嚣张气焰非常不满。窃案发生后,五烈岳剑派嫌疑极大,方丈却隐忍不发,别说兴师问罪,连五岳剑派的名字都不敢提,方丈甚至不敢让嵩山少林介入此事,听任莆田少林到华山去碰壁,示弱于天下人。
如今谜底揭开,罗汉堂首座拊掌叫好,与达摩院首座相谓曰:“师兄真英杰!”达摩院首座笑道:“正教之中,数我少林与魔教相持最久,损失最重。五岳派新生牛犊,声调倒响,与魔教也小有交锋,却未见真正出过什么大力气。如今假戏真作,也是一段因果,阿弥陀佛。”戒律院首座玄藏禅师也笑,说道:“从此以后,背黑锅他来,送死也是他去。我少林可以歇口气了。”
于是满座皆笑。
不久,九莲山上的红叶和尚接到一封来自嵩山的密函,注明是“嵩山少林方丈亲笔,莆田少林方丈亲启”。红叶看都没看就把它丢进火盆,他知道内容不外乎三个字:做得好!
江湖上,“五岳剑派独挡魔教入侵,元气大伤”的消息迅速传开,各名门正派都表示严重关切,纷纷派出代表前去慰问,其中又为少林最为恳切,和尚派出一拨又一拨,替死难者超度亡灵,而且全都免费。
少林寺还声明,从此以后,凡是为抵抗魔教而死的江湖烈士,都可免费享受少林集团的优质超度亡灵服务,并在少林寺塔林的石碑上铭刻姓命,流芳千古。
魔教在华山一役中被挫了锐气。魔教的一贯作风是睚眦必报变本加厉,所以当时五岳剑派都很紧张,各自在后山挖地道、挖防空洞。结果黑木崖上却一反常态的冷静,甚至此后几年,都没有采取报复行动。
直到五年后大家才知道,这回魔教被得罪惨了,动了真格,他们花数年时间专门研究五岳剑派武学,打算不鸣则已,一鸣杀光所有人。
就在魔教众高手憋着一口气,考证考研加紧充电的同时,莆田少林的红叶和尚却一病不起了。红叶禅师临圆寂之时,召集门人弟子,说明这部宝典的前因后果,便即投入炉中火化,说道:“这部武学秘笈精微奥妙,但其中许多关键之处,当年的撰作人并未能妥为参通解透,留下的难题太多,尤其是第一关难过,不但难过,简直是不能过、不可过,流传后世,实非武林之福。”他有遗书写给嵩山本寺方丈,也说及了此事。(《笑傲江湖》第三十章)
红叶和尚的丧礼隆重非凡,他是南少林的方丈,丧礼却破格按照北少林方丈的规格来办,红叶和尚的悼词由嵩山少林方丈亲自拟定,被誉为“如来佛祖的优秀弟子、伟大的禅宗理论家、杰出的少林武学家、久经考验的卓越的少林集团领导”,“红叶禅师的圆寂,对于少林和正教,对于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对于反抗魔教、匡护正义的伟大运动,都是巨大的损失。”
讣告公布天下,各门各派纷纷派代表到少林慰问,对红叶和尚表示沉痛的哀悼。
当时并没有人注意到,在千里之外的福建福州,“福威镖局”里也设了灵堂,挂起了白幡,总镖头林远图披麻带孝,在灵堂里诵经长跪。被请来做道场的和尚们惊奇的发现,林总镖头看似一介武夫,却有极高深的佛法修为,他背诵的经文有一大半自己连听都没听说过。
有生意上的朋友问林总镖头,何人过世?
