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天的可能。
明熙坐在病榻前,照顾着周帝吃药。
周帝现在满脸皱纹,完全没有了当年英姿飒爽的模样,这些皱纹很深,让人想起了北苑那些古树的根部。
“熙儿,”周帝虚弱地说着话,“孤……恐怕时日无多了……”
“父皇,你不要说话,先把药吃了。”
“不,我要说,”周帝似乎陷入了美梦,一双眼也变得迷离起来,“你母亲……她是孤心中最好的女人,她……咳,咳,她满足了孤年少时对纯真爱情的所有期待。”
周帝说着话,痛苦地咳嗽起来,连刚喝进去的药都呕了出来。明熙赶紧从钱兴那里接过手帕,把污物擦拭干净,但周帝作为当事人却浑然不觉,继续嘀咕道:“她呀,她是最让朕有成就感的,她依赖朕,信任朕。”
说着,周帝不知想到了什么,枯瘦如柴的手一把抓住明熙:“熙儿,你母亲……可是被那贱人逼死的,你要为你母亲报仇,报仇……”周帝再次咳嗽起来,这一次咳出来的不是药,却是乌黑的血液。
一直留在殿内的太医立即手忙脚乱,帮周帝扎针,给周帝灌药,用尽各种方法,给周帝保命。
明熙也在殿里跟着忙活,他真的懂事了很多,对于周帝即将死亡的事情,显得无比从然。等周帝终于服药睡下了,明熙这才得空出来。
殿外,阳光灿烂,海晏立在走廊上,呼吸着新鲜空气,那玉凰殿的药味实在太浓了,让她非常恶心。这次怀孕,她的孕吐很明显,吃什么吐什么,让芸儿非常心疼。
好不容易能吃点东西,身体舒服了许多,听说周帝快不行了,她就过来看看。不过海晏并没进去,她和周帝是相看两相厌,还不如不见。海晏站在门外,却没想到就那一会儿的时间,竟然又听到让她恶心的话。
“他临死也不忘把我拉上垫背,”海晏幽幽开口,“你母妃是我逼死的。”
“就算父皇不说,我也猜到了。”明熙是何等敏感,就算周帝不提起,他也能发现木贵妃赐死时的异常,当时他父皇明明不希望木贵妃死去,但却不得不忍痛割爱。
“我并不后悔,我不过是替我母亲报仇。”这一报还一报,何时能了?海晏不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只是现在心境不同,她能够淡定从容地跟明熙说起这些事。
“为什么要点破?皇姐,有时候你真的很残忍。”说完,明熙转身回了殿内。
……
当晚,周帝病逝,举国哀悼。
朝廷各部协作,为太上皇的葬礼忙得不可开交,长安城全城素缟,禁丧服嫁娶、娱乐活动。
现在天气越来越炎热,海晏躺在凉亭的软榻上,安心养胎。周帝驾崩,海晏初听时还有些恍惚,但后来却完全镇定下来,周帝的葬礼她也不怎么关注,想必周帝死后也不愿见她,他们不过是仇人。
在这个时刻,孟成涛单骑先于大军返回长安,而他给海晏带来了一个巨大的打击。
“公主,将军深入沙漠,追击刺栗,不幸遇上沙暴,臣没能找到将军。”
听了孟成涛的话,海晏如在梦中,她想:怎么可能?韩江怎么可能会出事?如果大周其他任何一个人去世,海晏都不会奇怪,但是为什么这个人偏偏是韩江?海晏不相信孟成涛的话,不相信,坚决不相信。
“公主,臣有罪,没有劝住将军,您杀了我吧,都是我的错!”说着孟成涛拔刀就要自裁。
芸儿急忙打落孟成涛的刀,怒道:“够了,孟成涛,你嫌公主还不够难过吗?”芸儿看海晏身体缓缓下坠,芸儿赶紧扶住海晏,但这时海晏裙上已然见血。
芸儿急得满头大汗,立即叫侍女去把何院正找来。而这时孟成涛才知道海晏有身孕了,这个孩子将是韩江唯一骨血。孟成涛恨不得打自己一顿,若这个孩子有一丁点闪失,孟成涛一死也难辞其咎了。
好在孩子命大,在何院正的及时医治下,海晏和胎儿都没事。
海晏醒来后,情绪终于稳定下来,她召来孟成涛,问他所有事情的经过。原来刺栗带着残兵西逃入沙漠,韩江为了以绝后患,不给刺栗东山再起的机会,立刻带兵追去。不料遇到了沙暴,孟成涛带着士兵寻找,在五天之后找到了刺栗的尸体,当时尸体已经脱水,相貌恐怖。之后,孟成涛又找到了几具大周士兵的遗体,但却一直找不到韩江的踪迹。
孟成涛一直期待,没有踪迹不一定就死亡,但他又逗留了三天,还是没有任何发现,而新一轮的沙暴又来了,孟成涛只好率队撤离。孟成涛还告诉海晏,叛贼李媛跟着刺栗逃跑,结果在半路上落入流沙,被刺栗无情扔下,肯定是没命了。
