泰山郡那边,柳七现在也才花出去了八十万银子。还剩下七十多万两。

再想找花钱的项目,却是有些困难了。总不能每家每户的将这些善款给分发了。

因为出来也将近三个月了,我实在是有些想家。在加上除了善款没有花完外,青州现已太平,我实在不想多留。所以,我琢磨来琢磨去,联系自己前世地记忆,总算给我想出了一个一劳永逸的方法来。那就是组建救助基金委员会,至于委员人选吗,当然就是当地捐钱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