林总镖头哽咽说道:“家父在故乡……仙逝了。”
十、阴谋后遗症
岁月如刀,少年子弟江湖老。
红叶和尚死后数年,嵩山少林方丈也圆寂了,武当派掌教得了脑溢血,从此鼻歪眼斜口角流涎。江湖年年有新人,他们很快就被遗忘,就如被投入大海的巨石,曾兴起风浪,但终究被海水吞没。一个又一个崭新的风云人物诞生了,光彩夺目威风八面,一如他们当年。
长江后浪不停地推动着前浪,前浪不停地被扑灭在沙滩上。历史翻过了几页,红叶和尚等人的痕迹越来越淡,他们的功绩、他们的姓名,都已堙灭或者离堙灭不远。
唯有他们播酒的仇恨在生根发芽、结蔓生藤,愈发纠缠不清:
华山一役“五年之后魔教卷土重来。这一次十长老有备而来,对五岳剑派剑术中的精妙之着,都想好了破解之法……二次决斗,五岳剑派着实吃了大亏,高手耆宿,死伤惨重,五派许多精妙剑法从此失传湮没。只是那魔教十长老却也不得生离华山。”(《笑傲江湖》第三十章)
“天门道人的师父当年命丧魔教一名女长老之手。”(《笑傲江湖》第六章)
“……刘师兄,你脑子须得清醒些,魔教过去害死过咱们多少人……”(《笑傲江湖》第六章,嵩山派费彬语)
“……你尽快把曲洋这魔头一剑杀了,干净爽快之极。我五岳剑派同气连枝,千万不可受魔教中歹人的挑拨,伤了同道的义气。”(《笑傲江湖》第六章,恒山派定逸语)
“魔教和我侠义道百余年来争斗仇杀,是是非非,一时也说之不尽。”(《笑傲江湖》第六章,衡山派刘正)
“自来正邪不两立,魔教和我五岳剑派仇深似海,不共戴天。”(《笑傲江湖》第七章,嵩山派费彬语)
“……汉阳郝老英雄做七十大寿,各路好汉齐来祝寿,不料寿堂下被魔教埋了炸药,点燃药引,突然爆炸,英雄好汉炸死炸伤不计其数,泰山派的纪师叔便在这一役中断送了一条膀子,这是纪师叔亲口所言,自然绝无虚假。想到这里,又想起两年前在郑州大路上遇到嵩山派的孙师叔,他双手双足齐被截断,两眼也给挖出,不住大叫:‘魔教害我,定要报仇,魔教害我,定要报仇!’那时嵩山派已有人到来接应,但孙师叔伤得这么重,如何又能再治?令狐冲想到他脸上那两个眼孔,两个窟窿中不住淌出鲜血,不由得打了个寒噤。”(《笑傲江湖》第九章)
※※※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红叶和尚是出家人,背后又有少林撑腰,自然没有后顾之忧。但林远图做为帮凶之一,又成过河卒子,想免于反噬,其可得乎?即使自己剑法大成、无敌于天下,难道不怕遗咎子孙?数十年之后的林家灭门惨案,岂是偶然!
在红叶和尚焚毁《葵花宝典》原著之后,存于江湖的《葵花宝典》有两部残本,一部在黑木崖,另一部易名为《辟邪剑法》,存于福建福州林家。这两个残本继续引发许许多多变故,影响着武林的历史。
黑木崖的那部《葵花宝典》成为任我行与东方不败倾辄相图的利器;
那部易名为《辟邪剑法》的残本,则引发了两件轰动武林、被载入武林史的大事,一件是华山派的剑、气之争,另一件就是林家灭门惨案。
欲知后事,请看下回分解。
第二章 日月神教内部纷争
一、镇教之宝
第一次华山之役,五岳剑派的高手死伤过半,魔教十大长老多数身负重伤,但还是完成了战略任务,杀死岳肃、蔡子峰,夺得《葵花宝典》。
魔教走这一步棋还是很正常的,但是接下来,它做的事就让人看不懂了。
被带往黑木崖的只是《葵花宝典》的复写本,当时还有个原本在莆田少林,此外还另有一个副本在福州福威镖局。魔教抢《葵花宝典》是想把它当作镇教之宝的,把个通俗的比方就是山大王抢了个美貌女子要做押寨夫人的,如今这押寨夫人一身嫁三家,山大王抢着支持绿色环保事业,是可忍,孰不可忍?这种事情原本就是要吃独食才爽的嘛。
因此事情合情合理的发展应该是魔教再度出击,攻上九莲山打到福州城。估计红叶和尚也是这么预料的,所以他抢先下手把原本给烧了,实际就是在告诉魔教:“朋友,你别惦记了,我这儿没有你想要的。”
而事实证明,红叶和尚表错情了。魔教似乎并没有把另外两本《葵花宝典》放在心上,不仅莆田少林安如磐石,连势单力薄的福威镖局小日子也过得波澜不惊,林远图总镖头生意兴隆,以富家翁的身份寿终正寝,这份好福气真是羡煞那些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前武林同道,特别是刘正风、曲洋等辈。(当然其中也另有隐情,且看本书第四章分解)
这是怎么一回事?魔教改邪归正,从良了?
