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笑傲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锦衣笑傲行- 第1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粮的人不肯交粮,只要杀了这些肥猪,就不愁钱粮。”
杨一魁叹息道:“我现在担心的是兵变啊。当初我以河工银子将十万河工募为勇营,倒是避免了他们从贼。可是营兵是要拿钱养的,天长日久,哪有这许多钱粮来养?要是裁撤,又怕激发兵变。这些人身强力壮,又有纪律,一旦反起来,可是比镇嵩军之辈还难应付。”

第一百九十三章僧产佛田

“放心吧,老军门。那些河工素质不错,只要操练操练,也是个材料。咱们从里面选一部分,编为正式营兵,以后让他们坐镇中州,也好过用那些趟将不是?至于其他的人么,给钱遣散就是。如今乱兵都被打到信阳、光山一带,还怕他们来咱这裹胁河工么?”      “可是,这些人遣散到地方,也是要吃饭的啊。那些有功的兵将,还要犒赏。如今开封这府库,可是不怎么宽余,再征收提编,只怕又要有民变。”      “放新吧军门。犒赏的事,好办。没钱,咱们分地。这些本地的营兵,谁不想要地?只是如今的地,都在少林寺手里,几十万亩田地都成了僧产,咱们自然就没有地去犒赏了。可如果把僧产收上来,您还怕手头没地么?粮食也是一样,少林寺手里既然有积谷,那就让他们出血吧。只要他们带了头,还怕地方上,其他乡绅不肯露面么?”      看着国舅那一脸笑容,杨一魁心里却有点打鼓。他和方正私交不错,倒是不忍心看自己这个老朋友。再说,少林弟子门生号称几万,这要是少林反了……      郑国宝安慰道:“老军门放心,少林啊,他就反不了。什么几万弟子,雄霸中州,要真信了这话,这河南就成了佛国了。连一个嵩山派他们都压不住,还怕他们做什么?这事上您可不能退,您一退,这事就不好办了。一切交给我解决就是。人马上么,您借我一千标营,外加杜松一千边军,和河南两营新兵的人,就足够用了。”      十几日后。少林寺方丈室内,少林十八门的院主全部到齐,这在少林若干年的历史上都得算是少有的奇观。要知这些院主,总是这个去疗养,那个去礼佛。不是到南海。就是去五台。总之就是不在家,不开会。即使年底会餐,也不一定能凑的齐人。      这么多高僧聚在一处,上一回还是洪武朝时。严格剃发年龄,不得给年轻人落发,又严查佛产的时候。这一回,众高僧面色惶急,看那神态,情形也不比上一回来的乐观。      “方正师兄,这回你可一定要出头啊。你是出身大悲庵的,不能看着自己的宗门吃亏吧?”      “方正师叔,这事您可一定得管啊,您要是不管。我们可就活不下去了。”      “狗钦差这是往死里对付咱们,咱们可不能吃这个哑巴亏啊。咱……咱……咱告他去!”      本来这些少林和尚天天吃的饱睡的香,没事练练拳棒,逛逛清楼,打打佃户。也没什么愁事。即使是河南兵变时,僧兵们保护佛产,与那些乱兵战斗,损失也不大。毕竟少林是地方豪强,乱军都是以避免伤亡为主,一旦遭遇坚强抵抗,就采取转移态度。      后来他们添置军械。武装得到大幅度强化,又为了战争需要,白面馒头,炖肉敞开供应。这些和尚一个个吃的脑门放光,龙精虎猛,富春院。飘香楼等地的姑娘均表示,僧兵骁勇,抵挡不住。高僧们一个个笑的合不拢腿,真希望这日子就这么过下去。      这些日子,十八门的和尚。发现自己的好日子似乎是到头了。先是国舅爷查抄金山寺,少林多年积蓄被查抄了将近八成,十八门差点血本无归。各分院的仓库,也被抄没了不少,接着就是国舅又开始组织开封府的文员,动手丈量土地,检查田地。      僧产不纳税,也是有限制的。少林寺如今实际拥有的土地量,远高于朝廷所许给他们的土地量,换句话说,一旦认真丈量土地,那些僧产,可就要出大问题。      以往朝廷也不是没丈量过土地,当年张居正搞一条鞭法时,声势也是骇人的很。大批文员书吏,下来清丈土地,统计数目。可是人还没走几步,就被几百个好枪棒的少林弟子围了,那齐眉大棍一点“就是你想要征我们少林的地?给我打!”      一通大棒下来,打的六房书吏哭爹喊娘,狼狈而逃。再加上少林方丈亲到京师去哭秦庭,老太后发了话,这量地的事自然不了了之,少林的僧产也就越来越大。这回僧人们本也想用老办法,集结了几百个好枪棒的僧人,结果人刚到地头,就发现一群边军凶神恶煞一样陪着文员们量地呢,见僧人们明火执仗而来,那带队的军官把眼瞪的比包子都大“干什么?你们少林寺,莫非想要造反?和咱们边军练练手?好的很啊,我们在边界杀鞑子虏贼,倒要看看你们这些光头比鞑子怎么样?”      这些可不是卫所的农夫军户,而是尸山血海里出来的老军伍。那股子兵痞劲头一出,僧人们就没了火种。只得陪笑道:“军爷,老总,误会。这不是闹兵变么?我们怕大老爷们丈量土地不安全,是来当保镖,保镖。”      