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铁匠作坊里做工这么长时间,当然认得不同的矿石,可眼前的奇特石头却是第一次见到。
除了那块奇特的石头外,还有一方长条形的玉石也让雒明迷惑不已。
看得出玉条是用上好的玉才做的,摸上去很温润。奇怪的是玉条上有一些很有规律的条纹,象是一些符号,看的出是人为弄上去的,可关键的是,玉的表面光滑如镜。
这些纹路并不是刻在表面,竟然是在玉的内部,这让雒明百思不解。
也不知道这“魔无影”是从哪里弄来的这些奇特的东西,让自诩“见多识广”的雒明倍受打击。
还有就是两本看来年头很久了的书,看得出来这书对“魔无影”很要紧,不但包裹的严实,当初还被其贴身保存着。
这回书里的面字雒明到是认得,虽然年代有些久了。但看的出来,书的主人保护的很好,书页完整,字迹还很清晰。
两本书其中一本正是“魔无影”的武功功法。
里面不但有顶级内功心法。
更有“魔无影”的成名绝学“浮光无影”及老魔多年的练功心得。
这些东西要是传到江湖上去,一定会引起轩然大波,令所有的练武中人抢破头。
雒明看了之后大喜过望,激动不已,这些正是他急需的。
在见识过了两个魔头的打斗后,他深深的震惊与这些高来高去的神奇功夫。
和这些武林高手的武功一比较,雒家那些个看家护院的武师教席。平日里耀武扬威时的使出的功夫,就如同庄稼把势。
雒明现在最担心的就是没有自保的能力。
长久以来,在周围众多不怀好意监视下,他不敢有分毫的松懈。
稍有不甚,就有可能丢掉性命。
现在终于有了自保的希望,怎能让他不激动?!
正文 第十六章 初识
第16章初识
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
雒明将目光转移到了另一本书上。
将书拿在手里审视了一下,这本书看上去更加的显旧,封面已经呈深黄色。
待翻开书页,里面的文字让雒明一愣。
这书竟是用一种古文字体书写而成的,只因这种字体很难书写,也不好辨认,现在已经没有人在用了。
不过这到是难不倒雒明,虽然辨识起来有些困难,不过也只是略微影响他的阅读速度罢了。
只看了两眼,雒明就站在原地一动不动起来。
可他的神色却变了,先是极度的震惊,随后狂喜起来,之后平静了好半天后,眉头却皱了起来,一会满脸失望,一会又极为兴奋,最后变成了无奈惋惜的表情。
足足半个时辰,雒明才将书放下,可人却愣愣的发起呆来。
书上写的东西,大大出了雒明的意外。
突然间一个全新的世界,毫无征兆的向他敞开了大门。
雒明没有想到这书上竟然介绍了一些有关仙人事情,虽然书里写的不尽不详而且只是寥寥数页,只是占据整本书篇幅中很少的一部分。
可对求仙无门的雒明来说,这已经的天大的惊喜了。
这本书细说起来应该算是一本传记,讲述了著书人一生的经历。
遗憾的是,这书整本几乎全部都是记录著书人见过的各地的风土人情,这部分和神仙一点关系都扯不上。
书中的主人公是一位王姓老者,让人感觉奇怪的是,著书的这位王老并不是生活在雒明所在的后陈国,而是邻国夏迟国人士。而且书中提到的风土人情也都是在夏迟国境内的不同地域和人文景色。
大略的翻了一便书后,雒明发现书中这位王老没有半点内容涉及到后陈国。很显然这人是夏迟国人,而且没有到过后陈国。
“魔无影”是如何得到这书的呢?难道是在邻国得到的?!
