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云之君:指乘风云而降的仙人。
(19) 怳(huǎng):猛然。
(20) 向来:刚才。
(21) 摧眉:低头。折腰:弯腰,委屈自己。陶渊明曾叹:“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指标解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奇诗。它记梦而落笔于世间,游仙却并非要寻求长生,想象奇特但并非全是虚托。从诗境来看,它“恍恍惚惚,奇奇幻幻”,但“诗境虽奇,脉理极细”;从句式来看,虽句法、音节极其变化,“然实自然入拍,非任意参差”。它的浪漫主义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将人们带入梦幻之境,但其中又融入了诗人对名山大川壮丽之景的真实感受。亦幻亦真,虚实万变,跌宕起伏堪比《蜀道难》,恍惚迷离比肩《远别离》,这首诗是体现太白飘逸之风的典型篇章。落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横空而来,戛然而止,突兀非常,却耐人寻味。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李白长安三年,看似享尽尊荣,实则一介词臣,但他豪荡不羁、恃才放旷的个性难容于廊庙之下,于是,天宝三载(744)被玄宗赐金放还。离开长安后,诗人曾和杜甫、高适等人同游梁宋,排遣愁绪。在东鲁的家中生活过一段时间,终究无处安放飞扬的灵魂,遂决定再次辞家漫游。《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上天入地的梦境是诗人心灵的躁动,也是抒泄心中长期郁积的愁绪。了解了这样的背景,便可知这不是一首逞才为景的诗篇,若只以华丽的辞藻、丰富的想象嘉许它,便体察不到诗人的深意。
《梦游天姥吟留别》在古代的入选率并不高,只有4种选本入选,和《远别离》、《蜀道难》差不多,但是20世纪以来,它的入选率迅速攀升,不仅远远超过《远别离》,甚至比同样迅速拔起的《蜀道难》更胜一筹,一跃成为李白诗歌在选本中的入选之冠。除选本的大量选介外,《梦游天姥吟留别》还是高校文学史教材中不会漏掉的篇目,甚至在许多中学语文教材中,也能时常看到它的身影。于是,这首诗成为李白七古中最耀眼的篇章之一。
第50名 李商隐 隋宫
此诗全以议论驱驾事实,而复出以嵌空玲珑之笔,运以纵横排宕之气,无一笔呆写,无一句实砌,斯为咏史怀史之极。
(杨逢春《唐诗绎》)
【排行指标】
古代选本入选次数:6 在100篇中排名:73
现代选本入选次数:17 在100篇中排名:67
历代评点次数:25 在100篇中排名:10
当代研究文章篇数:0 在100篇中排名:77
文学史录入次数:4 在100篇中排名:64
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28200 在100篇中排名:80
综合分值:0。4396 总排名:50
紫泉宫殿锁烟霞(1),欲取芜城作帝家(2)。
玉玺不缘归日角(3),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4)?
【注释】
(1) 紫泉:即紫渊,因避唐高祖名李渊讳而改。代指长安宫殿。
(2) 芜城,今扬州。
(3) 日角:谓额骨中央部分隆起如日,古人附会是帝王之相。此指李渊。
(4) “地下”二句:传说炀帝在江都曾梦见和陈后主相遇,席间曾请其宠妃张丽华表演《玉树后庭花》舞蹈。陈后主,即南朝陈的亡国之君陈叔宝。
指标解析
李商隐的咏史怀古诗,往往同题而不同体,如《马嵬二首》、《隋宫二首》、《南朝二首》等,均以七律和七绝各赋一首,其中七律之作多为名篇。除居于排行榜第四十二名的《马嵬》(海外徒闻更九州)外,这首《隋宫》亦上榜居于第五十名。《隋宫》以隋炀帝杨广为题材,指出腐朽荒淫必导致国破家亡的道理,寓有深刻的历史教训。李商隐怀古诗有两个特点,一是用典密实,二是长于议论。但其用典化而不泥,议论措辞深婉,言简义丰。这首《隋宫》句句用典,如“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一联,“玉玺归日角”乃实,“锦帆到天涯”为虚,“不缘”二字设想大胆,“应是”二字则以“推算语,便连未有之事,一并托出”。温庭筠亦有“十幅锦帆风力满,连天展尽金芙蓉”的诗句,但贺裳认为:“虽竭力描写豪奢,不及李语更能状其无涯之欲。”落句典出《隋遗录》,但变“梦中”为“地下”,可谓辛辣之极、沉痛之极,而“若逢”、“岂宜”等揣测的语气,亦有四两拨千斤之势,平淡中极有深意。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这首诗是李商隐咏史诗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七律中的范例。王安石曾曰:“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唯义山一人而已。”方回亦曰:“义山诗感事托讽,运意深曲,佳处往往逼杜。”以这首《隋宫》来看,顿挫沉着、深僻透彻,确有老杜之风。古今评家对该诗赞赏颇多,选家亦常青眼相加,遂多次选入选本。但是现当代文学史未给予很高的重视,专业研究论文一项亦无甚成果,导致其总体知名度不如古代。
