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就这么过着自己的日子,管他别人怎么说”。楼上众人正待笑,忽然听得楼下传来一阵大笑,为的是一只竹鸡,却惊得林中鸟雀乱飞。
就这么过着,大家都很惬意,得意,不好么?人生得意须尽欢,得意了,笑一下,不可么?
湖海洗我胸襟
河山飘我影踪
云彩挥去却不去
赢得一身清风
尘沾不上心间
情牵不到此心中
来得安去也写意
人生休说苦痛
聚散匆匆莫牵挂
未记风波中英雄勇
就让浮名轻抛剑外
千山我独行不必相送
来也行,去也可;聚也好,散也罢;有时候,很简单。
“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故而,心中无尘,尘世的浊尘,是沾染不上的。一黄一玄,两个身影,立在风中,有些孤单,有些伟岸,有些佛相,有些仙气。但不论如何,送,可是免不了了;而归,也在等待中。
但这又如何?来得安去也写意,人生休说苦痛。没有去,又如何来?没有散,又何来聚?
苦痛,是一种感觉,因为你不想接受。一旦接受了,便不复存在。不想接受,是一种执,不论是人我执还是法执,都应该破除。
所谓“我执”者,又名“人我执”,以五蕴假和合,而有见闻觉知之作用,固执此中有常一主宰之人我者,是故,一切烦恼障,从此我执而生。所谓“法执者”,不明五蕴等法由因缘而生,如幻如化,空无自性,固执法有实性者,是故,一切所知障,从此法执而生。
说简单些,就是只要别执着,芒鞋破钵随缘化,自然高高兴兴,也不用唱前面那段不曾堪破时的曲儿。当然,破除我执,未必便要出家,而是一种心性,一种态度。从某个角度而言,也就是“随遇而安”,或者“既来之则安之”,没什么不好。
当然,真正高兴的人,未必有这许多讲究,他可能早已堪破,这就很好。讲究,说法,或者理论,那都是额外的,只要高兴,管那些做什么?纯粹画蛇添足。
言归正传,只说黛玉和佛爷,因着佛爷和大皇帝的约定,又有为政者的种种猜忌,还有林如海的遭际,可能还有别的种种原因。言而总之,总而言之,除了过年必须回京外,寻常一有空便溜走。若是不能出远门,便往近些的地方去,哪怕只是山中小镇,也能流连忘返,一半个月不回。当然,对于走惯一半年的人来说,一半个月实在算不得什么。
眼下又是阳春三月,黛玉和佛爷刚从山里回来,也不用打开行囊,匆匆入宫见过太上皇和皇太后,些微留几日,便继续启程。往哪里去?简单,如何?林隐龙说了,挑几个没到过的地方,选几条可能的线路,掷骰子!
掷骰子?!亏他说得出来!堂堂正三品朝中大员,虽然已经解职,依旧回到两府做长史,但都中谁没听闻,一连两科的头两甲都是他定下来的。笑话!从状元往下,从今往后,这朝中的士子,既是天子门生,也是他林氏的门生。多大的体面!这么个事情,竟然掷骰子决定。汗滴滴!他交给大皇帝的状元榜眼探花,不会也是掷骰子定的吧?
