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金又未到期,也就没有人管这事儿。
从这家公司提供给场地管理人员的相关证件复印件等资料上看,公司名称确为太朋外贸有限公司,注册资金一百万元,法人代表是一个叫林源的人,估计就是那个如同人间蒸发般消失了的林经理。但经过核实,这套资料包括林源的身份证全部都是伪造的,完全是一纸空文,没有任何的参考价值。
边防支队派去对海城市刊登过招聘广告的报社调查的人员也反馈消息回来,各报社自始至终接触到的也只有一个自称为林源林经理的人,所提供的资料与租用场地时递交的资料如出一辙。
值得注意的是,听报社广告部的人说,按规定,刊登广告之前都要大致审查一下公司的资质,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广告纠纷。但由于经济效益驱使,广告部压力很大,一般的做法也就是只要能提供一套有关公司经营复印件证明,就可以了,没人去核查真伪。
有时为了拉到一笔广告业务,报社都会抢着先给你将广告刊登出来,证明资料此后随便抽个时间送过来就行。要是普通的广告,只要钱能及时到位,有关证明资料你实在不愿意交也就罢了,没人跟你较真。
而太朋公司的这套资料也不是每家刊登过招聘广告的报社都有的。能提供的两家单位也都是在广告已经刊登出来个把月后,才催着林经理补交的。他们就曾经问过,为什么招聘广告中写的是“大鹏外贸”,而证明资料中却成了“太朋外贸”?
林经理当时解释得很诚恳,他们太朋公司才刚刚成立,又地处滨州,名不见经传。而大鹏公司在海城算是一家比较成熟的外贸公司,已经站稳脚跟的。正好两个公司的名称相近,他们只是想借用大鹏的名气招人而已,这样招过来的人或许档次会相对高些。
挂别人的牌子,经营自己的生意,这在商界时有耳闻,算是一条打开自己产品销路的“捷径”,挂羊头卖狗肉,不是什么稀奇事儿。但如果说单是为了招个人就去挂别人的牌子,这倒是第一次见,有些令人费解。
不过林经理反复作出保证,他们跟大鹏公司沟通过,已经达成了合作协议,绝不会给报社带来什么纠纷麻烦。因为只是条小广告,报社也就睁只眼闭只眼算过了,没谁再去追究其中是否存在什么猫腻,有啥猫腻也碍不着报社什么事儿呀。
看来,从报社这头入手,照样查不出什么名堂来。
另一路去追查那辆“滨州外事旅游”大巴车的人更觉沮丧,据旅游公司称,那辆车在大约一个月前,算来正是那五十个人被运送出滨州的前一晚上被盗了,驾驶员不是他们的人。旅游公司早向公安部门报过警,目前尚未破案,车辆仍然没有找回。
警方在各高速路口的监控录像上也没有发现相同车牌号的车辆,估计车牌号被更换了,而行走的路线可能主要是国道,刻意避开了摄像头的监控。
这些情况在公安部门的记录里得到了证实。
查找的线索一个个中断。
各路人马相继撤回,对整桩案件的各个环节再进行更加细致的梳理,重商对策。要说起来这个案子其实并不复杂,有明确的人物、时间、地点、事件,还有五十个随时都可以拉出来作证的当事人。
问题在于,细细地推敲一下这段时间的调查情况,除了这五十个当事人的问询笔录证言证词,竟找不到其他任何过硬的佐证材料来推动整个案件的侦破进度。
经过分析,支队侦查队队长夏晨提出,目前还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看是否能打开突破口:一是追查太朋外贸公司和林源这二者与大鹏外贸公司之间的内在联系;二是发出协查通报,请云南边防部门和地方公安机关帮助查找确定偷渡人员当时出境的具体地点,以及那个当地向导;三是追查那辆运送车辆和驾驶员现在的去向。
他的提议得到了肖震等支队领导的肯定。协查通报很快发出,但要求协查的内容只有夏晨所提议的第三项,即那辆被盗的外事旅游大巴车和驾驶员的去向。
至于出境地点和那个向导,目前手头上所掌握的相关资料实在太有限,五十个当事人都是深夜到达、深夜离开,又一直就没有见着那个向导的真实面目,能提供什么有价值的线索呢?仅凭他们关于地点和人物的模糊记忆,尚无法开展有效的调查工作。
而对于两个公司之间的关联问题,肖震分析,由于在整个招聘广告刊登的业务洽谈过程中,始终都是那个林源的个人行为,大鹏公司从来就没有露过面。
现在太朋公司已经证明纯属虚构,林源也不知所踪,从已掌握的线索看,大鹏公司参与组织这起偷渡活动的可能性,目前还没有任何有力的证据予以支撑。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大鹏公司就是真正的幕后策划者,也完全可以将所有的责任推得干干净净,谁也说不出个一二来。
况且,这起偷渡活动已经有了太朋公司这个虚拟的组织者,报社、场地租赁等单位并没有怀疑其真实性。如果大鹏公司真的参与了其中,那干嘛不直接用太朋公司的名义刊登招聘广告,却偏要让“大鹏外贸大招聘”满天飞,将自己暴露在阳光下?这不是惹火烧身吗?
