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好,那各位将军稍等,老朽去重新配一下药!”梁萧略一思忖点头道,说罢便抓起铜锅旁的那三个小陶碗,走到北面石墙旁,一推墙上的机关,墙面竟是裂开一个小门。
梁萧略一侧身闪入小门之内,片刻之后,又端着那三个陶碗出来摆在大案上,而后转身进入密室取出一个新的坛子,便要放入铜锅内。看了看围在旁边的这些秦军大将,梁萧有些担心地说道:“众位将军是否先出去回避一下,也许会有不测之险啊!”
“这样吧,先生将这些物事移到石屋外做实验,如何?”林弈见石屋狭小也的确有点人多杂乱的感觉,微一沉吟建议道。见梁萧有些犹豫,林弈知道定是他在担心自己曾经叮嘱过万万不能泄密,在屋外做实验的事情。于是,林弈便安慰道:“先生不必担心,这四周都是我大军驻地,等闲人等是无法靠近的。”
“也好,那老朽便听上将军吩咐!”梁萧一拱手道,便动手搬动那些坛坛罐罐。郑浩等人见状,连忙也七手八脚地上前帮忙。
忙碌一番之后,在石屋外的空地上重新架起了那个铜锅,梁萧也将准备好的火药装入那口小坛子内。为了谨慎起见,林弈还是吩咐郑浩又增调来一个步兵连,分散在石屋百步之外的地方警戒。
一切准备就绪后,众人也散开在五六丈开外的地方,梁萧原本是要自己拿着引燃竹竿去点火的,却被林弈拦下来,叫来一名守卫甲士替代梁萧上去点火。
那甲士听完梁萧解释如何点火之后,便远远地举着那支细长竹竿,朝那口铜锅走去。四周围着的众人不自觉地也纷纷屏住了呼吸,目不转睛地盯着那名甲士和那口铜锅。
那点火甲士走到铜锅一丈开外的地方,将那燃着布头的竹竿缓缓伸入坛口。便在这时,众人突然听到一声炸响,只觉得眼前一花,那个小坛子瞬间化成无数碎片伴着浓浓黑烟迅速向四周炸飞开来,一股气lang猛地将那名点火甲士掀翻在地。在五六丈开外的众人,同样也是被这突兀的巨大声响震撼的有些心惊,任由气lang冲击着自己脸颊,却兀自愣怔不动。
“郑浩救人!”爆炸声响刚过,林弈迅速从适才的震撼中清醒过来,随即急促下令郑浩带人上前去抢救那名受伤的甲士。
“诺!”毕竟都是久经战阵的老兵,郑浩也跟着形神过来,连忙拱手领命,随即喊来两名甲士匆匆上前去抬那名受伤的甲士。
“这,这,这就是炸弹?”赵佗显然也是被这“炸弹”的威力深深震撼到了,竟有些口吃地问道。
“对!这就是炸弹!”林弈望着地上那一片狼藉,心中豪气顿长,高声回道。
一百一十一 谋划北上
春去夏至,转眼便到了夏末时节,离林弈定下的出师北伐时间也只有不到十天的时间了,秦军出师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也已经到了尾声,全军上下无不士气高昂,人人憋足了劲只等着十天之后誓师北伐。
在临尘,秦军幕府上上下下所有人都跟着各方大将们连轴转了四五个月。幕府的灯火经常是昼夜不息,门前更是人马川流不息,连那道青石长条修葺而成的门槛,硬是被磨掉了三分。
在所有人中,便要数老将赵佗最是辛劳。原本身为南海尉,赵佗只需在幕府里发号施令便可。然而,自打临尘反击战大胜之后,赵佗对林弈可谓是心服口服,心甘情愿地要做林弈手下的马前卒。在受命带着郑少雷三员副将遴选了十万秦军精锐作为北伐军团主力之后,赵佗又一肩担起了为这十万精锐赶制神弈连弩的重任。
五个多月以来,赵佗没日没夜地泡在工匠营中,与工匠技师们同吃同住,随时解决工匠们批量制作神弈连弩时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以保证每月至少交出两万副连弩。全军各部所有工匠营集中起来,足有三千多名熟练的工匠技师,再加上临时招募的民间工匠,一共有近五千名工匠聚集在临尘城外的秦军大营内。饶是如此,这些工匠们平均每个人每月至少都要交出四副神弈连弩。
连弩结构机巧,制作起来颇为繁杂,只要稍有那个部件制作的不符合规范,便会导致整副连弩最后无法使用。因此,颇为考验工匠技师们各自的技能。赵佗自知这项任务工程量巨大,稍有懈怠便很可能会影响到全军能否如数装备上这种神兵利器。为此,赵佗带着两名司马若干贴身护卫甲士,整日穿梭于各个工匠营之间,视察着各营的生产进度。
然而,第一个月所有工匠们交出的符合要求的连弩只有不到一万副。已经累成人干、眼窝深陷的老将赵佗,听到手下司马汇报后,急火攻心竟是闷哼一声昏厥过去了。接到急报的林弈,带着几名幕府中军司马与一位老军医匆匆赶到工匠营内,一直守候到赵佗醒来。
在军医的急救之下,赵佗终于悠悠醒了过来。然而,一看到在卧榻跟前矗立的林弈,赵佗竟是老泪纵横语不成声地哽咽道:“上将军,老将无能,工匠营生产进度怕是赶不上了,请上将军责罚老将!”
