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两个女儿。大儿子叫薛廷相,二儿子叫薛廷臣,大女儿叫薛登新,二女儿叫薛云新。薛智顺本来排行老三,因为二哥很小就死了,实际上他就成了薛家的老二;四子名叫薛玉顺,生养了一个儿子叫薛廷选,一个女儿叫薛丑女;五子名叫薛义顺,只有一个女儿,叫薛存新;六子名叫薛有顺,一生没有儿女;七子名叫薛茂顺,也只生养了一个女子,叫薛努力。
在这一群孩子年龄还小的时候,家里很缺劳动力,由于家境艰难,几个孩子都只能在本村的私塾里念上一两年书,多少能认识几个字便辍学了。孩子们稍微长大之后,便开始跟上他们的祖父、父亲到地里去干庄稼活。一家人成年累月,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一天三晌,从早到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务劳着庄稼。
在这哥七个当中,老六薛有顺和老七薛茂顺的条件相对比几个哥哥要好的多,他们的前面有几个兄长都已经在地里干活了,大人也有条件供他两个多念几年书。但是,那老六偏不爱上学念书,他根本就不愿意去上学,虽说父亲把他送到学堂里了,但他总是把书念不进去,而且经常逃学,斗大的字没有识到几升,只学会了写自己的名子,在他仅仅能认识的几个简单的字里,也只是看见了能认识,会念却不会写。他最喜欢的就是下地干活,一到地里,便生龙活虎的干起来。因此,村里人都这样说:有顺在学里念书不行,干地里活做庄稼,还真的是一把好手哩。薛茂顺因为多上了几年学,识字比较多些,能看皇历、择日子,还能写信,在村子里算得上一个文化人。后来薛茂顺过继给了二门薛世远,等于弟兄七个算是成了四门人家,人们都习惯把这一家子称为老四门。即:长门丶二门丶三门丶四门。
薛廷臣的父亲薛智顺,生于1894年,小名叫智智。智智因为参加劳动早,念书不多,只识得几个字。
降生灾年 '本章字数:2827 最新更新时间:20131110 08:13:07。0'
002 降生灾年
1928年(民国十七年),是农历的戊辰年,也就是龙年,这一年是一个闰年。
在这一年里,中国发生了太多太多的事情:
这年年初,国民政府以广东和广西为基地,先后击败了以吴佩孚、孙传芳、张宗昌为主力的北洋军阀,继而将原属北洋军的冯玉祥、阎锡山等人收编旗下,最后就只剩下奉系军阀张作霖退出了山海关外,张学良在东北宣布效忠而宣布成功。
这一年,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在江西弋阳、横峰等地领导武装起义,建立了工农革命武装,开始实行土地革命,开展游击战争,并逐步创建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朱德、陈毅等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分队伍,由广东北江进入湘南地区,在中共地方组织的配合下,举行了宜章、郴州(今郴县)、耒阳、永兴、资兴等县的年关起义,扩大了革命武装;周逸群、贺龙到洪湖、湘鄂边地区发动群众,开展武装斗争;紧接着,工农革命军发动起义,攻占了湖南省西北部的桑植县城。不甘失败的敌人向桑植地区发起猛烈进攻,工农革命军遭受到了挫折。周逸群转移到洪湖地区领导群众斗争,贺龙留在桑植、鹤峰边界坚持游击战争。随后,根据中共湖南省委指示,成立了工农革命军第四军,贺龙任军长。中共平和县委决定建立福建工农革命军第一团和暴动委员会,紧接着在闽南平和领导农民举行武装起义。在敌人反扑下,起义军撤出县城。后来,部分农军转入山区坚持斗争;
这一年,毛泽东率领部队在罗霄山脉中段开展游击战争,建立了共产党的组织和工农兵政府。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具规模,湘赣边界的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此后,蒋介石发出第二次北伐的总攻令,国民革命军占领济南;朱德带领的南昌起义军队与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
这一年,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五三惨案。日本帝国主义为了获取在华利益、进而霸占中国,借保护日本侨民为由,悍然攻占济南,大肆屠杀我无辜军民和外交人员,打死中国军民6100余人,打伤中国军民1700余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济南惨案”,因大规模屠戮始自5月3日,故又称“五三”惨案。以国民革命、收回列强特权为己任的中国国民党,首次正面面对“列强”的实力,在北伐尚未成功的情况下,不欲正面对抗。除了在口号标语上抗日,纪念济南事件及蔡公时以外,实际行动上亦只是“先安内,后攘外”。
