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龙豁然起身。洒然说道:“为兄这就前往西方极乐世界。妹子保重了。”
说着,便化作流光冲出外间。直往西方远处天际投去。
杨戬收起最后的小鼎,心中大定,终于完成了老师的交代。望着退去许多地洪水,四人相视一笑。
闭目感受一阵不周山的微风,多宝道人洒然笑道:“三位道兄,此番我等已然功成身退。剩下地,便要靠人族自己了。”
“说得好。”
天空传来一声突兀地赞叹。
四人同时一惊,身后冷汗盈背,齐齐抬头望去。能无声无息地潜入他们周围,而不被察觉。单是这份修为,便骇人之极。
“拜见妖皇圣人。”
“见过老师。”
青衣少年的身影方才映入眼帘,四人便齐齐恭声见过。
山风拂过前襟,陆久丝毫不用法力抵御,只是那么悠然立在半空中,闭目享受着。似乎一呼一吸之间,便有无穷的意境和感悟。
“都免了吧。”
淡然的声音从半空传下,四人站直了身体。不敢打扰陆久,毕恭毕敬地站在下方等候圣人法旨。
“多宝。”
多宝道人连忙应声道:“在。恭听圣人法旨。”
陆久扫了一眼多宝道人,这位惊才绝羡的截教首座弟子,微微颔首,赞叹道:“截教圣人教得好弟子。”
“谢圣人夸奖,多宝愧不敢当。”
多宝道人受宠若惊,连连逊谢。
陆久摆摆手说道:“无需谦让,本皇之言,岂有不作数的道理。眼下人族多事,你身为人皇帝师,先回人族去吧。”
多宝道人连忙拜圣谕,又谢过蓬莱岛三徒相助之情,然后架起祥云,回转人族。
不周山范围,只余陆久师徒四人。老师在上,三名弟子下方恭立。陆久悠悠飘荡而下,青山绿树之间的一袭青衣,就着山风,猎猎飞舞。长发飞扬,英俊中带着些许冷意的面庞若隐若现,平添几许神秘。轻轻落在地上,丝毫没有溅起半点尘埃。
陆久目光扫过三名弟子,淡淡的微笑浮现在脸上。方才夸奖了截教多宝,眼前这三名弟子,任意一人,便不在多宝道人之下,俱是天纵之才。
“云中子。”
陆久收回了打量弟子地目光,开口吩咐道。
“弟子在。”
云中子出声应诺。只是微微垂首致意,并未行礼见过。三名弟子中,云中子跟随陆久时间最长,也最是明白老师的心意。不拘小节,心有敬意而不现于外,无伤大雅。
陆久淡淡点头,甚是满意云中子的举止,说道:“你即刻赶往人族,宣禹来见。”
“尊法旨。”
云中子行过一礼,转身离去。
又看向剩下的两名弟子,同样的额前一道竖痕,陆久不禁哑然失笑。天数当有四名弟子,这第四人,莫非也是三眼不成?
将心中掠过的奇怪想法抛开,陆久问闻仲道:“先前着你研习治国之术、兵法之道,进展如何?”
闻仲面色肃然,躬身回道:“弟子得老师传下典籍,便旦夕研读,不敢懈怠。故略有所得。”
陆久点点头,微笑道:“你先回去,日后有事交代你办。”
闻仲大喜,能为老师做事,自然高兴之极。拜别了陆久,又与杨戬叙过,便架起云头,往苍莽山方向行去。
陆久傲然挺立,出神地望着那渐渐西沉的金乌。
杨戬静静地侍立一旁,注视着陆久那笔挺地身躯。在他眼中,陆久略显单薄的身影伟岸无比,即便是不远处地半截不周山,也是远远不及。
不自觉地调整自身的姿势,努力向着陆久靠拢…………那头、颈、背、腰、腿,永远在一直线上的姿势。
这时,陆久平和的嗓音传入杨戬耳中:“为师说过许多次了,单纯的模仿,只会成为你成长地枷锁。”
眼神从金乌身上移开,陆久转过身来,淡淡注视着局促不安地三弟子笑道:“不过,你在与嘲风一战中的表现,为师甚为满意。努力吧,你会越来越强地。”
杨戬冰冷的面容罕见地浮起一丝红晕,呐呐不知所云。忽又想起一事,问道:“老师,先前阻拦我那人,不是是何来历?”
陆久面上闪过异色,淡然说道:“此事就此作罢,日后不得再问,亦不得向任何人透露此事……包括你母亲在内。”
“是的,老师。”
杨戬心中大为疑惑,却还是点头应下,下意识地服从这位他视之为父亲的老师。
陆久点点头,说道:“交代你办的事如何了?”
