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阶级政权。黄巢率领起义军横扫淮河南北各地,并乘虚南下渡过长江,攻取虚州、吉州、饶州、信州和福州。农民军所到之处,焚官府,杀贪官、济贫农。
絮瑶听着皇上一句一句话的说着,似乎在说一个故事一样,忍不住开口问道,“黄巢造反,你这个皇帝倒毫不在乎的样子,虽说有你的原因吧,但是这毕竟也是国家大事啊。”
“谁说朕毫不在乎了?”皇上反问。
絮瑶不说话,直勾勾的看着他,眼睛里明明白白的写着你自己承认吗?
“好吧,爱妃啊。朕总不会让自己的国家灭掉,国家大事,朕还不能拿来开玩笑。”
“那你现在优哉游哉的,一点都不着急的样子。”絮瑶突然问道,“黄巢造反,你派了谁去镇压?”
皇上挑挑眉毛:“爱妃你终于想到问朕这个问题了。爱妃猜一猜。”
猜一猜,他既能让自己去猜,那说明这个人自然有他的本事和才华,关键是,关键是,是让自己去猜。
“公子?”絮瑶试探的问道。
“爱妃真聪明。”
絮瑶却一点都不觉得自己聪明,她觉得自己傻透了,怎么就相信帮这个阴险狡诈卑鄙无耻下流龌蹉的人了呢?
“公子从未带过兵,你不是让他去送死吗?”絮瑶悲愤的看着皇上,一把夺过皇上手里的香瓜,那香瓜居然还是自己给他雕成的莲花。
“爱妃跟着小恭子学的越久反而越暴力了。”皇上看看那刚刚咬了一个花瓣便被夺去的香瓜,无奈的擦了擦手,“小恭子,你成天都教了朕的爱妃什么东西?”
“万岁爷让奴才教的什么,奴才就教的什么。”杨总管轻飘飘的往地上一跪,毫无畏惧之态。
软软的一个钉子,皇上委屈的看向絮瑶:“爱妃就忘了自己的手笔了吗?”
絮瑶愣了一下,自己什么手笔?
“这大唐之中最会打仗的国公爷跟着去的,爱妃还担心皇弟不会打仗吗?”
“就算是那样,千军万马之中,万一有什么人伤了公子的性命呢?”
皇上更加郁卒了,他培养了好几年的皇弟有那么不堪一击吗?而且他培养了好几年的贵妃平时还好,一到李晔身上就这样。
“两军作战,没见过主帅冲在最前边的。再说有风跟着,皇弟自己武功也是不弱的。”
呃,絮瑶说不出话来了,但是她就是觉得不放心,手里握着的那个皇上没吃完的香瓜,在她的手里越来越小越来越小,早就烂成一团了。
皇上看到杨大总管偷偷笑,但一时没忍住笑出来声,那个沉思的人居然还是没听到。
同州境内。
帐篷里李晔看着桌子上摊开的地形图,不时的拿着小人代表兵马比对,风站在后边,睁着灵动的双眼看着主子,似乎是感觉主子在做的这个游戏很好玩,他也要玩。
“黄巢军队已经攻破十三个省市,建立国家自称大齐,国公可有什么办法?”
“农民起义重在人心,他们提出‘均权’的政策,何尝不是百姓最希望的,既然有了人心,我们在一开始就输了一截。”周国公一辈子叱咤沙场,为大唐抵御外侵立下战马功劳,只是外侵易抗,内乱难防,皇上还是太任性了啊。
“我何尝不知道呢,只是我大唐江山,何尝能轻易落入外人之手。纵有不对,改过就好,起而夺之,不是大丈夫所为。”李晔眉头皱了起来。
风看到主子不高兴的表情,蹦出两个字:“不愁。”
李晔揉了揉纯真的少年的头,“你怎么会愁呢?”
