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俄军停战回师,美国不再需要考虑军事回应。美国派海军运输机飞到第比利斯机场并派战舰通过黑海驶到巴图米港运送人道主义救援物资(就连这也引起了俄罗斯的愤怒),但决定借助外交手段解决问题。尽管他们对萨科齐总统的能力颇感怀疑,但还是决定让时任欧盟轮值主席的法国领导外交努力。
虽然俄罗斯人当时坚持只有梅德韦杰夫一人同萨科齐会谈,但普京也在,不用说是唱黑脸的。在一次会谈中他宣称要揪掉萨卡什维利的鸟毛。(俄方否认此事,但后来普京本人间接承认他说了这话。)'31'
萨科齐来会谈时带了一份协议草案,拉夫罗夫说,“我们改了一点。”事实上,这份包括6点内容的文件被改得面目全非,比如第一句成了“格鲁吉亚和俄罗斯部队将完全撤离”。
萨科齐的助理让–大卫·莱维特回忆说:“他们把逻辑全部改过,不再是停火,不再是撤军,而基本上成了对格鲁吉亚的勒令。”
用梅德韦杰夫的助理谢尔盖·普里霍季科的话说,萨科齐“难对付,非常难对付”。他最后对俄罗斯人的谈判手法失去了耐性,说:“好了,我们对这份草案一直在来来回回说同样的话,我现在拿起笔来写一个新案文。好,首先冲突各方同意不使用武力。同意不同意?同意。”
下面还有5点:停止敌对行动,允许人道主义援助自由通行,格鲁吉亚部队撤回原来的基地,俄罗斯部队撤回战事爆发前的阵地,就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的未来地位举行国际谈判。
第五点包括一条额外条款,不久后就引起了麻烦。“在建立国际机制之前”,俄罗斯“维和人员”将采取“更多的安全措施”。这条规定伸缩空间很大,俄罗斯在和平协议生效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以它为依据在大片的安全区内,甚至在格鲁吉亚本土的某些部分维持驻军。
萨科齐带着文件飞往第比利斯。萨卡什维利拒绝接受的却是第六点,因为“未来地位谈判”似乎把格鲁吉亚的领土完整作为未定问题。拉夫罗夫接受采访时说,放入就这两个地区的地位举行国际谈判这一条款的目的就在于表明俄罗斯无意单方面承认它们。但萨卡什维利坚持他的意见。萨科齐半夜给莫斯科的梅德韦杰夫打了电话后,把这点改为:就这两个地区的“安全和稳定举行谈判”。从那以后,这样的谈判在日内瓦时断时续,未见任何成果。
但萨卡什维利大头已经输掉了。8月26日,梅德韦杰夫总统突然宣布俄罗斯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的独立。这两个新生的国家后来只得到了委内瑞拉、尼加拉瓜和太平洋岛国瑙鲁的承认,就连俄罗斯的前苏联盟国都不愿意承认。俄罗斯终于接受了科索沃的先例(当然不是接受科索沃本身)。这使全世界以为它下一步就要吞并这两个国家,而且一直就是这么打算的。
我还没有遇到过一个对现在的状况感到高兴的俄罗斯人。确实,格鲁吉亚加入北约的梦想彻底破灭了。确实,俄罗斯可以说“增强了安全”,现正在阿布哈兹修建新的海军基地。但毋庸置疑,如果和格鲁吉亚建立和平的关系,对俄罗斯的安全会更有利。
归根结底,格鲁吉亚的悲剧和它与俄罗斯的战争可能都源于一个反复无常、自欺妄想的人的个人悲剧。曾是萨卡什维利紧密同盟的尼诺·布尔贾纳泽说他“贸然宣战,坚信他能打败俄罗斯军队”。“我最后一次和他说话是战争开始5天前,我对他说:‘如果你挑起战争,我的国家就完了,我永远不会原谅你。’”可是,另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萨卡什维利在西方的支持者,特别是美国,一边告诫他不要发动战争,一边又任凭他幻想他能够全身而退。安格拉·默克尔和别人知道他狂躁冲动,但北约却鲁莽地坚持答应让他的国家(和乌克兰)加入—即使这样做使俄罗斯感到不安全。直至今日,也没人认真地设想过未来欧洲和北美所有国家可以共同努力确保安全,只想着把有些国家的安全建立在牺牲其他国家安全的基础上。
本章描述的事件比过去12年间的任何事件都更清楚地表明,俄罗斯和西方彼此互不理解,不考虑对方的关切和担心。布什说三道四、指手画脚,普京暴跳如雷、威胁恫吓。美国说俄罗斯必须放弃它“周边”的“势力范围”,俄罗斯说美国别以为自己是世界霸主。布什指责普京是专制主义,普京指责布什是冷战思维。两人都没说错,结果自然也就不可避免了。
'1' 1。 Interview with Damon Wilson; 2 March 2011。
'2' 2。 Interview with Mikheil Saakashvili; 31 March 2011。
'3' 3。 Interview with JeanDavid Levitte; 12 March 2011。
'4' 4。 Interview with Robert Gates; 16 May 2011。
'5' 5。 Interview with Stephen Hadley; 24 January 2011。
'6' 6。 Interview with Radoslaw Sikorski; 25 November 2010。
'7' 7。 Interview with Condoleezza Rice; 20 June 2011。
'8' 8。 Interview with FrankWalter Steinmeier; 20 June 2011。
'9' 9。Angus Roxburgh; ‘Geia Fights for Nationhood’; National Geographic; volume 181; number 5; May 1992。
