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城花渡》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凤城花渡- 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真幸运,以后我们的儿子、女儿上学就靠你关注关注了。”孔令锋说,“小玲玲呢!”
李秋玲眼皮向上掀起了一点点:“疯狗,我不是你们一路的啊,拜托,不要惹我。”
李秋燕说:“她上高二了,在凤城二中,成绩一流的。”
李秋玲说:“姐姐,不要理他,他是疯狗啊!”
陈家辉说:“我啊,大俗人一个,结婚生子做活计,吃饭睡觉爱老婆。”
李秋燕说:“现在,鸭毛鹅毛不好卖,出口羽绒产品数量少了,阿辉又不像小鱼儿能压货,没仓库放,也没有那么多资金往下压。这东西就是这样的,越有钱压货越能起死回生,等到哪一天羽绒制品出口量大增,到时候谁压得货多谁就发大财。张小渔一定会发财的,我家阿辉不行。”
陈家辉心里不是很痛快,今天,李秋燕总是抢着说话,让他有些尴尬。
张小渔说:“我哪会发大财,小打小闹的。你们清楚一个道理:收鸭毛的赚小钱,搞羽绒的赚大钱,生产羽绒服的才是大老板,搞国际贸易的是大大老板。”
孔令锋说:“说得也对,我总结出一个道理:脑力劳动者统治人,体力劳动者受人统治;被统治者供养别人,统治者被人供养,这是普天之下通行的原则。”
李秋燕说:“疯狗,这道理是你总结的?不会吧——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意也。古人说的吧!”
2
孔令锋振振有词:“纯属自己总结的,我哪里读过这些天书啊!”
陈家辉说:“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默不作声的梁雯雯忽然打开话匣:“这个世界本来就是这样的,从古到今都是这样:做事最苦的往往工资最低,指手画脚的享受高工资,动动嘴皮子的享受顶级工资。”
众人注视着梁雯雯,齐耳短发,黑边眼镜,这大冷天的穿一身藏青的西装,红色的领结,白色的衬衫,黑色毛背心,平平的肩头有棱有角的,显然衬了垫肩。
顾尹军说:“但是,那些现在享受顶级工资的,他们经历的苦难、流的汗水说不定比任何人多得多!那些什么白领、金领的。”
张小渔说:“对,我们只看到强盗头子吃肉,没有看到强盗头子挨打。”
梁雯雯说:“换一种眼光看问题,有付出才有收获,不劳而获毕竟是少数。”
孔令锋歪着头看着梁雯雯:“梁雯雯,好不容易把你请来,我们是初中的同学啊,你现在什么情况,说说。”
“我啊,初中毕业后去了东边的三水市舅舅家,相隔三十里就像隔了太平洋,一直没有和大家联系。高中学习紧张,老爸、老妈、老舅就像看犯人一样看着我,照顾着我,那种无孔不入的监督比特务还厉害,那种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我不忍心玩一分钟。在市二中上的高中,三年前考上金陵医科大学,现在实习了。”梁雯雯要么不说话,说起话来别人很难插上嘴。
农村的同学很少一大堆人聚集在一起,东奔西走的,有的一毕业就像是消失了一般,梁雯雯消失了几年,要不是回家过年,恐怕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聚在一起的。有的就像是你的亲人,几乎天天见到,张小渔和陈家辉就是这样的。有的就成了你的亲人,陈家辉和李秋燕就是这样的。
梁雯雯说:“韩平,你说说,你现在的情况。”
