桶筒簧贸ぷ霾反葱碌墓谟∠蟆R园⒗锇桶褪谐⊥哦庸ヒ还嵊判愕谋硐侄裕舜尾恢喂示谷淮硎д庋桓龌帷�
节点26 2014年,IT到DT,阿里巴巴的移动战略
我个人觉得手机将来会成为数据消费器,它真正改变的是生活方式,如果说PC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生产制造方式,无线互联网则是生活方式的变革,中国未来会因为无线互联网而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面向新经济体的布局
2012年,国内移动设备用户数超过了PC上网用户数。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越来越普及,其功能也越来越完善。仅2013年一年,新增的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就高达5300万。当大多数人同时拥有PC与移动设备时,智能手机具有的随时随地时效性与良好的用户交换页面往往能优先得到用户的青睐。
马云在诸多场合表示过,移动互联网是PC互联网最大的挑战,同时它也是互联网最大的支持者。很多互联网业内人士尚未对PC互联网研究透彻,就被历史的潮流推入了移动互联时代。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人的思想依旧,以PC互联网时代的视角来看待传统行业,而那些移动互联网人士已经站在新的视角开始观察互联网,这对全球互联网公司都是巨大的挑战。
马云还认为,中国移动互联网的机会要超过PC互联网,尤其在三、四线城市,中国的农村有望跨越PC时代,直接过渡到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个人觉得手机将来会成为数据消费器,它真正改变的是生活方式,如果说PC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生产制造方式,无线互联网则是生活方式的变革,中国未来会因为无线互联网而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移动端竞争日趋激烈,阿里巴巴在移动端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早在几年前,阿里巴巴集团内部就开始尝试研发各种移动客户端。除了旺信、来往、淘宝及支付宝移动端、一淘火眼,O2O等本地生活类移动应用也在重点开发中。据悉,由阿里巴巴自身推出的移动互联网产品,已近30个。
此外,阿里巴巴系也在整个移动互联网上下游进行大规模的收购。一方面力推自己原有的优势领域,围绕着电子商务进行产业布局,如全资收购高德地图、入股新浪微博、推进移动支付等,在O2O领域做了诸多的尝试;另一方面,以“广泛撒网,重点捕鱼”的方式投资收购了众多移动产品。继百度收购91之后,阿里巴巴又收购了UC,成规模的独立移动互联网企业所剩无几。移动互联网的资源和用户在不断地向传统互联网巨头集中,对于创业企业来说,竞争环境更加残酷,而能够吸引到大量用户的移动端产品则可能成为传统互联网巨头收购的下一个目标。
从战略层面上来讲,阿里巴巴优先对移动端资源碎片进行整合。在组织架构上,阿里巴巴集团成立了专门的无线事业部,并在每个事业部内形成了独立的无线业务模块,由内而外地衍生出更多的无线产品。
马云也多次对无线事业部的同事表示:“你的职责就是灭了淘宝,你灭了淘宝的时候,就是你成功的时候,而不是说帮助淘宝更强大,在你好的时候必须想办法打败你自己,在你不好的时候想办法把自己做强。”
未来淘宝无线方面的目标就是再创造一个与PC端相当体量的手机淘宝。根据淘宝无线方面得到的数据消息,2012年无线淘宝的累计用户访问量突破3亿人次,其中成交用户达6000万,无线淘宝业务交易比例也占到大淘宝业务体系的近7%。
两个视角看阿里巴巴的并购
第一,从未来社会发展看今天的商业选择。有许多人都曾说,阿里巴巴一系列的并购的确有些看不懂,那是因为阿里巴巴所做的一系列并购不是从今天的格局着手的。比如说文化产业,它更应该是从世界各先进国家文化产业在GDP中的占比来看的。今天中国的文化产业在GDP中只占3%,而在发达国家,比如美国、日本都占百分之十几。当然健康产业、环保产业这些都与中国国情更直接关联。
第二,从消费者或者用户的行为习惯着手。未来是用户的选择决定制造业,也就是C2B,阿里巴巴手中有大量的买家数据。这些数据和正在生存的数据,将决定未来中国的制造商生产什么、何时生产、何时送达等,这些以前是由制造者说了算的事情。为此,我们今天看到的阿里巴巴的并购对象基本上都具备一个特征,那就是都是与大数据发生强关联的公司。这也就是阿里巴巴最新提出的DT新战略。