“国公,先说这同州我们已经攻打过几次了,可是同州这地易守难攻不说,守将朱温也是一位奇才,城中又有巧手艺人制作的飞蝗箭,每次都是无功而返。到底有什么方法,能够拿下这同州呢?”
同州,处于高出,四周无山,不能从半空进入。采用绳索爬上城墙,对方可以在绳上点火。强攻,飞蝗箭,势如飞蝗,而且箭头有毒。封锁同州,断其粮草,或许对于别的地方可行,可是同州后城门便是一处荒林,常人进去只是死路一条,长年生活于此的同州百姓却知道如何在荒林之中行走,据说,荒林之中有农家田地,而且野物丰富。周国公也犯了难。但是如果不攻打这里转而进军下一地方,同州占据地理优势,又可以在后边给予致命一击。
“国公可知道,守将朱温最喜欢什么,又最怕什么?”既然处处不占优势,便只好从人心上寻找可击之处。
“朱温其人,重义重情,是个中忠心不过的人。”
“可贪财?可爱女色?至少,可重权利?”李晔问道。
国公大人想了想,无奈的摇了摇头。
几日未果,因想不出办法国公一直不让出兵。当然,朱温更加不会主动送上门来。李晔毕竟年轻,一日不顾国公反对,选好数百位武艺高强的好手从荒林突袭,就不信这荒林真能让人迷陷其中。
当日,周国公从城门佯装攻城,李晔带人前往荒林,有数位能牢记方位的小兵,又在每到之处做上标记,就算不能从荒林摸进城内,至少也不会在这荒林之中迷失。
林中寂静,有鸟兽时不时的冲出,却是不怕人的样子,一行人走的小心翼翼,时刻注意着身边的动静。
兜兜转转,竟又回到了原处,李晔再一次选择一个不同的方向,坚持往一个地方走,等再看到树上绑着的衣服下摆的布条时,带人留在原处,不敢再转。
☆、第十五章 朱温
寿王落于朱温之手,周国公派人百里加急将这一消息告知皇上。
絮瑶一下子站了起来,“公子出事了。”
“爱妃,冷静一点。”皇上轻飘飘的说着这句话,但心里也是分外着急。怎么会出事,难道自己设想的哪个地方出了问题吗?这场战争无论成功失败,对于李晔都是好事。成功自然不必说,就会失败也可以在实战中建立自己的威信。即使失败,李晔也不应该出现什么意外才对。但皇上并没有想到,毕竟少年气盛,再加上之前皇上只是让他接手了一部分政事,战场这个地方却是第一次。
皇后荆衣布裙,为自己的父亲请罪。皇上反而安慰皇后,说罪不在国公。
太后挂心爱子,不时派人去皇上那里探听消息,自己则在珍宁殿内诵经念佛,为李晔祈求平安。
“皇上,是用那些人的时候了。”这个时候,反而是杨总管最是镇定。
怜霜死后,皇上暗中组建一支影卫,平时游荡在西北之地,但总会有人在皇上身边暗中保护(第十三章中皇上唤来的黑衣人,亲还记得吗?)。影卫人数不多,却都是万军之中犹入无人之境的高手,风就是影卫曾经捡到的一个弃婴,天生便有痴傻,调教几年,皇上把他送到李晔身边,这孩子也是一个忠心为主的人。
皇上吩咐黑衣人火速将影卫全部召集,前往同州救出寿王。
“我也去。”絮瑶决定道。
“不行。战场无情,万一伤了你,朕会心疼,皇弟也会怪朕不懂怜香惜玉的。”
“有影卫的保护,我也不会那么鲁莽的。”絮瑶见皇上有些犹豫,“而且那些影卫虽然好,但是在收服人心方面未必如我。朱温其人,我倒是觉得不可硬攻。”
“那爱妃有何高见?”