这一年,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皇姑屯事件”爆发。奉系军阀张作霖乘坐的火车专列行至沈阳城郊皇姑屯车站的铁桥时,日本关东军高级参谋河本大作大佐指挥日本工兵引爆预埋的炸药,张重伤,抬回后气绝身亡。至此,统治民国16年的北洋军阀政府结束。
这一年,中共中央致信朱德、毛泽东,向他们通报了全国的政治局势,特别介绍了湘、鄂、粤、赣四省进行暴动和实行武装割据的情况,并对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今后的任务和工作作出指示:要以第四军的军事实力发动广大的工农群众,实行土地革命,造成割据的局面,并向四周发展而推进湘鄂赣粤四省暴动局面的发展。第四军正式改为红军,并要求对军队进行改造和整顿。要求在割据区域深入进行土地革命和建立苏维埃的工作。指定毛泽东、朱德等5人组成中共前敌委员会,全权领导永新、宁冈、遂川、万安、茶陵、攸县、酃县和工农革命军的工作。红四军在朱德、陈毅的指挥下,于永新、宁冈两县交界的龙源口歼灭进攻之敌千余人。此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毛泽东领导红军排除“左”倾盲动主义的干扰,保卫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继而,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由毛泽东起草的《政治问题和边界党的任务》的决议。这个决议进一步总结了井冈山斗争和各地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论证了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规律,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思想。
这一年,斯大林在莫斯科接见了瞿秋白、周恩来、李立三、邓中夏、苏兆征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苏联莫斯科召开。
这一年,南京国民政府宣告废除中外不平等条约。原国民革命军湖南陆军独立第五师第一团,在彭德怀、滕代远领导下,举行了平江起义。
这一年的10月,蒋介石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就任了国民政府委员会主席。
这一年,闽北崇安等地农民在当地党组织领导下举行起义。起义胜利后,建立了游击队,并在崇安东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五军五个大队的兵力到达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合,进一步壮大了井冈山的武装力量。同月,毛泽东总结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经验,制定了井冈山《土地法》。
这一年的年底,张学良下令奉天(今沈阳)总部上空升起中华民国国旗,并公开宣布了他支持国民政府,史称东北易帜。至此,军阀割据的局面结束,中国形式上实现了统一。
这一年,在中国历史上可谓是多事之秋!雪上加霜的是,在陕西关中、山西晋南、河南豫西一带出现了罕见的旱情:春季几乎无雨,麦田里一片干黄,没有一点生气。到了夏天,老天好像故意在和人们作对,眼睛瞪得圆圆的,就是不下雨。一个夏天仅有一场无效的毛毛细雨,田里的麦子几乎可以用火点着,夏粮几乎绝收。恐慌的人们巴望着秋庄稼能有一点收获。可是,入秋以后,老天爷的眼睛瞪得更大!寄种在田里的玉米、高粱种子连发芽都没有条件。空无所有的原野、山岗断绝了老百姓的衣食之源。饥民为了生存,就到山坡、沟壑捡树叶,挖草根来充饥。
饥饿的人们根本不能预料到,民国十七年的灾荒,仅仅只是这场灾难的开始,是民国十八年年馑的序幕。
这是一场不折不扣的自然灾害,其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长,灾难之惨烈在中国以及世界历史上都是极其罕见的。
人们把一年中有一料庄稼没收的年景称之为饥年,将秋麦两料都没有能收获的年份称之为荒年,如果连续三料庄稼都没有收获便称之为年馑。而民国十八年年馑是三年六料庄稼基本没有收成。
据民国19年底陕西省赈务委员会主席、民政厅长邓长耀的陕灾报告中统计,当时,全省有200多万人活活饿死,200多万人流离失所,逃亡他乡,800多万人以树皮、草根、观音土苟延生命于奄奄一息、在旱灾发生的同时,又有风灾、雹灾、虫灾、瘟灾、水灾、火灾、兵匪之灾一起袭来。使全省92县尽成灾区。赤野千里,尸骨遍地。甚而人人相食,惨绝尘寰。
据芮城县志载:“民国十七年(1928)全年干旱,夏秋甚旱,麦欠收,秋无收,麦寄种,冬无雪。”饥民摘煮野菜充饥。