以陆久的修为,又如何不知事情已经完成,不过是转移话题,按下杨戬那可躁动的好奇心。
杨戬毕恭毕敬地取出九个小鼎,一字排开在身前,恭声回道:“烛龙九子,尽在此间。此事多得两位师兄和多宝道兄支持。”
陆久点点头,一挥袍袖将九个小鼎收起,说道:“你做得很好。多日不曾回桃山,想来你母亲有些想念,去吧。”
杨戬行过一礼,便自离去。行路间的身形,挺拔之极,一如他的老师陆久一般
第一百一十章 九鼎之赐
陆久看着杨戬离去的身影,不禁哑然失笑,复又有些感慨。
气运啊,气运,纵使不愿相争,却还是不得不走上了这条道路。外法的来临,另陆久感觉到了空前的压力,尤其是,还有与鸿钧道人战成平手的人物。一切的一切,都在逼迫着陆久不断地变强,不强……则死。
而且,还是迅速的变强,以应对将来的变数。于是乎,气运,就成了陆久必须,也不得不争夺的东西。
眼中闪烁着熠熠神光,陆久注视着渐渐西沉的金乌,身后拉出一条长长的影子,直到很远,很远……
伸手摸了摸藏在袍袖中的九个小鼎,陆久心中默念:叔父啊,您看着吧。看着您一手交给我的妖族,再次君临这片土地吧。
即将归巢的金乌,洒下和煦的光芒,照耀在这片大地上,也照耀在陆久的脸上。似乎是太一欣慰的目光,注视着陆久,蕴含其中的,是淡淡的关切。
绚烂的夕阳、温柔的山风,以及林间传来的沙沙声,陆久心头一片宁静,目送着“叔父”慢慢沉入大地。
此时,云中子业已从人族归来,身后跟着的,是一名十七八岁的青年。正是日后的治水英雄…………大禹,当然,这时的他,还只是禹。
禹目光越过云中子的肩膀,看着那露出一侧的面庞。那是一位青衣少年,似乎只是和他差不多年岁,透着三分神秘、三分出尘、三分威严,还有一分,则是淡淡的温柔,从心底深处透出的温柔。
转头看了看云中子的背影,这位将自己带来的青年道人………虽然不知道名姓,却能与那位身为圣人弟子的老师平辈相交的人物。不由想起了在人族时。老师云霄娘娘再三叮咛的交代:“你将要见地,是非常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他既不肯言明,为师也不敢妄语。你好生随这位道兄前去,不可怠慢。否则,谁都保不了你,切记切记!”
当时禹还问了一句:“那人比之老师如何?”
云霄娘娘微微一愕。半晌才说道:“萤火之光比之皓月之明……”
“不对。”
云霄娘娘摇了摇头,迟疑道:“或者说。微尘比之大地;滴水比之大海。”
“或者,差距更远……”
“你,便是禹吗。鲧的儿子。”
陆久似乎刚回过神来,仍然注视着远处天际那如火烧一般的红霞。虽然是疑问的意思,却不见半点疑问的语气,平平淡淡。
禹被惊醒过来,忙俯身下拜:“正是。截教云霄门下弟子禹,拜见前辈。”
“云霄吗?”
陆久嘴角掀起一丝弧度。他自然明白这小子地意思,抬出截教的名头。自身地安全,便多了几分保障。
转过头来,俯视着前额触地的禹,微笑道:“聪明的小子,起来吧。”
禹站起身来,不自觉地看向陆久,只觉眼前的青衣少年漆黑的双瞳。似乎有着无穷的魔力,深不见底。直欲将心神吸入其中。心下一惊,两忙垂首恭立,不敢再看。
“此次唤你前来,也无甚要事,只是看看你。”
禹闻言心中哀嚎。这位大爷。架子也太大了,这么远遣弟子将我揪来。只是为了看看?怎么不见送我些宝贝来着。
无巧不巧地,接下来,却与禹的念想一般无二。陆久继续说道:“此外,你福缘深厚,日后有一场大功德要做,泽被后世子孙。我便赐你一些宝物,以完功德。”
说着,一挥袍袖,将九只古色古香的小鼎甩到禹怀中:“且收好,日后自知。”
禹脑中顿时一片糨糊,愣愣地接过,就这样抱着,在原地呆呆地出神。
云中子眉头一皱,沉声喝道:“还不谢过老师大恩?”
禹这才回过神来,伏地叩首道:“拜谢前辈大恩。”
罢了。”
陆久转而吩咐云中子道:“你送他回去吧。事后自回终南山修行吧。好生巩固修为,脱开金仙枷锁的日子,不远矣……”
云中子心神一阵激荡。老师曾经说过,道门子弟,多受神仙杀劫所苦,止步于金仙境界,非神仙杀劫不得脱。
那不是说,神仙杀劫,快来临了。连忙躬身回道:“多谢老师提点,弟子告退。”
身后大禹却是身形巨震,盯着云中子地背影猛瞧。月白道袍,顶上一支怪异的发簪,与传说中的上古人皇帝师,一般无二。转而想起他的师门,顿时愣愣地望着又转头过去眺望远方的青衣少年。
云中子却是不管这些,也无心理会这些。一把抓住禹的后领,如同拎着小鸡一般,化作流光往远处投去,浑然不顾他哀怨的眼神。
多宝道人回到人族,尧帝急忙来见,也顾不得其他,张口便问道:“老师,妖孽可曾伏诛?”