韩平说:“我就一直油漆匠,去年结婚了。”
众人还在等他说下去,他望望大家:“就这些,就这些。”
孔令锋举起杯子,大家都举起杯子。
陈家辉的手机响了起来,一阵对话之后说:“不好意思,有点事情我们要先回家了。”说着抱起杨杨,“小燕子、小玲玲我们回去了。”
一辆桑塔纳停在李家门口,从车上下来了两个人,虽然是晚上,李秋玲一样就认出是赵敏阿姨和她的儿子赵景云。
3
看到赵敏、赵景云,李秋燕想起二年前的深秋。
凤城市第三建安公司面临资产重组管理混乱,挂牌拍卖。已经是工程队长的曹庆国用灾后重建赚来的第一桶金,贷了一部分款、欠了一部分账收购了三建公司,成为公司总经理,三建公司从此改名“东进建筑安装公司”。“东进建筑安装公司”成立大会在琴湖饭店举行,调到凤城电视台的赵敏和同事正在现场做新闻采访。
曹庆国一通演说后说:“在这个美好的日子里,我宣布,东进建筑安装公司将资助凤城市桃花镇桃花渡的李秋玲等四位孤儿上学,每年2000元;东进建筑安装公司决定资助甘肃省二位辍学女童重返校园,也是每年2000元,。”
掌声雷动。
李秋玲作为受助代表接受捐赠,给曹叔叔戴上红领巾,学校领导表示感谢。
会后,东进建筑安装宴请来宾。曹庆国、赵敏、赵景云一家三口和李秋燕、李秋玲、学校领导、电视台的人一起吃饭。
酒桌上的半大孩子是很难受的,成年了可以喝酒聊天的,特小的孩子可以吃一点就跑出去玩玩。赵景云和李秋玲就属于不大不小的孩子,只能礼貌地干巴巴地呆坐着,耐着性子听着大人们的客套话。赵景云紧靠李秋玲的座位,两个孩子年龄相仿,自然就成了“无话不谈”的聊客。
李秋玲找到一个无聊的话题:“你玩的什么游戏啊?”赵景云将手机递给她看:“切,这样简单的游戏,你看不出来?贪食蛇。”李秋玲说:“我哪里见过啊!这手机很牛啊!”赵景云说:“这手机太逊,我长大了要发明一种新型手机,彩色屏幕的手机!”李秋玲说:“哪有这样的手机啊?不可能!”赵景云说:“你想一想,电影可以从黑白的进化到彩色的,电视机可以从黑白的进化到彩色的,为什么,手机不可以从黑白的进化到彩色的?”
“有道理!奇思妙想!”李秋燕想想他说的有道理,但是总觉得很遥远。赵景云的想象很快就成了产品,这是赵景云也没有想到的,变化会这么快的。赵景云有很多奇思妙想的,比如,把手机做得很便宜,让所有的人都用得起,不需要花费半年的工资买得起;在键盘上安装“打字显示器”便于不会盲打的人写文章;房子建成可以组装、拆卸的零件,在工厂里生产,即使要拆迁也很环保,可以像积木那样重复使用;若贝尔是地球的终极破坏者,没用他的发明人类战争会减少,自然会保护得更好……
他们不时地嘀咕着,开心地说笑着。李秋燕看着妹妹高兴的笑容,心里轻松了许多。
4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二年过去了,“东进建筑安装公司”已经更名为“东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曹庆国成了名符其实的大老板。
赵敏的头发微微卷曲着,圆圆的脸庞,皮肤白皙,穿着咖啡色的羽绒小袄,黑色的紧身裤,提着一包东西一脸的笑容:“秋燕、秋玲你们好啊!阿姨来看你们啦!”
李秋玲接过赵敏手中的包包,挽着赵敏的手臂:“阿姨,你越来越漂亮了。”
赵敏灿烂地笑着:“小姑娘真会说话,阿姨老了,景云,来,叫姐姐!”
赵景云关好了车门几步走进院子:“李秋玲,我们又见面了!”
“姐姐不叫,不懂礼貌!”李秋玲和赵景云说话的随便程度让其他人吃惊。
赵景云:“我们小学的时候在一个班上学,你们忘记了吧!初中才分开的,现在又在一所学校上学!”
