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儿默默的随着刘如蕴走了一段才一脸惊诧的看着刘如蕴:“姑娘,你和原先真的不一样了。”刘如蕴侧头去看她:“怎么不一样了?”珍儿笑了:“姑娘原先性子是容不得人这样说的。”说着叹息:“姑娘若早这样,当初和潘家也不会。”
说着珍儿急忙用手掩住嘴,潘家?刘如蕴轻轻一笑:“珍儿,就算如此,我也不会似她们一样的,我要的,定是别人不肯给的。”珍儿听的糊里糊涂,刘如蕴推她一下:“好了,路都走过了,客栈在那边,我们要转回去。”珍儿越发惊诧的看着刘如蕴:“哎呀,奴婢怎么忘了,姑娘反倒记得?”刘如蕴只是一笑,两人转身往来路去。
客栈院子里已经恢复了平静,陈妈妈手里抱着个包裹,正在交代着小婉什么,小婉频频点头,陈妈妈的装扮又和平时一样了,头发梳的一丝不乱,身上的衣裳浆洗的平平整整,除了双眼的赤红,没人能知道方才发生了什么事。
看见刘如蕴她们进来,陈妈妈急忙迎上前,嘴里还有些嗔怪的道:“姑娘你出门怎能不。”话没说完,陈妈妈急忙止住,自嘲的道:“惯了,改不了了。”刘如蕴心里又有些不好受,不过没说出来:“妈妈,不管在哪里,妈妈都是喂我长大的,等回了松江,妈妈好生过晚年。”
陈妈妈一听这话,张张嘴,泪又有些想流下来,用手紧紧捂住嘴没有说话,刘如蕴安抚的拍了拍她的肩,进房去了。
陈妈妈拉过小婉继续絮絮叨叨的说些怎么照顾刘如蕴的事情,这些话虽然在小婉初来刘如蕴身边的时候已经讲过,但陈妈妈这次说的十分之细,刘如蕴站在窗前,看着这一老一少,珍儿看了半响,终于开口问道:“姑娘,既舍不得,又何必?”
刘如蕴转过身:“忍一时总好过一世。”这话一出口,刘如蕴触动前情,手微微的握住,自然什么也握不住,珍儿依旧糊涂,只是沉默的侍立在旁。
送走了陈妈妈,武昌城的风光自然也领略一下,少了陈妈妈在旁,刘如蕴的举动也稍大胆些,最少,能出门上街也无需坐轿了,只是去成都的船还是没有找到,寻来寻去总是没有合适的。
这日刘如蕴方从黄鹤楼回来,老板娘笑嘻嘻的迎上来:“刘奶奶回来了,厨房里有新得的鲥鱼,奶奶可喜欢,老妇人吩咐厨子烧上一尾如何?”刘如蕴点一点头,老板娘喜颠颠的正欲下去,珍儿叫住她:“可要告诉厨子,别再放那红红的东西,辣的不成。”
老板娘转身:“宋嫂子你不知道,那是从外洋传来的番椒,吃一口能提神,只有大家才有这些东西,要不是本店厨子和楚王府里的厨子师出一门,还寻不到这东西呢?奶奶既不喜欢,就吩咐他们不放。”
说着老板娘自去厨房,珍儿替刘如蕴卸着首饰,笑着道:“不是没有的东西就稀罕,怎么连这个都不知道?”刘如蕴拿下一根金簪在手里把玩,想起寻船的事,抬头问珍儿:“宋管家船寻的怎么样?我们来这里都快十天了,也该往蜀中去了,不然闻姐姐久等我们不至,会焦心的。”
珍儿答应了,刚要说话,门被敲了两下,小婉上前开门,见是客栈老板娘手里端着些饭菜,小婉忙接过谢了老板娘放到桌上,回身正欲关门,却见老板娘还站在门口,小婉正欲开口说话,老板娘已经笑眯眯的问道:“方才恍惚听见奶奶要寻船?”
