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老谢,在他发现尸体的时候就已经默默地消失在了黑暗之中。陶其华後来找到的那个「人」,代替老谢走完了通道的後半程。
但是它为什麽要这样做?这只不过是诸多谜团中的冰山一角罢了。
陶其华开始感觉到了雨水的寒冷。他关掉手电筒,蜷缩到屋檐下的角落里。手机在逃离的时候落在了房间里,他无法与林深联系。离开了黑暗的送风通道之後,自己面对的其实还是一场更大的黑暗,而且此时此刻,已经是孑然一个人了。
由无助而产生的沮丧心情是人之常情,但此时此刻却有可能会坏了陶其华的一条小命。好在他并没有放任自己被情绪征服,很快就重新站了起来。
招魂客栈的外面是茂盛的芦苇荡,此刻被狂风吹得酷似一片惊涛骇浪的海洋。简单计算了一下距离,陶其华选择徒步走往後山,去找那里的看门人求助。
时间大约应该是午夜十点半左右,陶其华很快就发现芦苇荡的恐怖程度完全不亚於客栈内部。那些茂盛的芦苇足足有一人多高,狂风暴雨中更是显得鬼影幢幢;每一条摇动的枝干都有可能被误当成躲在暗处、心怀不轨的攻击者。有心脏病的人只怕是走不了几步,就会被自己的想像力给活活吓死。
为了避免被人发现,陶其华舍弃了平坦的人工栈道,走到了浅水滩上。同样由於台风的影响,平日里只到膝盖的水面已经涨到了大腿中段,这直接导致了行动迟缓。
再涨高一点,不如直接游泳算了。
陶其华正苦中作乐地这样想著,面前的芦苇丛中冷不丁窜出一个同样浑身湿透的人影,一把捂住了他的嘴巴。
完了!这下完了!
陶其华心里反反覆覆只剩下这六个字。听说人在极度紧张的情况下是感觉不到痛苦的,果然不假,比如自己现在就没有半点要死掉的感觉……
不对!是那个人根本就没有动手。
「喂,别赖在我身上。你小子还要装死到什麽时候。」
背後传来的是熟悉的声音。
「林深!?」
这简直就是从地狱到达天堂的一瞬间。陶其华转过身来,果然看见了直属学长那张镇定到缺乏表情的脸。
芦苇深处有几座凉亭和小桥,是造来供游客歇脚和观赏湿地水鸟的,此刻桥洞下面倒是成绝佳的避风港。
利用五六分钟的时间,陶其华将台风来袭之後、招魂客栈里的惊魂惨状简要描述了一遍,并沮丧地说出了老谢在送风通道里半路失踪、又有神秘人物跟在自己身後的经过。
真应了「旁观者清」的那句俗语,听到这里,林深立刻了然地点了点头。
「也许这样说有点冷酷,但你确实不应该回头去找老谢。而那个神秘人之所以代替老谢跟在你身後,就是为了让你心无旁骛地一直找到出口、离开招魂客栈。」说到这里,他没有留给陶其华质疑和提问的时间,「这个问题先不理会。直接与那些被控制的人对抗,只会背上杀人犯的罪名,我有更好的办法。」
林深是在台风到来之前,冒险搭乘一艘私人渔船回到岛上的。上岛之後,他并没有立刻返回客栈,而是去了影城外的渔村。在那里,他找到了六十多年前那场历史中最後、也是最关键的一枚碎片。
「村人说,龙王庙的遗址就在现在影城的古战场上。爆炸时,侵略者与带路的人都在龙王庙的地宫里,爆炸造成宫庙坍塌,地宫也就成了他们最後的葬身之地,算算位置也就是现在的乱葬岗附近,我们要去那里搞定鬼魂。」
这一句话说起来倒是轻松,实际操作起来却很有些难度。
俗话说:「隐藏一滴水的最好办法,就是将它汇入海洋」;而隐藏一座坟的最好办法,自然也是「将它藏进一堆坟冢中去」。
深一脚浅一脚地从芦苇荡里走出来,陶其华放弃了去山上寻找帮助的打算。两个人冒著瓢泼大雨,悄悄朝著乱葬岗旁的小树林走去。
古战场幅员开阔,乱葬岗上坟茔成山,其下更是暗埋了很多用於表演的机关暗道。与六十多年前相比,地形地貌显然有了很大改变,这无疑增加了搜寻的困难度。
看著眼前这一大片横七竖八的墓碑与棺材,陶其华忍不住提出了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影城开发的时候,尸骸会不会已经被迁去了其他地方?」
「不可能。」林深给予了一个绝对的回答。
「一来,影城建造时,雇佣了大量的村民担当基础建筑工作,但没有一个人知道尸骸被迁移的事;二则,娱乐圈的人对於鬼神之说都有些敬畏,若非迫不得已,不会对真正的坟冢或尸骸动手。更何况,还有那麽一些制作人很期待片场会出现一些灵异现象,就算不能大卖,也能成为话题新闻。」
有时候时间越是紧迫就越是无法心急。短暂的商议之後,陶其华与林深决定分头行动,从南北两边开始搜寻。