再说,于飞现在就在大鹏公司里面,事前也根本没有收到他关于这方面的丝毫信息呀。如果真是公司操纵的这起偷渡案件,这么大的动静,他不可能一无所知,如果他发觉了,应该会有所预警的。
所以,与其对大鹏公司进行主观上的猜测臆断,不如按照正常程序,直接派人前往调查,与大鹏公司正面进行接触,只要注意策略就行。
管你有没有蛇,先将面上的草打动看一看。要是真有蛇,一惊之下,它总会露出些端倪来。
欲知接下来事态将如何发展,敬请关注第三十八章“将来兵挡”。
第三十九章 将来兵挡
第二天上午,一身戎装的夏晨带着李春明来到大鹏外贸公司,向公司总经理周雄询问有关情况。
总经理办公室里挂了不少的字画铭文,字体各异,横竖相致,但都有格有体,内容不外乎“大鹏展翅”、“天道酬勤”、“龙行虎步”、“澹泊明志宁静致远”、兰竹水墨之类,好几幅字画上还专门写了“周雄先生雅正”,显见为特约之作。夏晨在那个大鹏展翅的雕塑前停住,仔细地观察了一会儿,不住地点头,说:“好石料,好刀法。”
待他们观赏得差不多了,周雄热情地将他们俩引到沙发上坐下,倒茶递烟,笑容可掬。他捋了捋头发,点燃一支香烟夹着,略带谦恭地说:“两位警官大驾光临,不知有何指教?”
夏晨环顾办公室一周,笑了笑说:“对周老板哪敢谈什么指教,您看看这满墙的字画,都是上档次的大家名作,一看就知道周老板是个典型的儒商呀。”
“让二位老弟见笑了,也就是个爱好,附庸风雅,附庸风雅而已。”周雄双手合什,连连晃动,神情愈发的谦恭了。
“周老板您就别谦虚了,这份风雅可是一般人学不来的。我也见过很多老板在办公室、家里到处都挂字画的,有些还在办公桌后面整一个装满了书的大书柜。从表面上看,那真是翰林子墨满室书香,可一抬手、一张口,就露馅了,怎么着都品不出那味儿,呵呵呵。老实说,像周老板您这样表里如一的还真不多见。”夏晨一本正经地说,看不出他到底是调侃还是真心的夸赞。
周雄连忙说:“谬奖,夏警官您谬奖了。来来来,喝茶,喝茶。”他作了个请喝茶的手势,心情十分的舒坦。
“周老板,我们这次来找您,还真有个事儿要请教。”夏晨喝了口茶,说。
“请讲。”周雄直起身来,用手扶了扶眼镜,看着夏晨。
“我想了解一下你们近段时间在报纸上刊登广告的一些事情。”
“刊登广告?夏警官您可能不知道,我们生产经营的主要是外贸服装,产品一般都直销国外,在国内的份额很少,所以基本上是不在本地的报纸电视上打什么广告的。”周雄一脸的诧异。
“招聘广告也没打过?我可是看到好几家报纸上都有你们公司的用人广告,现在好像都还在继续登的吧。”夏晨漫不经心地说,眼睛看着周雄的脸。
“招聘?对,您不说我倒给忘了,是有那么一条招聘广告,用的就是我们公司的名号。不过夏警官,这我得说清楚了,那条广告还真不是我们自己打的,是别人冒用我们的名号招人。还在继续登吗?不可能吧?这是明显的侵权,我已经叫人联系那家公司,叫他们马上更正了呀。”周雄走到办公桌前,拿起电话按了一个号码,说:“你叫吴经理到我办公室来一趟。”
他挂掉电话,接着说:“等下负责广告业务这块的企划部吴经理会过来,他最清楚。这个广告该有两三个月了吧,一开始我看到了还没在意,以为是他们企划部搞的,公司业绩不错,根据发展需要增加几个人也正常。可后来一问,我们根本就没登过,底下留的联系人呀电话呀也都不是我们公司的。我也觉得奇怪呢,你说要假冒我们公司的产品品牌搞推销嘛,那还说得过去,可你招个人都要打我们的牌子,这不扯淡吗?”
他这说话一多,刚才还刻意去营造和保持的那种儒雅气质便荡然无存了。
这时,吴奇推门进来,叫了声“周总”,同时毫无表情地向夏晨和李春明二人点了点头。
周雄示意他坐在旁边,不待介绍便直接问他:“吴经理呀,你跟两位警官说说那条什么招聘广告到底是怎么回事,听说这广告还在登?不是早就交代过你们,叫你们跟那个什么姓林的联系,让他们要么撤下来,要么更正的吗?”