这还不算,外出的少林僧人也越来越不安全。比如有几位万寿庵的通字辈和尚,到凤来阁去体查民情,访拿乱军余孽,魔教妖人。刚一走出来,迎面遇到一群抚标营的标兵,二话不说就上了绑,说是要替少林正一正门规。      天知道,少林的门规几时归抚标营管?最后还是一人交了五十两银子的风化罚款,才获准回寺。钱不够没关系,打欠条,到时候自会有锦衣卫、边军、标营上门收数的。保证态度温和,行为文明,肯定给你留下一口气回去借钱。      还有延寿庵的和尚,好端端走在路上,看了巡逻的边军两眼,结果就以窥伺边军,意图行刺为名,捆了之后带回军营。与他同行那位,赶紧一低头要走,也被边军以行为鬼祟,必有阴谋为名,一发带了回去。      “方丈,这日子没法过了啊。短短几天时间,我们清凉庵被带走的僧人就有二十多个,其中还包括一个班首。我们手上哪还有那么多现金来交罚款啊?那些边军一口咬定要拿地或者店铺来抵。师兄明查,这分明是要夺咱的产业,这事可不能等闲视之,搞不好,就是第二次佛难啊。”      方正脸上表情严肃,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样。“阿弥陀佛,几位师弟,此事确实关系重大,非同小可。只是这个国舅,不好对付啊。前者要不是老僧拼了身家性命,与他舍命周旋,金山寺的佛藏,就要被他席卷一空了。经过老僧据理力争,寸步不让,有理有力有节的斗争,共计保全佛产明细如下:粗粮二千三百三十五石又八十二斗、细粮一千……”      大悲庵的方申院主,仗着与方正当年一起混过僧兵团,关系比别人亲近。不顾上下尊卑,抢过话头“方丈师兄!你现在还念这些有什么用啊?现在咱们谈的是十八门的损失,又不是年底总结。你是不是拿错发言稿了?”      方正瞪了他一眼,脸上还是那副庄严肃穆的神色。“肃静,严肃。方申师弟,我得批评你。你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方丈,有没有少林,有没有戒律了?我念这个难道是为我自己表功么?我是让你们知道,少林寺在这次的事件里,已经做出了贡献,付出了努力和牺牲,你们十八门不要心里没数。这段日子,寺里的武僧,吃的粮食,都是我从家里拉来的啊。虽然饮食质量有所下降,但是我还是要强调,通过我调阅经卷,近二百年来,没有一个方丈这样做过。”

第一百九十四章同归于尽

方生也道:“不错。方丈师兄,对咱少林是有着巨大贡献的,单说这次为了保护佛产。宝玉、宝莲两位方丈的贴身沙弥,也做出了巨大牺牲啊。这笔帐大家心里都要有数,不能一有事就找到总部,没事时,就各行其是,搞山头主义,跟本寺离心离德。”
方正接过话来“我最近听说下面有些奇怪的言论。说什么,金山寺跌倒,老方丈吃饱。这种话是谁说的?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人在主使?安的又是什么心?这种思想很危险,你们知不知道?这件事必须要调查,要一查到底,绝不允许这种散漫的风气,在僧人中蔓延开来。若是你们自己不方便管,可以从总部派人下去,帮你们管一管。”
方申等人见居然是少林本院要去抢十八门的印把子,赶忙表示,自己回去之后,一定会第一时间严查造谣生事,污蔑方丈的贼徒。将魔教潜伏在少林之中的卧底,挖出来绳之以法。只是眼前这事,总这么拖着,明显不是办法啊。
清凉庵的院主哭诉道:“方丈师兄,你是没看见啊。那些边军里的骑兵,居然赶着战马,到了咱的田里,让战马去啃咱的庄稼。谁要是拦,那就是一通马鞭啊。他们还放出话来,这些田地一日不过到边军名下,就一日带牲口来放牧。您说这样要是拖延下去,可怎么活啊。”
少林寺平日里对待佃户十分和气,分地方面也很公道。明码标价“有好媳妇的种水浇地,没好媳妇的种孬地,没媳妇的没地种。”这一刺激婚姻的政策,对于佃户们积极解决单身问题,倒是大有裨益。不过僧人们也是人,也得指望地里的收成吃饭,真要是僧产全毁,他们的粮食也是问题。
那些城里的店铺也是一样。边军们每个店门口派了几个当兵的把门。这些军汉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人中龙凤,个个面目清秀,往门口一站,能吓哭对面的孩子。吓跑十几步外的妇人。若是张嘴一乐,露出那口里出外进的板牙,就是青年小伙子心里也虚。
有这么几个门神帮着维持治安,防范盗贼,哪个买卖还能开张?那些清楼、赌馆,更是每天被衙役捕快们查个三次五次,弄的门可罗雀。这些商人们交了香油钱,也是要少林提供保护的。如今少林连起码的生意秩序都保证不了,那些商人,交钱也就不那么痛快了。
方正听了之后。似也动了真火。“欺人太甚,欺人太甚!这简直是不把少林放在眼里。”
“方丈师兄说的对。善了个哉的!这狗官眼里,就没有咱们少林,没有咱们这正派好汉,贫僧建议。咱们十八门集合起来,带上本寺武僧,夜里前去行刺,把狗官砍成十八段,看以后还有没有人敢来收税!”