'10' 10。Quoted in Thomas de Waal; The Caucasus: An Introducti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0); p 208。
'11' 11。Interview with Damon Wilson; 2 March 2011。
'12' 12。//。rferl。/content/Did_Russia_Plan_Its_War_In_ Geia __/1191460。html (last accessed 7 September 2011)。
'13' 13。 Interview with Gii Bokeria; 30 March 2011。
'14' 14。 Interview with Batu Kutelia; 29 March 2011。
'15' 15。 Interview with Nino Burjanadze; 29 March 2011。
'16' 16。 Interview with Mikheil Saakashvili; 31 March 2011。
'17' 17。 Interview with Sergei Prikhodko; 30 June 2011。
'18' 18。I do not regard Saakashvili as a particularly reliable witness。 His interview for the TV series contained at least two ‘memories’ that are verifiably false。 He has a clear tendency to embellish stories to his own advantage。
'19' 19。 Interview on Ekho Moskvy; published 7 August 2011。
'20' 20。Medvedev interview with Russia Today; PIKTV and Ekho Moskvy; published 5 August 2011。
'21' 21。 Interview with Condoleezza Rice; 20 June 2011。
'22' 22。 Interview with Radoslaw Sikorski; 25 November 2010。
'23' 23。I accept that this is an oversimplification。 The ethnic balance of Abkhazia changed hugely over the decades: the Abkhaz were once the majority ethnic group; and huge numbers of Geians and Russians were brought into the region during the Soviet period – a deliberate Geian policy; the Abkhaz say; to turn them into a minority。
'24' 24。 Interview with JeanDavid Levitte; 12 March 2011。
'25' 25。 Medvedev interview with Russia Today; etc; 5 August 2011。
'26' 26。 Interview with Condoleezza Rice; 14 April 2011。
'27' 27。 Interview with Sergei Lavrov; 25 October 2010。
'28' 28。 Interview with Mikheil Saakashvili; 31 March 2011。
'29' 29。 Interview with Robert Gates; 16 May 2011。
'30' 30。 Interview with Stephen Hadley; 24 January 2011。
'31' 31。In a live television phonein programme on 4 December 2008 Putin was asked by a viewer; ‘Is it true that you promised to hang Saakashvili by “one place”?’ Putin paused for a moment; smiled; and replied: ‘Why by “one”?’
第十一章 重新设定与西方的关系
第十一章 重新设定与西方的关系
高加索战争的余波
战争原是格鲁吉亚挑起,西方却站在格方一边,这使俄罗斯人怒不可遏。他们像是失去了理智,对所有的人都恶语相向。格鲁吉亚对茨欣瓦利的攻击被比做美国的“9·11”。普京按典型的俄罗斯阴谋论的思路,说是美国一手挑起了这一冲突,目的是要支持同奥巴马竞争总统宝座的约翰·麦凯恩参议员。
拉夫罗夫外长声称,某些国家用萨卡什维利来“试探俄罗斯政府的力量”并“迫使我们放弃现代化,走上军事化的道路”。他坚称俄罗斯只是打掉了格鲁吉亚用来攻击他们的那些阵地。拉夫罗夫和英国外交大臣米利班德用手机通话时,把萨卡什维利叫做“疯子”。
