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艺高强,愣是将一把青锋剑,耍得是满台生花,真真好看极了!
而筱家人自己上演的戏码,往往是“三娘教子”。这是筱母自己发明的独特教育子女的方式。秀绒小时候可不是什么贤良淑德的闺门女子,照着她母亲的话,这丫头都淘的没边儿了,不打能行吗?必须得打!但是姑娘大了,也不能老打,成天在鬼哭狼嚎的,邻里街坊听了不仅是笑话,背后说不准还说闲话呢:“听听筱四爷家里真热闹,又上演文武全行呢!”,于是筱母就想了个法子,只要秀绒一犯错,他们家就唱“三娘教子”。筱母扮王春娥,秀绒自然是那个跪在地上听训的薛倚哥,琴生就拉胡琴充当伴奏。筱母是唱昆曲出身,这皮黄戏她不行,不过她自有办法,让四爷教,筱四爷倒是很乐意,每天张嘴闭口的教她开头那段“王春娥坐草堂自思自叹”的二黄慢板,可这京戏不是时令曲儿,不是说学个一两天就能上口的。到后来,筱母没学会,秀绒倒先给学会了。一犯错,筱母手里的鸡毛掸子还没举起来呢,她就在院里开唱:“母亲大人坐在堂屋自思自叹,思想起我孩儿好不愤然,无奈只怪我对她百般怜爱,没来由不对她贵手高抬……”不单是唱,连戏词儿也给一块儿改了,四爷在一旁听得直拍手,连声说是孺子可教!这下可是把筱母深深刺激到了,说这孩子现在无法无天,都是让四爷给惯得的,成了疯丫头,将来看谁还敢要她。
四爷的娇惯,使得小秀绒越发得意了。
有一年的夏天,秀绒去海边玩儿,玩儿到傍晚才回来。那个年代的女孩子连公共澡堂都不准进,更别说是穿着泳衣去洗海澡了。照着筱母的话说,上海边儿的都是些什么人呢?“四道湾儿”的妓/女!还是三等妓/女!可小秀绒不这么想,夏天多热啊,泡在水里多舒服啊。她常常女扮男装的去海边,在沙滩的椅子上坐着,别人当她是谁家的小公子,也不理会。她不下水,就在沙滩上玩玩儿沙子,一脸羡慕地望着在水里嬉戏的红男绿女。
可回家怎么办呢?秀绒聪明啊!每次回家之前她就把脸跟手都洗的干干净净,换了女装再回去。她背着书包,故作镇定地绕过影壁进得院来,只见她母亲双手叉腰站在院里等自己回来呢。她吃了一惊,却也不动声色。
“上哪儿啦?”筱母问。
“上学了!”秀绒强作镇定地回答。
“上学?”筱母冷笑了一声,上前抓起绒秀的手腕儿。
“你们老师今天教你什么了?学玩儿泥巴,还是玩儿沙子啊!”
绒秀的指甲盖儿里都是沙子,她清洗的时候忽略了这一点。母亲拽得她手腕生疼,但她不敢反抗。
这时,她看见琴生拿着琴走了过来。
下面的一幕就有点儿可笑了,小绒秀头顶着戒尺跪在砖地上,琴生在一旁操琴,筱母开始唱她的戏了:
小奴才不读书把娘气坏。
啪!
有几个年幼人儿且听来。
啪!
秦甘罗十二岁身为太宰,
石敬瑭十三岁拜帅登台。
啪,啪,啪!
三国中周公瑾名扬四海,
七岁上学道法人称将才。
十三岁在东吴挂印为帅,
烧曹兵八十三无处葬埋。
“我叫你玩儿,不听话!还敢不敢了?”
