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大家在惊疑中散会,谈判又陷入僵局。直到27日,商务印书馆当局鉴于开学在即,再拖下去损失巨大,只得让步。晚上九时,茅盾等13名罢工中央执委和资方代表高翰卿、张元济、王云五、鲍咸昌、高梦旦、王显华等在协议上签字。
8月28日上午,商务全体职工大会于东方图书馆的广场上举行,王景云任主席,茅盾代表罢工中央执行委员会报告了谈判经过,解释协议内容,指出复工条件之主要项目如增加工资,承认工会有代表工人之权,改良待遇,优待女工等。茅盾报告完毕,受到商务全体工友的热烈欢呼!商务印书馆的罢工胜利,又推动了上海工人运动的发展。
商务印书馆罢工胜利之后,茅盾又投入文学和正常的政治活动中去了。
此时,国民党右派在孙中山逝世后,活动猖狂,1925年11月23日在北京西山碧云寺开会,在孙先生墓前,公然反对孙先生的三大政策。会后夺取了上海环龙路四十四号,作为他们在上海的总部。公开宣布开除已经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
恽代英等人是第一批被开除者,茅盾是第二批被开除者。中共为了反击国民党右派的进攻,指令恽代英和茅盾筹备两党合作的国民党上海特别市党部执行委员会。12月,上海特别市党部成立,恽代英为主任委员兼组织部长,茅盾为宣传部长,张廷灏力青年部长。
正当国民党右派势力猖狂进攻时,帝国主义仍对中国工人罢工耿耿于怀,举起了屠刀,11月29日,五卅运动的领导人之一,曾任上海总工会代理委员长的刘华被密探逮捕,并于次日引渡到军阀孙传芳处。12月17日,刘华被军阀秘密杀害。这一事件在英文《大陆报》上披露后,立刻引起广大爱国人士的极大愤慨!上海的许多文化人纷纷签名,要求保障人权,制止军阀勾结帝国主义者破坏国法。茅盾、丁晓先、叶圣陶、郭沫若、陶希圣、樊仲云、郑振铎、丰子恺、徐调孚、胡仲持、李石岑、周建人、王伯祥、蒋光赤等44人签署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人权保障宣言》,发表在1924年1月13日的《民国日报》上,抗议军阀杀害刘华。不久,茅盾又和恽代英、张闻天、沈泽民、郭沫若等联名于上海发起组织中国济难会,这个济难会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群众性救济组织,主要目的是营救五卅运动后被中外反动派逮捕的革命者,救济其家属。因该组织公开是群众性的,所以成员来自各个方面。
在五卅洪流中,茅盾的政治才能得到一次展现,其政治热情得到一次强化,茅盾觉得少年时代那种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在为共产主义奋斗中,寻到了一种途径。
第八章大革命风暴
1925年10月的一天,茅盾的胞弟沈泽民夫妇来到茅盾家里。茅盾母亲见小儿子、儿媳难得一起来茅盾家,十分高兴,表示今天一定要弄些好吃的菜来招待。
沈泽民不见哥嫂,见母亲带着侄女侄儿在家里,便用乌镇话问道:
“妈妈,阿哥阿嫂呢?”
“还没有回来,你们先坐一会儿,帮我看看小孩,我去买点菜。”茅盾母亲说。
“妈妈,不要去买菜了,有什么随便吃点就行了。”梳着短发,一张圆脸,一笑有两个酒窝的张琴秋忙拉住婆婆。
“也好,估计德沚回来会带些菜来的。你们也好长时间没有来了,最近忙些什么?”茅盾母亲端详着小儿子、儿媳,问道。
“妈妈,最近,我和琴秋要出去,估计时间不会太短,今天来,也是来告诉妈妈,也和哥哥嫂嫂告个别,以后可能在几年时间里,只能写信了。”
沈泽民沉吟俄顷,对母亲说明了今天的来意。
“去那里?”茅盾母亲敛起脸上的笑容,问道。
“去苏联。”沈泽民笑笑道:“党内已经作了安排,要求我们两人等通知,去那边主要是进中山大学读书,同时研究他们的革命经验。”
“琴秋也去吗?”茅盾母亲一听去苏联,心里放下心来,同时担心小儿媳怎么办?“是,我也和德济一道去。不过,什么时候可以动身,现在还不知道。”张琴秋也笑吟吟地对婆婆说。心里漾起一股幸福感。
“也好。一起去,可以有个照顾,去那边,增长些见识,还是大有用处的。”
茅盾母亲鼓励儿子儿媳去苏联。
正说着,茅盾夫人孔德沚提着篮,背着包回来了,她此时正在一所中学工作,下班回家时,顺便买些蔬菜回来,今天还买了一条鱼来。见沈泽民、张琴秋在,十分兴奋地说:“阿二,琴秋,你们什么时候来的?”说完,菜篮刚放下,又立刻被琴秋拎进厨房去。茅盾母亲立刻起身,对琴秋说:“你和你阿嫂说话去,这里的事,我来做,今天烧几个乌镇菜给你们吃。”
张琴秋退出来。对德沚说:“阿嫂,家里人多事多,还要在外边做事,忙累了吧?”