呃,有些想太多了。管他是掷骰子定的,还是扔铜板定的,总之前科状元和补录的两个进士,如今已在仕途小有名气,深得大皇帝信用。也正是因此,今科大皇帝才“死皮赖脸”好说歹说给黛玉又是打躬又是作揖、“好妹妹”长“御妹好”短的求了她老半天,还被黛玉说了无数回“皇兄言而无信”,简直是“颜面扫地”,才将林隐龙求到手。
谁知林隐龙也不能白忙,非要和黛玉他们同行,将黛玉气得又将大皇帝抱怨半日。这不,耽误了黛玉一个多月的行程,又出不了远门,只能走近些了。再则如今太上皇年岁大,身子不大好,众人也不敢走太远,若是有个要紧的还得佛爷给他治呢。
“你们两个,都是误事。”官道旁的长亭里,众人正在歇息,黛玉指着佛爷和林隐龙,依旧闷闷不乐。只因走的慢了些,赶到春雨绵绵,下个不停,路也难走了许多,走走停停,半个月了也还没到麟县。都说那里的杜鹃开得好,若是这么走下去,只怕到了那里也没了。
“是他,不是我。”佛爷指着林隐龙赶紧申辩,一边儿递上热茶,凑到黛玉口边。
林隐龙也无辜啊,这不是……眉头打成一个死结,委屈的道:“也不是我,要怪……”怪谁?大皇帝,他敢?怪黛玉?是黛玉让他去的,这会儿又来抱怨他,可他能怪回去吗?想当年含元殿设宴,皇太子被排了个小辈连说话的地儿都没有。现在,哼哼,大皇帝跟前的宠臣三品大员,有冤也无处诉,怎么办?
哼,还想怎么办?黛玉吃口茶,暖暖身子,恶狠狠的盯着他,不悦道:“你说,唉……为何你补录的人,都能比那传胪好,我看,皇兄该去治本,而不是头痛治头,每次都来找你。还有……”极其无奈的看着他,随着林隐龙名声大噪,都中已经有好事者查到他和黛玉的同族关系。故而,这件事情,也就带着黛玉的印记。
黄榜选中的自然高兴,那被挤下去的,心情可想而知。难怪黛玉要急着走,林隐龙也赶紧溜。人家都怕离了朝廷容易遭毁谤,他们偏离得远远的,越远越好。大皇帝要怀疑更好,黛玉嘟着嘴儿,皱着鼻子,这种时候,似乎大皇帝别理她最好。可世事不是总爱与愿违么?越是黛玉和佛爷想两袖清风不管事儿;那明里暗里表示不满的,却都被弹压报复了。
谁做的?还不是大皇帝。当然,表示个不满就被弹压,有些没气度。是淮阳王,他不需要气度。他是惠皇后嫡子,皇太子胞弟,与皇位擦肩,觊觎了十几二十年,忽然发现一个不管世事的黛玉。于是,他也学着从容、淡然。听潮起潮落,看云卷云舒,也好得很。可就一样:决不许谁欺负黛玉,言语上也不行。和皇太子一块儿,谁不满就弹谁,大皇帝干瞪眼,也大有“正合我意”的意思,装个不知道也就混过去了。
那朝堂的事儿先都抛诸脑后。正当这几人眼前的官司不知道该怎么打,就听得一阵马蹄声,踏着泥浆风雨飞奔而来。是谁,竟然也在雨天赶路?若说驿差,也只会是一人一骑,最多也只有两骑,为何会有至少五匹以上的快马呢?穗儿手握佩刀,不由得紧张起来。
“回公主,回爷,淮阳王来了……!”马蹄声渐进,又停下来,就有陆儿跌跌撞撞进来,不大确定甚至哆嗦着回道。只是,这会儿……他来做什么?
黛玉和佛爷都是一惊,还没回过神来,就见淮阳王带着贴身侍卫,一共八个人,脸上还挂着雨水,随着陈公公进来见礼,边解释道:“芮儿拜见长乐长公主。听说姑姑要去麟县,芮儿整好闲着,也出来散淡几日,顺便给姑姑伴驾,不知姑姑可允准?”