筱母一边唱,一边用鸡毛掸子抽绒秀,伴奏里正好缺了锣鼓家伙,这下可齐活,按照内行的话说是:文武场齐全,六场通透。现在来看,筱母唱的这出“三娘教子”并非玩闹,也并不是只为掩人耳目那么简单。筱母没上过学,不识字,教训起已经学会了《三字经》、《百家姓》等学问的小秀绒,难免气短。她知道的那点儿天文地理、人伦纲常,都是戏带给她的。戏里唱得那些先贤勤奋好学的例子,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她正好拿来活学活用,打得小绒秀是一点儿脾气也没有。
往往打到这里,这场戏的高/潮也就快要结束了,得有个上阵救场之人。于是筱四爷就不知打那儿冒出来,假模假式地上前阻拦道:“你,你,你要打我的小女儿,为父心酸呐。”
他一边故作心疼地擦拭眼泪,一边给秀绒使眼色。
绒秀见状立马顺杆下爬,忙道:“孩儿贪玩归家,一言冒犯母亲,现有家法在此,望母亲高高举起,轻轻落下;打儿一下,如同十下;打儿十下,如同百下;打在儿身,痛在娘心。娘啊,您饶了我吧!”
这招儿真灵,每次唱完这出戏,绒秀都能老实好几天。为此筱母非常得意。经过这出戏后,秀绒却对琴生的意见大了去了:你就是戏里唱白脸的奸臣,告密的大坏蛋!秀绒不再理他,每天不跟他正面接触,见着就冲他翻白眼、鼓腮帮子,嘴里哼哼唧唧的。琴生也不主动去解释,由着她生闷气。到了傍晚,照例在廊子底下拉胡琴。
秀绒听见胡琴的声音,就挪不动步了,偷偷地躲在月亮门后面探着脑袋听。琴生知道她在听,专拣她爱听地拉,《夜深沉》一天能拉好几遍。最后惹的筱四爷忍不住进来制止道:“别再拉了,你得累死虞姬啊!”(《霸王别姬》虞姬舞剑背景音乐的曲牌就是《夜深沉》)躲在月亮门后面的小秀绒终于被逗笑了,笑嘻嘻地跑出来跟父亲一起来一段:“八月十五月光明,薛大哥在月下修书文……”廊下花开,月影浮动,胡琴幽咽,畅快且安宁。
————————————
①“国家兴亡哪管得,满城争唱叫天儿。”语出狄楚青《庚子即事》:太平歌舞寻常事,几处风毡几色旗,国自兴亡谁管得,满城争说叫天儿。”“叫天儿”即盖叫天。
作者有话要说:
☆、戏台(2)捉虫
在离所城里不远的一条马路对面,坐落着一座天后宫。天后宫可以说是沿海城市的一座标志性建筑,几乎所有沿海的小城、小镇的中心地界上,都会建起这样一座庙宇,就像是每一座城镇都会有城隍庙一样。当然,这里面供奉的可不是城隍老爷,而是保佑渔民出海平安的妈祖娘娘。妈祖可谓是中国沿海的一座神灵,她的起源地在福建。传说她生前是福建当地的一个女巫名叫林默。面对深不可测的大海深,沿海地区一带的渔民们,成年累月地都是把脑袋提溜在裤腰带上在大海里作业的。这位名为林默的年轻姑娘,除了拥有一番好水性之外,还能驾船如飞,于是她便自愿承担起海上护航的任务。可以说是哪里有呼救,哪里就有这位女侠的身影。