“还好,你知道,我憋在家里,反而要生病,不如去外边干事。”孔德沚快人快语,妯娌间关系也非常好。
这时,茅盾从外边回来了,见沈泽民夫妇在,也非常高兴。大家吃过饭后谈些家乡事、家里事,沈泽民见没有外人在,便压低声音对茅盾夫妇说:
“阿哥阿嫂,我和琴秋最近已被决定派去苏联学习,现在已经在待命,什么时候动身还不知道,因此,今天是来向你们辞行的,以后恐怕只有写信来联系了。”
停了一会儿,又说“今后妈妈全靠你们照顾了,阿嫂又要工作又要管家,也够辛苦的。所以你们也要保重啊。”
茅盾一听,心里一怔,但心想去苏联那个光明的地方,也还是好的,因而听完沈泽民的话,便说:“阿二,琴秋,从中国现在的情况看,党派你们去,是对的,去那边可以学习那边的革命经验,学习建设经验,回来指导中国的革命。现在我观察,中国革命缺少的是人才。”茅盾为弟弟、弟媳去苏联而高兴。“到那边,你们两个的英语都很好,对学俄语也有好处的。不过,去苏联太远,不比阿二去日本,说回来就回来了,以后只有多写信,好让妈妈和我们放心。”
1925年10月28日,沈泽民夫妇先后坐船经海参崴,取道西伯利亚,直奔莫斯科。同去的有蒋经国、乌兰夫、张闻天、王稼祥等。在赴苏途中,沈泽民给兄嫂写来“莫斯科通讯”,告诉沿途境况,以慰兄嫂挂念。
12月底,北风伴着雪花飘飘洒洒地落在江南。不多时,东方大都市上海一片银装素裹。雪停了,清冽的寒风把上海的家家户户都关得严严实实,大人们搓着手、跺着脚,在屋里运动着暖和着。这时候。茅盾踏雪秘密出席上海市党员大会,这次大会除了报告形势外,主要是要为选举出席广州的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会上,热烈的气氛与室外寒冷的天气,形成两个世界。会上,茅盾、恽代英、张廷灏、吴开先等5人被选为出席广州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
会后,茅盾他们买了1月7日去广州的船票,订了个官舱,这艘名为“醒狮号”
的轮船,是当时上海商会会长虞洽卿开办的三北轮船公司的。还在月底时,茅盾他们得到广州电报,说大会元旦开幕。茅盾他们觉得十分无奈,开幕式是肯定赶不上了,如果会期长,还会赶上后期几天。因为当时上海到广州,轮船一般要走6天。
船徐徐离开上海码头,茅盾和恽代英等5人,站在甲板上,午夜的寒风冷得侵肌入骨。夜幕下的上海,在昏暗的灯光里,徐徐在视野里消失。在路上,茅盾望着无边无垠的大海,湛蓝湛蓝,海鸥起伏,引来茅盾的无限遐思,回到官舱,茅盾写起了“南行通讯”。此时,茅盾对革命前途充满乐观,充满信心,同时,这是第一次远行南方,自然一切都新鲜。
1月12日,茅盾一行到达广州,报到,安顿好后,茅盾和恽代英便去文德路见广东区委书记、陈独秀的儿子陈延年。陈延年向茅盾他们讲了中共中央的三点意见,即这次会议是团结国民党左派和中间派;打击西山会议派;党不在选举国民党中央委员会时争席位。
茅盾他们还知道,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已在4日正式开幕,258名的代表中,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占了绝对优势。此时的广州,全国许多政治精英都汇集在一起,给青年茅盾大开眼界,在“二大”,他认识了不少政治名流。会议一直开到19日才结束,足足开了半个月。会议的声势非常大,通过了“接受总理遗嘱决议案”,“对外政策决议案”,发表了致苏联及致世界被压迫民族及一切被压迫阶级的友好电文。大会又通过了弹劾西山会议派决议案和“处分违反本党纪律党员决议案”,开除了西山会议派邹鲁、谢持等人的党籍,并给林森等人以书面警告。同时,又选举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19日大会结束后,茅盾正打算整理行李回上海。陈延年派人来找茅盾和恽代英,要求茅盾和恽代英都留在广州工作。茅盾问在哪里工作?答曰:“沈先生留在中央宣传部。恽先生去黄埔军校当政治教官。”茅盾没有二话,放下正在整理的行李,他知道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是汪精卫兼的,而汪认为工作忙,请毛泽东代理宣传部长。对毛泽东,茅盾早几年就认识了,也听他谈过对形势的看法,十分深刻。
这时,茅盾对来人说:“那好,但我要与上海家里打个电报,说一下。”“应该,应该。那请沈先生梢候,我去叫车,送沈先生去住处。”
一会儿,车子来了,茅盾提着行李,随来人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的住处——东山庙前西街38号,原来,毛泽东带家眷就住在那里,也是《政治周报》的通讯处。
在这幢简陋的楼房里,毛泽东和夫人杨开慧住在楼上,楼下住着女仆和麻面黑脸的肖楚女。
茅盾到了那里,毛泽东、肖楚女在迎接。茅盾与肖楚女是第一次见面,毛泽东已是老朋友了,毛泽东告诉茅盾说:“中央宣传部在旧省议会二楼,离这里较远。”
“没有关系。”茅盾笑笑。又问:“工作上有什么要求。”
“过两三天后,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委员开会,到那时,我将提出任命你为秘书,请中常委通过。”毛泽东认真地说。
茅盾一听,有些惊讶,不解地问:“任命一个秘书,也要中常委通过么?”