黛玉早让陈公公扶着他,听着他的话,吃一惊的看着他,迟疑道:“芮儿,你不在朝中帮你父皇打理朝政,来这里做什么?我已经有很多扈卫了,哪里敢让芮儿给我伴驾,可不是要折杀我?是不是有别的事儿,尽管告诉我便是。”说着话又让陆儿服侍他将湿衣服脱了,在炉子跟前添了椅子,又让九儿倒茶给他。
第359节 第359章
淮阳王赶紧谢座谢茶,摇头笑道:“回姑姑,芮儿果真并无别事。朝中如今多选贤才,又有皇兄帮父皇,很不用我多操心。倒是姑姑,每年回去的时间那么短,还要孝顺皇祖父皇祖母,又要帮父皇,芮儿不能请教。芮儿别无所长,倒是学的三招两式,若是有幸能给姑姑伴驾,探路打点,就很高兴了。”如玉的脸上,一种欣羡,一丝戏谑,一抹苦笑。
黛玉看在眼里,心下一惊,忙问道:“你……芮儿……”想了好一会儿,淡淡的点点头,轻声叹道,“到底都是兄弟,别轻信别人谗言。也别想太多,出来走走,大概回去就好了。”
淮阳王精明能干又颇有贤名,深受大皇帝赏识重用,皇太子的忌讳,自然不可避免,更何况他以前果真有觊觎之意。抬头看着黛玉,没想到这凡是不管的女子,又懂了。也许不是懂他们之间的纠葛,可懂得那些简单的人心,就足够了。淮阳王缓缓的点了下头,看着黛玉鼓励又肯定的目光,犹如吃下的热茶,暖着心,微笑道:“多谢姑姑教诲,芮儿记住了。”
望着外头依旧下着的雨,屋里闲杂人等已经退到隔壁去,黛玉轻轻靠在佛爷肩上,想了许久,看着淮阳王道:“你跟你父皇说过没有?府里呢,可知道你到哪里去了?这些事情,启儿怎么看?还是只是别人有意?”
淮阳王身上已经烤的干燥暖和,脸色白里透红,犹如温玉,忽然又象孩子似的,摇头歉笑道:“回姑姑,芮儿怕父皇不肯,所以想等过两日再让人随着姑姑的信送上去。父皇见到姑姑的信,大概就不会太怪芮儿了,还请姑姑体恤。至于府里,我寻常也四处去,时日长短不同,过几日再让人去说一声即可,不要紧的。皇兄……芮儿不知道,现在……脑子有些乱。”
有些事情,明知道是错的,也难以更正。有些事情,做的时候不觉得它是错的,若是迫于事理或者外界的要求而要去改,则更难。而且,淮阳王有说不出口的话,那就是,每次见到黛玉,都有一种情不自禁的感觉,想要随着她走。似乎,就算做她的扈卫,他也愿意。只要能见到她,听着她软软的但有骨有肉的话,虽然有时候也下不来台,可还是爱听。
烤着火,黛玉慢慢的眨着眼皮,似乎有些困倦,淡淡的道:“既然有些乱,就先别去想。启儿也是个聪明人,不会轻易相信别人的话的。”望着跳动的火苗,幽幽叹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块儿走吧,回头我给你带信便是。”
佛爷理着黛玉的头发,摇头笑道:“咱们都是最得意的人,如何用‘沦落’来形容?再说了,咱们原本便认识,这话可不是不通?”
三人默默对视,忽然,都觉得有些好笑,黛玉抬起的手,终究没有打佛爷。是啊,从某个角度来说,他们也许是有些“沦落”,而且黛玉一直不想和淮阳王太过亲近,故而宁愿用偶遇之人来形容。可……他们都是自觉的回避,犹如泛舟太湖的范蠡,他们是智者,岂是“沦落人”所能比的?再说了,相逢便是有缘,前世有缘,今生有缘,相识如何,不相识又如何?