有一回傍晚,忽然狂风大作,乌云密布,不过一会儿的功夫便暴雨倾盆,海上翻卷起数十米的大浪。这突如其来恶劣天气,使得出海的渔民猝不及防,他们拼命地摇着桨橹,试图矫正船的方位,怎奈海上风浪实在太大,渔船非但迟迟无法进得海港,还几次差点儿被掀翻在水中,而此时的大雨却越下越大,海上的雾也越来越大,迷迷蒙蒙地看不清前路。正当人们焦急地一筹莫展之际,只见远处影影绰绰地出现一道红光,渔民们决定冒险一试,便纷纷开船,朝着红光的地方进发。只见那道红光愈来愈近,而风浪却愈来愈小,等众人反应过来之时,渔船早已进得海港,风平浪静了。
人们终于发现,原来那道救命的红光,是机智的林默点燃的,为得就是给他们引领航向;渔民们又发现,林默身后燃起缕缕青烟,定睛一看才恍然大悟:原来在那千钧一发之际,林默是将自家的房屋点燃,化为火光,照亮了大家归航的前路啊!从那以后,人们对林默这个小女子,越发的喜爱和敬佩了。
但是人世无常,没过多久,这位年仅二十八岁善良女子,因病而死。当地人们悲痛欲绝,不愿意接受这个现实,更加情愿相信她是羽化登仙了。于是特意为她修建了一座天后宫,长年累月用香火供奉于她,人们知道林默并没有死,她是化成了海神,每到恶劣天气之时,就在海中燃起红灯,世世代代保佑着这些依靠大海生存的人们。由此,天后宫便成为沿海城镇不可缺少的一座庙宇了。
芝罘城里的这座天后宫兴建于一八一零年(清嘉庆五十年),是由城内的商家、船帮和渔户,共同斥资修建而成的。在这其中当然少不得这位所城里第三支十八世孙筱四爷的资助,而且还是拿大头儿那部分的人。有了这份底气地支撑,小秀绒进出天后宫之频繁就跟进自家宅院似的。天后宫正殿供奉着海神娘娘的金身像,前院立有铁铸宝鼎,宝鼎之上铭记着建庙年代、各捐款商号、渔船名称及捐款数额;后楼为寝宫;穿过后楼是配殿、南厅、钟鼓楼、戏台和旗杆等建筑物。秀绒就曾偷吃过正殿的供果,也睡过海神娘娘下榻的寝宫。但是她最爱待的地儿,还是坐落在正殿屋后的四方小戏台。
这是一座青瓦石砖四方台,微微翘起的屋脊两边各站着三只小神兽,古朴又威严;屋脊下有四根立柱支撑,立柱上刻有一副对联:宝筏渡迷津,万顷安澜彰水德;慈航通渤海,五音竞响答神庥。别看秀绒在读书上不用功,但是这副对联上的每一个字她都认得,不仅认得她还能拿着树枝子一笔一划地写下来。这一举动,着实让他的父亲吃惊不小:“能编能写,将来说不定是个写戏的料子!”可她母亲却给筱四爷一个白眼颇为不耻地说:“唱戏的是什么,是下九流,不说下三代都不能出仕为官,就是见着那‘四道湾’的妓/女还得叫声姨妈妈呢,你不说让闺女找个好婆家,倒是让她去做这些个!你是不是又想要干那下海票戏的老本行了,以前吃得亏忘啦?”筱四爷见她快要揭开自己的老底了,立马调转枪头辩解道:“我什么时候让她去唱戏了,我是让她去写戏。你知道给角儿们写戏的都是些什么人么,那都是大文豪,都是有才气的学者,梅郎之于齐如山,程郎之于罗瘿公,那都是一般人么!咱闺女将来说不准儿就是个女文豪!”