如果真的是如雒明猜测的这般,那“魔无影”可真的是下了大工夫了。
从青林镇所在的青州到夏迟国的话,中间隔着十几个州,而且中途有些地方山贼盘踞道路难行,就算是骑马也要走上近一年。
在加上两国关系一直很紧张,在边境上时常会发生小规模的摩擦冲突,这样一来导致两国居民根本无法过境通商往来。
一般人想要到它国的话,非得经历千难万险才行。
能得到这书只能说“魔无影”本事了得。
书中讲到的有关神仙的事情,并不太多,而且说的不很详尽,让雒明激动的同时又很郁闷。
这位王姓的著书者竟然就是一个修仙的人,书中提到同他一样修习仙道的人都不叫仙人,而是被称为修真者的一群人。
因为严格来说,这些修真者都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仙人。
修真者需要经过慢长艰苦的修行,不断的提高修为,最后才有机会成就无上仙道。
正如雒明猜想的一样,这条修行的道路,千难万险。
这些修真者把他们修行的***称为修真界,在修真界里一切都是以实力为尊,修真的传承一般都是师徒关系,久而久之修真界就出现的各种各样大小不一的门派。
这些门派是构成修真界的主要组成部分。
而且修真界也不是想象中的人间净土,恰恰相反。
修真者时常发生争斗,杀人夺宝的事情也是常有发生。
可以说,修真界比凡人的世界更加残酷。
这些和雒明想的一点不一样,一时间让他很难相信。
在修真界,如果是一个人独自修行是很困难的,没有背景和实力。在成仙的道路上不但要面对修行的艰难,还要不时防备其他修真者的暗算。
所以即便在修真者中成仙也在是传说中的存在的。
这让雒明好一阵愕然和失望,将他打击的不轻,不过这更加坚定了雒明的信念,与天争才有挑战。
他从没有放弃成仙的想法,只是在了解的修真界的残酷以后,雒明必须从长计议,好好打算一下了。
王姓老者书中介绍,修真者成就仙道之前必然会经过九个境界。而书中只是较为详细的介绍了前四个境界,第五第六个境界只是提到了一个名称,至于后三层传说的境界更是连提都没有提及。
书中提到的修真境界分别是开光、灵虚、筑基、结丹、心动、元婴,由低到高。
可就算是只是开光、灵虚期这样的修真者,如果想要杀死一个武林绝顶高手的话,也只是举手之间。
境界每提升一级,修真者的实力都是几倍的增长,同样提升的难度也难以想象。
先不说是仙人,因为没有人见识过仙人的实力。就是距离仙人之前还有好几个境界的元婴期,传说元婴期的修真者就能造成呼风唤雨,山崩地裂的破坏威力。
像这样以人力,就可以造成天灾的威力,光凭想象就让雒明瞠目结舌了。
这著书的王姓老者至死,也只是徘徊在灵虚境界。
所以雒明猜测,这可能也是他只是简短的介绍前几个境界的原因。
书中基本上记录了著书者一生的生活经历,此人年轻时学的一身武艺。也是一个武林人士,平时好打抱不平,在夏迟国内的武林中颇有侠名,这人一生前四十多年都是过着江湖漂泊的生活。
直到有一日,赶路的他巧遇一个生命垂危的中年人,当时这人已经处于弥留之即,侠客善心之下救了对方。
正是这次为善之举,成就了他走向了另一条不凡之路,而那位得救的中年人,也就是王老日后的师傅。
他这位师傅是一位散修,也就是独自修行的修真。
散修虽然大多没有背景,但人数也不少,势力也不能小视。
大多数的散修都是修习从一些修真门派里流出的不入流功法,而且很多都是不完整的,有的修真者在境界达到一定程度,因为没有后续功法而停滞不前。
因此散修大体分为两部分人,一类是属于绝大多数散修,这些人境界修为都不高。
还有极少一部分具有**力的,这些人多是因为不同的原因,或是从各个门派出来的,要么是有一些奇遇。
而这位被救的散修就是第一类人,本身境界就很低。
本来这人伤好后,打算给这侠客一些好处就走的,毕竟他们是不同世界的人,可谁知道探察之下发现王老竟然是修仙之体。
虽染是修仙之体,可惜因为年纪太大的关系,此生已经无望达到太高的境界了。
这位散修将这些如实相告,侠客在为能修真高兴的同时,也对没有早些年遇得散修而自感遗憾。
修真是很讲究机缘的。
成仙的机会就在眼前,王老如何肯放过?
