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当年自己家仆老何的儿子同名同姓,都叫做何桂清。当年王有龄的父亲见这位仆人的儿子聪明好学,便叫他做伴读书童,陪王有龄读书,说起来也是有恩于他。王有龄心里既惊又喜:这位官居高位的何大人是不是自己的同窗旧交何桂清呢?王有龄觉得这是个天大的机会,无论如何也要想办法见他一面,绝对不能轻易错过机会。于是他花了一些银子,打通了一些关节,终于见到了何大人,而且这个何大人正是他的童年玩伴何桂清!
巧遇故交
王有龄与何桂清老友相见,不免聊起这些年来的事故变迁,但碍于二人身份相差悬殊,王有龄依然是小心应付。说罢自己的经历之后,王有龄坦诚相告:“我也不怕你笑话,现在你贵为二品,而我只是个虚缺的盐大使而已,今天冒昧来见,无论如何还请你帮我想想办法。”
何桂清不忘旧情,表示说一定要帮助王有龄,问他想到哪里补实就任。
王有龄说,父亲希望他能落地杭州,而他自己也愿意回到杭州去。王有龄此刻没有讲实话,他也不能讲实话。他当然不敢说:何大人你无论如何要把我派往杭州,因为那边还有个朋友等着我帮忙。那样一来显得王有龄私心太重,二来这个理由也根本无法打动何桂清。所以有些话不是实在不实在的问题,而是立场不同的缘故。
何桂清受恩于王有龄的父亲,听王有龄提到父亲,就不禁问起恩人的情况。
提到父亲,王有龄不免黯然,伤心地说:“先父已经去世了……”
何桂清听到这里,不禁动了恻隐之心。既然无法面谢恩人,多多照顾恩公后人也算是尽上一份心意,而且浙江抚台黄宗汉与何桂清是同科进士,有些交情,所以当下就表示,将竭力向黄宗汉举荐王有龄。
何桂清也知道黄宗汉是个见钱眼开的贪官,即便有自己的举荐,没有银子也办不了事。所以何桂清除了将写好的举荐信交给王有龄之外,又给了他五千两银子。至于银子的用途,何桂清却没有多讲,只说是给王有龄用度。何桂清当然不好直说黄宗汉见钱眼开,回去要送上银子才能补得实缺,这样于己于人都不方便。但是何桂清很实际地给了王有龄五千两银子,其实就是让他自己去打点,否则单凭一封信也无济于事。
我们要了解,不管什么时候,有清正廉明的好官,就有贪污腐化的坏官;有诚实守信的生意人,就有唯利是图的奸商;有悬壶济世的良医,就有草菅人命的庸医……这是必然现象。我们常常劝很多人不必愤世嫉俗,有好就有坏,因为有阴就有阳,不管到什么时候也不可能将所有的阴暗面一扫而光。况且有了坏人对比,才能分辨什么是好人。我们知道坏人怎样,不去学他就好了,又何必愤世嫉俗,看什么都不顺眼呢?但很多人不能接受这种观念,所以一辈子很痛苦。
有好就有坏,因为有阴就有阳。
补得实缺
王有龄一路顺利回到杭州,便马上前往抚台衙门呈递信札。人常常舍不得把到手的钱花出去,王有龄也是这样,他只把举荐信转呈给了黄宗汉,对何桂清送他五千两银子的用意却没有领会。黄宗汉得知王有龄与何桂清有旧情,对他十分礼遇,话也讲得非常好听,说同年之中我跟何大人感情最好,他交代的事情我绝对办到,没有问题。中国人最拿手的就是“没有问题”,没有问题后面还有四个字——从此不提。这个很厉害,从此不提,你自己就知道到底有没有问题,又何必明讲呢?
