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都必须是10。也就是,所有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是一个常数,在这个例子中就是10。
这样说,也隐含着一个假定,即每单位货币的效用是不变的,是10。为什么这样假定?因为我们说过,消费者的收入是有限的,一旦收入定了,收入的边际效用也就定了。这个10,就是收入的边际效用。
收入的边际效用,跟商品的边际效用一样,随着收入增加,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在增加,但是增加的速度,却是越来越慢的,即边际效用递减。当你有一块钱的时候,这一块钱对你非常重要,每一分钱,你都会十分珍惜,很看重,如果丢了,可能会很难过。而当你有1 000万的时候,即使丢几百块钱,你也不会伤心的。富人最后一块钱的效用低于穷人。
上面的10,就是收入的边际效用。
钱花出去,相当于损失了效用,是购买商品的成本,即坏处。当你买一种商品的最后一块钱所获得的效用,即好处,大于货币的边际效用时,你所获得的效用就大于你失去的效用,是值得的,你得到的是净好处,你会继续购买该商品。
反之,如果把钱花出去所获得的效用比这一块钱的效用还小,你不如把这一块钱放在手里更好,于是你会减少购买。
所以,你会购买到这种状态:花的最后一块钱的效用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
在上面的分析中,我们运用的是边际的分析方法,它蕴含的思想是,如果一种行为的边际好处大于边际损失,我们就继续这种行为。我们需要做出抉择时,应该遵循这个原则。
我们一直也没有说效用的单位是什么,为什么?因为这个问题无关紧要。我们用的是边际分析的方法,不同单位不过是大小不同罢了,把效用单位增大或减少,对结果没有任何影响,就像水结冰的条件,跟我们衡量水的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还是华氏度没有关系一样。
有了上边的边际相等的原则,我们就可以预测消费者的行为了。
经济学就是用来解释现实世界的,如果周围世界发生了变化,人们的购买行为将会怎样?这是经济学关心的问题。
对于消费者来说,环境的变化主要是收入和价格的变化。
假设消费者消费两种商品,比如可乐和电影。如果可乐的价格下降,消费者的反应是什么?
假定开始的时候,消费者在可乐和电影的消费上已经实现了均衡,
艾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42年生于伦敦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家庭,他的曾曾祖父是个牧师,力大无比,曾经徒手将马掌弄弯,让现场的铁匠们目瞪口呆,以为撞见了鬼。
马歇尔的父亲一心想让他承继家业做牧师,可是他对此没有兴趣。马歇尔天生具有数学天赋,对于数学非常偏爱,后来得到他叔父的财政支持,如愿进入剑桥大学学习数学,且成绩优异。
毕业后,马歇尔在剑桥大学任数学教授,凯恩斯父子都是马歇尔的学生。他本来打算研究分子物理学,后来因为对于知识的哲学基础,尤其是对于神学突然发生兴趣而转向了伦理学,进而在1867年开始转向经济学的研究。他对经济学发生兴趣,与他同情穷苦人也有很大关系。他是剑桥大学经济系的创始人,并且培养了凯恩斯、庇古等经济学大师级人物。
马歇尔是真正的经济学大师,他的主要贡献是:把由于边际革命而处于割裂状态的经济学,重新统一起来。这个贡献主要体现在他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中。这是经济学历史上,继约翰?穆勒1848年写作《政治经济学原理》之后的第二次折衷融合。这本书,可以跟《国富论》、《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等巨著比肩,是凯恩斯革命之前世界通用的经济学教材,是经济学的《圣经》,差不多也是后来的微观经济学的同义语。马歇尔对于边际效用理论也有开创性贡献,只是他自己太谦虚,才没有获得应有的认可。他还创造了很多经济学的概念以及分析方法,比如需求弹性、需求和供给曲线及其均衡图式等。
马歇尔一生笃信宗教的力量,也受到康德哲学的影响,他认为两种力量对人类行为的
影响最根本最持久,一是经济的力量,二是宗教的力量。
马歇尔所创立的经济学体系被称为新古典经济学,因为他自己以及其杰出学生的重大贡献,人们把他们叫做“剑桥学派”,直到今天还有重大影响。
马歇尔毕业于数学系,而且本来打算终身从事数学和分子物理学的研究,所以他的数学水平是不容怀疑的,但是我们翻开《经济学原理》,几乎看不到数学公式。马歇尔把有关的数学公式都放在了附录,除了他比较反感一些人滥用数学外,他也因顾虑有人看不懂而不喜欢这门学问。他更喜欢用画图的方式说明问题,马歇尔是图解经济学的开创者。