一旁乌云仙闻得此言,立时满脸不悦。多宝道人闻言皱了皱眉头,说道:“九条孽龙尽数伏诛,陛下大可放心。”
尧帝大喜过望,连连鼓掌相庆。忽而又面露忧色,说道:“老师,妖孽虽去,滔天洪水仍在,还需辛苦老师一番。”
多宝道人愈加不悦,语气生硬道:“陛下,还请慎言。方才那话,若是被妖族听去,怕是要生出许多是非。我截教门下,也有许多门人,出生妖族。”
“幸得老师提点。”
尧帝这才醒悟过来,连声告罪。又向一旁地乌云仙连连作揖赔礼不提。
这时,多宝道人方才说道:“贫道毕竟是修行中人,不便插手太多凡尘俗事。此次水患,人族自有人族平定,陛下当好生寻访才是。”
尧帝顿时想起那日议事中鲧的表现,以及那从容淡定地眼神。忙不迭告辞离去,召鲧商议治水方略。
多宝道人望着尧帝匆匆忙忙离去,却显得有些苍老的身影,兀自摇头叹息。也许,是对尧帝一心为民的欣赏;也许,对世事多波折的感慨;也许,是对这个弟子短暂生命的叹息。
“大师兄,怎么了?”
乌云仙一头雾水,出言问多宝道人。
多宝道人转头对乌云仙说道:“乌云师弟,再过数年。待此地事了,我等便可以回金鳌岛了。”
人族大殿。
“……若能将这些地方堵住,则洪水不得而入。我人族,自然无忧……”
鲧指着铺在地上地硕大羊皮地图,向帝尧和满朝文武讲述自己地治水方略。讲到激动处,声音越显高昂,信心十足。连带着群臣,也是满面红光,信心倍增。
尧帝大喜,当即任命鲧总理治水事宜,合族上下,尽归鲧号令,要物有物,要人有人。鲧闻言大喜,至此,大禹的父亲………鲧,开始了他长达九年地治水历程。
远处的一座小山上,俊朗的青年立于山顶,向着远处眺望。诡异的漆黑双瞳中,闪烁着幽光,也不知是看山下那翻滚着的滔滔洪水,还是远方的某人。
身着金色道袍,雍容华贵的女子蓦然出现在他身旁。
那青年也不回头,面上带着淡淡的忧愁,开口问道:“老师,你说这洪水,什么时候能退去?”
淡淡一笑,金袍女子转头看了他一眼:“莫要担心,重华。大师兄传来消息:烛龙九子尽数伏诛,水患平定,不过十数年间的功夫。”
这二人,正是截教金灵圣母,和她的弟子重华。
“十数年?”
重华有些奇怪,细细一品味,便察觉到了其中的不妥:“老师,既然兴风作浪之人业已除去,又何需这十数年光阴?”
金灵圣母愕然,不想这弟子精明至此,不愧是今后的……
“重华,这不是你如今该了解的事。还是用心学习些治国之道吧,将来大有用处。”
金灵圣母无心为弟子释疑,转而督导他的功课。
重华脸上的疑惑更深了,问道:“老师,您神通广大,何不传授弟子一些神通法术,整日督导弟子学习治国之术?真的有用吗?”
金灵圣母傲然一笑,慨然说道:“自然有用。有你师祖和那一位的法旨,又有哪个敢不尊?”
言语之间,如金石一般,掷地有声。
第一百一十一章 讨厌光头
“那一位?”
重华少年心性,心头的疑惑也是绵绵不绝。
金灵圣母语塞,伸手赏了重华的脑门一巴掌,笑骂道:“问那么多做什么?还不快回去读书?”
重华揉了揉脑袋,咕哝着往山下走去。
西方灵山胜境。
乃是西方教主…………接引道人道场之所在,虽然这一位在自身极乐世界中的时间,远远超过在这里的时间。
烛龙苍老的身影出现在山脚下。毕竟是圣人道场,即便是有交情,烛龙也不敢放肆。沿着山间微微有些青苔的小路拾阶而上,耳边净是阵阵梵音禅唱,让人心神不自觉的遁入其中。
一阵心旷神怡,刚刚经历过丧子之痛的烛龙心中一凛。一边感慨着西方大法的玄妙,一边立在原地默运元神,驱除这股不自然的宁静感。
感觉虽妙,终究只是虚幻,已经有了夺人心性的嫌疑。烛龙心中冷笑,丧子之痛,岂是如此简单便可以忘却的?
八宝功德池边,接引道人微微睁开双眼,摇头叹息。唤来沙弥吩咐道:“降龙,你取池水一杯交与来人。告诉他,因果已了,让他好自为之。”
“尊法旨。”
降龙朝接引一礼,依言离去。
听闻降龙转达了接引道人的意思,烛龙眯起略显细长的双眼,打量着手中的一瓶八宝功德池水,望着山顶庙宇所在出神。用一桩善果,了却一桩恶果,这买卖,也不知是赚了,还是赔了?
摇头自嘲一笑,架起云头便要往东方行去。
“烛龙道友,且慢”斜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