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秘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孝庄秘史-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崇祯兴奋地大声道:好!说吧,无论是什么珍贵的东西,朕一定赐给你! 
袁崇焕掷地有声地答道:臣所请求的恩赐,比什么东西都珍贵,那就是……信任! 
崇祯诧异道:信任? 
袁崇焕点头答道:是的,信任。过去臣在辽东打过多场胜仗,可惜朝中那些嫉妒之辈暗中掣肘,甚至破坏全局,以致功亏一篑。陛下明鉴,封疆边臣实在难为,攻、守、战、和,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有时难以尽表,此时那些小人就会遇缝插针,鼓舌造谣。 

崇祯坚定地说道:你放心,朕自有主张,流言浮语朕一概不听! 
袁崇焕言辞恳切道:陛下爱臣知臣,臣原本不该过分疑惧,但其中危险,不敢不告。 
崇祯点点头,想了想,下定决心,说道:朕明白,你说的都是肺腑之言。好!你要的恩赐,朕绝不吝惜!朕即刻下旨,收缴辽东诸将的尚方剑,专授予你一人。这样一来,你就能便宜行事,放手去干! 

袁崇焕深受感动,再一次跪下叩首道:陛下圣明,袁崇焕誓死不让金国越雷池一步! 
崇祯感叹道:贤卿,朕不负你,你……可不能辜负朕! 
袁崇焕热泪盈眶,声音颤抖着答道:陛下,臣……誓将竭诚尽力,以报国恩! 
夜晚,帅帐内,酒杯粗细的蜡烛映照着多铎年轻的脸,他在帅案旁走来走去,神情烦躁。 
多铎困惑地问:大汗为了议和,跟那袁崇焕书信往来,搞了几个月,“奉明正朔”都肯让步!难道……大汗真的怕了那袁蛮子? 
多尔衮沉思道:袁崇焕也曾经借着议和,争取修缮城池、建立防线的时间。议和,也是战争的一部分。 
多铎不耐烦地:守在这里进退不得,真气闷!什么时候才能痛痛快快打一仗? 
多尔衮一笑:我想,不会太久了。 
多铎问:你怎么知道? 
多尔衮分析道:大汗提出议和,是想恢复南北贸易,弥补后方天灾的重创。可是袁崇焕的条件是要咱们退出辽东地区,大汗绝不可能答应!不能和,就只能战了! 

连年征战,加上天灾不断,皇太极忧心如焚,日渐消瘦。这日,他与范文程微服出巡,来到郊外。附近的田舍农庄死气沉沉,田地里一片荒芜,没有一个耕作的人影。 

皇太极愁眉不展地说道:不能和,就只能战。可是,天灾不断,后方空虚,我拿什么本钱来战呢? 
范文程道:不能战,就只能等。 
皇太极断然道:不能等!再等下去,就该袁崇焕主动求战了! 
范文程叹息道:袁崇焕确实很难缠。一下要议和,一下要打仗,咱们的军队就耗在那儿,军费开支如同流水一般,想挪出钱来赈灾,也力不从心。 
皇太极求教道:范先生,依你看………那袁崇焕究竟有没有招降的可能?如果他肯降,我一定如获至宝,倾心相待! 
范文程摇头苦笑:别人也就罢了,袁崇焕……难哪! 
皇太极感慨道:我爱惜他的才华,敬重他的品格。真可惜,如果我们不是敌人,说不定就能成为好朋友。真可惜啊…… 
皇太极在一块荒地旁踱着步,沉思良久,突然恨声道:好,袁崇焕!你以为我无力一战,我就偏偏打给你看! 
范文程问道:大汗要跟袁崇焕正面对敌? 
皇太极摇头道:不!避开辽东,绕道蒙古,从长城喜峰口偷袭入关! 
北京紫禁城大殿里,鸦雀无声,阴沉压抑。龙书案上,放满了边关告急的文书。崇祯面色苍白,眉头紧锁,喃喃自语道:金国就要兵临城下了,怎么会这么快?朕……该怎么办? 

