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心修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地心修仙- 第1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结盟回纥,打击吐蕃的策略,保卫了国家的安宁。郭子仪戎马一生,屡建奇功,以84岁的高龄才告别沙场。

“不知道守护者大人,我们要怎么过您这关?”玄影不想废话,直接开口询问道。

“想过老夫这关可没有那么简单,首先老夫要问问尔等几个问题,如果你们的回答能让老夫满意,那么咱们再说说其他的事情。”郭子仪捋着胡须说道,见玄影他们三个人点头同意的样子,郭子仪便接着开口问出了第一个问题。“老夫作为中唐名将,自然出征打仗不下百回,我想问问尔等三人,老夫出征回纥和吐番是怎么一回事?”

听了郭子仪的话后,玄影他们三个人便开始聚在一起商讨了起来,在一番讨论之后,玄影便将自己所知道的事情一一说了出来: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社会内部矛盾重重,真是一波末平,一波又起。广德元年(763年),仆固怀恩叛变,屡引回纥、吐蕃攻唐。

唐朝将领仆固怀恩是铁勒族人。安史之乱时,从郭子仪、李光弼作战,屡立战功。曾与回纥兵击败过史朝义,官至河北副元帅、朔方节度使等职。因没有得到封官加爵,对朝廷不满,妄图反叛。他的母亲得知后,骂他忘恩负义,还举刀要砍杀他,以绝后患。仆固怀恩与朝廷猜疑日深,终于背叛朝廷,顿集军队于汾州,寇掠并州、汾州下属各县作为自己的封邑。

广德二年十月,仆固怀恩招引吐蕃、回纥、党项数十万部众南下,京师惶恐。皇帝召见郭子仪,问抵御戎兵之计。郭子仪说:“据臣所见,仆固怀恩不能有所作为。”皇帝问其原因,回答说:“仆固怀恩虽然号称骁勇,但他平素不得士心。仆固怀恩本是臣的偏将,其下边的人皆是臣的部曲,臣的恩信曾施及他们,今天臣为大将,他们必然不忍心以锋刃相向,因此知道他不能有所作为。”戎虏侵寇分州,郭子仪让他的长子朔方兵马使郭曜率军援救邻宁,与分宁节度使白孝德闭城拒守。仆固怀恩的前锋来到奉天,在城外挑战,诸将请用兵击之,郭子仪制止他们说:“客兵深入,其利在于速战,不可与他们争锋。他们都是我的部曲,缓之必然会叛离;如果逼迫他们,是加速他们战斗,开战则胜负不可言。敢言战者斩!”便加固城墙以待之,果然不战而退。

仆固怀恩第一次入寇就这样被粉碎了。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八月,仆固怀恩不甘心失败,又勾引吐蕃、回纥、吐谷浑以及山贼等30万军队,先出兵侵掠同州,约期从华阴趋赴蓝田,直取长安。京师震恐。代宗急召郭子仪从河中回来,屯驻长安北面的泾阳城,抵御贼兵。

郭子仪一军仅1万多人,被敌重重包围在泾阳。他命令部将四面坚守,自己亲率骑兵出没于前后左右侦察敌情。这时仆固怀恩在行军途中暴病已死,群凶无首,分营扎寨,各自为战。郭子仪心中暗喜。但敌众我寡,仗还是不好打。尤其是回纥兵,骁勇善战,又多于唐军5倍以上。不可一世的回纥王骄吟道:“威风凛冽气昂昂,塞外称雄无人言;鼓角声高催战马,诸蕃兵力我为强。”

战则必败,退则被歼,如何是好?足智多谋的郭子仪决定智取,放弃力敌。他派自己的得力牙将李光瓒前去回纥大营游说。回纥王听说他是郭子仪派来的,疑惑地说:“令公还活着吗?仆固怀恩说天可汗(指唐朝皇帝)已经抛弃四海,郭令公也已谢世,中国无主,我们才随同他来的。如果他老人家健在,我们倒要见一见。”