根据村民的描述,尸骸的存放处是一个巨大的坟头,上面没有竖碑,边上却种著一棵树。这是因为给日本兵带路的正是当时贾家碉楼的主人,树是一个曾经受过他恩惠的村民做的标记。
但自他死後,贾家彻底凋落,而在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族人,也耻於给一个叛国之人上坟。因此坟墓上虽然种树为记,也从未有过人前来祭扫。
乱葬岗上的确有很多树,水桶粗细的就有十来株,六十年树龄以上的,肯定会很显眼,而这绝对是一个起到决定性的线索。
事不宜迟,陶其华爬到了地势较高的一个缓坡上,开始寻找起可能的目标。
大雨倾盆的深夜里,乱葬岗上腾起一阵阵游魂似的雾气。破旧的召魂幡在破旧的棺材上晃来晃去,乍看之下,就像是有什麽东西要从地府里爬出来。脚边上,存放童尸的陶罐里积满了水,一些奇形怪状的东西被泡得漂浮在罐口。
就算知道这一切都是人造的,陶其华也禁不住毛骨悚然,他一遍遍地告诉自己要挺住,如果自己吓破了胆子,那没命的将会是整间招魂客栈的人。
在原地转了将近三百六十度之後,他的目光锁定在了五十公尺开外的一株大树身上。
看样子那是一棵老槐树,撑开的树冠像是一把巨伞,将四五座道具坟墓笼罩了起来。在它的东侧,果然是一个直径大约十公尺左右的大土堆。
陶其华马上跑过去仔细查看,发觉那上面既没有摆放任何道具,也没有埋设游览所需的机关。他立刻找来了林深,得到了同样肯定的判断。
那些作祟鬼魂的尸骸,应该就埋在这个土堆之下。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面对眼前这个高出平地一人有馀的土堆,如何才能直捣黄龙?
「你……有没有带家伙来?」冲著土堆看了足足有半分钟之久,平时足智多谋的林深有些恍惚的问道。
陶其华苦笑著晃了晃自己的折刀。「用这个挖,等挖到地宫,估计明年的台风都要来了。」说到这里,他突然有了个主意,「这里机关道具这麽多,不如我去找点儿木棍铁棒什麽的来。你等我一下!」
不等林深反应,他立刻三步并作两步,跑到大槐树下的道具坟堆里寻找起来。
一时间也想不出其他更好的办法,林深决定先帮忙找了再说。他只朝前迈出了两步,突然听见大树下发出了一声惊呼。
难道是有人追过来了?林深心里一沉,随手抓了一块石头快步走过去。只见陶其华一个人毫发无损地站在那里,指著一座道具坟瞪著眼睛、张大嘴巴。
「这是什麽东西?」
从前面看起来呈馒头状的大坟头,背後居然安著一扇样式现代的铁栅门,里面黑漆漆的,倒像是有通往地下的台阶。
「少见多怪。」林深只看了一眼就了然道:「这是用於检修内部机关的通道,你以为地底下那些道具不会坏……」
等一等!话说到一半戛然而止,林深的眼睛突然亮了一亮。
他举起了手上拿著的那块石头,并且吩咐陶其华道:「快去捡块石头,要大的!我们把门锁砸开!到地底下去!」
覆盖在地宫表面的泥土实在太厚了,在没有合适工具的情况下很难开挖。所以林深决定开辟一条新路——从侧面下手。
在两个大男生的合力攻击下,老旧的铜锁很快跌落在地。拉开栅门之後,一股泥土与石灰混合的森冷气息喷涌而出。陶其华还记得林深以前说过,这就是阴气。
按照林深的判断,在乱葬岗的地下,应该修筑有一个满布著机关道具、以及电缆电线的「地下工作室」,而这个工作室与龙王庙地宫可以说是「最近的邻居」。只要能够把握住正确的方位,只要拆掉几块砖头就可以进入地宫了。
事情的发展,的确正如他所预测的那样。
走下将近二十级台阶,他们来到了地下大约八公尺深的地方,这是一个人工开挖出的地下室,比想像中宽敞许多。
靠墙摆放著一些配电箱,而最显眼的则是屋子正中,那个被铁栏杆围起来的机关装置——一具长发白衣的乾瘪女尸,以电机传动控制升降,再拿著手电筒向上扫视,原来露出地面的坟头也受机械控制,可以应表演需求完成开合动作。
林深打开了配电箱,稍微琢磨了一会儿,成功开启了照明。久违的强烈亮光照得两人短暂失明片刻,等到适应之後,才发现这里远比预计的要宽敞许多。
看起来,乱葬岗内的所有机关,其下的控制室都是彼此打通的,这样有利於检修控制,对於空气的流通也大有好处。陶其华四处走动了一会儿,从一张工作台下面发现了榔头、扳手、老虎钳等工程用具。接下来就是确定地宫的位置了。
「快来看这里!」林深向著陶其华招了招手。
他站立的地方距离女尸机关大约十五步左右,是一堵一人多高的砖墙。惹眼的是,在正中央距离地面大约一点五公尺的地方,悬挂著一座暗红色的木质佛龛。龛台上摆放著一个黄铜香炉,里头积了满满一罐香灰。