珍儿点头:“是,老板娘可知道哪里有合适的船去蜀中,这武昌虽说是个大码头,那些大船却要装货,小船又不够舒适。”刘如蕴从镜子前转过身:“珍儿,请这位嫂子进来坐。”
刘如蕴的话音刚落,老板娘已经挤进了房门,走到刘如蕴身边:“奶奶,方才老妇人听隔壁院子的王二爷说,他也要买舟前去蜀中,已经定下了船,只坐的一个两个舱口,还剩下两个舱口空着,船家说舱空着就不走,不然船太轻往上面走的时候风浪太大,装货的话,王二爷又不肯,奶奶何不和王二爷合船而上?”
合船?刘如蕴手里拿着的簪子在梳妆台上画来画去,珍儿是做不了主的,老板娘等了些时,笑着道:“奶奶,这时机也是凑巧的,两位都是从南京来的,又往一个地方去,同乘一舟也是缘分。”
缘分?又是缘分,刘如蕴心里叹了一口气,珍儿想起南京城当日传的沸沸扬扬的流言,自然更不敢说话,只是垂手侍立,刘如蕴手里的簪子只在梳妆台上乱画,罢了,看这个情形,大船非要装货,小船又不是很安全,就算自己肯坐,珍儿他们也不让的。合舟的话,和王二爷总也算认识,好过陌生男子,就算要等个一般的女子合舟,也不知道等到何年何月。
主意定了,起身道:“既如此,就和王二爷合舟也可。”珍儿方要阻止,刘如蕴的眼睛看向她,珍儿垂手:“是,既这样,等会奴婢去和管家说了姑娘的意思就可。”
老板娘见刘如蕴肯了,站在那里还是没走,刘如蕴正坐回桌边,预备拿起筷子吃饭,看见老板娘还站在那里,笑着吩咐小婉:“小婉,拿串钱给嫂子买酒吃,谢她来报信。”老板娘连连的福了下去:“谢过奶奶了。”
小婉已经取了钱出来递给老板娘,老板娘拿了钱,又福了一福,这才走了。珍儿给刘如蕴打了碗汤,轻轻吹凉才放到刘如蕴面前:“姑娘,你又何必答应和王二爷同舟,孤男寡女的?”刘如蕴喝了一勺汤:“珍儿,身正不怕影斜,旁人要说,总是能找出说的理由。”
合舟的建议自然也得到了王慕瞻的首肯,听到王慕瞻和一个女子同舟,柳子亮笑了:“慕瞻真是艳福不浅,此次蜀中之行,还有这样一个女子为伴,我听的客栈的人说,这女子生的花容月貌,家私富饶,又是个寡妇,若慕瞻有意。”
慕瞻有意?王慕瞻呵呵笑了一下,拍一拍柳子亮的肩:“听得子亮又看中一女子,嫂子已择了日子,子亮才是艳福不浅。”柳子亮用手抚一抚自己唇边的胡子,笑得十分得意:“慕瞻也不喝了我这杯喜酒再走?”
王慕瞻哈哈大笑:“子亮的喜酒,只怕不会少喝,等下次罢。”柳子亮放声大笑,王慕瞻瞧着他的笑脸,想起前几日柳子亮的醉后呓语,醇酒美人,终究只能得了一时,自己也不想做子亮这样的人,但是做什么样的人呢?王慕瞻摊开双手,自己也不知道,想起隔壁院子里住着的刘如蕴,她虽是女子,却执意做自己想做的事,什么时候,自己也可如此?
虽说是男女各包了两个舱口,但每家带的下人都不少,上船四五日了,王慕瞻都没得见刘如蕴的芳踪,每日只能见到她的丫鬟出入,出入之时,还把舱门关的紧紧的,船上的窗都是开往江这方的,自然也看不到她开窗。
珍儿端着茶走进舱里,笑着对刘如蕴道:“姑娘,你瞧那位王二爷,成日只在船上走来走去,难道是一窥姑娘的芳容?”刘如蕴放下手里的笔,接过珍儿手里的茶,白她一眼:“这船上狭小,他又不是女子,坐不住也是有的,说什么窥不窥芳容?”