第51名 岑参 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1)
岑参最善七言,兴意音律不减王维,乃盛唐宗匠。此篇颉颃王、杜,千古脍炙,贵乎皆见“早朝”二字。中间二联分大小景,结引故实,亲切条畅。
(顾璘《批点唐音》)
【排行指标】
古代选本入选次数:12 在100篇中排名:9
现代选本入选次数:2 在100篇中排名:99
历代评点次数:27 在100篇中排名:4
当代研究文章篇数:0 在100篇中排名:77
文学史录入次数:0 在100篇中排名:97
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3152 在100篇中排名:99
综合分值:0。4383 总排名:51
鸡鸣紫陌曙光寒(2),莺啭皇州春色阑。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3)。
花迎剑珮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独有凤凰池上客(4),阳春一曲和皆难。
【注释】
(1) 贾至:唐代文学家,天宝末任中书舍人。大明宫:唐代长安的主要宫殿之一,自高宗起,唐朝的帝王们大都在大明宫居住和处理朝政。
(2) 紫陌:京都的道路。
(3) 仙仗:指皇帝的仪仗。
(4) 凤凰池:也称凤池,指中书省。
指标解析
岑参是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但他在百首名篇中的第一首诗,不是今人所熟悉的那些描写边塞奇景的诗篇,却是一首典重华贵、格律精严的宫廷奉和诗,这样的结果多少有点令人诧异。这首奉和诗之所以能够成为岑参的第一名篇,直接原因是历代选家和诗评家的大力推崇。在岑参诗歌中,它是历代点评率和古代选本中入选率最高的一首。而之所以如此受到关注,与它的“身份”大有关系。
原本这是一首唱和贾至舍人早朝诗的作品,同题唱和的还有杜甫和王维,加上贾至原作,同题之作共四首,而且都是大家手笔。所以四诗孰优孰劣便为后世诗评家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话题。大致认为“贾作平平”,“杜公不足骖驾”,惟岑、王二诗“力量相当”,难分轩轾。明代胡应麟也说王、岑二诗“力量相当”,但岑诗颔联“气势迫促”,“遂令全篇音韵乖觉”,王诗颔联则“高华博大”,“遂令全首改色”,总评“岑以格胜,王以调胜;岑以篇胜,王以句胜”。又有后世不少诗评家认为岑诗更胜一筹,可为第一,如明代的周敬、周珽、陆时雍、邢昉等人,清代的黄生、吴昌祺、方东树、施补华等人。周敬甚至认为岑诗可为“唐七律压卷”,能够凌驾杜甫、比肩王维甚至有所超越,拥有这些赞誉,岑参这首诗自然赢得了不少选家的青睐,于是成为岑诗入选率最高的一首。
大明宫含元殿复原图
奇怪的是,20世纪以来,这首诗几乎在选本和文学史中销声匿迹了,以至于提起岑参,对这首《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知者寥寥。事实上,岑参的应制诗如五律《寄左省杜拾遗》等,在古代的入选率也很高,大大超过了今人熟悉的《白雪歌》、《轮台歌》等边塞诗。现当代学界过分强调岑参边塞诗的成就,而对他那些雍容典雅、浑厚持重的奉和诗、应制诗评价很低。其实,这些五、七言格律诗代表着岑参诗歌的另一面成就,今人不应如此轻视。
第52名 杜荀鹤 春宫怨
杜荀鹤诗鄙俚近俗,惟《宫词》为唐第一。故谚云:“杜诗三百首,惟在一联中,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是也。
(毕仲询《幕府燕闲录》)
【排行指标】
古代选本入选次数:10 在100篇中排名:26
现代选本入选次数:6 在100篇中排名:94
历代评点次数:26 在100篇中排名:5
当代研究文章篇数:0 在100篇中排名:77
文学史录入次数:3 在100篇中排名:76
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11030 在100篇中排名:93
综合分值:0。4370 总排名:52
早被婵娟误(1),欲妆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2),相忆采芙蓉。
【注释】
(1) 婵娟:容貌美好。