就在周雄说话的当儿,吴奇端起一个空茶杯倒了杯茶,边喝边打量着对面的两个人。等周雄说完,他目光收回到茶杯,又泯了一口,然后才慢条斯理地说:
“二位警官就是冲着那条招聘广告来的?是不是怀疑我们公司跟前段时间发生的那起偷渡有什么牵扯呀?”
“吴经理很敏感呀,呵呵,我可没这么说。”夏晨打了个马虎眼。
“敏感谈不上,只是这电视报纸连续都在报道,说来说去都说到我们大鹏公司。虽然报道中的当事人已经对此进行了澄清,但终究对我们公司有一定的影响。你们就是不来找,我这几天也准备请示周总,主动去向你们说清楚这个事,可巧你们这就来了。”
夏晨扫了他一眼,说:“我们这次来也只是正常的调查,主要还得看证据,凡是牵涉到的线索我们都不会放过。”
“这个没错,既然说到大鹏了,肯定是要查清楚的,我们一定全力配合。不过我首先得声明一点的是,我们大鹏外贸公司一向做的是合法进出口生意,从来没有偷税漏税过,也没有经营其他的不正当项目。这一点你们可以向工商税务部门或者企业联合会去核实,他们可以证明。至于这起偷渡,我在这里向二位保证,跟我们没有任何关系。”
夏晨沉吟了一会,说:“是不是合法生意、有没有偷税漏税这我们管不着,不过既然那起偷渡案当初组织人员时用的是你们的名义,我想总不会是空穴来风吧?”
“夏警官言重了。相信刚才周总已经向你们说过,他们是冒用了我们的名义进行招聘活动的。大概一个月前吧,周总就指示我,让我跟广告上的联系人林经理联系,要求他们立即更正,停止侵权行为。我打电话过去,想跟他面谈,问问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说他正在外地出差,是他们的一个广告业务员把公司名称给搞错了,还直向我们道歉,说那个业务员已经给辞退了,他一回到海城就亲自办理这个事,还说要登报致歉消除影响。话说得很漂亮,可结果发现广告一直就没换,最近还在登!我再打电话过去,手机号码成空号了,找不到人了,你说这都什么事儿。”吴奇一口气解释下来,显得十分的气愤。
“这个林源你们以前认识吗?或者原本就是你们公司的人?”
“夏警官您可别开玩笑,在这次广告事件之前,我们从来就没听说过什么林源,更别说是公司的职员了,公司的职员花名册就在这儿,您可以查查看。”
李春明接过花名册,很快地将名字、籍贯等内容扫了一遍,然后又还给吴奇。名单上肯定没有,这是预料之中的,即使林源真是他们的人,花名册上也不可能体现出这个名字。
“你们跟报社联系过吗?”夏晨接着问。
“那倒没有,跟报社联系啥呀?它整个一收钱就办事的单位,懒得跟他们啰嗦,真不知道这广告是怎么登出来的。后来我们也想了,不就一条小招聘广告嘛,里面还对我们公司的业务大大吹捧了一番呢,也算是免费广告吧,有什么大不了的?所以也就没催得那么急,爱登登去,不改拉倒。可没想到背后还藏着这么大一桩子事儿,这小便宜还真是贪不得呀。”吴奇摇了摇头,一副后悔的模样。
夏晨笑了,他问:“就这么回事儿?”
“就这么回事。到时候你们找到那个林经理一问,就知道我们所言非虚了。人都有个自保心理,要真是我们弄的这事,我肯定不会用自己公司的名义去打什么广告,这不是明显地把自己给卖了吗?一查就顺过来了,谁会这么犯傻呀,是吧?”
“吴经理倒挺有经验,呵呵。”夏晨笑着说。
“您说笑了,我哪敢呀,也就会瞎说说罢了,像我们这等遵纪守法的模范市民可不好找喽。”吴奇黑瘦的脸上难得地露出了点笑容,却又想尽力去绷着,因而显得有些滑稽。
接下来请关注第三十九章“军师的诡计”。
第四十章 军师的诡计
再问下去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周雄和吴奇肯定是早就统一好了口径,抵死就这套说辞了。
夏晨看了一眼李春明,李春明收好笔记本,两人站起身来准备告别。
夏晨说:“周老板,今天我们就先谈到这里,您看能不能给我一张名片,以后方便联系,我的号码您也记一下,要记起什么来您直接找我,二十四小时开机。”
周雄急忙也站起身,抬手看了一下他的那只劳力士手表,说:“二位警官且慢,这说话就到饭点了,怎么着都得吃过中午饭再走呀,也算是我们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