海晏听后,喝了一口安神茶,但她拿着茶杯的手却在颤动。她本想等韩江得胜归来,再告诉韩江她怀孕的消息,想给韩江一个惊醒,但迎接她的却是如此悲哀的结局。
海晏挥手让孟成涛回去,她想一个人静一静。
“我还有好多话想跟你说,你不是让我坦白吗?我已经决定把什么都告诉你,但你在哪儿,在哪儿?”海晏痛苦地想,一直以来她和韩江隔着一道屏障,当她决定把一切和盘托出,最后得到的却是韩江失踪的消息。
上一世中箭死亡,这是海晏心中的一道伤,当她好不容易要放弃前一世的阴影,为今生而活的时候,老天却跟她开了一个玩笑。
“这是对我的惩罚吗?”海晏想。
作者有话要说: 完结进行时~~~
五一更番外,大家想看什么,可以留言说哦~~晚了,我可能来不及写,就……嗯,你懂得~~
☆、第九十六章 意属北庭
六月,周帝终于入土为安,在海晏忍让一步后,周帝葬入帝陵,不过并未与高皇后合葬,更没有按照周帝遗愿和木贵妃葬在一起。
周帝谥号共,史称周共帝,下葬之后,钱兴留下,甘愿为周帝守陵。
所有葬礼过程,海晏都没有参加,朝臣们颇有微词,但海晏丝毫不在乎。她和周帝到了最后还能算作父女吗?海晏现在只关心自己腹中的胎儿,其他的事通通不管,就算一些大臣想见她,比如说朱浩钰,都被拦在了宁泉殿外。
等胎儿四个月时,何院正终于说胎脉稳了,海晏终于不用向之前一样忐忑不安。
海晏吩咐芸儿收拾东西,她要搬回韩府,在出宫之前,海晏去找了明熙。
今日正好有朝会,海晏透过侧殿珠帘,看着大臣们议事。明熙一身黑色龙袍,正襟危坐,神情肃穆,越发有帝王之态。阶下,大臣们正在讨论,突厥败退后,大周如何治理北方。
有人提议再修长城,有人提议派使臣管理突厥残余势力,也有人提议设都护府管辖。明熙一直只听没有说话,惹得海晏暗笑,心想明熙还真会演戏,之前明明与刘敏文、朱浩钰等人商议,要在北方设北庭都护府,加强对突厥故地的管辖,同时促进与西域各国的交往,现在他竟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
大殿里大臣们争得面红耳赤,海晏已经知道结果,越看越无趣,转身回两仪殿等着。
等了大约一炷香的功夫,明熙终于下朝回到两仪殿。
“听说皇姐找我,不知有何事?”
“本来是来告诉你我要回韩府,但刚才我又改了主意。你是否已经下旨设北庭都护府了?”海晏问。
明熙点头,刚才在朝堂上他任大臣们讨论,在刘敏文等人的引导下,设置北庭都护府的提议占了绝对优势,明熙顺势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圣旨,在北方新设北庭都护府,治所在庭州,而且都护管理地方军政大事,在地方享有绝对权力。
海晏现在虽然不理政,但消息很灵通,再说有些事明熙还要问海晏,所以海晏问起北庭都护府的问题时,明熙一点也不惊讶。
“北庭新建,想必都护一职还没有合适人选,我想担任此职。”
“不行,皇姐,你也知道北方环境恶劣,你的身体又不好,还是不要去了。”明熙劝阻道。
海晏摇头:“我已经想好了,我要去,我要去找韩江。我知道他没有死,只是在等我去找他。”
直到现在海晏仍不承认韩江已经去世的事实,更不可能为韩江准备什么后事。所有人都知道韩江是一个禁忌,没有人敢在海晏面前提起韩江,海晏活在自己的臆想之中。
明熙想说海晏不要再自欺欺人了,但他不忍说出口,害怕说出来了海晏可能会疯掉。明熙转移话题,道:“皇姐,你再考虑考虑。”
海晏摇头:“我留在长安,其实并不好,听说前天木锦宏再次进宫找你?”海晏一问,明熙有些紧张,海晏却笑道,“木锦宏又开始蠢蠢欲动了,明熙,有外戚扶持是好事,但让外戚做大却不见得是好事。”
“我知道。”
“朝中一些大臣,虽然是我和韩江一举提拔上来的,但倘若有真才实学,对大周都是幸事。现在你为皇帝,他们都会尽心辅佐你。”
明熙认真听着,想海晏是真要去北庭赴任了,这不都开始交代政务。许久,海晏看说得差不多了,也觉得乏了,起身就要离开。明熙拉住海晏:“皇姐?你真要放下这一切,前往北庭?”