赵敏说:“怪不得你们这样热乎呢,我和老曹这几年忙着生活忙着事业,孩子的事情倒是很少关心了。”
赵景云说:“就是关心了,我也不会说的。今天看到李秋玲才告诉你们的。”
李秋燕招呼客人坐下:“来,阿姨喝茶,赵景云,来,这边坐下。”
赵敏说:“白天忙着电视台的事情,下班了还要置办年货,这么晚才来。你家曹叔叔很忙,公司里的事情很多,要工资的打发掉一拨又一拨,出去追债的倒是很少满载而归。赵景云呢,十六岁了,吃粮不管事,一放假整天泡在网吧里。”
赵敏拉着李秋玲的手唠叨着,陈家辉有点怀疑这个赵敏到了更年期。赵景云坐在李秋玲对面,抓着茶杯转动着,一幅不耐烦的样子。
赵敏站起来要看看李秋玲的房间,李秋玲带她到西房间里看看,一张小床很干净,一张办公桌上立着一排大大小小的书本,大衣橱旁边的小方桌上一台21英寸的长虹彩电,床头柜放着一盏海蓝色的台灯、三四个小巧的瓶瓶罐罐。赵敏说:“好香啊,夏士莲,对不对?这被子是不是薄了点?夜里睡觉冷不冷啊?”李秋玲仿佛面前站着的就是自己的妈妈,揣着赵敏的胳膊更紧了:“阿姨,我从初中的时候就一直寄宿在学校,很少回家住的。”
“好香啊!”赵景云也闪了进来。
赵敏挥着手:“出去出去,姑娘的闺房你不可以随便进来的。”
赵景云万般不情愿地转过身,走到门口扭过头来看着李秋玲:“李秋玲都没有赶我走,老妈霸道啊!”
李秋玲笑笑,浅浅的:“哪有啊,这房间小得很,我和阿姨担心委屈了你。”说着拉着赵敏的手:“阿姨,我们到外面坐。”
赵敏抚摸着李秋玲的头发:“秋玲,我一直想有个女儿,前几年就想和你说,怕你刚刚失去爸爸妈妈,引起你伤心。”赵敏眼眶里闪闪的好像要流泪,急忙从随身的小包里抽出一张面巾纸,掖了掖眼睛:“你曹叔叔今年搞了丽和花园工程,忙得很,我在电视台也忙。前些时候,我和你曹叔叔说了,他没有意见,怪喜欢你的。这次来送点东西给你过年,还有明年的学费也带来了。”
“阿姨,这几年你们帮助我很多,学费生活费都是你们给的。你和曹叔叔对我这样好,我不知道怎样感谢你们。挺想做你们的女儿,我又怕做不好,惹你们生气。”李秋玲声音柔柔的。
陈家辉说:“曹总、赵阿姨的一片心意,我们知道。这样吧,我们征求一下舅舅、外婆、大伯、叔叔的意见,过几天登门拜访。”
“也好,我们刚刚搬了家,桃花镇里的房子租出去了,新家在东方小区8栋208。”赵敏又将家里的座机号码、电视台办公室的号码写给李秋玲,忽然想起来什么,从包里拿出一张名片来递给李秋玲:“呵呵,我忘记了,这里印着呢,明明白白的。”
赵景云也拿出一张名片给李秋玲:“这是我的,请好好保存。”
李秋玲笑弯了腰:“你和我一个学校还要什么名片?再说,你还上学呢,也搞个名片。”
赵敏一把抢过曹景云的名片:“瞎胡闹,乱花钱!”拿起名片一看,上面印着“风城市第一中学高一(12)班体育委员校科技兴趣小组组长曹景云先生”赵敏不禁“噗嗤”一声笑起来:“你这孩子,跟风跟得也太顽皮了!”


第二十四章 富人不问出处

题字:张小渔说:“生意人刚刚起步哪个不搞点鬼名堂?先搞点钱挖到第一桶金再说,看看那些有钱人,现在风风光光地做慈善,上报纸上电视。你要明白,慈善家都是富人,这是个富人不问出处的时代,谁管他们以前做过什么?”陈家辉有些茫然了,感觉站在面前的二个兄弟一般的朋友陌生起来,他离开学校也在社会上混了些时日,如今越发不认识这个时代这个社会了。
陈家辉感觉自己落伍了!