“解铃还须系铃人,他们的目的是你。”絮瑶看着皇上,她不太肯定,如果这样做了没有取到想要的结果,反而会让皇上一直以来筹谋的事情夭折。但是此刻,请让她自私一次吧。
皇上沉吟良久,算是默认了絮瑶的想法。
周国公给这位戴着面具的女将军详细讲诉了当日的情景,同时心中暗生疑惑,大唐之内何时有了一位能征善战的女将,难道他在边境呆的时间太久了吗?
“朱温虽然擒住寿王,但并不以此作为要挟,反而送来书信,说寿王一切安好。”周国公想不明白朱温到底想做什么。
絮瑶听到此话,越发觉得自己之前的想法是对的。
影卫偷入城内,潜入朱温处,探视寿王的处所。
屋内幽静,窗户上可看出有人影捧书长读,他果然还好,絮瑶放下一颗心,不见他,怎能彻底安心?
屋外侍卫不只是多,而且个个都是高手,每当絮瑶看一个人的时间稍长的时候,都会引来那人回头看。想要不惊动他人救出公子恐怕不是那么简单。
有一男子进入屋内,黑色锦衣,身形瘦削而昕长。絮瑶患有夜疾,看不清那人的模样,只见他走进屋内,从窗影可以看出他在与公子下棋。
有影卫问她是否要动手,絮瑶止住了影卫的行动。确定公子确实无恙,已然安心。冒然行动,一来难免落得小人之言;二来这里守卫众多,不杀害他人救出公子是不可能的事情。絮瑶不是慈悲之人,只是觉得作为一名战士,为战而生,因战而死,马革裹尸,战死沙场才可以获得一个战士应有的殊荣。
絮瑶走后,朱温与公子告辞,站在门外凝视着隐在暗处的屋角。他虽然没有发现身法高超的影卫,但是呼吸沉重的絮瑶却不行隐藏自己。本以为今夜会经历一场打斗的,甚至在下棋时想好了每一个细节。朱温呵呵地笑了,又是一个妙人啊!
屋内,风睁着好奇的眼睛看着两人留下的棋局,不时动一下黑子,再动一下白字,最后少年撅撅嘴,一颗一颗的捡起了棋子,装进了盒子里。
“好了,你要是想学,我教你怎么样?”李晔看着少年翘起的嘴角。
“不学。”风生气了,刚才那个哥哥和自家主子下了那么长时间,主子很高兴的样子。他才不要学呢,不和别人一样。
看着少年扯了扯被子,把头蒙在里面睡了起来,李晔喃喃自语:“不知道朱温把我们都留在这里这般待遇,这步棋究竟是想怎样?”
第二日,絮瑶带领影卫攻城。朱温站在城墙上观察城下情形,有蒙面女将骑一枣红色烈马并肩在周国公身边,那人身着黑色锦缎,在袖口处有红线织成的流云图案,而那些正在攻城的人中,也有不少这样装束的人。
飞蝗箭射出,黑袍人大袖一挥,不仅保护了众人,还将飞蝗箭射向了城墙之上。箭尖有剧毒,遇盾牌则将之腐蚀。朱温下令停止射箭,这本就是无用功。以静制动,只要守住城门,对方又能怎么样?