会心的微笑,终于,花开黛玉最后一丝阴郁,也化开淮阳王的疑虑。做个最受重用的亲王也好,做个凡事不管的闲王也罢,不都挺好的吗?佛爷就是个最受重用又凡事不管的贤王。别的不说,仅曲里拐弯给朝廷举士就有好多。而且因为闻喜的先例,州府以上的官儿姑且不论,天下的知县除了闭塞不知事儿的,别的一概战战兢兢。唯恐那不摆仪仗四处闲逛的长乐长公主和驸马游到他们那里,顺便考考他们的吏治,一不留神,就被革职了,甚至,充军。
这种犹如魔咒般的惊恐,使得他们都不得不小心,便是要中饱私囊或者巧取豪夺,也多有顾虑。既不敢将百姓逼上绝路,也不敢太过明目张胆。虽然有时候是州府逼迫的,可是……州府又如何,去年黛玉一气之下就将平安州给革了,因为平安州竟然有劫匪,青天白日要打劫公主凤驾。如此胆大包天的,管他什么证据理由,革了再说,案子到现在还在刑部审着呢,没人敢说情。太上皇气的要将他抄家,杀头!
这么厉害的公主和驸马,能是沦落人吗?淮阳王的“英雄事迹”就更不用提了,别说他将王妃的堂叔发去充军。而且,因为黛玉革了平安州,礼部一侍郎上奏,以为后宫女子干政,有违礼制。淮阳王曲里拐弯寻了无数个理由,将他谪贬了,回家养老去。嚇,还不到不惑,就养老啊?也是,谁让那人“惑”着呢?也是阴差阳错,那侍郎是皇太子的人,兄弟二人的矛盾才头一次明显起来,闹的今日淮阳王“出奔”“避祸”。
有些……不,是太“言过其实”啊。皇太子绝没有这个意思,是有人借题发挥,或者是做贼心虚,不过不论如何,相视一笑,心照不宣,也就过去了。
这里几人大笑,外头的风雨,竟然不知何时也停了。陈公公正待进来回话,何时启程。就又听得一阵车马声,忙着赶路,甚为着急。这倒是奇怪了,难道天底下这么多“沦落人”,都急着风雨兼程?也不至于吧,如今太平盛世,不应该的。
猜疑还没结果,就听得车马声在外头停下来,九儿跌跌撞撞的跑进来,后面跟着齐文,还有卫若兰。似乎还有人,也没管淮阳王在跟前,就一阵风似的跑进来,冲着主位的黛玉就大叫:“林姐姐”!
众人都愣住了。
黛玉哭笑不得的看着湘云和惜春,竟然还有鸳鸯。三人一愣,发现旁边竟然坐着一位不认识的,领口明显露出里头的黄袍。淮阳王更吃惊,天底下谁这么大胆,见了黛玉还叫“林姐姐”,便是宫里……不对,宫里同辈的黛玉最小。除了叫她一声妹妹,就得公主或者姑姑的叫,谁还有这么个叫法的?乱了规矩大不敬这是!
还是林隐龙先开口,忙问道:“鸳鸯,你怎么来了,澈儿呢,你交给谁了?还有府里的事儿?来也不说一声……”挠着额头满地打转,这……这年头,什么大不敬,都造反了。丢下自己儿女也就罢了,黛玉的娇儿,才一岁半,她丢给谁了?这不是?唉!跺着脚,将地跺个窟窿,一脚遁回去好了。
“我押着她来的,怎么样,不怪她了吧?”合昌公主扶着水月的手,缓缓走进来。
呃……这下更乱,这都什么事儿嘛!
“好妹妹,别担心,母后说父皇不见澈儿就难受,非要我将他送到宫里去。刚好,我把璨儿也送去,两人做个伴儿。趁着这功夫出来玩,如何?”合昌公主赶紧解释道。
“澈儿……”提到娇儿,黛玉哪里还管别的,赶紧问道,“他现在好吗?乖不乖?启儿素来最爱欺负他,送到宫里……”想想抓着佛爷,厉声责问道,“当初就说带着他,去年带着他就好好儿的,你偏偷懒。澈儿和咱们在一块儿习惯了,宫里他不大喜欢,也不大习惯。这可怎么办?若是父皇让启儿带到东宫,那些人又要欺负他。”
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