马云恐惧了吗
2014年春节期间,手机上最流行的“游戏”不是一款真正的手游,而是腾讯微信开发的一款产品:抢红包。
微信红包在2014年1月26日推出;而支付宝在3天之前,即2014年1月23日农历春节“小年夜”就推出了“发红包”和“讨彩头”功能。但是支付宝的类似服务,光芒却完全被3天之后的微信红包给掩盖了。
发放微信红包需要绑定银行卡。微信红包的流行,相当于为2013年8月开始的微信支付搞了一次市场营销。而在春节期间,社交网络和媒体上也流传着各种关于微信红包的夸张言论,如:“微信绑卡用户破亿,一个红包就超过支付宝8年干的事。”各种关于马云春节期间如何忐忑的段子也被编了出来,通过社交网络流传。而马云本人,则在阿里巴巴自己的移动社交软件“来往”上,将微信红包称为一次“偷袭珍珠港”。
腾讯微信调转枪口,不再对准垄断的移动运营商,而是瞄准了支付宝一直在努力耕耘的移动支付,并进一步虎视眈眈地盯着阿里巴巴的根基——电子商务。
同时,“微信颠覆一切”的想法在互联网世界流行。尽管理性的互联网观察者都认为这可能是微信的不能承受之重,数据也并不支撑这个判断。更有人借用流行的科幻小说《三体》中星球战争的说法,声称微信对于其他互联网公司,就像高维文明对低维文明的攻击,“毁灭你,但与你无关”。
再之前,则有“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船票”的提法。马化腾在2013年接受央视《对话》栏目采访时自谦说:腾讯凭借微信拿到了移动互联网的半张船票;如果微信不是腾讯自己的产品,他也会被吓出一身冷汗。
反观阿里巴巴。已经宣布卸任CEO的马云给人的感觉,仍是在亲力亲为,亲自领军向微信“宣战”。他和阿里巴巴应对微信的反应,被人最多看到的,是强推自己类似微信的产品“来往”。阿里巴巴的高管们立下军令状,将“来往”的用户数同自己的奖金挂钩,并且要求阿里巴巴的每个员工都相应拉来一定数量的用户。
马云“宣战”的这段话也在互联网上广泛流传:“今天,天气变了,企鹅走出了南极洲,它们在试图适应酷热天气,让世界变成它们适应的气候。与其等待被害,不如杀去南极洲。去人家家里打架,该砸的就砸,该摔的狠狠地摔。兄弟们好好玩吧!微信IM本来就不是我们的。把企鹅赶回南极去!动起来!我们11月底将清点每个人的努力,我们12月的冬季攻势要更猛。明年夏天,我们要看到火烧南极!”
当然,除了“来往”,阿里巴巴还通过投资和收购,布下了一连串移动互联网棋子:投资新浪微博——它是微信诞生之前最火的社交网络应用;先投资再全资收购高德地图;投资微信之外的另一款用户过亿的移动社交应用——陌陌;投资快的打车,同腾讯投资的嘀嘀打车掀起补贴大战。推广自己的电子商务移动应用手机淘宝和移动支付应用支付宝钱包。
在强推“来往”时,马云将“来往”同“微信”的战争比喻为2003年开始的淘宝与eBay的战争。虽然都是将战火燃烧在对方的领地上,但是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阿里巴巴早已不是当年的阿里巴巴,它同腾讯之间的竞争,不能再被视作大卫与歌利亚之争。尽管马云反感阿里巴巴被称为“帝国”,但媒体仍然使用了如“帝国反击战”这样的标题。
阿里巴巴前期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举动,反而被人视作“恐惧”和“贪婪”。当年的淘宝奋起而反击eBay是“勇敢”,因为eBay太过强大;今天的“来往”抗衡“微信”则是“恐惧”,因为阿里巴巴已经是一家大公司了,它自己的领土需要捍卫。当年对抗eBay,是要用创新型的服务满足更多的中国用户;今天阿里巴巴四处出击则容易被当作“贪婪”,它什么都想做,什么都要插上一脚。
只有马云提出从“IT”时代到“DT”时代时,观察者才为阿里巴巴松了一口气。这家公司终于不再纠结于一款智能手机上的移动应用,而是拿出了自己移动时代的战略。在这个战略中,可以有多个终端,但云才是根基。阿里巴巴又一次证明了自己在战略上的领先。
最后,阿里巴巴推出“来往”的一个意外结果是,马云的言论在“来往”的“扎堆”,成了他对外发声最频繁、最重要的渠道,每次他有新的文章发表,都会被迅即转到互联网上。
节点27 2014年9月,美国上市
上市从来就不是我们的目标,它是我们完成自己使命的一个重要策略和手段,是前行的加油站。但阿里巴巴人要清醒地认识到资本市场巨大利益诱惑背后有着无比巨大的无情和压力。只有很少数的杰出企业能够在资本市场持久驰骋。阿里巴巴这次在国际资本市场必将会因为规模、期待值、国界意识、文化冲突、区域政经……遭遇空前绝后的挑战和压力。只有坚持我们的坚持,相信我们的相信,我们才有可能在压力和诱惑中度过未来艰辛的87年。能够面临这样全球性挑战的企业并不多,我们荣幸成为其中的一个。
