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线救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曲线救国- 第1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三哥,你说怎么会有这么穷的官呢?”

“嗯,看来那些故事倒不全是笑话,这做官也不是像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风光。”

“可不是,我听第七小队说过他们还见过更穷酸的呢,他们怎么把官当到这个份上呢?”

“其实这也没什么奇怪,本来就官多缺少,现在长毛又占了江苏这么大一块地方,没有缺他们还能有什么进项,还要顾面子,又要住省城,这花销自然就大,一年半载还能撑住,时间一长坐吃山空,当然就不行了。”

“不过也有发了财的啊,我们前一阵子抓的那几个可都是肥的流油。”

“所以说,还是要看个人的本事,这一套我恐怕是学不会了,将来我也不指望做官,就想着把长毛灭了能分给我一块地,上面再有大人罩着,没人敢欺负咱,那样的日子就是给个县太爷咱也不换。”

“我还是希望能跟着大人,狡兔死,走狗烹,要是咱们都去种地了,大人真的要有个什么意外,那我们也就别想好了。”

“这倒是,这次那帮王八蛋不就是想烹大人吗,现在可好,咱们给他弄个天翻地覆,让他们谁都别想好,将来我真去种地了,要是再有这种事,兄弟们记得千万要喊上我,我就算捏上几十年的锄头也不会怕那些孙子的。”

这些士兵第一次真正的走出军营面对着这个大千世界,光怪陆离的城市并没有给他们太多的刺激,在这个时代城市的生活并不具有太大的优势,而作为破坏者他们有充分的理由蔑视那些他们看不惯的东西,这一次横扫整个上层建筑让他们明白了那些原来高高在上的老爷们原来如此虚弱,平时对那些潜移默化的平等思想还将信将疑的士兵们得到了一次非常深刻的反面教育,原来自己的力量是如此强大,只要抱成团即便是天王老子也可以不放在眼里。

这次兵变风潮动用了富贵军的大部分军队,每个城市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幸好他们只是和官员为难,这让那些市民们在最初的恐慌过去之后都打起了看热闹的主意,看着那些平时高高在上的大人物当街挨板子实在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对太平军的防御似乎被丢到了一边,不过这只是表面的现象,的确有很多地方的富贵军离开了他们的驻地,但是他们并不是都跑到城里去敲诈勒索,几个主力军团都集结在战略要地,他们完全没有显现出一丝混乱的样子,警惕的眼睛时刻注视着周围,不管是太平军还是清军的任何异动都落在他们的眼中,实际上这几只攥紧的拳头才是李富贵最后的保障,苏北路树城的雷霆军团、苏南林雨长的狂风军团以及处在中间的江浦集团军群在这乱局中如同柱石般镇压着各方。 
 

 

 
资料收集于网上,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第一百八十二章
 
对富贵军这种疯狂的活动最先做出反应的是太平军,在得知整个江苏已经陷入混乱后天国诸王们都是大喜过望,南京城里最热门的话题就是李富贵与清廷的决裂,大家都相信这是天父用他那无所不能的神力帮助天国扫清前进道路上的障碍。诸位王爷们经过讨论觉得现在还必须沉住气,毕竟现在富贵妖和清妖还没有打起来,这时更应该坐山观虎斗。

北京的养心殿里咸丰正在大发脾气,把下面送上来的奏报扔了一地,军机处的几位大臣站在下面大气都不敢出一声,实际上南方的事情肃顺前天就已经接到端华的求救信了,信上把事情的经过详细地讲述了一遍,随着事件越闹越大端华也是越来越害怕,他现在感觉到李富贵杀他的可能性与日俱增,李富贵这个漏子捅得太大了,他现在几乎是得罪了整个官场,江苏这么多官员,再加上老师、门生、亲友这是一个何等巨大的势力,端华站在李富贵的角度上发现这个家伙现在只有造反一条路可走了,如果李富贵要造反那自然第一个就要杀自己这个钦差大臣。他在信上把自己的分析也写了出来,苦苦哀求肃顺看在多年交情的份上一定要想办法救他一命。

“虽然李富贵出了造反的确没有什么其它的路好走,不过看他这样子还是不像啊,他如果想造反又怎么会任由你随意的写信、上奏章,这个疯子应该还没有想到造反。”肃顺这时暗下决心要立刻断绝与李富贵的一切私人交往,幸好自己陷的并不深,其他人也还没有把李富贵视为自己的人。实际上在肃顺看来端华的政治生涯已经结束了,这件事不管李富贵的下场如何,在皇帝那里端华绝对要担上处置不当激起兵变的罪名,现在自己所能做得也只是尽量不让事态恶化以保住端华的一条命而已。

“端华怎么这么不会办事,我让他去查查这里面的隐情,谁让他把李富贵抓起来的,现在怎么办,安徽、河南、山东都有奏报说富贵军蠢蠢欲动,要视富贵军真的反了,那咱们大清国不就只剩下直隶这么点大的地方了吗?”