马歇尔年轻时的身体不算好,经常生病,但是却活了80多岁。这得益于他经常去旅行,阿尔卑斯山更是他的最爱;也得益于爱情的力量。马歇尔的夫人玛丽是他早期的一个学生,也是一位大学经济学讲师,马歇尔的第一部著作《工业经济学》就是与她合著的。她对马歇尔关爱有加,细心呵护。
马歇尔的脾气比较古怪,对于批评经常不能平心静气地接受。凯恩斯曾经说过,假如马歇尔的脾气能改改,或者身体好些,经济学的样子就会不同,进展也会快些。
在20世纪,没有谁能比得了马歇尔和凯恩斯这对师徒对于经济学的贡献。
即最佳状态,花在两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单位货币的效用是相等的。
因为可乐的价格下降了,如果消费者的收入不变,那么,他原来投在可乐上的最后一块钱的边际效用提高了,这个数值,是用最后一听可乐的效用除以可乐的价格得到的。
要想让买可乐的最后一块钱与买电影票的最后一块钱的效用重新相等,就必须买更多的可乐,让可乐的边际效用下降。因为收入不变,买可乐的钱多了,就得减少电影的购买,经过这样的调整,买可乐的最后一块钱的效用,和电影票的最后一块钱的效用,重新相等。所以,可乐价格下降,人们买可乐增加,买电影下降。
同样道理,如果电影票的价格上升,消费者就必须减少电影票的购买,以便让购买两种商品的最后一块钱的边际效用重新相等。
这很符合我们的直觉:如果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我们就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增加对它的替代品的购买。但是,经济学告诉我们,这种直觉背后的道理是什么,这就是理论的作用。 〖JP+1〗
如果商品的价格不变,而消费者的收入增加了,情况又会怎样?因为收入增加了,货币的边际效用下降了,只有让购买的电影票和可乐的边际效用下降,才符合我们的购买原则。因为我们的原则是,所购买的每种商品的最后一单位的效用与价格之比,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
如果货币的边际效用下降,而价格不变,就必须让购买的每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下降,只有增加对商品的购买,才能做到这一点,所以,消费者将既增加对电影票的购买,又增加对可乐的购买。
所以,收入增加,我们购买每种商品的量都会增加,这也符合我们的直觉。
运用我们现在的购买法则,也可以解释“钻石和水的价值之谜”。因为人们既购买钻石又购买水,要想达到最大的效用满足,必须要使得购买钻石的最后一块钱的效用和购买水的最后一块钱的边际效用相等。但是根据边际效用递减的法则,因为钻石很少,所以我们能买到的最后一单位钻石的边际效用很高;而水很丰富,我们能买到的最后一单位水的边际效用很低。为了使得最后一块钱的效用相等,必须赋予低效用的水以低价格,高效用的钻石高价格。所以,钻石很贵,而水很便宜。
在现实中,消费者不会进行如此精确的计算,进行购买行为。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消费者在方向上,好像真的是在遵循这样的原则,而且只有遵循这样的原则,消费者的满足感才会更大。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7章 厂商理论
厂商存在的目的是获得经济利润,但是获得利润很难,因为利润只在一种场合出现,找到这个场合需要特殊才能,也就是企业家才能。企业家必须有敏锐的目光,必须擅于把握稍纵即逝的机会,必须躲过各种陷阱,这是一种比劳动力、资金和土地更稀缺的资源。所以,那些获得经济利润的企业以及企业家,是值得尊敬的。
一个不能获得利润的企业或者企业家,不论在其他方面如何出色,也不值得夸耀,更不值得尊敬。甚至,其他方面的能力越强,越说明他们的无能。
厂商,就是企业、生产者,有外在化的看得见的车间、流水线等形式,有的厂商还很大,如IBM的分支机构遍布全球。
可是,经济学家却简单地把厂商看做一个函数,它的自变量是生产所需要的投入品,比如原材料、劳动和资本等,因变量是产量。
经济学上把投入品数量与厂商能生产出来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叫生产函数。比如,一定的投入,可以产出100单位、200单位,但是最多能生产300单位的产量,300才是生产函数的函数值,100和200不是函数值。这样定义的函数才符合函数的性质,因为函数的特征是对于每一个自变量,有并且只有一个函数值相对应。
中国最大的30家企业