第33节:福祸相依(2)
王有龄回去以后,傻傻地等了好几日也没有消息,心里不免有些七上八下。正在不知所措的时候,他想到了胡雪岩。王有龄本来是想自己谋得差事以后,再去当面酬谢胡雪岩,这样不仅自己有面子,对胡雪岩也是个交代。但是事情迟迟没有音讯,他觉得不能再等了,要先把五百两银子还上才是,于是便去胡雪岩的家中拜访。
二人久别重逢,自然非常高兴,王有龄把一路经过详详细细地说给胡雪岩听。王有龄说已将举荐信交给了黄宗汉,胡雪岩忙问结果如何。
王有龄说:“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胡雪岩一听便明白缘由,他告诉王有龄:“你想错了,如果不需要钱打点黄宗汉,何大人为什么一口气给你那么多银子?”王有龄一点就通,这才明白原来何桂清给他的也是“做官的本钱”。后来他把钱送进去,实缺果然就派出来了。
这段事情我们讲到这里就好了,再讲下去便没有意思了。因为有很多事情当时是对是错我们并不知道,所以王有龄怎么花钱投供,怎么打通关节,又是怎么补得实缺,这其中细节我们没有必要去讲。满清政府最后那样的没落无能,以至于我们现在读到这段历史都会觉得压抑郁闷,就是因为官场的腐败。我们现在不应该走以前的老路,更不允许这种腐败的现象,否则还怎么称得上社会进步?所以过程我们会交代,细节不必详细地去讲。
我从小在家里,乱七八糟的事情从来不谈,因为父亲讲过一句话:该听的话才可以听,不该听的话不能听。不该听的话,听了就会在脑子里留下痕迹,以后做事难保不会受到干扰。现在的科学更证明这点,任何乱七八糟的信息,只要进入脑袋就会影响思维。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意思绝对不是说知道的事情就说知道,不知道事情就说不知道,如果那样孔子也太没有学问了。孔子真正的意思是说,这件事情虽然你知道,但是不应该讲,你也要说不知道。所以有很多学生问孔子这样那样的事情,虽然孔子都清楚,但是他也说不知道,他不是欺骗,而是讲妥当的话。
我们读历史,要从当中看出一些道理来,这样对我们才有用,对我们的下一代才有帮助。如果看了半天,还是觉得做人要去讨好人家,要去溜须拍马,这样的乱读书不如不读书。看胡雪岩的故事,也要从他的经历当中汲取有益的道理,而且这些道理应该是值得我们回味、值得我们学习的。
第34节:福祸相依(3)
读历史,要从当中看出一些道理来,这样才对我们有帮助。
结交漕帮
王有龄补得了个什么实缺?他被委任为海运局衙门的“坐办”。清朝皇帝大臣所需的粮米,均是由鱼米之乡的苏杭地区通过运河运往京城的,称为“漕运”。参与运粮工作的一班人马,称为“漕帮”。后来因连年战事,漕运常常阻塞,造成运粮误期,于是朝廷下旨改漕运为海运。海运局衙门便是专为漕运改海运而设立的,“总办”由藩司兼领,相当于局长,“坐办”还算不上局长,却是主持实际工作的人。
这个官职重不重要?如果粮米按时送去,那就无关紧要;但如果不能按时运到,那就重要的不得了。你想皇帝要是没有粮吃,那岂不是天大的责任?中国人的事情其实只有四个字,叫做可大可小,说大就是大事一件,说小就是小事一桩,重要不重要随时都会变化,完全因人而定。所以,海运局的工作说好办很好办,说难办也很难办。
王有龄新官上任,于公于私都很想做出些成绩来,但他做海运的事情毕竟不是内行,所以就去找胡雪岩商议。胡雪岩本来就机敏果断,洞察事态,再加上几年社会磨炼,大小事情讲起来都是头头是道。他跟王有龄分析说,现在太平军闹得厉害,河道不畅,朝廷不得已改用海运,但以前漕帮的那些人不能得罪,必须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现在兵荒马乱,市面上粮米紧张,一时很难收到大批的粮食,而漕帮与粮商关系很好,手中又有囤粮,如果能够出手相助,必将事半功倍,若是他们从中作梗,将是很大的麻烦。
王有龄一听,面有难色,因为他刚刚上任,人生地不熟,根本不知道应该从哪里入手。胡雪岩看出王有龄的心思,笑了笑说:“没有关系,此事交给我好了,我代你去打通关节便是。”
话虽如此,王有龄听了还是将信将疑,但是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好交由胡雪岩先去办理。
我们中国人有一句话,叫做擒贼先擒王。要跟漕帮拉关系,当然也要先从老大下手。胡雪岩打听得知漕帮的老大,人称魏老爷子,年过八十,虽然江湖之事已委派大徒弟尤五处置,但在帮中仍是颇有威望,重大事情还需请示他才能定夺。这个很有意思,中国人说不管,却又要管;说要管,却又不管。其中的奥妙很值得我们去琢磨一番。
胡雪岩来到漕帮,见到魏老爷子,递上自己的门帖后说:“晚辈受王有龄王大人之托,前来向老前辈求教!特意设下酒宴,敬请老爷子赏脸光临。”
第35节:福祸相依(4)