一个老太监上前劝道:万岁爷,出京的事我都预备好了,您别害怕……崇祯大怒拍案道:住口!谁要你预备的?谁说朕害怕了? 
这个太监吓得抖衣而栗,低头不敢再语。 
殿外一个太监匆匆跑来,喘着气禀报道:万岁爷……好消息……各地的勤王之师都到了!袁帅也从宁远赶来了!就驻扎在广渠门外! 
崇祯大喜过望,情不自禁地拍案道:好极了!袁崇焕一到,朕就真的不用怕了! 
沈阳书房内,皇太极与范文程分析判断着当前的形势。 
皇太极把手中的折子扔在书案上,起身背着手来回踱步,显得有些急躁。他忧心忡忡地说道:袁崇焕居然敢扔下辽东,赶到京城去救援,还指挥各地来的勤王之师,害咱们攻势受阻,真该死! 

范文程皱眉道:看来,他打算长期周旋,找机会断咱们的后路,那可就危险了! 
皇太极叹道:唉!进退两难,一时还真没了主意!看来除了退兵,别无良策!他踱着步来到书案旁,沉思半晌,突然气得用力一拍案,起誓道:袁蛮子一日不除,我大金一日不安!我非要设法除掉他! 

诸事不顺,让皇太极心绪烦乱。这天夜晚,他信步来到清宁宫小跨院。 
大玉儿知道皇太极这段时间心情很不好,便想着法子逗他开心,她给他讲小时候的趣事,讲美丽的科尔沁草原,讲一些后宫的小笑话。皇太极好像有点儿心不在焉,虽然脸上挂着笑容,但笑得有些勉强。大玉儿牵着他的手进入寝室,极其温柔为他宽衣,动作熟练轻柔。皇太极靠在炕墙上仍旧沉默不语,心思像是脱缰的马,怎么也收不回来。 

大玉儿关切地轻声问:怎么,大汗仿佛有心事? 
皇太极有些歉意地握住她的手,温柔地凝视着她,说道:玉儿,你像长白山上的湖水,又深、又静、又清澈。只有……在你这里,我才能忘了那些烦人的事。 
大玉儿将一张俏生生的脸贴住皇太极的面颊,柔声道:大汗何妨说说?虽然我不能帮您分忧,不过您多少也可以解解闷。 
皇太极心中好笑,便笑着点了她的鼻尖一下,打趣道:那你可得读熟了三国演义,才听得懂我在说什么啊! 
大玉儿娇笑道:我已经读了三遍,还不算熟吗? 
皇太极呵呵笑道:那年你上书房偷这部书,我帮你守密了,可你还没谢我呢! 
大玉儿摇着皇太极的手臂,娇嗔:大汗…… 
皇太极笑了笑,想起军务,又不禁愁上眉梢:唉!又一次败给袁崇焕,心里真怄气! 
大玉儿有点儿紧张,试探地问:这回可是……十四爷的过错? 
皇太极摇头道:不是的!要说多尔衮这回的表现,倒真是令我刮目相看,可惜,偏偏遇上的是袁崇焕!  
   大玉儿听见与多尔衮有关,神情严肃关切起来,认真地问:这袁崇焕很厉害吗? 
皇太极点点头,钦佩地夸道:嗯,进士出身,却能打仗,守得辽东一带固若金汤,连我都不得不承认,他确实厉害! 
大玉儿问:先前那个皇帝,不是罢黜了他吗?  
皇太极拧着眉毛说道:新皇帝崇祯,倒很信任他。连他祭出尚方剑把东江守将毛文龙给杀了,崇祯都没说话。 
大玉儿咬着红唇,思忖道:哦?未奏先斩啊?崇祯……嘴上没说话,可心里会怎么想? 
皇太极有些意外地说道:唉,你这话倒挺有意思。崇祯这么年轻,我不信他能把主意拿得这么定,一丝猜疑也没有。瞧他一个劲儿地换宰相,弄不好,他还是个生性多疑的人呢。 