郭子仪深知只有争取回纥和唐军联合,重点打击吐蕃,才能取得这场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错过这个机会,战争的胜负,京城的安危不堪设想,他立即决定,亲自到回纥军营走一遭。

郭子仪将要出去会见回纥将领,诸将劝谏说:“戎狄之心,不可相信,请不要去。”郭子仪说:“虏寇有数万之众,今天依靠实力无法相敌,况且至诚能感动神灵,何况是虏寇之辈!”诸将说:“请选铁骑500卫从。”郭子仪说:“那样适足以招致祸害。”说完只带几名亲随准备上马出发。这时他的儿子急忙赶来,拦住马头哭道:“回纥像虎狼一样凶狠,您身为国家元帅,怎么能冒这个危险呢?千万不能去送死!”郭子仪说:“现在国家更危险,我以至诚相待,亲说回纥退兵,国家转危为安,别的还有什么可顾惜的。”他的儿子还是拦着不放,郭子仪扬起马鞭,照儿子的手上打去,纵马奔驰。

回纥首领药葛罗,怕唐军用计,赶紧叫部下摆开阵势,自己也搭弓上箭,准备射击。郭子仪远远看见这场面,干脆脱下盔甲,把枪也扔了,继续接近回纥。回纥首领看清后,赶忙上前迎接郭子仪。

郭子仪两次从安史叛军手里收复两京时,曾经带领过借来的回纥兵,同他们可以说有过并肩战斗的情谊。他在回纥人中有很高的威信,回纥人一向称他为郭令公,表示对他的尊敬。郭子仪来到回纥营寨,他们一齐向他跪拜。郭子仪将他们扶起,与之痛饮叙谈,又派人送来罗锦,欢言如初。

郭子仪对回纥说:“吐蕃本是我朝舅甥之国,朝廷没有辜负他们,而他们到这里,是不再为亲了。如果乘其不备倒戈一击,如拾地芥那样容易。他们的羊马遍野,长达数百里,这是天赐,不可失此机会。今天能驱逐戎兵战胜敌人,与我朝和好而凯旋,不亦善乎!”他们遂答应下来。

郭子仪派遣朔方兵马使白元光与回纥会师。吐蕃知道他们的计谋,当天夜里逃跑。回纥与白元光穷追不舍。郭子仪率大军继其后,在灵武台西原大破吐蕃,斩首5万,生擒上万人,收取他们所虏掠的士女4000多人,缴获的牛羊驼马,300里内接连不断。

郭子仪听了玄影的话后还算满意的样子,点着头继续问道:“后人好像对我写了不少的诗词,不知道你们能不能告诉我一些关于我的诗词?”