方正把脸一沉“方荣师弟,你好歹也是个出家人,能不能戒嗔戒噪?我们又不是山贼土匪。你都一把年纪了,怎么就忘不了你的本行呢。这事若是你们想要自己做,那么本寺就不管了。”
这十八门的院主谁都是叫的凶,没人真敢去硬干国舅。至于说行刺云云,那也纯粹是白日做梦,走不到门口就得被乱枪打死。他们要有这勇气。早就跟边军拼了。一个个只好再来求方正出面,请他务必保护佛产。实在不行,带上两位宝字辈的沙弥去,再让他们牺牲一次吧。大不了事后,寺里给补偿金就好了。
方正一脸正色道:“既然你们把这事交给我做。那么你们放心,贫僧就算豁出性命不要,也要帮少林保护住这宝贵的佛产。大不了,就和狗官同归于尽,舍身护门。列位在院中稳坐,贫僧去也。”老方丈一不带扈从,二不带沙弥,单身一人,一双肉掌,便要去会那恶贯满盈臭名昭著的锦衣缇帅,真个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大师一去不复还。此等悲壮场景,让不少和尚眼眶湿润,不住的念着阿弥陀佛。
方正大师言出如山,既然说要和钦差同归于尽,自然就不能含糊。行辕之内,只见老方丈抓着郑国宝的胳膊,目似喷火,“国舅……咱们把这杯……干了!老衲今天要和你,同归于尽,……不醉不归。”
他进了行辕,本也是要问问郑国宝到底要干什么,怎么动起田地的主意了?粮食没了可以再收,钱没了可以再赚,这田没了,可就真没了。那可是万代相传的摇钱树,少林历代大当家的,谁不是以增加僧田为重要工作业绩,要是在自己这代上,把产业赔出去,年终报告可怎么写?
郑国宝倒是一脸平和,“大师,这报告有什么难写的?你今年的业绩肯定是优秀啊。我收的是十八门的地,不是你少林寺本寺的地,跟你有什么相干?到时候咱们按老规矩办,两成的回扣给你,咱们一部分折价,地契部分么,你就说是自己掏钱买回来的。不过既然是你掏钱,自然是要划到少林和你方家名下,而不复归十八门所有。我们这些天一丈量才知道,十八门的土地,可不是一点半点,怕是已经凌驾于你们少林本寺之上了。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你们少林可很危险啊。”
方正一听,神色也紧张起来。“国舅,你给老衲交个底。我这些年一直注意平衡十八门关系,可是延寿庵的田地应该是最多的。”
“我知道,那是给你儿子留的。我对延寿庵也是尽量手下留情了,可是我要跟大师说一句,根据这段时间丈量的结果,我们可以确定,少林十八门,土地最多的绝不是延寿庵。而是万寿庵。”
等到郑国宝把初步丈量结果拿给方正看了,方正大师多年苦修的禅定功夫,居然全不起作用。破口大骂道:“这群忘恩负义的忘八蛋!他们忘了,这些年,是谁为少林遮风挡雨,是谁为少林打造形象,是谁为少林承揽工程!看来我不好好整顿一下是不成了,这帮叛徒,我非把他们砍成十八段不可!”
也不怪方正如此失态,少林方丈的传承,虽然表面上看,一向是由老方丈指定,比如方正就是上任方丈的主薄,后来就接了少林衣钵。但是作为局内人,方正十分清楚,当少林方丈,靠的不是佛法修为,当然也不是武功造诣,而是靠的手头的实力。谁的人多钱多粮食多,谁就有希望坐稳方丈宝座,反之就等着暴卒吧。
自己当年能顺利上位,固然是两个排在他前面的师兄“染病而亡”,也是因为当时大悲庵的田地最多,养的武僧也多,其他人根本不具备和自己别苗头的资格。
万寿庵敢背着自己在下面搞小动作,私自囤积田地,这分明是存着二心。自己活着的时候,他们倒是不至于做什么,可是自己身故之后,儿子能压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