大玉儿沉吟道:生性多疑的人?那不是……跟三国演义里头的曹操一样吗? 
皇太极像被火烫了一下,坐直身子,怔怔地紧接着在地上来回踱步。 
大玉儿从炕上直起身困惑地:您……怎么了? 
皇太极来到大玉儿的梳妆台旁,突然灵机一动,猛地一拍案几,满面喜色,大声道:有了!有法子了! 
皇太极猛地走到大玉儿身旁,抓着大玉儿使劲在她脸上亲了一下,喜道:谢谢你!玉儿!你真是个福星! 
大玉儿大惑不解。皇太极这时已兴冲冲地随意披上貂氅,一面匆匆出去,一面喊:来人!出宫去传范文程,书房觐见! 
大玉儿先是蹙着眉头思索,逐渐领悟,自语道:莫非是要用……四十五回的……反间计? 
深夜,皇太极与范文程在书房定下“反间计”;紧接着连夜修书一封,派快马送给围攻北京的多尔衮和多铎,让他们依计行事。 
攻打北京城受阻的多尔衮与多铎正愁眉不展,突然接到皇太极的密函,读罢大喜过望,他们仔细商议斟酌着如何把谣言编得真实可信,天衣无缝。 
具体实施方案确定后,多铎派人找来最信任的细作崔胜,对他低声耳语。 
崔胜频频点头道:行了,贝勒爷,这段儿谣言我知道该怎么编! 
多铎取出一封信,信封上书“满洲国主致袁督帅麾下”。 
多铎神色严峻地嘱咐道:信就交给你。记住,千万谨慎,否则会坏了大计。 
崔胜拍着胸脯道:您放心,奴才不敢误事。 
多铎微笑着用力拍拍他道:事成后有重赏! 
北京城永定门外,戒备森严,气氛紧张。 
盔明甲亮、刀枪耀眼的明朝官兵神情严肃地把守着城门,来往进出的路人都要经过严密的盘查。 
在城外巡逻的士兵突然发现路旁草丛边有一封书信,忙走过去拾起,他们不敢擅自拆阅,便交给了守城的将官。那名将官把书信拿在手中,不禁大吃一惊,信封上书“满洲国主致袁督帅麾下”。 

北京紫禁城大殿上,崇祯手持那封“满洲国主致袁督帅麾下”的书信,手微微颤抖着,面部的肌肉有些抽搐。崇祯的贴身太监急匆匆上殿,禀告道:万岁爷,外头早就在风传,这回京师差点遭兵祸,是袁帅勾结金国,纵敌入关,要逼万岁爷签订屈辱的城下之盟啊! 

崇祯皱着眉头道:可是……朕对袁崇焕如此信任优遇,他何忍负朕? 
太监说道:有人说,袁帅曾口出悖逆之言,感叹万岁爷年轻识浅,哪里斗得过精明强干的皇太极! 
崇祯脸色微变,摇头道:朕……朕不信! 
太监继续进谗言:袁帅独断独行,将毛文龙先斩后奏,就算毛文龙该死吧,难道连禀告万岁爷一声的工夫都没有?他不是欺万岁爷年轻,又是什么! 
崇祯闻言,思索半晌,不禁心慌意乱道:莫非……袁崇焕……真有异心? 
太监阴险地说道:此事重大,万岁爷务必明察。 
崇祯阴沉着脸道:好!快去查!朕命你们几个,分批去城外打探消息,速来回报!太监大吃一惊,硬着头皮道:遵旨。 
出城打探消息的几个太监,平时作威作福惯了,哪里懂得搜集刺探情报。他们一边埋怨着,一边鬼头鬼脑地来到城外,不知该如何打听消息。他们的行踪早被满人的密探看在眼中,出城没多久,就被满人的骑兵逮个正着。 