絮瑶见朱温停止动作,微微一笑,手略微比了一个动作,所有影卫全部奔向城墙之下,拔出随身所带匕首插入城墙,就像攀岩一般,生生用匕首造出一条道路。
朱温用石块等重物砸下时,影卫在上侧拦下石块,其他人火速爬墙。朱温弄来烧滚的热水沿着城墙倒下,这才止住了攻击。
絮瑶又让影卫拿出绳索围在城墙之下,点火烧城。起初朱温并未在意,但是火越烧越大,用水泼也不能灭火。要是将士兵都派去运沙灭火,那个蒙面女将军肯定会乘机夺城。
絮瑶笑了,这是影卫用西北的焰火花的果实榨汁出的油淋在了绳索上,点燃之后并不畏惧水。初战,必须要镇压对方,才能起到效果。
朱温看着那个依然稳坐与马背的女子,“烈火玫瑰”四个字闪现在脑海中。火烧上城墙,朱温反倒不动手了,派人将那日跟随李晔闯荒林的士兵一个个押来,在城墙站了一排,示意若是你们不就此住手,我不介意让这些人陪葬,当然还有你们的王爷。
絮瑶眯着眼睛看那些人,每个人脖子后边都有一把剑。
“撤。”絮瑶命令道。
“不可。”周国公坚持。
絮瑶没有理会他,她一走影卫便也离开,周国公无奈,只好撤兵。
朱温看着那个离开的背影,大笑了起来,女人,你是第一个把我逼到了这步田地的人。
☆、第十六章 投降
朱温接到书信的那一刻,坐在大堂,哈哈大笑。
“请她进来。”这个女子要见自己,两军对战,这个女子单枪匹马的到来,这份胆量让人佩服。
一身黑袍依旧披在身上,随着走动那朵流云似乎在飘荡,朱温看着缓步走来的女子,笑道:“贵国无人,怎派女将?”
絮瑶用黑巾蒙住了眼,但是一双眼睛却是水亮,“女将若何?知其兵,战其魂,在能力不在性别?将军此言,可是错了。”
“小女子而已,若非兵马之故,又有何能?”
絮瑶环视四周,径自走向朱温下手右侧最近的一个座位,旁若无人的坐下了,旁边的人看着絮瑶露出不满的神情。
“在其位谋其政,若没有本事又怎么会让千骑骑兵效命?”
朱温哈哈大笑,“女子之能,在与男子。千骑骑兵,我怎么知道效忠的是你还是你背后的人?”
下边立刻响起了一片嘲笑之声,絮瑶似不在意的说道:“将军若目光短浅至此,在下无话可说。烈火焚城之时,还望大人布置周全。”
“唐朝来史,你到这里究竟有什么要说?”有人按捺不住,横眉相对。
“有一事想对将军说。”絮瑶做了一个抱拳的姿势。
朱温稳坐在座位上,示意她继续说。
“请将军让其他人等回避。”絮瑶继续强调。
朱温说道:“这些都是我的生死兄弟,没有什么他们不可以听得?”
絮瑶挑眉:“那关于定州之事呢?”
朱温从座位上站起,走到絮瑶面前她的眼睛。半饷,挥了挥手,“你们都退下,离这里五米之外的距离。”
“你想说什么?”朱温声音清冷。
“将军守城不出,若不攻城便绝不出兵。寿王如今在将军府内,将军反而好生招待,其中因由,不得不引人深思啊?”
“那又如何?”朱温又回到座位上,反而不去看絮瑶。
“将军对现今圣上不满,故而投入黄巢阵营,以为黄巢提出的‘均平’真正能让人获得益处。却不想黄巢自己却以吃人为乐,定州之中,更是吃人成风。将军不把此事告诉手下将领,想必也是怕他们寒心吧。”
朱温看不出有什么表情,似笑非笑的看着一边。
“黄巢如此之人,怎配将军再去支持,故而将军只是消极应战。其实,将军根本就不想和唐军起冲突,就算赢了又如何,黄巢称帝,百姓一样不会好过。所以将军只是在此地和唐军耗着,在下分析的可对?”
“你倒是能看透我,既然知道,那你代替唐朝皇帝来这一趟,也就白来了。就算黄巢没有品性做一个称职的帝王,他李儇做的又是什么,这些年百姓哀声怨道,他坐在皇宫,是听得到听不到?”
絮瑶抬起头,“我想将军心中应该有做帝王的人选了吧?”
“故其所愿,若能实现,才是百姓之福。只是此人,却是难。”
“那将军又怎么知道难呢?皇上有意培养此人,将军怎会看不出来?”
“皇位之争,最是无情。尚且不说皇上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