可散修由于资质的关系对方本并不想收他,只因对方对他有救命之恩。这才在侠客再三恳求下,勉为其难的收其为徒。
这才有了书中后面介绍的修真这部分。
雒明有一颗坚定的修仙之心,自然十分注意著书人对修真这段的介绍,介绍这段的书页雒明是反复翻看,对对方如何走上修真的的道路,知之甚详。
可惜的是王老书中没有任何修真功法,到是那块雒明不明所以的晶石和神秘玉条,书中做了介绍。
晶石是一种含有天地元气的能量石,分五行属性,按所含不同能量分为不同等级。
雒明手里这块蓝色的晶石是水属性的低等晶石,在修真界这晶石不但可以用来修炼,还可以像世俗界里的金银一样用来流通购买修真物品。
而那个玉条叫玉简,就像书一样可以用来记录不同内容,不过只有到灵虚期神识外放后才可以使用。
现在对雒明一点用都没有,只能先留着了,不禁很让他很失望。
于是雒明只能将注意力放到“接引令”上了。
正文 第十七章 准备
第17章准备
“接引令”,书中提到对雒明来说的唯数不多的有用内容。
这也给了雒明希望,要知道就是雒明修真的决心在大,如果没有通往修真界的门路也是枉然的。
幸运的是雒明得到了一个机会,不用像“魔无影”奔波找寻修真之路几十年这么久,眼看有希望了,却落的个惨死的下场。
王老的书中提到,世上凡人无数,相较来说修真者数量却少的可怜。普通人几乎是无法修真的,因为凡人如果想要修真,是需要天大的机缘的。
这“接引令”的珍贵就在于,持有令牌的人就有这样的机缘进入修真界修行。
著书的王老在其书中对修真界的描述中,最多的就是开光和灵虚期的介绍。雒明猜想这可能是因为王老只是修到了灵虚期,所以对自己的亲身经历的修炼自然叙述的比较详细。王老在叙述开光期的时候就提到了“接引令”。
开光:修仙的第一步,凡人出生就由先天之气转为后天,导致身体大部分经脉闭合。但这不是绝对的。
有一些人出生时根骨好的,先天之气并未失去,体内主经脉是打开的。这种体质就被称为修仙之体,身具修仙之体的人如有机缘,被修真者发现大多会被收为徒弟,不过这种人太少了可以说万中无一。
先天之气又叫天地元气,开光既为能按照修炼功法引天地元气入身体经脉,并储存以为己用。凡人达到开光境界则百病不生,命达百岁。
修真每个境界都分三个时期,开光期同样分为前中后期。
非修仙之体是不可修真的,只有人身上的十二条主经具通才可形成循环,将天地元气引入体内,改善体质,开始修真的第一步。
一般说来人体除了十二正经还有八条奇经,正经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具有修仙之体的的十二正经除了让气血更通畅的运行,同时十二正经还和外界构成一个大循环,从而引动天地元气。
八条奇经具有协调,联络主经的辅助作用。
奇经和正经不同,在凡人中修仙之体虽然极少,可是毕竟还是有的,具有修仙之体的人正经都是打通的。相对正经来说却没有人奇经是全通的,必须经过要天地元气不断流动滋润才有打通的可能。
每打通一条奇经都会有不同的效果,八奇经各不相同。阴跷、阳跷、阴维、阳维四条奇经最易打通,打通后身轻力大,修真界称这个境界为开光前期。
奇经中打通难度次之的是冲、带二经,开通后五识大开,产生灵觉,达到该境界就到了开光中期。
八经中最难打通的非督、任二经莫数了,如无灵药、灵草等奇物辅助,没有十年时间休想打通其中一条。可只要将二经中的任意一条打通,都可灵识外放,进入开光后期。
这王老因为没有灵药助力,花了整整甘四年,才将两经打通。
等八奇经全部打通,会在体内自动形成一个内循环,和正经的外循环相辅相成将天地元气引入并储存在体内,加以利用,修习修真功法,自此才算是进入灵虚期。
世上凡人无数,可具有修仙之体的确又太少了。
而且并不是修真者或修仙之体的后人就一定也是修仙之体,虽然出现修仙体的几率很大,可普通人的几率更大些。
为了让这些凡人也能修真,经过无数先辈的尝试,也有一些极为困难的方法可以将普通人的体质变的能够修真。
一种暴力的方法是以**力者强行打开全身经脉,一举进入灵虚期。不过此法非结丹期以上法力者无法办到,且施法者会因此耗费巨**力。
除非是至亲骨肉,一般很少有人用这个方法。
还有另一种方法,就是服用对经脉有奇效的天材地宝或服用洗髓丹等仙丹。这样也可起到同样的效果,也可以直接将令服用丹药的普通人境界提升到灵虚期。不过此法必须是经脉经过锻炼才可以使用,否则会因经脉无法承受压力而死。
修真者大都使用此法,第一种方法很少人用,毕竟法力越到高境界修炼越不容易。
不过使用此法虽然方便,可是也没有多少人能用的起。毕竟良药难求,能达到洗髓要求的丹药都是有价无市的。
理论上还有一种办法就是以从后天修炼到先天,这种方法就好似以后天真气慢慢打通十二正经,这种方法修炼上确实上可行,而且江湖上也偶有先天高手出现,但修真者几乎没有人用这种方法。
至于原因,看“魔无影”就知道了,老魔接近百岁了都未进入先天境界。
要知道修真无岁月,如果没有机遇很可能在一个境界,停留几年甚至几十年都无法突破。
可人却是有寿命,没有达到元婴境界始终会有生命大限的。
即便达到先天境界,成为修仙之体。也只是身体康健,寿命最多增加几十年,很少有增加百岁的。
真要等到百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