香炉後面并没有牌位。与周围用石灰粉刷过的白色墙壁不同,这里裸露出的是一片形状较小的青色「香糕砖」(注:香糕砖是宋代的典型砖,外形似香糕,较现代砖细长。这种砖比普通的砖要沉,硬度强,敲起来声音清脆),再仔细看,有些边沿上还标有甲乙丙丁以及一些烧制出来的数字。
现代工艺制作的砖块,就算需要标记也很少会使用笔划繁琐的干支符号,这堵砖墙应该很有些年代。
陶其华迅速推算了一下这堵墙的方位,应该正位於大土堆的边沿。
显然这就是地宫的残墙。
事不宜迟,林深走上前去,一手将香炉挥到地上,神龛是利用两枚铆钉简单地挂在墙上的,很快也被轻松取下。一块大约一公尺见方的青色砖石在面前彻底裸露了出来。
在动手之前,陶其华提出了一个问题:「凿通了墙壁之後,又该怎麽办?怎麽样才能超度掉那些阴魂?」
林深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此时此刻,就连他也不知道即将面对的会是什麽样的情况。
在地下室里发现的工程用具发挥了用处,陶其华与林深手脚并用,首先砸松了位於中部的几块砖头,然後使用螺丝起子、撬棒等工具,左右上下地一通猛撬。皇天不负有心人,工程进行了大约十分钟左右,第一块青砖就被彻底取下来。
地宫里面究竟是什麽情况?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陶其华矮下身子就准备往窟窿里看进去,所幸被林深眼疾手快地一把拉住了。
「别动,仔细看!」说著,他侧身站到了窟窿边上。
以他的白色T恤当背景,陶其华这才看见有一股黑色的气体正从窟窿口徐徐往外吹送,过不了多久,地下室里开始出现一种腐败的臭味。
「这就是比阴气更厉害的东西,尸气。」林深如此解释,「是那麽多人埋在地宫里腐败而成的。要不是我刚才拉住你,恐怕你现在已经看不见了。」
被他唬得连连咋舌,陶其华当然不敢再莽撞。两个人继续重复敲打翻撬的步骤,又一口气掀掉了七八块砖头。很快,一个初具规模的「洞口」成形。
林深打开了地下室的换气开关,盘桓的尸气被源源不断地抽向地面。过了大约一刻钟之後,用肉眼已经看不见洞口有黑气外露,入洞的时机终於成熟。
两个人揣好了防身工具,又将手电筒拿在手上。由林深打头阵,弯腰躬身跨入了地宫。
陶其华曾经看过一些室友买的盗墓小说,也曾经对於小说主人公的那些传奇遭遇颇为神往,不过他很快就明白了「艺术高於生活」这个道理——身临其境的感觉并没有那麽美妙。
由於爆炸坍塌的关系,地宫已经基本上失去了原有的建筑形式。粗大的木梁一头搭在石质的承重墙上,另一边则几乎碰到了地面。两个人弯腰躬身向前探索,小心翼翼地避免碰到任何物品,以免引起二次崩塌葬送了小命。
值得庆幸的是,这一段七八公尺长的通道是破损最为严重的部分,艰难通过之後,接下来的情况似乎就变得轻松许多了。
手电筒在地下八公尺深的黑暗中扫射,很快照出了一堵高大的石门。它呈现出左开右闭的姿态,坚挺地屹立并支撑起了附近木梁的重量。陶其华略带崇敬地用手电筒从上到下地打量著它,居然发现了一个意外的惊喜。
那是一副栩栩如生的浅浮雕,刻的是传统习俗中龙王旒冠宝衣的帝王形象。在手电筒光的照射下,那袭宝衣居然像沾满了露珠似的闪闪发光。
珍珠,都是珍珠!
一粒粒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天然海珠,被装饰在地宫的门板上。这瞬间给予了陶其华一个强有力的提醒——那枚传说中的极品「龙珠」,很可能真的存在,而且就在这地宫里!
只要有了龙珠,不要说学费了,就算是不上学都没问题吧?一想到这里,陶其华忍不住激动起来,可还没高兴多久,他就开始觉得头晕,视线也有些模糊。
觉察到了他的异样,黑暗中传来了林深的告诫声。
「洞口刚打开,空气稀薄。你要是把小命给高兴没了,多好的宝贝都带不出去。」
石门的出现是一个信号,代表著地宫的核心部分很可能就在前方不远处。那里有著存放巨型珍珠「龙珠」的宝函,而在招魂客栈里作祟的鬼魂们的尸骸应该也躺在附近。
距离最後的决战越来越近了。
短暂的休息适应了缺氧状态之後,陶其华紧跟著林深走进了石门。里面原来是一个接近圆形的石室。由於建造之初就采用的是穹窿顶结构,因此虽然遭遇了爆炸,也只有西南角的一部分发生了坍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