珍儿上前给刘如蕴捶着肩膀:“姑娘成日只在这里写些什么?难道还掂着书坊的生意,我瞧吴爷也是个老实头,定没有什么花花肠子,姑娘又怕什么?”刘如蕴放下茶杯,拿起自己写的东西,笑道:“不是写书坊的生意,只是筹划日后的事情。”
筹划日后的事情?珍儿愣了一下,刘如蕴已经低头重新写了,嘴里还道:“那日你说的对,我连行走江湖的规矩都不知道,又怎么行走呢?总也要多看些书,多明白一些,日后遇到事情,才好应付。”
珍儿冲口而出:“姑娘又何必应付,什么事都有大爷在后面。”刘如蕴的笔停一停:“若大哥不肯管呢?”珍儿摇头:“姑娘,大爷是绝不会不管姑娘的。”刘如蕴继续往下写,没有再说话,只怕有些事情,大哥是永远管不到的。
直到船快到了重庆,王慕瞻都没见到刘如蕴出舱门一步,从初时的好奇到现时,王慕瞻已经习惯了,船上生活日复一日,除了看些账目,也没有别的消遣,长江上的风光领略数日,不过就是那些,当船家进来报还有一日就到重庆的时候,连下人们的脸上都露出欣喜之色,这坐了许多日子的船,总算能上岸了。
珍儿收拾着东西,嘴里不停念叨,刘如蕴放下笔,笑着道:“珍儿,不过坐了这几日船你就这般,若像罗先生说的,要坐上数年的船,不知道你会唠叨成什么样子?”坐数年的船?珍儿的眼睛一下子睁大了,走到刘如蕴身边好奇问道:“姑娘是什么样的路,要坐数年的船?”
小婉已经插嘴了:“珍儿姐姐,罗先生是个番邦来的和尚,他说从他们国家到我们这里,要坐数年的船,他还说。”刘如蕴本来已重新拿起笔来写,罗先生当日所说,只怕今生今世他都不能回转家乡了,只是他是为了传教而来,心中有他的耶稣,故此不能回转家乡也无甚遗憾,若是自己能游历到外邦,就不知能不能回了家乡?
刘如蕴笔上的墨掉了一滴,墨立时晕了开来,染坏了自己方才所写的东西,游历外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游历外邦就没人知道自己是谁,就能开阔眼界,就能,刘如蕴顿感心中气血翻涌,恨不得大叫出声,她猛的站起身来,推开窗户,长江上的风带着水汽冲面而来,还能听到船工的歌声,和莺歌燕语的南音不同,船工唱的听起来豪气许多。
这样豪气的歌声正应了刘如蕴此时的心境,走出去,不仅是游历天下,而是游历外邦,长了见识,开阔眼界,再不是那个从一个院子到另一个院子的人,而是能自由翱翔的刘如蕴。一阵大风吹了进来,吹起方才刘如蕴写的东西,纸往江上乱飞,犹如一群飞鸟,小婉啊的叫了一声,上前就要关窗,见刘如蕴只是站在那里,手又缩了回来。珍儿对小婉摆一摆手。
拿出一件斗篷披上刘如蕴的肩头:“姑娘,风大,你开窗怎么也不多披件衣服?”刘如蕴用手拢一拢斗篷,若真是游历外邦,这些人都不能带着了,只是游历外邦,比蜀中之行受到的阻挠还多。
刘如蕴慢慢垂下眼帘,看着桌上的东西,雕花减妆,湖笔端砚,上好宣纸,自己出门时所带的东西和当日闺中的刘如蕴是一样的,甚至更加精美。
床帐更不消说,也是自己平时用惯的,真要游历外邦,这些东西自然也不能用了,自己真能抛开这一切吗?刘如蕴摇一摇头?但是自己既不甘心从这个院子到了那个院子,想游历天下的话,游历外邦也不是什么非分之想。
珍儿和小婉见刘如蕴只是站在窗前,脸上的神色变化不止,一会笑一会摇头,两人面面相觑,姑娘这是怎么了?