“你不相信吗?就连我自己也不相信啦!”海晏笑靥如花,整个人宛如夏日初绽的莲花,涤尽了所有的浮华,“我一直以为我拥有了权力后就不会痛苦,但等真正拥有了权力,我才发现这不过是另一个漩涡。”
海晏一边说着,一边在芸儿的搀扶下离开,留给明熙一个洒脱的背影。
……
坐在马车上,呼吸着宫外的空气,海晏觉得神清气爽。
“你也觉得宫外好玩,对吧?”海晏把手轻放在肚子上,自言自语道,惹得车里的芸儿开怀大笑。
等回了韩府,海晏没有让芸儿动已经收拾好的东西,反而让芸儿和崔云一起,把韩江的东西也收拾出来。
“公主,不用这么着急走吧?”芸儿道。
“先收拾出来,别临走的时候手忙脚乱。”海晏迫不及待想去北境,但她知道自己现在的身体状况不容她丝毫任性,海晏想等自己胎脉再稳一点,就启程北上。
海晏回府好好休息一晚后,就来找秋漪,即使是在炎炎夏日,韩府也冷清寂寥,这府里没几个家人了。
“大嫂,我要出发去北庭,你有什么打算?你留在长安也没事,明熙会照顾你们,一切跟我在时一样。”海晏和秋漪边走边聊。
“不,公主,我跟你一起走。”
“为何?”海晏有些惊讶。
“我本不是长安人,去北庭都护府也不错。”秋漪笑道。
“这样也好,免得把你们留在长安,我也不放心。”
海晏和秋漪在林荫小路上边走边聊,说说孩子,说说韩熠,似乎之前所有的不愉快都烟消云散。
……
突然闲下来,海晏真不知道该干什么,于是跟着芸儿到韩江的书房,帮忙收拾书信。
“公主,这些粗活还是我来做吧。”芸儿拉住海晏,阻拦道。
海晏摇头:“不,我想收拾,这是他的书房,我以前很少来,都没好好看看。错过了这次,下次再来,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
芸儿劝不住海晏,只好自己多做点,让海晏没事可做。芸儿打开书橱,里面有个上锁的铁箱,海晏问:“这是什么?”
“这应该是重要物件吧,”芸儿自己也不清楚,韩江的书房她也很少进来,“早知道,就让崔云来帮忙了。”
“谁让你要逞能呢?”海晏打趣道。
芸儿打开锁,里面放了很多信件和印章,海晏拿起一沓信件,慢慢地翻起来。她看见了很多机密信件,但都不感兴趣,正要放下却又看见熙盛七年七月的信件,她赶紧翻开。
这些信是韩江的密探发出的,信上的日期告诉海晏,韩江的确在长安之乱时就已驻扎在洛阳附近,在叛军带兵围城时韩江就率领轻骑出发,但却在中途临时驻扎下来。有一封信专门说周帝仓惶逃跑的事,但是下一封信,却专门说海晏留在长安。
这些陈年往事,一直让海晏耿耿于怀,但现在再看,海晏却释然了。诚然,韩江恨皇室,韩江有野心,但不管韩江怎样,韩江爱她就足矣了。
“公主,孟将军求见。”崔云进来说道。
海晏回过神来:“让他过来吧。”海晏把信件放到桌子上,很快孟成涛就进来了。
“公主,臣已经请求陛下,将臣调到北庭。”
“孟将军,你不必这样。”海晏叹道,孟成涛军功卓著,在长安已经身居高位,完全不用跟她去北庭。
“不,公主,我是心甘情愿的,我现在是了无牵挂,只想弥补过错找到将军。”孟成涛急道。
孟成涛这些话,让海晏又想到了听雨,她不是不知道孟成涛拒绝了好几门婚事,但越是知道,海晏越是愧疚。海晏伸手端起桌上的安神茶来喝,却把桌上的信件拂落在地。崔云离得最近,赶紧俯身去捡,在仓促间却看到了自己的笔记。
“公主,这……”崔云看着最上面的信道,这封信是他写的,是长安之乱时他紧急发给韩江的信件,讲诉的是海晏留在长安的事。崔云是韩江的心腹,怎会不知海晏和韩江因为长安之乱救援的事,曾经闹得很不愉快,甚至海晏回宫居住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崔云道:“公主,有些方面你可能误会将军了。”
海晏一愣:“你这话何意?”
“公主,将军可能真想等长安城破,他才回来力挽狂澜,但他得知周帝离开而你还留在长安城时,他却立刻拔营赶来救援了。”崔云很少说这么多话,但这一次他的每一个字都让海晏心痛。
“不,不会的,你当时不在韩江身边,你怎么会知道?”海晏质问道。
“公主不信,可以问孟将军。”崔云道。
孟成涛就在旁边,刚开始他听得云里雾里,后来总算明白过来,立即道:“公主,有些话你可能不爱听,但我就是要说。将军的确没有立即救援长安,但我和袁希辉都支持将军,谁让皇族总干过河拆桥的事。但是,将军收到崔云的信,知道你还在长安后,他就立即率军救援了。公主,我说的都是真的,绝没有一字掺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