1
送走赵家母子,李秋燕打了个电话给舅舅,说了曹总赵敏夫妇要李秋玲做他们干女儿的事情。电话那个叽叽咕咕一阵后,舅舅说:“你外婆说了,不要死死板板的做什么形式,人家赵敏诚心诚意的,李秋玲同意就行,你们就做主吧。”陈家辉、李秋燕、李秋玲又和李荣华、李荣贵商量商量,伯伯叔叔都赞同认这门干亲。李秋燕这才打电话给赵敏,双方约好了时间。
第二天一早,陈家辉到琴湖古镇八鲜老字号买了些鱼饼、虾球、簖蟹,又从鸡窝里捉了二只草鸡用纸箱装着带过去。李秋玲拢了拢头发:“我想铲些青菜带过去!我在学校就是想吃家里的青菜,生活在城里的人也会喜欢青菜的。”。陈家辉说:“这些菜一滴药水都没有打过,霜打过的很好吃,多带些去。”李秋玲说:“我上铺的郭悠悠说,她妈妈买青菜专挑有虫眼的买,宁可回家多洗几遍,虫子没有农药可怕。”陈家辉说:“这年头,城里人倒显得可怜巴巴的了,吃个青菜都提心吊胆的。”
李秋玲在自家菜园里铲了几棵:“姐姐姐夫,你们种的菜太小了吧。”李秋玲说着跑到韩平家的菜园子里,说一声“韩平妈妈,我铲几棵青菜。”韩平的妈妈在屋子里应了一声:“好的,你拣好的铲,北边的几棵是做种子的不要铲掉就行!”韩师娘继续忙自己的家务。
桃花渡人家的菜园虽然用枸杞条儿做了“楚河汉界”,但是菜园里的瓜果蔬菜基本是不分家的,你家缺什么了,谁家田里有就到谁家要去,物主不会让你空手而归的。夏天的时候,路过的外乡人,口渴了要吃个西瓜、香瓜的随便你摘,只要不浪费不带走就行。李秋玲铲了十来棵苏州青用塑料袋装起来。
李荣华家的捉来二只鸭子:“孩子们,这二个散养的飞鸭,送给你们带给曹总吃。到了那里要有礼貌,第一次去城里不要给人家留个坏印象。”陈家辉接过飞鸭子:“谢谢大妈妈,总是沾你们的光,让我们不好意思。”李荣华家的说:“不说这些见外的话,我们养得多,你们要吃就去捉。蔬菜什么的想吃的话就到我家田里铲,缺什么就去向你大妈妈要。不要忘记了,到了曹总家帮人家把鸭子杀好了毛拔了,街上人不会杀鸭子,记住了。”
陈家辉连声应着,李荣华家的满意地回去了。
李秋燕洗洗漱漱给孩子喂了奶,陈家辉把一大桶尿布洗好了晾在院子里的晾条上,李秋玲读会儿牛津英语做了几张复习题,一切准备停当差不多九点多了。陈家辉跨上幸福250带着李秋燕、李秋玲、扬扬去东方小区曹家拜访。
赵敏收了他们的礼物,自然免不了客气一番。赵敏、赵景云、陈家辉、李秋燕、李秋玲、扬扬一起在会宾楼吃了午饭,赵敏给李秋玲买几件衣裳,几双鞋子送给干女儿当见面礼。
2
陈家辉回到家就忙着准备祭灶神,这是前几天孙阿珍叮嘱的。
很多地方民间多在每年腊月二十三日祭祠灶神,而凤城市一带却在腊月二十四祭灶神,传说六百年前“洪武赶散”中,苏州阊门有大批移民迁移到凤城,为了让苏州老家的灶王爷在腊月二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