也就是这一年立夏前的两天,公历五月四日,农历的三月十五日 子时,薛廷臣降生了。
薛廷臣降生之时,还显不出年景不好。喜得贵子,一家人非常高兴,喜得孙子的薛世达请人写了一副喜联贴在了砖门楼子上:“戊辰龙年添丁添子,吉日良辰增喜增福”横批为:“吉祥如意”,并给孩子取了名字叫薛廷臣。全家人非常喜欢这个活波的小孩子,都亲昵地叫他臣子。然而 ;好景不长;就在这年的夏天薛世达却去世了;弟兄几个在全村人热情帮助之下;安葬了父亲之后;过了几月;经过协商便把家分开了;家是按五份分的;老大丶老四丶老五留在老屋里;老三和老六愿意到东头院子去。东头院子没有房子只有两面窰;弟兄两个每人一面窰;这时;有顺向三哥堤出说:咱两个再不要分了还过在一块你看行吗?。智智和老婆商议之后同意有顺的要求两家又合在了一块。
苦难童年 '本章字数:3836 最新更新时间:20131110 08:13:29。0'
003苦难童年
有顺和智顺合家以后,两家的粮食就存放在了一起。这样一来,其实是给内当家的韩三倩多了一个难题。他们家孩子多,孩子们饭量都小,按六口人分的粮食,还能多撑几天。可老六两口子没有小孩,两个人的饭量都大,本来就不充裕的粮食就显得有点紧张。但三倩不在乎这些,他觉得一家人就应该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为了节省粮食,她将丈夫和六弟从地里挖回的野菜、树皮处理的很好,将仅存的一瓦罐黄豆每顿饭往锅里少放一点,黄豆是豆中之王,含有各类维生素及钙、磷、铁等矿物质,黄豆蛋白质中所含必需氨基酸较全,尤其富含赖氨酸,对防止浮肿,维持人体生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煮后的汤里含有所有的营养,抑制了浮肿病的发生,维系了一家人的生命。就这样,一家八口人有什么大家同吃什么,一大家子人相处的非常和睦,虽说日子过得很清苦,但也勉强渡过了难关。
不幸的是,1929年春天,智顺突然患了急病。
因山区农村缺医少药,加上年景不好,没钱医治,没有多久,三十三岁的薛智顺便撇下了妻子儿女,去了另一个世界。
面对突如其来的沉重打击,韩三倩哭的昏了过去。经过娘亲和娘家大哥及亲戚们的施救,才算清醒了过来。
韩三倩本来就是一个很坚强的女人,由于突如其来的沉重打击和因为饥饿导致的身体虚弱,才让她失去常态。醒过来的她头脑马上就清醒了,她马上就意识到,光哭不是个办法,以后的日子总得要过,几个娃娃还得要自己来管。于是,她咬紧牙关,振作起精神,坚强地挺起了身子。在亲朋和乡邻的帮助下,妥善地安排了丈夫的后事。
将夫君埋葬之后,三十三岁就守了寡的韩三倩面对的是前所未有的巨大困难,她所面临着的实际困难和所承受的磨难和挫折是可想而知的。家里的粮食已剩不多,七口之家活命的重担压在了她那柔弱的肩膀上。在大灾之年,对于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妇女来说,如果没有博大的胸怀和开阔的思想境界,没有坚强的意志丶决心和毅力,没有坚定的信念与勇气,的确是很难挺过来的。面对现实,她冷静分析了一下自己家庭的具体情况,在和亲戚、家族商量之后,便做出了两个决定:一是把不到一岁的二儿子过继给老六。因为老六没有儿女,经过亲戚、家族的说合,她就把二儿子过继给了老六。这样做其实也是解除了老六因为没有儿女的后顾之忧。二是把大女儿薛登新送给首阳村的郑家做了童养媳,这样家里就等于少了一口子人吃饭。
民国十八年(1929),干旱仍在持续,肆虐的旱魔将所有的人都笼罩在死亡的恐怖之中。田野里,棉花叶、茨荆之类已经很难找到,草根树皮早已被剥食干净;沟岔山坡上,酸枣、草根搜掘殆尽;村子里,已有一些人因饥饿而死,有几户人家绝了根!
黄河三角洲本来就是一块风水宝地,突然来了这么大的一场灾难,挣扎在死亡线上的老百姓把这场灾难归罪到慈禧太后的头上。
那是二十七年前(光绪二十六年,公历1901年)发生在风陵渡一带的一件真实的事情。那一年,八国联军两万余人由天津进犯北京。其中日军约1万人,俄军4千人,英军3千人,美军2千人,法军800人,德军100人,奥军与意军加起来不到100人,德、奥、意的大部队尚未到达。8月13日进至北京城下,进攻东便门、朝阳门、东直门。英军率先由广渠门破城窜入。14日,北京失陷。次日晨,慈禧太后丢下江山社稷带上光绪皇帝仓惶出逃。
圣驾从北京经太原向西安而行。晓行夜宿,走了两个月到达了蒲州地境。当一行人马走到风陵渡以北的常王村(首阳村)时,天色已是薄暮,慈禧便准备在此歇息。
下轿之后,慈禧问李莲英:“此地何名?”李莲英答道:“伤王村。”(地方方言读“常”为“shang”) 慈禧心中不悦,说道:“此地不可住,伤王哩。”李莲英心领神会,对慈禧说道:“刚才路过的那个村子叫上元头(实际是上源头),可否退回几里住在那里。”老佛爷觉得元头即头领,可以住。便点头答应了。
老佛爷一行在上源头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