美国《财富》杂志每年都根据销售额等指标评出世界500强公司,2007年排行榜中,沃尔玛位居榜首,其中有30家中国公司入选,包括内地企业22家、台湾地区6家以及香港地区2家。下面是它们的名次和主营业务。
17 中国石化〓炼油
24 中国石油天然气〓炼油
29 国家电网〓电力
154 鸿海精密〓电子
170 中国工商银行〓银行
180 ###通信〓电信
192 中国人寿〓保险
215 中国银行〓银行
230 中国建设银行〓银行
237 中国南方电网〓电力
275 ###〓电信
277 中国农业银行〓银行
290 和记黄埔〓多元化
299 中化集团〓贸易
307 宝钢集团〓金属
327 中油公司〓炼油
342 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工程建筑
343 国泰金融控股〓保险
〖JY〗(续)〖FK)〗
〖FK(SB0001+86mm。114mmZQ*2〗
〖SQ*2/3〗〖〗
384 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工程建筑
385 一汽集团〓汽车
396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工程建筑
402 上汽集团〓汽车
405 中粮集团〓贸易
427 华硕电脑〓计算机
435 中国五矿集团〓贸易
447 广达电脑〓计算机
456 台塑石化〓化学
457 怡和洋行〓贸易
469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油气
488 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运输
产量的特点是边际产量递减。边际产量是保持其他所有要素的投入量不变,单独增加某一个要素单位所能增加的总产量。
比如烤鸭子需要两种要素,一个是炉子,一个是烤鸭工。如果炉子数量不变,只增加工人,新增加的一个工人所增加的烤鸭的量叫工人的边际产量。同样,保持工人数量不变,只是增加烤炉,新增加一个烤炉所增加的烤鸭的量叫烤炉的边际产量。
不过经济学更常考虑资本不变,单独增加劳动时候的边际产量,即劳动的边际产量。
边际产量,相当于数学上的偏导数。偏导数,就是让其他变量不变,单独变化一个变量的结果。
边际产量递减的含义是,在保持其他投入的量不变的条件下,让某一种投入要素的量不断增加,这种要素增加引起的产量增加越来越少。
边际产量递减是一定会出现的现象,但这并不是说,在什么时候都递减。也许在开始的时候,边际产量并不递减,反而递增。
假定烤炉不变,只有一个,如果是一个工人烤鸭子,一小时能烤2只鸭子,再增加一个工人,炉子还是一个,可能一小时一共能烤5只鸭子,增加到三个工人,一共可以烤10只鸭子。所以第二个工人的边际产量比第一个工人大,第三个工人的边际产量比第二个工人的大。这时候出现的就是边际产量递增。
边际产量递增,是劳动分工造成的。烤鸭子需要多种工序,比如至少三道:把鸭子收拾干净;拿到案板上开膛破肚;送到烤炉里烤。当一个人做所有这些工序时,效率一定比较低。因为当他收拾鸭子时,案板和烤炉正在闲置着。当工人增加到三个后,一个人收拾鸭子,一个人做案板工作,一个人专门烤鸭子。由于分工,案板和烤炉都没有闲置,而且每个人专门做一个工序,也会提高工作的效率。所以,表现为边际产量不是递减,而是递增。
但是边际产量递增不是规律,不是必然出现的现象,很可能一开始就是递减的,不必经历递增的过程,边际产量就递减。即使开始的时候出现边际产量递增,到一定程度后,也一定会出现递减,递减才是规律,而且是必定出现的。
比如上面的例子,如果保持炉子数量不变,再继续增加工人,迟早会出现后面一个人的产量,没有前边一个人的多的情况。因为无论是案板还是烤炉,跟工人都有一个最佳的配比,人多到一定数量,超过了这个配比,案板和烤炉前都会出现排队,窝工又出现。效率下降,表现为边际产量递减。
边际产量递减给厂商以重要启示,当厂商需要多种要素才能生产时,它必须确定每种要素的投入量,或者最佳配比,它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假定厂商在一定时期内,购买生产要素的钱是一定的。那么它应该这样确定每种要素投入的量:购买每种要素使最后一块钱所产生的边际产量相等。
还以烤鸭为例,假定烤炉和劳动力的劳动时间都可以无限细分(劳动时间的细分基本能做到,可以按小时或者分钟计算;把烤炉看成是租来的,烤炉的细分,就可以理解了,可以按照租借的小时或者分钟数来分。当然这是假设!),厂商要想实现最大利润,就应该让租烤炉的最后一块钱和雇工人的最后一块钱所带来的边际产量相等,也就是租烤炉的最后一块钱增加的产量,和购买劳动力的最后一块钱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