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 袭击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德国投降时,泊于丹麦欧根亲王号巡洋舰的海港。
欧 洲 战 区 美 军 司 令 部 ( EuropeanTheaterofOpera tionsUnitedStatesArmy,缩写 ETOUSA)大战时期美军在欧洲的指挥机构之 一。其前身为美国驻英陆军司令部(USAFBI),1942 年 6 月 8 日建置,艾森 豪威尔任司令。辖欧洲战区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在海军部同意下指挥该 战区海军;负责在欧洲准备和实施对轴心国的军事行动,实际作用是训练安 排派赴欧洲的美国部队,解决物资供应,制订作战方案等,真正指挥作战的 是*盟国远征军最高统帅部。
[丨]
肯尼(GeeChiurchillKenney,1889—1977)美国将领。1917 年麻省 理工学院毕业。后入美陆军航空兵服役,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曾击落德 机两架。1941 年 2 月获准将衔,并指挥航空兵实验部队。1942 年初任美驻澳 大利亚陆军航空兵部队少将司令,整顿与组建美国在西南太平洋战区的空军 部队,指挥部队在该战区作战。同年底任第五航空队司令,晋升中将。1948 年 2 月指挥对拉包尔的袭击。3 月在新几内亚战役中,指挥第五航空队对日 作战,击沉日舰 22 艘。1944 年出任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国空军司令,为麦克 阿瑟的得力助手。同年底升任美远东航空总队司令,辖第五、第七、第十三 航空队。后参加解放菲律宾的战斗,毁敌机 1.2 万余架,敌舰 170 万吨。曾 参与指挥 1945 年对日本本土的战略轰炸。同年普升上将。战后任美战略空军 司令,1951 年退役。
肯尼迪(JosephPatriekKenlledy,1888—1969)美国金融实业家,外 交官。1912 年哈佛大学毕业。早年从事金融业和工业,成为巨富。1929 年起 投身政界。三十年代中期历任美国证券与交换委员会主席、海事委员会主席 等职。1937 年出任驻英国大使,主张对德绥靖。大战爆发后,对英法抗击德 国持悲观态度,1940 年曾建议罗斯福政府放弃给英、法军事援助的政策,未 被采纳。同年离任回国。其子约翰·肯尼迪为美国第三十五届总统。
卓娅即“柯斯莫杰米扬斯卡娅”。
虎号日军制定 1944 年作战计划时进行图上演习的代号。1943 年底, 日本陆军部根据大本营在 9 月提出的《今后战争指导大纲》,举行为期一周 的图上演习。目的是探讨对形势的判断,研究如何指导太平洋方面的作战和 可否在中国方面进行打通大陆交通线的作战。演习作出判断:盟军反攻从阿 留申群岛、太平洋中部、新几内亚、缅甸等地出发,向千岛群岛、日本本土、 台湾、菲律宾、爪哇、马来亚和其他地区发动攻击。决定采取积极防御方针, 准备全力粉碎盟军进攻并及时转入反攻。同时日大本营为配合各战场,采取 扩充航空兵力,将年产 3.5 万架飞机数增为 5 万架;防止悔上运输损失;解 决无线电仪器的技术及研制科学的新式武器等措施。
虎式坦克(PanzerkampfwagenNTiger)又名 T—VI 型坦克。德国重型坦 克。1937 年开始研制。1942 年 8 月下达生产指令。全重 56—67 吨,乘员 5 人。装备长身管 88 毫米火炮 1 门,7.92 毫米机枪之一 3 挺。前装甲厚 100 —150 毫米。发动机最大功率 G50—700 马力,公路最大时速 37—41 公里, 行程 100—170 公里。火力猛,装甲厚,但机动性差,一般用作坦克师的先头 部队,以轻中型坦克作侧翼掩护。1942 年底开始服役,主要用于苏德战场和 西线战场。
非洲军(armeeDAfrique)法国在非洲的驻军。大战爆发时约为 12 个师。 西线战争爆发后,大部奉调回国。1940 年,维希政府以维持社会秩序为名, 征得德国同意,将其保持在 12 万人左右,但仅配备轻武器,1942 年 11 月盟 军在北非登陆时,仅作轻微抵抗。《达尔朗一克拉克协定》签订后,转对德 军作战。1943 年参加突尼斯战役,整编为 8 个师,并全部更换美式装备。1944 年部分编入法国远征军,赴意大利作战;大部则在塔西尼指挥下,登陆法国 南方,参加解放本上和进军德国的战斗。战后部分调回北非,部分则开赴远 东参加印支战争。
非洲军团(Afrika—Ks)德国派往北非的战略战役军团。由 1941 年 2 月组建,初辖第五轻装师(后改编为第二十一坦克师)和第十五坦克师。 同年夏增辖第九十轻装师。1942 年 8 月增辖 1 个空降旅。至*阿拉曼战役前, 兵力达 4 个师和 1 个空降旅。司令先后为隆美尔(1941.2—1943.3)和阿尼 姆(1943.3—1943.5).与北非意军合组成德意联军,在北非战场作战。1943 年 5 月中旬向盟军投降。