珍儿年纪终究要大些暗自在想,难道是江上有什么脏东西不成?若真有脏东西,等上了岸,要悄悄的寻个法师来作法赶走。
次日就到了重庆,王慕瞻先上了船,等他走了许久,外面重新恢复平静,珍儿才对刘如蕴道:“姑娘,王二爷已经上岸许久了,姑娘可以上岸了。”刘如蕴应了,用手抚一抚衣服,笑着问珍儿:“客栈寻在哪里?可别又和他做了邻居。”
珍儿抿着嘴上前再替她理一理妆容:“姑娘,我特意叮嘱他了,让他寻客栈时可一定要仔细问过了。”那个他就是珍儿的夫君宋管家了,他们小夫妻倒十分要好,刘如蕴淡淡一笑,若知道的少,或者也能更快乐些,只是现在不同了,什么都不同了。
下了船,上了轿,刘如蕴从轿帘里往外看,重庆的路是高高低低的,不是那种一马平川的,和刘如蕴看过的路都不一样,两边街道倒也十分热闹,人的口音也和江南一带不一样了,坐在轿中,倒似坐山轿一般,刘如蕴看了些时,放下轿帘,总算不一样了。
到了客栈,轿子一路到了刘如蕴包下的院子里,老板娘也是笑着迎上来,刘如蕴一瞧这老板娘,虽说这里是重庆不是武昌,但老板娘的笑容和身材都似和武昌那个一摸一样的,同样的头上插花戴朵,脸上描的红红绿绿,通身的绫罗绸缎裹着一身肥肉。
同样殷勤的把刘如蕴搀到房里,上茶行礼这才走了,刘如蕴坐着喝茶,望一望这客栈,小婉把刘如蕴素日常用的东西收拾出来,放到桌上枕边,刘如蕴笑道:“不须如此着急,不过住数日罢了。”
小婉连连摆手:“奶奶,这些东西收拾起来,也十分便当,并不费什么工夫,只是奶奶要在这数日,何不去逛逛呢?”刘如蕴把茶杯放下,笑着道:“逛逛,怎么现在不说不许出去了?”
小婉羞红了脸,小声的道:“奶奶,奴婢现在觉得,能出门逛逛总好过当日只在家里转来转去。”刘如蕴只是浅浅一笑,小婉也和初来自己身边不一样了,人总是会变的,为什么陈妈妈不明白呢?
在重庆住了数日,寻车等事自有管家们去操心,刘如蕴也带着珍儿她们领略下重庆的风光,重庆风光和江南风光自然也不一样,出门就是山,刘如蕴在这里走的路,倒觉得比原先二十年加起来的还多,珍儿她们虽然苦不堪言,不过看刘如蕴是兴致勃勃,自然也要跟随。
来到重庆也少不了应酬,刘如蕴手里端着杯茶,面上带着笑,和对面坐着的少妇在说话,这人是刘家在重庆熟识的商家裘家的当家奶奶裘奶奶,只见她先是问候了刘如蕴的大哥大嫂,知道他们一切安好,又嗔怪的对刘如蕴道:“妹妹既来了重庆,就该去家下住下,哪有刘爷的妹妹到了重庆去住客栈的道理,传出去,刘爷该说我们没有尽到主人之责了。”
裘奶奶声音清脆,说话也是快的不行,虽说她说的是官话,刘如蕴还是细听了才听懂她说的什么,笑着敷衍了几句,裘奶奶坐近一些,笑着拉起刘如蕴的手:“妹妹长的真是花容月貌,从没见过这样的美人,果然江南尽出美女。
虽说这话是应酬话,刘如蕴也笑一笑:“裘奶奶谬赞了,岂不闻蜀中之秀色,不独钟于男,而更钟于女?”裘奶奶用帕子掩口一笑:“妹妹这话说的和我们就是不一样,文绉绉的,倒让我想起我们蜀中有名的才女杜夫人来了。”
杜夫人?这不就是闻姐姐,刘如蕴不由坐直身子,听裘奶奶说闻蜚娥的事情,这旁人说的和闻蜚娥说的自然不同,中间多了许多添油加醋的东西,刘如蕴听的有些好笑,只是不肯说出,面上的笑变的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