感恩过去,敬畏未来
2014年5月7日,阿里巴巴集团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IPO招股书。招股说明书中表示阿里巴巴现今是电子商务最大的交易平台,涵盖零售与批发贸易两大领域。淘宝、天猫与聚划算,构成“中国零售平台”;阿里巴巴国际站和1688。,分别是国际与国内批发贸易平台;速卖通是阿里巴巴旗下的国际零售平台。截至2013年底,淘宝和天猫的活跃买家数超过2。31亿,活跃的卖家数大约为800万。2013年,“中国零售平台”的交易总额达到15420亿元,约合2480亿美元。阿里巴巴目前的规模很明显远超eBay和亚马逊,成为全球第一。
另外,2013年,大约有113亿笔的交易在阿里巴巴旗下的“中国零售平台”达成,平均每个买家购买了49笔,每一笔的成交额约136元。按照这个数据计算,相当于每个买家一年时间内有6700多元花在了阿里巴巴。6700元是淘宝和天猫上买家的平均消费额。在淘宝上还活跃着100多万被称为“剁手族”的购物狂人。数据显示,他们人均年购物总额高达16。16万元!数量庞大的买家群体的鼠标点击,产生了同样数量惊人的包裹。2013年,淘宝和天猫共产生了50亿个包裹,占中国当年包裹总量的54%。
招股说明书中显示,2013年的2~4季度,阿里巴巴集团的收入为404。73亿元,运营利润达207。38亿元,运营利润率约51。2%;净利润177。42亿元,净利润率达43。8%。
阿里巴巴集团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向卖家提供的互联网营销服务和从交易额中抽取的佣金。淘宝通过售卖展示广告、搜索关键词竞价等获得收入,天猫商城、聚划算和速卖通则从商家的成交额中抽取佣金和收取技术服务费,1688和阿里巴巴国际站通过收取会员费和提供互联网营销服务获得收入。
阿里巴巴的高利润,是与其轻量化运营的方式有关的。纯粹的平台模式下,毛利率水平一直很高。2009年以来,阿里巴巴集团毛利率一直在70%上下浮动,最低66%,最高78%。
借助于平台模式,随着平台交易额的提升,阿里巴巴的收入规模也水涨船高,相应的成本和费用占比则快速下降,运营利润率和净利润率迅速攀升。2013年,阿里巴巴集团的运营利润率为51。2%,净利润率为43。8%。每年保持50%以上的高速增长。
未来几年,中国的在线零售市场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目前,在线零售占中国总零售市场的份额仅为7。9%。艾瑞咨询预计,到2016年,中国在线零售市场的普及率将达到11。5%,规模达3。79万亿元。这意味着从2013年至2016年,年复合增长率为27。2%。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和天猫平台,占据中国网购市场的绝对领先地位,预期增速将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阿里巴巴上市,也是普通员工获得回报的一次机会。2014年5月7日凌晨,马云向全体员工发送了内部邮件,介绍了此次上市的事情,提醒员工要“感恩过去,敬畏未来”。
在邮件中,马云说:“上市从来就不是我们的目标,它是我们完成自己使命的一个重要策略和手段,是前行的加油站。但阿里巴巴人要清醒地认识到资本市场巨大利益诱惑背后有着无比巨大的无情和压力。只有很少数的杰出企业能够在资本市场持久驰骋。阿里巴巴这次在国际资本市场必将会因为规模、期待值、国界意识、文化冲突、区域政经……遭遇空前绝后的挑战和压力。只有坚持我们的坚持,相信我们的相信,我们才有可能在压力和诱惑中度过未来艰辛的87年。能够面临这样全球性挑战的企业并不多,我们荣幸成为其中的一个。”
同时,马云还特意提到了员工持股的事情,称集团HR将会发出处理方案,“这是件令人高兴的事。我们也必须坚持‘认真生活,快乐工作’的原则,请大家处理好自己的财富,在照顾好自己、家人的同时,力所能及地做些回报社会的工作和捐助。”
最后,马云仍旧重申阿里巴巴在上市后仍将坚持公司的使命和原则,“阿里巴巴人,过去15年我们过得很艰难,但很精彩。未来的每一天注定不会平凡,不会简单。今天不努力,我们可能看不到明天的太阳。没有一家企业会持久顺利,我们在坚持我们坚持的同时,必须为客户而变,为世界而变,为未来而变。”
穿布鞋的马云
在写这本书时,阿里巴巴正值上市缄默期,如果没有什么意外,2014年9月,我们将看到一个世界前五名的公司诞生,也许还会是前三名。马云无疑是近代以来中国最了不起的创业者,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