非交战状态(NonBelligerenOy)国际政治用语。对 1940 年美国外交政 策的一种概括。源出大战时期英国驻美大使洛西思侯爵(PhilipHenryKerr, Lothlan,1882—1940)的一份外交备忘录。洛西思认为自 1940 年 6 月法国 沦陷后,美国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援助英国以抗击纳粹德国侵略,但却没有 采取直接参战的行动,用“非交战状态”比用“中立”更能贴切地表述出该 阶段美国外交政策的实质内容。
昆仑关战役抗日战争中期*桂南会战中的重要战役。1939 年 12 月 4 日日军占领桂南战略要地昆仑关。中国军队火速从长沙会战前线抽调徐庭 瑶、叶肇、邓龙光和蔡廷锴部共 15 万余人,以空军协同,于 12 月 16 日由杜 幸明的机械化第丑军担任主攻发起攻击。日军据堡顽抗,经 3 昼夜激战,中 国军队于 18 日克复昆仑关。20 日日军增兵反攻重陷昆仑关。31 日中国军队 再次夺回昆仑关,双方伤亡均重。日军第十二旅团旅团长中村正雄以下 4000 亲人毙亡。
昌奇巴泽(1901—1950)苏联将领。1921 年参军。1922 年格鲁吉亚联 合军事学校毕业。1930 年加入联共(布)党,1940 年毕业于高级步兵学校。 苏德战争开始时为上校。先后任步兵师长和近卫步兵第十三军军长。1944 年 升任近卫第二集团军司令。参加过莫斯科、斯大林格勒、顿巴斯(1943 年)、 梅利托波尔、克里米亚(1944 年)、希奥利艾、默麦尔和东普鲁士等战役, 1945 年晋升上将。战后任步兵军长。
易北河会师指苏、美盟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胜利会师。1945 年 4 月 25 日日时 30 分,参加*柏林战役的苏军乌克兰第一方面军近卫第五集团军 同参加*鲁尔战役并由西向东进攻的美军第一集团军会师于易北河左岸的*托 尔高。首先相遇的是苏军近卫步兵第五十八师的一个连和美军步兵第六十九 师的一个侦察组。4 月 28 日,苏、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对会师部队表示祝贺。
昂山(AungSan,1915—1947)缅甸抵抗运动领袖。早年从事反英独立 运动。1938 年参加德钦党,参与创建缅甸共产党。1939 年任德钦党总书记。 大战初期,曾寻求日本支持争取独立。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指挥*缅甸独立军, 协助入侵缅甸的日军对英作战。1943 年获少将衔,并任巴莫政府国防部长。 后转变“联日抗英”立场,逐渐接近抵抗力量。1944 年 8 月联合共产党、人 民革命党等进步力量,共建反对日本法西斯的统一战线组织(次年 8 月正式 命名为*缅甸反昂山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并任主席。1945 年 3 月率领*缅 甸国民军起义,并配合盟军光复全国。战后曾率代表团赴英谈判要求独立, 并任临时政府总理。1947 年 7 月被刺杀。
昂代会谈1940 年 10 月 23 日希特勒同佛朗哥在法国西班牙边境城市 昂代(Hendaye)举行的会谈。会谈时,希特勒为动员西班牙参战,吹嘘“英 国已被肯定地击败”,并许诺如西班牙参战可在法属北非得到领土补偿。但 佛朗哥以修改比利牛斯山脉的边界,割让法国的加泰罗尼亚以及整个法属北 非,为西班牙参战的条件。会谈持续 9 个小时,佛朗哥未允诺参战。会上仅 起草了一份西班牙遵守*《德意同盟条约》和*《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的议 定书。
昂马斯协议共产国际和社会党国际(第二国际)关于对西班牙问题的 协议。*西班牙内战爆发后,根据共产国际的倡议,1937 年 6 月 21 日共产国 际和社会党国际的代表团在法国上萨瓦省的昂马斯(Annelnasse)举行会晤, 双方达成在西班牙问题上实行共同政策的协议。但直到西班牙内战结束,社 会党国际的领导机构井未采取有效措施支援西班牙人民的正义斗争,仅限于 进行一些睿集款项、药品和粮食的工作。
国联即“国际联盟”的简称。
国防军(Reieliswehr,缩写RW)1919—1935 年德国军队的名称。受《凡 尔赛和约》军事条款限制,法定息兵力为 11.5 万人,为志愿兵制,其中陆军 10 万人,海军 1.5 万人,禁止设空军。陆军辖 2 个集群和 7 个军区。第一集 群辖 4 个步兵师和 2 个骑兵师,司令部设在柏林;第二集群辖 3 个步兵师和 1 个骑兵师,司令部设在卡塞尔(Kasse1);每个军区编有 1 个步兵师,约 1.2 万人。另有*黑色国防军作为后备力量。三十年代初支持纳粹党执政。希 特勒就任德国总理后加速扩军,1934 年 10 月总兵力达 30 万人,包括 21 个 步兵师,3 个骑兵师及 1 个骑兵旅,1 支装甲部队和 1 个轻装师。1935 年 3 月 16 日起根据*《德国普遍义务兵役法》实行征兵制。同年 5 月 21 日起根据 *《德国国防法》改称*德国武装部队。