“当然,部长之下,就是秘书,其他如妇女部、青年部也都如此。”
“那我,恐怕不能胜任吧。”茅盾一听秘书是在部长之下,觉得担子很重。
“不要紧,不要紧,”毛泽东连忙摆摆手,宽慰道:“肖楚女同志可以暂时帮助你处理部务。”又说:“我呢,有个农民运动讲习所,不能天天到宣传部办公,而《政治周报》的编务也由沈先生你来主持了。”毛泽东交待着宣传部的有关工作。
2月8日上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通过了“宣传部提出沈雁冰为秘书”等议案。
《政治周报》是国民党政治委员会的机关报。1925年底创刊。茅盾从毛泽东手里开始接编第五期。茅盾到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办公。汪精卫、毛泽东都作了指示,茅盾和肖楚女还亲自动手,写了宣传大纲。
2月16日,国民党中常委开会,决定在毛泽东因病请假两星期期间,宣传部的部务由沈雁冰代理。由此,茅盾更加忙碌了。
3月,中山舰事件发生后,茅盾又奉命回到上海。接替茅盾编《政治周报》的是从上海来的张秋人。
张秋人是浙江诸暨人,和茅盾一样,也是中共早期著名的活动家和宣传鼓动家,早期一直在上海从事革命工作。1926年3月21日,张秋人到达广州,茅盾交代张秋人后,去拜访汪精卫,汪精卫说:“你要回上海,我不久也要舍此而去,天下事不能尽人意,我们的事业没有完,我们后会有期。”
言辞之间,十分感慨时局的变化。临走,茅盾又去向刚刚从湖南考察农民运动回来的毛泽东辞行。毛泽东希望茅盾回上海后,替广州国民党中央办个党报,有了眉目就来信。茅盾一一答应。
茅盾依旧坐“醒狮轮”回上海。他站在甲板上,浮想联翩,他目睹国共两党中那种复杂、微妙的关系,也目睹了广州那种变幻莫测的政治形势,感慨万端。碧蓝碧蓝的大海,涛声依旧,革命的热情依然,但革命的前途如何?
茅盾回忆3个月之前,5人共赴广州开会的热烈情景,今天是一人归沪,心中自然又万般惆怅。
茅盾回到上海,一回到家,商务印书馆的朋友郑振铎便来看望茅盾,郑振铎告诉茅盾:“当地驻军派人到编译所问过几次,我们回答说,从前在这里工作,现在到广东去了。”“他们怎么知道我在这里?”茅盾疑惑地问。
“香港报纸上说你是赤化分子,过去做过什么事,说得很详细,他们自然知道。”
郑振铎只好如实回答。茅盾听说后笑道:“本来我也不想在编译所工作了,现在我就辞职。”郑振铎一听,脸上露出尴尬的神色。
第二天,郑振铎又到茅盾家里带来一张九百元的支票,告诉茅盾说,这是退职金。同时又从袋里摸出一张商务印书馆的百元股票,说是商务当局报答茅盾十年来在商务的贡献。自此,茅盾彻底离开自己工作、生活了十年的商务印书馆,几乎成了一个职业革命家。
于是,茅盾开始积极为实现毛泽东的嘱托而奔走。茅盾离开广州后不久,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分别于4月13日上午和5月4日开会讨论通过“毛泽东同志提议开办上海党报案”,委托柳亚子、沈雁冰为正副主笔,和“宣传部请委托驻沪编纂国民运动丛书干事案”,决议“委沈雁冰同志担任”。因此,茅盾为办报奔波出眉目后,终因上海法租界工部局不同意而搁浅。茅盾转而编辑国民运动丛书,这套丛书是为对外宣传,对内教育训练及介绍国际政治经济状况而编辑的,当时,茅盾列出五辑书目,分别由一批革命同志撰写或编译。丛书只出一部分,后因形势发展飞速而告结束。
由于恽代英留在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