非也,非也,魔教也被《葵花宝典》祸害了,所谓一见杨过误终生,一遇《葵花》误满门。妖孽,都是妖孽。
在《笑傲江湖》第二十二章中,任我行说:“《葵花宝典》一直是日月神教的镇教之宝,历来均是上代教主传给下一代教主。”
这句话里的“镇教之宝”一词十分值得推敲。
我们知道,在古代,人们没有身份证,没有个人档案,传媒也不发达,一些有身份有地位的牛叉人物为了简洁方便地向陌生人显示身份,就搞出了一些信物来代表自己。这种信物最常见的是印章,质地因人而异,金、石、玉都有,但也有可能是枚戒指、一柄宝剑等等。一般来讲,主人的地位越显赫,信物越贵重越有传世的价值,等到第一任主人逝世之后,这件信物很有可能继续被第二任主人做为身份的代表。
如此一来,数代之后,这件信物就不再只是一件物品,而成为权力或者财富的象征,成为新主人地位的合法性不可或缺的一个证明。中国历史上最著名也最具影响力的一件信物就是那枚脱胎于和氏璧,由秦始皇下令雕刻而成的“皇帝玉玺”。秦亡之后两汉的皇帝继续使用这枚玉玺,此后这枚玉玺被历朝历代皇帝代代相传,后世称之为“传国玉玺”,用来证明帝王“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东晋初年,晋元帝在江南登基,传国玉玺却落入北方羯族人手中,晋元帝这个皇帝因此显得底气很不足,被世人嘲讽为“白板天子”。
在江湖中,各门派也有各自的“传国玉玺”,比如明教的圣火令、丐帮的打狗棒、逍遥派的玉扳指,等等等等。很显然,《葵花宝典》就是日月神教的传国玉玺,做为权力传递的信物,由“上代教主传给下一代教主”,所谓“镇教之宝”,就含有这个意思。
然而“镇教之宝”的含义又不仅于此。
拥有传国玉玺是成为皇帝的必要条件,而非充要条件。也就是说光有传国玉玺是不够的,皇帝继位者还需要其他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权力的合法性,这些“其他证据”在乱世中是指足够强大的武力,能够消灭一切政敌,压制一切反对的声音;在太平时代则主要是指先帝的遗诏。
只有遗诏、传国玉玺两者皆备,新皇帝才算名正言顺,相比之下,遗诏的重要性更在传国玉玺之上。东汉末年的乱世中,传国玉玺流落民间,被军阀袁术无意间得到。袁术大喜之下立刻在淮南称帝,但天下人并没有因为袁术手握传国玉玺就承认他是新的天子,都说他是篡位的逆贼,三下五除二,就把袁术给灭了。
江湖中也发生过类似的乌龙事件。南宋末年,金国王爷完颜洪烈的养子完颜康无意中捡到了丐帮帮主洪七公的打狗棒,他伪造了洪七公的遗言,于是在丐帮君山大会上,群丐推举完颜康为新的丐帮帮主,这时洪七公的嫡传弟子黄蓉赶到现场,指证完颜康是西贝货,宣称自己才应该是丐帮新的帮主。
倘若这种情况出现在一个政权里,不外乎三种解决方向,第一种是请出先帝遗诏(这是指汉族政权,倘若是少数民族政权,则自有符合其传统的处理方式),白纸黑字一看就明;第二种发生在先帝并无遗诏留下,或者遗诏难辨真伪的情况下,可以请出皇太后等有权裁决的人物,进行公投;第三种则是历史上最常见的处理方式,那就是打内战,谁的拳头硬,谁死得晚,谁就做皇帝。
倘若江湖中也是这样的处理方式,那么黄蓉就糟糕了。当时没有录音设备,洪七公又是个文盲无法付诸纸墨,加上他行踪不定,黄蓉根本无法论证完颜康在扯谎,而丐帮里那些低智商的家伙已经被完颜康成功忽悠,公投的话黄蓉肯定落于下风,看来只好打内战。
幸好江湖中人有江湖的处理方式,当时黄蓉联手师兄郭靖与丐帮群丐大打了一架,但最终并不是通过打死完颜康来成为丐帮帮主的,而是由黄蓉演示了一套打狗棒法,就此获得了群丐的信任。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因为丐帮的先贤们对这种乌龙事件有所预料,所以在制度上杜绝了最坏结果的发生。丐帮的镇帮之宝并非只有打狗棒,还有打狗棒法,其中打狗棒类同传国玉玺,打狗棒法类同遗诏,打狗棒法比打狗棒更能显示嗣君的合法性。所以当时黄蓉讥笑完颜康:“洪帮主若是授你打狗棒,怎能不授你打狗棒法?”……打狗棒能撞狗屎运捡到,打狗捧法你可无法投机取巧。
具有如此智慧的不仅仅是丐帮先贤,那些曾在江湖上显赫一时的门派大多有这种保险措施,将某项最高级别的武功做为最高领袖专利,以此来验明正身,巩固权威。比如明教除了圣火令,还有《乾坤大挪移》,逍遥派除了掌门玉扳指,还有《北冥神功》。
同样道理,日月神教的“镇教之宝”也并非只有《葵花宝典》一项。
那么,日月神教的另一项“镇教之宝”是什么?或者说在日月神教抢到《葵花宝典》之前,它的“镇教之宝”是什么?
答案可在《笑傲江湖》中找到。比之《葵花宝典》,日月神教的另一项武功显然更令名门正派心惊胆战,深恶痛绝。
如在第九章中,剑宗的封不平讥讽岳不群:“你要涉猎旁门左道的功夫,有何不可,去练魔教的‘吸星大法’,旁人也还管你不着,何况练气?”
如在第二十二章中,向问天与令狐冲受到围攻,向问天使出架式让人误以为是“吸星大法”。“那道人察觉到不妙,大喝一声,撤剑后跃,叫道:‘吸星妖法,吸星妖法!’群众听到‘吸星妖法’四字,有不少人脸上便即变色。向问天哈哈一笑,说道:‘不错,这是吸星大法,哪一位有兴致的便上来试试。’……正教中人低声商议了一会,便有人陆陆续续的散去,到得后来,只剩下寥寥十余人。只听得一个清朗的声音说道:‘向问天,令狐冲,你们竟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