正当父母在争论不休之时,我们未来的“大文豪”筱秀绒小朋友,正专心致志地趴在戏台跟前儿听戏呢。临近年下,这戏台之上净演一些热闹戏,什么孙猴子的《安天会》、美女如云的《盘丝洞》,小牧童和小村姑的《小放牛》等,身段好,戏词儿逗,锣鼓响,仓台台的好不热闹。这天上演的戏码更好玩儿,是以猪八戒为主角的《盗魂铃》。这出戏也是源自于小说《西游记》,讲得是唐僧师徒四人去往西天取经,路上遇着一个手持摄魂铃的女妖怪,只要她铃铛一下,人的魂魄就能被她摄去,失去战斗能力。孙悟空跟猪八戒两人费了一番功夫,也吃了很多苦头,最后才盗取了妖怪的摄魂铃,降服了妖怪。这其中,以猪八戒跟女妖怪的互动场面最为有趣。您可别嫌这出戏小,虽然不是什么正戏、大戏,但也是一出特别考功夫的戏。演员要在里面得进行反串,唱一些并非本工所长的唱段。这就要求演员得功底扎实、戏路广,模仿力得强,否则在台上唱得荒腔走板、不伦不类的,那就唯有丢人现眼的份儿了。
秀绒喜欢这样的热闹戏,不觉更加瞪大眼睛、竖起耳朵仔细听,只见一句闷帘导板悠然飘临至耳边:“长安城内把兵点。”
这是京剧《大登殿》里薛平贵的一句词儿,台下的人们不禁纳罕:这不唱《西游记》的吗?怎地串戏了?刚想哄场,只见装扮成猪八戒的演员,从上场门掀帘而出,哦,还是唱《西游记》的。只见他对台下的观众拱了一拱手,接着唱道:“杨延昭下位去迎接娘来。”
呦呵,又蹦宋朝去了。这回底下的观众来了兴致,纷纷引颈望之,又听得台上接着唱道:“我好比南来雁失群飞散。”
好啊,有改《四郎探母》了,六郎変四郎了。台下的观众不禁觉得更加有趣,纷纷等他唱最后一句,看他如何收场。
只见那台上的猪八戒气定神闲,慢腔轻吐道:“叹双亲不由人珠泪双抛。”
这四句话一结束,底下像炸了窝一般,好声不断,赢了个满堂好!您且看这四句:长安城内把兵点,杨延昭下位去迎接娘来,我好比南来雁失群飞散,叹双亲不由人珠泪双抛。四句词分属四个剧目里的四个人物的四个不同场次,演唱者既巧妙的进行了反串,也使其首尾相接地表达了一种的心境,丝毫不觉突兀造作,却似乎如同一部戏的定场诗一般严丝合缝,不可不为之绝妙!就只这一个亮相,就足以让小秀绒拍红了巴掌。
在大家的鼓掌叫好声中,人小鬼机灵的秀绒早就一下子窜到了台根儿底下,使劲扒着台沿儿,伸长了脖子往戏台上看,下巴颏恨不得能抵到台上的地毯上去,她忍不住了,她想上去,想成为其中的一员。
演到中间的时候,猪八戒不仅要反串,还要当场研磨写字。只见他写了很多的条幅,什么年年有鱼,风调雨顺,早生贵子等很多字儿,都是吉祥话,分发给在座的观众。观众里多以不识字的渔民居多,正愁过年找不着个人写春联儿呢,所以人人都很欢喜。让秀绒很欣喜的是,那个可爱的猪八戒,并没有忘记关照她这个一直在台沿儿处目不转睛地小人儿,只见他弯下腰,变戏法似的,从怀中掏出一张“一鸣惊人”的条幅,在秀绒的跟前晃了晃,秀绒很高兴,她知道这是专门写给自己的。因为虽然台下面还有其他家里的小孩,但是他们不是在台前的空地上疯闹,就是趴在大人背上打瞌睡,只她一个人沉迷在戏中,看得认真又投入。猪八戒专门单膝跪在台沿儿处,把条幅递给了小秀绒,秀绒在接过条幅的时候,还不忘顺手摸摸猪八戒的长鼻子,她这一举动把大家伙儿都给逗笑了。
这场戏的高/潮是在结尾处,猪八戒被妖怪追到山崖绝路处,眼看着就快无路可走了,只见扮演猪八戒的那个演员,非常从容地从由几个桌子搭叠而成的足有两米之高的“山顶”之上,一个筋斗翻跃而下,落在地毯之上,这一连串的动作既轻又稳,漂亮极了!台下的观众不禁又发出一声响亮的震天好!猪八戒就在人们一连串的掌声和叫好声中,落荒而逃。
戏结束了。
太阳也落下了。小秀绒的巴掌拍红了,脸也冻得红扑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