(2) 越溪女:指西施浣纱时的女伴。越溪,即若耶溪,今名平水江,在浙江绍兴,是当年西施浣纱的地方,这里借指宫女的家乡。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指标解析
“杜诗三百首,惟在一联中,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这是晚唐五代流行的一句俗谚。“杜”乃杜荀鹤,他的诗集《唐风集》共收诗三百余首,但最为世人称赏的“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一联,出于压卷之作《春宫怨》。杜荀鹤的诗歌在后世毁誉参半,或云其“诗句鄙恶”,或云其“直入风雅,亦工部之的派也”,但无论褒贬,《春宫怨》这首诗却得到了历代评选家们的一致称赞。
颈联是这首诗的名句,近人俞陛云曰:“用‘碎’字、‘重’字,固见体物之工,更见宫女无聊,借春光以自遣,故鸟声花影体会入微。”作为宫怨诗,这首诗最大的亮点应是颔联。后宫佳丽三千,独以容貌邀宠,总有色衰之时,况且擅宠之人无不工于心计、巧言令色,作者不曾道破此理,只云“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便觉深婉含蓄,陆时雍称其“善怨”,贺裳激赞此乃“千古透论”。从题面来看,这是一首宫怨诗,而其中何尝没有君臣之理?江盈科即曰:“君臣上下遇合处,情皆若此。”黄生亦云:“此感士不遇之作也。”
此诗体物精微,善写怨情,而且托兴深婉,《唐诗汇评》收录有关此诗的历代评论多达26条,而且它在古代选本中的入选率也很高。但是到了现当代,杜荀鹤其人其诗都不大受重视,唐诗选本不甚关注他的诗歌,文学史教材在提到他时,一般也只是提到《山中寡妇》、《再经胡城县》这些现实主义题材的诗歌,这和王昌龄的宫怨闺情诗在现当代不如他的边塞诗著名同出一辙。文学史观的褊狭,会遮蔽许多名篇佳作。
第53名 杜甫 望岳(1)
《望岳》诗云“齐鲁青末了”,《洞庭》诗云“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语既高妙有力,而言东岳与洞庭之大,无过于此。后来文士极力道之,终有限量,益知其不可及。
(范温《潜溪诗眼》)
【排行指标】
古代选本入选次数:7 在100篇中排名:58
现代选本入选次数:22 在100篇中排名:42
历代评点次数:17 在100篇中排名:46
当代研究文章篇数:9 在100篇中排名:26
文学史录入次数:4 在100篇中排名:64
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180500 在100篇中排名:15
综合分值:0。4363 总排名:53
岱宗夫如何(2)?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4)。
【注释】
(1) 岳:此指东岳泰山,在今山东泰安城北。
(2) 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夫(fú):发语词,无实义。
(3) 眦(zì):眼角。
(4) “会当”二句:此处化用《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句意。
指标解析
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应试落第的杜甫开始了漫游生活,此诗为他山东省亲时所作。
据两《唐书》记载,杜诗原有六十卷,但至宋代王洙编订杜诗时仅有二十卷。早期诗篇大量散佚,现存的一千四百余首诗,多为杜甫中后期作品。五律《望岳》是杜甫现存的早期诗篇之一。杜甫生于唐玄宗登基之年,可以说是伴随着“开元盛世”成长的。早期的他,豪迈乐观、充满建功立业的热情,一心想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仇兆鳌《杜诗详注序》曰:“甫当开元全盛时,南游吴越,北抵齐赵,浩然有跨八荒、凌九霄之志。”虽然杜甫写此诗之前才经历了应举落榜,但诗中没有丝毫怨艾和失落,反而充盈着勃勃的雄心和自信的情绪。他虽未实际登山,但泰山之绵延万里、高耸入云和灵秀所钟,已在“望”和遥想中化为诗句。“齐鲁青未了”是历代诗评家们赞赏不已的一句,刘辰翁曰“五字雄盖一世”,沈德潜曰“五字已尽泰山”,明代莫如忠的《登东郡望岳楼》诗则曰:“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更道出了这五字对造化之功的永恒摹写。中间两联境界开阔、炼字工确,已显示出杜甫过人的才华,而落句掷地有声的十字,更像是意气风发的诗人勇攀高峰、志在建立丰功伟业的誓词。这一联不仅为早年杜甫昂扬意气的状态做了最好的注脚,也激励着世世代代的读者不懈地追求人生理想,勇攀事业的高峰。该诗虽是杜甫少年之作,但笔力雄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