听了郭子仪的话,擎宇站了出来回答,对于诗词歌赋,擎宇比玄影较为清楚,所有擎宇这才站了出来说道:《汾阳王赞》李白忠武英声振德威,恩光荡荡古今稀。

八男受爵黄金印,七婿封官碧紫微。

半壁宫花歌宴罢,满床牙笏肃朝归。

应知积庆源流远,自有云仍拜锁闱。

《赞汾阳王像》赵普远柱元勋建太平,军容命具上瑶京。

望春楼上君先侍,长乐司前众远迎。

拒虏谨施三妙略,安邦唯尽一忠诚。

国家再造唯卿力,图像凌烟盖宠荣。

《赞辞》王安石翼翼汾阳,子仪始王。

德完道粹,功盖于唐。

宜享世泽,流如海长。

《赞汾阳王像》吕蒙正恩赠荣金紫,重褒禄位高。

文章师孔孟,事业继肖曹。

尊甫优三策,难兄善六韬。

满门俱将相,百世仰勋劳。

《赞汾阳王像》李文靖代国名公事业优,累从尊甫赞嘉猷。

特颁诏命封三职,辞遣声华遍九州。

德被匡戎呈狱旅,威严将相冕貔貅。

争看父子蝉联美,肇启曾玄总拜侯。

《赞汾阳王像》范仲淹令公名望冠萧何,菖毫储勋汝更多。

心服蛮夷都将相,身扶国祚宰山河。

钧衡屡秉分轻重,鼎鼐端居召致和。

国像凌烟为第一,名镌金石永难磨。

《赞汾阳王像》欧阳修当年郭相智谋深,提策乾纲尽此心。

盖世勋劳昭汗简,传家文献蔼儒林。

生前义重明时宝,没后名优上国珍。

今日展图如在目,恍从鸣佩听纶音。

《怀郭汾阳》何乔新华清春昼长,羯鼓声方竞。

铁骑来渔阳,翠华遽四幸。

郭公真雄才,仗钺事戡定。

北征扫狄枪,东讨戮枭獍。

回鹘请受盟,吐蕃夜奔迸。

从容进退间,顺人且安命。

奸阉亦革面,洒涕起深敬。

汾阳启茅土,宠眷一何盛!

安危系一身,夷虏知名姓。

中兴多英贤,福履谁能并?

茂绩纪汗青,千秋尚辉映。

《谒汾阳王祠》辛显祖继唐七叶山逢鬼,天子蒙尘狼烟尾。

令公手扶半壁天,克复两京绩何伟!

吐蕃突尔兵氛起,仓皇敕公一幅纸。

夺海内于群盗区,大河南北复姓李。

蓦地酋兵惊若雷,都讶令公天上来。

罗拜欢呼还起舞,灵台单骑捷音回。

呜呼!

补天浴日功如此,血食千秋应不死。

下马擎觞酎断碑,庙貌嵯峨俨仰企。

《汾阳王赞》周敦颐国家唯赖老汾阳,盖世勋名树远疆。

将吏智谋遵德化,官僚听命肃朝纲。

虏人罗拜齐称父,黎庶闻过总称王。

铁卷图形传宦谱,儿孙世世宠恩光。

擎宇一下子说出了不少关于郭子仪的诗词,这让郭子仪很是心喜。最后郭子仪又问了一个问题,雪舞站出来回答的。

郭子仪戎马一生,屡建奇功,但他从不居功自傲,忠勇爱国,宽厚待人,因此在朝中有极高的威望。

李光弼和郭子仪同为唐朝著名将领。他们曾经同在朔方镇当将军。可是两个人的关系并不太好,互不服气。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提升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位居李光弼之上。李光弼怕郭子仪刁难他,曾想调到别的方镇去。这时朝廷要郭子仪挑选一位得力的大将,去平定河北。郭子仪出以公心,推荐了李光弼。李光弼却认为郭子仪是借刀杀人,让他去送死。可是朝廷成命又不能不服从。临行前对郭子仪说:“我赴死心甘,只求你不要再加害我的妻子儿女好吗?”郭子仪听到他冤枉自己的话后,流着热泪对他说:“现在国难当头,我器重将军,才点你的将,愿与你共赴疆场讨伐叛贼,哪里还记着什么私忿呢?”李光弼听了非常感动。两人手扶手相对跪拜,前嫌尽释。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十二月,有人掘了郭子仪父亲的坟墓,可是盗贼却没有抓到。人们怀疑是朝中宦官鱼朝恩指使人干的,鱼朝恩一向嫉妒郭子仪,并向皇上屡进谗言,一再阻挠皇上任用郭子仪。郭子仪对于祖墓被毁的原因心里也是明白的。他入朝时,皇帝先提起此事,郭子仪哭奏道:“臣长期主持军务,不能禁绝暴贼,军士摧毁别人坟墓的事,也是有的。这是臣的不忠不孝,招致上天的谴责,不是人患所造成的。”满朝的公卿大臣原来都很忧虑,怕郭子仪闹出事端,听了他的回奏后,都对他无限钦佩。郭子仪想到的是国家安危事大,朝廷的安稳远比自己私事重要。