肃顺在心里叹了口气,这位万岁爷和先皇一样最喜欢推卸责任,端华这个替罪羊是当定了。

“都说话啊,朕平时养着你们都为了什么,怎么到这个时候都哑巴了。”

其实大家都知道现在应该怎么做,为今之即只有先把李富贵安抚下来,这个家伙又疯又傻将来如果准备好了倒也不难对付,他再厉害还能厉害过鳌拜、年羹尧吗?但是现在李富贵已经激起了公愤,他们每个人手里现在都收到了一大摞告状、诉苦的信,想来别人那里应该也是如此,所以如果自己站出来替李富贵说好话那肯定会遭到众人的嫉恨。

看到下面仍然摆出一幅菩萨的样子咸丰只觉得喉头有些发堵,“肃顺,你说。”

肃顺对于这个场景已经在家里做过了好几次推演,所以他这时倒是不慌不忙,“李富贵擅杀大臣,又囚禁钦差大臣,袭击同僚,此子嚣张跋扈断不可留。”

这个回答让咸丰一愣,其他诸位军机们也在心中大呼痛快,只是有些奇怪这肃顺什么时候改了性情了,“按你这么说,是要朕剿灭富贵军啰?”

“万万不可,富贵军现在是国家柱石,若是剿灭那岂不是白白便宜了发匪。”肃顺这里为咸丰留了面子,实际上他根本不相信现在朝廷能有剿灭富贵军的能力。

“那该怎么办?”

“这件事投鼠忌器的确不好办,所以我们只能徐徐图之,现在的当务之急必须先安抚李富贵,等到这件事过去,我们可以想办法把他和富贵军分开,比如说可以分化拉拢他的一些部下,或者我们升李富贵做兵部尚书,调他到京师来,总之这事急不得。”

咸丰点了点头,“李富贵的所作所为一开始让朕觉得他想要造反,可是仔细想想又不像。”

“你们怎么看?”

“万岁圣明,下臣也觉得李富贵不像是要造反,但是小心使得万年船,我们以前对富贵军太过于放心了。”

“有道理,不管怎么样先把他圈住再说。朕想让赵尚书到南边去一趟安抚一下李富贵,现在他是惊弓之鸟,等到他把这件事丢到脑后,麻痹大意起来以后再办他,今天之事绝不能传出这个大殿,我若知道谁走漏了风声绝不轻饶。另外让端华把这个案子了了快点滚回来。”

“皇上圣明。”

这两天赵文香的府上可是车马盈门,有来向他抱怨的,有来向他求情的,还有几个跑来骂街的。赵文香的肺都快炸了,要不是那些圣人的教诲压着他早就破口大骂了:“当年不是你们这些混蛋一趟一趟的跑来硬要把我女儿说给李富贵的吗?那时候你们可是把李富贵夸的天上少有、地下无双,现在又跑来说我女婿不好了,不好也是你们挑的,关老子什么事。”

就在赵文香心不甘情不愿的去安抚他那个只会捅娄子的女婿的时候,英国的舰队轰击了吴淞炮台,然后又占领了上海县的县衙和海关,给这个混乱的局势又添了一把柴。杨文定对此事丝毫不敢大意,他现在正站在风暴的中心,虽然狂风巨浪并没有打到他的身上,但是如果一步走错那恐怕就别想翻身了。得知上海受到攻击他急忙拍了自己的一个心腹道员前去交涉,带回来了英国人的要求:第一,要求清政府立即就修约给与答复,第二,严惩广东那些必须为亚罗号事件负责的官员,第三,释放李富贵,第四,以后由英国人接管上海的海关。

前两条杨文定虽然不敢答应但是洋人毕竟还算有个借口,可这个释放李富贵和接管海关真是不知道从何说起,偏偏派去的使者一见洋人还怕的要命,也不敢追问几句。杨文定只好又派他回去再进行交涉,这样一来二去终于弄明白了洋人的意思,要接管海关是因为自从吴建彰被杀了以后这江海关监督就没人管了,大家都被李富贵杀人事件给吓住了,等到后来闹兵乱像海关这种小事就更没人注意了,至于要求释放李富贵的借口是最近由于囚禁了李富贵造成了巨大的混乱,英国在华利益受到了威胁,这种局面必须尽快结束,而现在弹压局势的最好办法就是把李富贵放出来。

英国人的两个条件让杨文定揣摩了好半天,他是不相信吴建彰的死会和洋人有关,与刚来江苏不久的王庆云以及对江苏毫无了解的钦差大臣不同杨文定对于吴建彰知之甚深,还在他作江苏巡抚的时候吴建章就已经是上海道了,在杨文定看来吴建彰比李富贵还会巴解洋人。所以这里面一定别有隐情,不过这隐情究竟是什么杨文定并不想去弄清楚,在他看来有些事不知道或许比知道更好,他现在所思所想就是如何从两江这个泥潭中抽出脚来,在这几年的战争中他捞到了不少政治资本,只要能过得了这一关就要想办法活动活动,看看能不能弄个兵部尚书干干。