看着这位耿直忠厚的老将如此自责,林弈心下亦是感慨嘘唏不已,一面劝赵佗好生歇息休养,一面安慰他不要着急,自然会有办法的。“工匠们毕竟都是初次制作连弩,生疏自然是难免,过段时日,等工匠们熟练之后,进度自然会跟得上了。”林弈安慰赵佗道。而后,林弈提出要到军营去看望那些正在忙碌的工匠们,赵佗连忙撑持着起身硬要相陪。
在看过工匠们如何制作连弩之后,林弈对赵佗提出了一个新颖的生产方式。那就是将整个连弩制作,分成若干个工序,同样将所有工匠相对应地重新分成若干个营,每个营对应一道工序,专司这道工序部件的制作,而后最后一道工序的工匠们专门负责组装试验成型的连弩。这种后世才发明的流水线式生产方式一提出,立马引得赵佗拍案赞叹,连呼神来之笔。
随后,赵佗连忙找来各个工匠营主事,一番商议之后,花费了数天时间终于完成了各个工匠营重组,依据每个工匠各自擅长,分别编入相对应的工序。如此一来,第二个月的生产进度竟是突飞猛进,还没到月中便已经制作出来一万多副连弩了。
也就是在五天之前,最后一批三千副神弈连弩终于交付给部队使用,已经累得枯瘦如柴的赵佗,还未来得及喝上工匠营的庆功酒,便软倒昏睡过去,足足睡了三天三夜这才缓了过来。醒来之后的赵佗,已是大见憔悴,堪堪五十出头的他,活脱脱像是一位七老八十的老翁,连原本硬朗的背也开始微微驼了起来。闻讯赶来的林弈,看得泪眼朦胧,当头就是一个长身大拜,哽咽说道:“大秦雄师北伐救国,老将军立一大首功也!”
除了赵佗之外,秦军其余高级将领们也是个个忙得如陀螺般不停地旋转。林弈除了要坐镇幕府多方协调并筹划北伐进军策略外,还要经常赶往北伐军团驻扎的营地,视察各部队的协同训练,有时候还需要他亲自指点部下们运用那些新装备的兵器。另外一个重中之重,便是梁萧负责的“炸弹”的研发与制造。
在经过许多次试验之后,梁萧终于找到一个比较稳定而且极具威力的火药配方,而且梁萧还利用一些薄软的细布卷制成细长筒形,在里面填充火药制成了与后世导火索类似的导火绳。只需点燃插进陶罐内的导火绳,人员便可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如此便能极大避免了炸弹对己方人员的伤害。
由于炸弹的制造涉及到硝石等三种药物的提炼,还有那较难制作的导火绳,所以梁萧领着几名术士与军中一帮略懂药物的军医,经过了几个月的赶制也才造出了四百多颗“炸弹”。这些简陋的炸弹们十分娇贵,储存起来必须密封不能受潮,运输之时轻易不能受到激烈的碰撞,否则轻则炸弹受潮失灵,重者炸弹自爆伤人。负责看守储存炸弹石屋的两个连队甲士们,更是终日心惊胆战,生怕一不小心毁了这来之不易的秘密武器。
林弈的心腹司马郑浩,在完成对北伐军团的整编之后,便与陈开勇一同担负其北伐军团的日常训练指挥协调。赵佗的三位副将郑少雷等人,在半个月前也各自回到驻地,紧张地调兵遣将安排各地防务,并抽调若干小部队进入山林地带搜查是否有残余的叛乱部族势力。在一个多月之前,林弈便下令抽调部分幕府司马,去筹集准备北伐军团所需的粮草辎重,如今也已经准备的七七八八了。
这一日深夜,林弈又徘徊在幕府正厅里头,对着一副新制的写放山河出神。几天前,原来摆在幕府正厅中央的那副南海三郡写放山河被换成了整个华夏的写放山河,虽然比例有所缩小,但却涵盖了华夏所有的郡县山川地形。
几个月来,杨坚毅负责的先锋斥候营不断地将中原各路诸侯的战事情报传了回来。所以虽然未能亲自北上,但林弈对每份传回来的斥候军报都要细细研读一番,对中原此时的战局也可算是了如指掌。
项羽联合各路复辟诸侯攻陷咸阳之后,以为秦帝国就如此完蛋了,于是便大肆劫掠了一番,甚至还想刨开秦始皇陵搜刮里头的金银珠宝等财物。若不是因为秦始皇陵机关重重,项羽折损了不少人马,方才悻悻作罢,恐怕后世的人便再也见不到秦始皇陵了。
之后,项羽自封楚霸王,开始以诸王之王的名义大肆分封各路诸侯与部下,天下便又重新回到春秋战国之时那种群雄并立诸侯争霸的混乱局面。各个诸侯国虽然表面上臣服于项羽的西楚政权,然而私底下却各自为抢夺地盘人口财货,争战不休。