魏老爷子见胡雪岩亲自前来,态度十分坦诚,又代海运局王有龄设宴相邀,不好推却,态度顿时有所改变:“老弟今日来访,必有见教,我个性爽快,有事请直说无妨。”
有了不错的开局,胡雪岩接着说了下去:“胡某也是这种痛快性格,当前有一件为难的事情,想与你老人家相商。”他讲起自己开有钱庄,现在想为王有龄在上海、松江等地筹措粮米,以完成朝廷漕运改海运之事。
海运!听到这两个字,魏老爷子十分反感,两眼直直盯住胡雪岩。
胡雪岩知道魏老爷不满的原因,因为把漕运改海运就等于是夺了漕帮饭碗。这是胡雪岩之前就料想到的,所以他马上解释道:“魏老前辈请别误会,胡某也是受王大人之托,前来商量此事。江湖上有句话叫‘山不转水转’,改海运只是个权宜之计,朝廷还在试办,漕帮弟兄的生计问题总会有办法解决,我们要想出一个对大家都有好处的办法来……”
“嗯!你这样说倒也听得进去!”魏老爷子点头表示赞许。
胡雪岩分析当前形势:军务吃紧,运河常常堵塞而耽误运期,朝廷怪罪下来,官府要查办,漕帮也推不了责任,目前之计是寻找转机,有饭大家一起吃。
魏老头听了胡雪岩的分析,觉得有道理,便叫来了他的大弟子尤五,并介绍说:“胡老弟虽是‘门槛’外人物,对我们漕帮倒也是关心,这个朋友我们应该交,你们谈谈吧。”尤五见老爷子看重,同时又知海运局要买漕帮的囤米,一时不好意思推托。胡雪岩见尤五似有难处,便开口道:“帮兄弟忙不可勉强,我们宁可另想办法,也决不能使好朋友为难。”
尤五一见胡雪岩态度诚恳,毫无虚言,就说了实话。他说:“不是不肯卖掉这批米,只是目前战乱当头,米价一定看涨……”
没等尤五说完,胡雪岩就把话接过来:“只要漕帮这批米先借给海运局作‘海运’之用,阜康钱庄不仅可以给漕帮贷款,而且米价可以按最高价计算,决不让漕帮吃亏。”
尤五听了,当然没话说,因为这样一来,倒是胡雪岩帮了漕帮一个大忙了,这样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胡雪岩为什么这样?因为他明白,如果把别人逼得无路可走,就等于给自己制造困难。他如果开口就说:这是朝廷的命令,由不得你们想不想做,不做官府就要拿你们定罪……此类话语是江湖人士最受不了的,那样漕帮宁可鱼死网破也决不会同他合作。胡雪岩欲擒故纵的一句“帮兄弟忙不可勉强,我们宁可另想办法,也决不能使好朋友为难”,使得尤五的态度有了彻底的转变。所以很多事情一来一回,就看怎么去拿捏。胡雪岩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把话说得让别人听得进去,当然能够争取到主动,这又是他很灵巧的地方。
第36节:福祸相依(5)
把别人逼得无路可走,就等于给自己制造困难。
另外一点,胡雪岩出面来做这件事情也有他的道理。中国人讲话,要看是否符合身份,讲求是否合乎立场。一样的话,有的人讲我们就觉得他讲得很对,而有的人说我们听得就很不顺耳。胡雪岩跟魏老爷子说把漕运改成海运只是权宜之计,以后世道太平了,还是会改回来。这种话胡雪岩可以讲,但王有龄不能讲,当官的讲了就等于下了保证,万一改不回来就是食言。胡雪岩跟尤五讲,你帮我忙,我帮你忙,这样的话王有龄也是不能说。但是事情的关键还不在于此,而是胡雪岩不讲则已,一旦讲了他就会做到,这才是最难得的,如果他只说了不做,那就是开空头支票了。所以,尤五觉得胡雪岩这个人虽然不是江湖中人,但是他有江湖义气。
升任知府
尤五事后很感激胡雪岩,觉得魏老爷子说得对,这个朋友是交定了。在以后的交往中,尤五经常把江湖上许多信息提供给胡雪岩,使胡雪岩在浙江一带的生意做得顺风顺水。有了漕帮的帮忙和胡雪岩的从中筹划,王有龄在海运局的差事做得也是一帆风顺,深得抚台黄宗汉的赏识。
王有龄就任海运局坐办不久,又一次得到了高升的机会,被委任为湖州知府。对于这次破格提升,王有龄自然心中欢喜万分。可是胡雪岩跟他讲,去当知府固然是好事情,但海运的事情谁干呢?
王有龄这才觉得海运局的事确实是个难题,因为要去湖州担任知府,海运局的事情按理必然要交出,但是调运漕米缺下的亏空,一时间难以填补,若是交给他人,难保不会被翻以前的烂账。王有龄一时没了主意,问胡雪岩要怎么办才好。胡雪岩说鱼与熊掌兼得,他向王有龄提议两边兼职。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两个人的个性是不一样的。王有龄中规中矩,不敢想得太多,可是胡雪岩毕竟是生意人,能赚就赚,反应非常快,这其中有很大的差别。
在胡雪岩的指点下,王有龄以海运局还有事务未处理完结为由,向黄宗汉提出就任湖州知府的同时,“兼差”海运局职务的请求。黄宗汉说:“答应你兼差原无不可,不过……”说着两眼望空,似乎有所盘算。停顿半晌,忽然他问出一句:“你能兼顾得来吗?”
王有龄按照胡雪岩的交代连忙回答:“兼得!兼得!请大人放心,我有个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