杨文定不相信吴建彰会得罪洋人并不代表别人也不相信,端华在得知英国人攻打上海替李富贵出头的时候立刻就确定了他以前的猜测,而这种传言也逐渐向周围的省份传播开来,而且距离越远故事就被编的越奇怪,吴建彰还没到山西就已经被传颂成了一位民族英雄,他的光辉灿烂的一生都无时无刻的与洋鬼子和二鬼子作斗争,山西的那些善良的老百姓又怎么会知道吴建彰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李富贵现在终于知道得罪士林的麻烦了,英国人的介入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他这几天一直紧紧地盯着英国这只小小的远征舰队。虽然还处在名义上的关押当中里对英国人在远东的部署仍然了如指掌,倒是那位总督大人几乎两眼一抹黑。在李富贵看来这支主要有武装商船组成的舰队并不是很难对付,那千把人的陆战队更是可以一口吃下,如果想要替自己正名只有击溃这支英军,但是这又与自己的战略方针不合,在李富贵原来的计算里很长的一段时间中清政府、列强、太平天国这三者完全没有妥协的可能性,那么自己夹在中间自然可以游刃有余,但是没想到英国人居然回来这么一手。幸好两江的舆论仍然由李富贵操纵,而那些官员虽然对李富贵恨得要死但是他们实在拉不下脸来去歌颂吴建彰,所以李富贵还不需要为自己的后方担心。

“若是我现在和英国人决裂那真的就陷入到四面楚歌的境地中去了,如果暗中做手脚把英国人赶走容易走漏风声不说而且那帮家伙只需要动动嘴这功劳就会归到他们头上,”李富贵苦笑了一下,“看来还是只有那个办法,以革命的谣言对抗反革命的谣言。”正好前期李富贵一直在造谣,不管是人员还是渠道都是现成的,现在进行一场舆论战倒是不需要怎么准备,不过对于此战最后的胜负李富贵可么多大的信心,毕竟那些士人千百年来一直掌握着话语权,所以这事还必须借力,现在是三方对立,太平天国那里自然无力可借,至于英国人那边撇清还来不及,只有清廷这边还有些指望。打定主意的李富贵开始绝食,魂飞魄散的端华赶忙带着李鸿藻跑来看看又出了什么事。他们这几天发现李富贵对李鸿藻的态度十分的友善,这让端华恼火不以,本来他带个副手是想自己唱红脸,让李鸿藻去唱白脸,没想到形势急转直下,现在倒是李鸿藻刀切豆腐两面光。其实他们不知道李富贵之所以对李鸿藻颇为友善是因为他误认为李灏是李鸿章的大哥,要说这次李鸿章还是蛮够意思的,居然敢顶住压力上书替李富贵辩解,这个出乎意料的行为还真的让李富贵十分感动。

当端华他们到了李富贵名义上的牢房时他们发现李富贵在那里哭,两个人赶忙百般开解,最后李富贵才把他绝食的原因说了出来,“富贵戴罪之身,先见疑于圣上,现在我听说民间有都在流传说我勾结洋人、攻打上海,出卖我大清,我是不想活了,你们也不要劝我了。”

实际上端华非常想李富贵去死,不过如果这种死需要他陪葬的话那又是另一回事了,“李大人万不可如此想不开,民间传言自然多为不实,谣言止于智者,等到这件案子弄个水落石出之后,这些无稽之谈自然如冰雪见日消融的无影无踪了。”要不是还需要等北京的指示端华恨不得现在就给李富贵平反昭雪,他是在禁不起这样折腾了。

“可是我听说那些读书人也这么说,听说他们还要写书丑化我。”

“这个有些士人被谣言蒙蔽也是有的,大人且放宽心,等到真相大白他们自然会明白的。”李鸿藻也想着法开导李富贵。

李富贵摇了摇头,“等到写成文字,那我就遗臭万年了,还不如在此之前死了的好。”

“大人万万不可有此轻生念头,等到案子查清我和兰孙自当尽全力为大人辩解,毕竟大人蒙受这等屈辱我也要负很大的责任。”

“众口铄金,这事大人您只是尽忠职守,和您没有关系,现在富贵以是千夫所指,了无生趣,大人请回吧。”

看到李富贵一幅恹恹的样子端华真有点急了,他刚才进来的时候已经发现外面的那些士兵看他的眼神更加凶狠了,“其实这件案子已经查清,大人您尽忠报国天地可鉴,奏章已经送到北京去了,这一来一回还要耗费些时间,大人一定要再多一点耐心。”

“就是现在给我平反也没什么用了,说出去的话就如泼出去的水,难道还能收回来吗?”

“此事的确委屈李大人了,如果大人有什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