原本窝在巴蜀的刘邦正是利用中原的乱象,趁项羽忙着征讨那些背叛他的诸侯国之时,上演了一出史上有名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好戏,一举夺回了关中陇西两地。随后,刘邦又大肆扩充麾下军队,联合关内五个诸侯国,集结了五十六万兵马,大举东进,要征讨项羽的西楚政权。
此时的楚霸王项羽,正因为齐、赵两国的叛乱而头疼,他手下的数十万楚军主力此刻正被原齐王田荣之弟田横所部残存的数万齐军,阻滞在城阳。一连几仗竟是无法攻克城阳,气得项羽连杀了几个万夫长大将。当项羽得知刘邦东出函谷的消息之时,刘邦的诸侯联军已经越过荥阳,兵锋直抵大梁,离项羽的都城彭城的西大门萧县也只有两三日的路程。
听到斥候紧急军报后,项羽气得一脚踢翻帅案,破口大骂刘邦小人无耻。无奈之下,项羽只得留下主力大军继续围困城阳,而自己亲率三万精锐护卫铁骑,兼程赶往萧县,他必须在刘邦攻到西楚国腹地之前,挡住刘邦的诸侯联军。
除此之外,项羽原本的手下大将黥布,也就是现在的九江王,对项羽也有些贰心,只是尚未跟项羽撕破脸皮而已。
心里慢慢回想着斥候传回来的这些军报,盯着关中陇西以及巴蜀的地形,林弈隐隐觉得,此时正是自己率军北上一举收复失地的大好时机。林弈料想,眼下刘邦正倾其汉军全部主力,要与项羽在中原大战,一决雌雄。在关中陇西等作为他的后方支援之地,刘邦不可能留下重兵,最多是一些用于防止饥民暴乱的小股部队。而原本最初的老巢所在——南郑,更不会有多少守备兵力。也许在刘邦看来,巴蜀的南面是无心北上且切断扬粤驰道的南海三郡,北面是自己根基之地关中,如此情势巴蜀是最不可能受到敌军偷袭的。
斥候营回报回来的巴蜀汉军兵力分布,也印证了林弈的猜想。整个巴蜀地区,除了南郑与东部重镇郇阳各自驻扎了三千汉军外,几乎再也找不到任何一支成建制的大股汉军。
“上将军,斥候军报,刘邦联军的先头部队已经被大梁的楚军击退,刘军的后续部队正在陆续向大梁增援推进!”正在林弈沉思之时,杨坚毅大步匆匆地进了正厅,手中拿着一支铜管,沉声汇报道。
“哦?”林弈接过铜管取出里头的密简大略浏览了一番,便背着手开始在厅中踱步。
杨坚毅似乎是刚刚赶路回来,有些气喘吁吁地拿过旁边桌案上的茶碗,不客气地一饮而尽,畅快地低呼了一声。
“老杨,依你看,我军该走哪条路北上?”林弈突然站定,回头问了一句。
“啊?我?”杨坚毅没想到林弈会问他如此问题,在他看来自己原本只是个中军右司马,一般情况下林弈总是会征询郑浩的意见,眼下自己又改任负责先锋斥候营主将,更是没有资格在全局谋划上出主意。
“对,你带着斥候营多次北上,各地道路情况也算是相当清楚,就先说说你的看法,不必多想啊老杨!”林弈微笑地诚恳说道。
“那恕末将妄言,我军北上最宜走的是水路!”杨坚毅见状便对着写放山河沉吟一番正色开口道。
“哦?说说你的看法!”林弈心下微微有些惊讶,杨坚毅的看法与自己心中的腹稿竟是不谋而合。
“陆路绕远难行,三郡以北多山地,不利于大军长途奔袭,而且清理横浦关封堵的那些障碍也需要花费一定的时日。还有一点,陆路北上极有可能碰上中原的乱军,或者被其他诸侯乱军发现我军踪迹,要知道十万大军并非是小股部队,若被刘邦提前发觉我军意图,难保其不回师救援巴蜀关中等地!”杨坚毅一字一顿地冷静分析道。
“说的好!来且说说看,我军走水路又该如何走法?”林弈心下着实高兴,这杨坚毅能有如此见识,也不枉林弈的一番栽培。
“上将军请看,我军从临尘北上……”杨坚毅遥指着写放山河开始侃侃说了起来。
一百一十二 出师北伐
十日后的深夜,秦军终于誓师出征了。在北伐军团集结的那个山谷里,林弈以其一贯的雷厉风行寥寥几句便结束了誓师宣言,大手一挥便下令部队开出山谷,连夜北上越过桂郡进入扬粤驰道。
虽然,杨坚毅提出的利用水路秘密北上的计划很是符合林弈心意,但在与赵佗等人商讨过来,林弈却不得不放弃这个明显有利于秦军北上首战的计划。其中因由有两个。一是,南海三郡没有足够数量的大型战船用来运送北伐军团的十万将士。二是,从临尘北上,走水路必须先进入灵渠而后进入湘水、云梦泽,才能进入汉水北上。而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