郭子仪功德越高,人们越尊重他。吐蕃、回纥称他为神人。皇帝都不直接呼他的名字。甚至有些安史叛将也很尊重他,因为他曾施恩于很多人。安庆绪的骁将田承嗣占据魏州后,蛮横无理,飞扬跋扈。郭子仪派遣自己的——个部将去见他。田承嗣倒很规矩,还向郭子仪所在的方向遥望叩拜,指着自己的膝盖对使者说:“我这双膝盖,不向别人下跪已有多年了,现在要为郭公下跪。”他麾下的老将军数十人,都是王侯显贵,郭子仪颐指他们进退,他们就像奴仆一样,听从他的安排和指挥。

郭子仪处处做士兵的榜样。他领兵打仗从不侵犯百姓的利益。当时,连年战争,农村经济破坏,农民生活困难,负担很重,筹集军粮确实不易。为了减轻人民的负担,他不顾自己年迈力衰,亲自耕种。在他的带动下,官兵在休战时,一边训练,一边参加农业劳动。动乱时期,他的驻地丰收的庄稼到处可见。

郭子仪不仅得军心民心,事奉圣上也很忠心勤谨。无论是手握强兵,还是方临戎敌,诏命他何时入朝,他从未迟延过。在他被幸臣鱼朝恩谗毁,削去兵权后,仆固怀恩率10万大军进逼京师,正当用人破敌之急,朝廷恢复和加封他为太尉,分宁、泾原、河西及朔方招抚观察使,关内河东副元帅,中书令等一系列虚职和实职。郭子仪从不把打仗破敌当作升官发财的敲门砖,他坚决要求辞去太尉之职,只保留招抚观察使一职即可。他上奏说,自兵乱以来,纲纪破坏,时下与人比高低、争权势已成风尚流行,他希望朝中兴行礼让,就由自己开始实现。他还说,自己早巳懂得知止知足的道理,心中惧怕盈满之患。等到秩序安定,仆固怀恩被擒,往昔的官爵决心一无所受。经过他再三恳让,才辞掉了太尉之职。但这位四朝柱石,卫国功臣,理应受到宠遇。他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德宗尊他为“尚父”。他既富贵而且长寿,后代繁衍安泰。他有八子七婿,都是朝廷重要官员。孙子有数十人之多,当孙子来问安,他都无法分辨谁是谁,只是颔首而已。建元二年(781年)六月十四日(7月9日),郭子仪以85岁的高龄辞世。德宗沉痛悲悼,废朝5日,下诏书高度评价和追念他。按律令规定一品官坟墓高1丈8尺,特下诏给他加高10尺,以示尊祟。君臣依次到府第吊唁,皇帝还到安福门临哭送行。生前死后,哀荣始终。

在回答完郭子仪提出的三个问题之后,玄影他们便得到了郭子仪的许可,不过这并不代表玄影他们三个人通过了郭子仪的考验,郭子仪是武将出身,开始的考验是文考,只能全当是热热身,接下来才是真正的考验。

只见玄影他们三个人各自拿出了自己的武器,开始和郭子仪展开了大战,郭子仪使用的兵器是一把大刀,而玄影拿出的不是冥渊剑,而是虎骨剑,而擎宇也是拿出了蛇骨刀,雪舞拿出的是冰晶软剑,这一把软剑是玄影为雪舞打造的另一把武器,次武器全身通透,犹如冰晶,而且薄如羽翼,柔软适中,可随意弯曲,如果掌握不到要领,便会被其所伤,不过雪舞使用起冰晶软剑来游刃有余,完全不会被其所伤。

为了尽快的打完比试,玄影他们三个人一上来就使出了各自的绝招,玄影使出的虎骨突刺,犹如猛虎下山之势,势不可挡,势如破竹,以强悍威猛的攻势,直冲敌人要害,而擎宇的蛇骨刀,擅长远距离攻击,一招蛇行天下便从擎宇的蛇骨刀之中滑行而出,蛇骨刀层层叠叠的弯刀飞射而出,行动诡秘,让人防不胜防,完全不按牌理出牌,不走寻常之路,让人眼花缭乱,看不清楚攻击而来的方向,犹如一条活着的灵蛇,快速的犹如闪电一般蛇行而来,突然咬你一口就迅速撤回;而雪舞的冰晶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