国社党即*“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的简称。
国维会日本右翼团体。1932 年 1 月成立。成员有近工文麿、荒木贞夫 和后藤文夫等人。受安冈正笃精神主义的影响,主张维新国运,振兴和发展 产业经济,纠正轻佻诡激之思想,使“日本精神普照世界”。1934 年 7 月, 其成员后藤文夫、广田弘毅、藤井真信加入冈田内阁,形成投靠*统制派的新 官僚集团。同年 11 月,因遭社会各界指责而解散。
国际纵队(InternatlonaIBrigade)一译“国际旅”。西班牙内战期间, 各国反法西斯志愿者为支援西班牙共和国而组成的兵团。1936 年西班牙发生 反共和政府的军事叛乱,德、意法西斯公然武装干涉,支持叛军。同年 9 月, 共产国际决定在各国招募志愿人员,支援西班牙共和政府,经该政府批准后 奔赴西班牙参战。自 1936 年 10 月至 1937 年底,按西班牙共和国军番号,先 后编成第十一、第十二、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第一二九和第一五○等 7 个国际纵队。另有一些国际营和志愿人员编入共和国部队。其成员主要来 自苏、法、德、波、意、英、捷、美、加拿大以及旅居欧美的华侨,共 54 个国家,总数约 3.5 万人(一说 4 万多人)。志愿人员的誓词是:“为拯救 西班牙和全世界的自由而战斗到流尽最后一滴血!”国际纵队参加了一系列 重大战役,承担了艰巨的战斗任务。约 2 万多人在战斗中伤亡和失踪。1938 年 9 月,西班牙共和政府接受*不干涉西班牙事务委员会关于召回外国志愿人 员的决定,国际纵队撤至后方,并于同年 10 月 28 日举行告别仪式撤离西班 牙。
国际联盟(LeagueofNations)简称“国联”。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 的国际组织。根据作为*《凡尔赛和约》第一部分的国联盟约,于 1920 年 1 月 10 日随《凡尔赛和约》生效而宣告成立。先后有 63 个国家加入。主要机 构为大会、行政院和秘书处,附设国际法庭、国际劳工局两个独立机构和委 汪统治、裁军等众多专门委员会。总部设在臼内瓦。行政院亦称理事会,由 英、法、日、意 4 名常任理事国和 4 名非常任理事国(每年更换一次,后增 至 11 名)组成。1934 年 9 月 18 日,苏联加入后成为第 5 个常任理事国。美 国为倡议国之一,但因美国会夫批准《凡尔赛和约》,故始终来加入。盟约 规定国联的主要宗旨为维护和平、裁减军备和实施委任统治、和平解决国际 争端。三十年代起,德、日、意法西斯对外扩张,先后侵略中国、埃塞俄比 亚、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国联未能起到实现裁军和制止侵略的作用。1938 年 3 月 27 日和 10 月 19 日,日本和德国先后退出国联。1937 年 12 月 11 日, 意大利也退出国联。大战爆发后,苏联因与芬兰发生战争,于 1939 年 12 月 14 日被开除出国联。此后国联实际上已名存实亡,1946 年 4 月 18 日宣告解 散,所有财产和档案均移交联合国。
国难会议1932 年 4 月 7—11 日由国民政府在洛阳召集。汪精卫主持会 议,聘任“全国各界富有学识经验资望之人士”组成,原定 403 人,实际到 会 150 人左右。者决御侮、救灾、绥靖(即“剿共”)方针,决定在训政时 期设立“国民代表会”监督财政和外交。会后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又议决: 该会决议案须交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作最后决定。会议表明国民政府仍然 奉行*“攘外必先安内刃政策,对日屈膝投降,对内专制独裁。
国策基准日本 1936 年制定的夺取亚大地区霸权的纲领性文件。二·二 六事件后,日本形成军部法西斯独裁体制,加紧对外扩大侵略。1936 年 8 月 7 日,由广田弘毅内阁的*五相会议制定。规定日本当前的根本国策,“在于 外交和国防互相配合,一方面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另一方面向南方 海洋发展”,排除列强在东亚的霸权。强调扩充国防军备,陆军以对抗苏联 为目标,海军则对抗美国“确保西太平洋制海权”;国内实行统一舆论,“健 全国民思想”,发展“执行国策所必需的产业与贸易”,加速重要资源的自 给自足。这是日本首次把以美英为敌的南进政策,同以苏联为敌的北进政策, 正式定为基本战略方针。
国民征用令日本政府战时强制国民从事重要产业劳动的敕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