夜晚,帅帐之内,多尔衮神色威严,端坐在帅案后。 
多铎神采飞扬地押着两个太监进帐。这两个太监面无人色,颤抖着体如筛糠,由于害怕,腿脚发软脚步踉跄。 
多铎大声喝道:你们两个!从实招来,是不是明朝的奸细! 
端坐案后的多尔衮,冷峻地扫视着这两个被俘虏的太监,沉声道:说,谁派你们来的? 
崇祯的贴身太监颤声道:是……我们……大明……皇帝陛下…… 
多尔衮神色稍稍缓和了些,说道:两国相争,不斩来使。带下去!好酒好肉款待,问问明朝皇帝有什么话要说。 
军帐内,烛台高举,酒香扑鼻,多铎设宴款待两个太监。 
多铎仿佛已喝醉,频频对太监劝:喝呀!喝呀!喂,你们明朝皇帝酒量如何啊?哈哈哈…… 
崇祯的贴身太监赔笑道:贝勒您是海量,我们都已经快醉倒啦! 
多铎端起酒碗道:来,再喝!喝…… 
一个侍卫悄悄进帐,见两个太监在座,欲言又止。 
多铎醉眼地问道:什么事? 
侍卫低声道:请贝勒爷借一步说话。 
多铎脚步虚浮,随侍卫出帐。 
太监互看一眼,见无人,蹑手蹑脚地来到帐门边偷听。 
那侍卫道:袁帅已经答应议和了! 
多铎兴奋地道:那太好啦!投降的细节,约定了吗? 
侍卫答道:都已经约好了,明天早晨,我军退兵五里扎寨…… 
两个太监大惊失色,不敢再听,蹑手蹑脚地回座。 
多铎大踏步地走进帐来,仿佛醉中兴奋,拱手道:你们喝,咱有正事要干,该收拾拔营…… 
说到这,他假装警觉改口:呃……没事儿,没事儿!这个……恕不奉陪啦!别客气,喝啊! 
多铎脚步踉跄地出帐而去。 
两个太监又悄悄来到帐门边偷看,只见黑暗中人影幢幢,侍卫们匆匆来去收拾东西。 
崇祯贴身太监道:袁帅要降了,这可不得了,得赶紧禀告皇上! 
另一个太监问:皇上要是不信呢? 
崇祯贴身太监道:只看明日清军是否退兵五里,那不就明白了! 
那太监低声叫道:公公您瞧,这些清军都在忙着拔营呢! 
崇祯贴身太监低声道:此时不走,更待何时!跟我来! 
两个太监蹑手蹑脚地出帐,躲躲闪闪、遮遮掩掩地远去了。 
多尔衮、多铎从帐后现身,多铎嘴角挂着一丝冷笑:嘿!袁蛮子要倒霉了! 
多尔衮感叹道:其实,他倒是条好汉,可敬的对手!要不是大汗手谕,不得不这么做,我还真情愿跟袁崇焕正面对敌,痛痛快快地打一场仗! 
多铎不以为然地哼了一声:兵不厌诈。更何况,哼,大汗原是个奸诈的人! 
多尔衮仰望夜空,沉默不语,心中为失去一位可敬的对手而觉得可惜。 
北京紫禁城大殿,幽深阴暗,崇祯像一个鬼影在晃动着,他的贴身太监神情鬼魅地跟着他。 
太监紧张地:皇上,清军果真退兵五里啦! 
崇祯咬牙切齿:袁……崇……焕!朕如此信任你,你竟然…… 
太监焦急地催促道:皇上要尽快将他拿问处置啊! 
崇祯脸色铁青拍案怒吼:通敌谋反,铁证如山,还问什么!给我杀! 
北京城街道上,人山人海。 
袁崇焕被缚在囚车中行经街道时,许多百姓朝他扔掷各种杂物,喧哗声中,几句恶狠狠的咒骂声特别突出:袁逆!金狗!卖国贼!剐死他! 
袁崇焕神情倔强,拼命忍耐着谩骂侮辱。 
囚车缓缓来到法场,百姓的怒骂声越来越高,像浊浪一样响成一片。 
袁崇焕被五花大绑押上法场,他抬头挺胸,凝目远视、牙关紧闭、旁若无人。 
监刑官发出命令:袁崇焕身犯谋逆通敌大罪,凌迟处死,行刑! 
袁崇焕突然挣脱士兵,仰天长啸,悲愤莫名…… 
喧哗声逐渐消失,只剩袁崇焕撕心裂肺的啸声在蓝天回荡着……  
夜晚,清宁宫暖阁里,幽静祥和,恬淡舒适,哲哲与大玉儿喝着茶随心所欲地闲聊。 
窗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