俄罗斯人似乎浑然不觉,他们因为出兵并控制了一个邻国的大片土地,目前在国际上极不得人心。8月底,梅德韦杰夫总统首次提出从这场战争中总结的重要结论,后来他又数次提到。他阐述了俄罗斯外交政策的5项新“原则”,其中有些原则的含义令人心惊。第四项原则宣布,俄罗斯的要务是保卫俄罗斯人的生命和尊严,无论他们在何处。这包括“保护我们在国外工商社团的利益”。梅德韦杰夫矢言,任何对他们的侵犯行为都将受到坚决回击。第五项原则宣布俄罗斯在一些地区有“特权利益”。这似乎包括与它相邻的所有有俄罗斯族居民的前苏联国家。梅德韦杰夫有意没有用“势力范围”这个词,但其实就是这个意思。这意味着,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这些新近加入欧盟和北约的前苏联共和国由于有人数众多的俄罗斯少数民族,因此也被俄罗斯正式划归它的势力范围。人们原以为俄罗斯在格鲁吉亚危机后能翻然悔悟,但它宣布的新政策证明事实恰恰相反。
俄罗斯没有谦卑地放低身段,反而借着这场战争的由头再次提出过去已经遭到过拒绝的倡议。10月,梅德韦杰夫总统跑去参加在法国埃维昂召开的会议,再次呼吁缔结一项新的欧洲安全条约,说高加索地区的事件“表明”他的主意“多么正确”,而且“证明单极国际安全体系已不再有效”。他在说什么呀?难道他忘了他的国家刚刚侵犯了一个邻国的安全和领土完整吗?他喋喋不休地呼吁缔结新条约,但无人理睬。真让萨卡什维利说着了,狐狸要求当鸡窝的主人。
至于普京,他的总理职位意味着他主要负责经济,而不是外交政策。这也为他插手“特权利益”地区提供了工具。他的主要工具是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2002年他不准各部门瓜分这个庞大的国家垄断企业,现在它成了有用的外交政策工具。能源就像手中的鞭子,随时可以用来惩罚邻国。2006年,俄罗斯同乌克兰发生天然气纠纷几个月之后,又中断了对立陶宛的石油供应,因为立陶宛没有把马泽伊基艾炼油厂卖给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而是卖给了一家波兰公司。同年,通往格鲁吉亚的输油管神秘地发生爆炸,俄罗斯却拒绝让格鲁吉亚调查人员查找证据或帮助修复输油管。2007年,俄罗斯与爱沙尼亚因拆除一座苏联战争纪念碑发生争执,随即中断向爱沙尼亚输送石油。
2008年底,俄乌之间的另一场天然气冲突山雨欲来。俄罗斯再次坚持把天然气价格提高到世界水平,而乌克兰拒绝付款。这次,克里姆林宫有西方公关公司的帮助,事先采取行动以防舆论对它不利。他们警告乌克兰(以及更靠西的客户)冲突即将发生,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派遣高层主管去各个欧洲国家首都说明情况,以确保如果天然气供应像三年前一样中断的话,人们都知道责任在乌克兰,不在俄罗斯。但是没人想到普京居然会故意切断不是对乌克兰,而是对西欧的天然气供应。
乌克兰拖欠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的天然气货款已达24亿美元。现在俄方想把2009年的价格涨至每千立方米250美元(几天后又涨至450美元)—乌克兰付不起这个价格。2009年1月1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像2006年一样,切断了对乌的天然气供应。乌克兰为了弥补短缺,也像2006年一样开始从出口管线分气。很快,匈牙利、奥地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其他国家的客户就注意到天然气气压大大降低。找不到解决办法,欧洲国家开始惊慌起来。斯洛伐克甚至考虑重启一座尘封的核电站。
1月5日,普京作出了一项惊人的决定。他召见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的领导阿列克谢·米勒,还叫来了摄影师。二人在摄影机前进行了一次装模作样的谈话,借此宣布,有史以来俄罗斯第一次要在天寒地冻的严冬切断对西欧客户—俄乌争端的无辜旁观者—的天然气供应。他们的交谈如下:
米勒:乌克兰还欠2008年天然气货款6亿多美元。如果情况继续这样下去,乌克兰继续偷用俄罗斯的天然气,欠款很快就会达到几十亿美元。
普京:你有什么建议?
米勒:有人建议要按乌克兰偷取的数量6530万立方米减少输送到俄乌边境的天然气,将来的供气也要减去被偷走的气量。
普京:按天算吗?
米勒:是的,按天算。
普京:但是那样的话,我们的西欧伙伴就得不到合同规定的全部供气了。
米勒:是的,如果是那样,我们的西欧伙伴就得不到被乌克兰偷走的那部分天然气,但我们公司会尽全力用其他办法补上那一部分。我们可以增加俄罗斯经由白俄罗斯和波兰的供气,增加通过蓝流管道输往土耳其的供气。
普京:乌克兰的用户呢?对他们的供气也会不足。那可不是小数目:我记得乌克兰每天消费1。1亿到1。25亿立方米天然气。乌克兰消费者要受苦了,我同情的是老百姓。
米勒:据我们得到的可靠消息,乌克兰总统维克托·尤先科亲自命令单方面中止就今年对乌克兰的供气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的谈判,显然他并不同情老百姓。
普京:他不同情,但我们同情;大家都应该同情他们,我们和那里的人民是血肉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