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教子的100个法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名人教子的100个法则- 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然而,事与愿违,先生不是没有看出来,而是早就看出来了,并且将此事告诉了司马光的父亲。父亲知道后大发雷霆,心想一定要教训他一番。不想,却被先生给阻止了,原来先生已经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

    这天,闲来无事,父亲吩咐司马光兄弟二人做一件事——每人剥一包花生米的内皮,看谁剥得最多,惟一的条件是要自己动脑筋,不能让他人帮忙。于是,两人各拿一包花生米回到了各自的房间。

    为了获得父亲的赞扬,司马光拼命地剥,他采用了很多的办法:先用两只手拼命地搓呀搓,搓红了小手掌,可就是不见效果;他又用手指甲抠,抠了很长时间,指甲都弄疼了;看着一大包花米还有那么多,他心里非常着急,干脆用牙齿使劲地啃起来。

    这时,一个婢女进来,看到这幅情景不禁笑了出来。她说:“我有个办法可以让剥的很快。”说着,便要教他怎么做。司马光想起了父亲定的规则,有些犹豫,但一想到剥得多能得到父亲的赞扬,也就顾不了那么多了,只见婢女把花生米用开水一烫,花生米的皮很容易就剥了下来。只用了一会儿工夫,司马光兴冲冲地来到父亲的书房,将花生仁交给了父亲,父亲只是看了看,但并没有夸奖他。这时,弟弟司马义也来了,他掏出来的是一把坑坑洼洼、带着牙齿印的花生仁。

    父亲让司马光告诉弟弟自己是怎么剥的,司马光显得有些得意,他道:“用开水将花生米泡一下再剥,剥起来就很容易了。”父亲问他这个办法是不是自己想出来的,司马光犹豫了一下,微微地点了点头,司马光的回答显然令亲非常失望,父亲什么话也没有说就让他们走了。

    司马光回到自己的房间,内心充满了矛盾:向父亲说实话吧,又担心父亲会很失望;不说又觉得自己是在欺骗父亲。他想了很久,然后径直走向书房,将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诉了父亲,并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父亲看着他,眼神中透出一丝喜悦,但却严厉地说:“诚实是做人之本,你小小年纪,就染上说谎的『毛』病,就好像幼小的树生了蛀虫,必须马上清除,否则,就不可能长成有用的栋梁之材!”司马光这才知道,原来剥花生米正是父亲在考验自己!

    司马光时刻谨记父亲的话,长大后他还给自己取了个字,叫做“君实”,以此勉励自己永远做一个诚实正直的人;他还把这种美德传给了子孙,成为代代相传的家风。

    教子感悟——

    诚实——教子的第一课,做人的第一准则

    对现代父母来说,独生子女是他们的心头肉,他们视独生子女如掌上明珠。好的让孩子吃,漂亮的让孩子穿,尽力选择好的学校让孩子接受教育,那种望子成龙的心情就不言而喻了。但是,父母们可曾仔细想过,你将要把你的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呢?孩子健康成长而且大有作为最需要什么?

    众多国家及名人的答案均是——诚实。曾在科学上有过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富兰克林曾说过:“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曾说:“你要宣扬你的一切,不必用你的言语,要用你的本来面目。”美国把诚实推向民主,德国把诚实推向效率,英国把诚实推向科技,法国把诚实推向艺术,日本把诚实推向完美,由此,它们都率先成为世界最强大的国家。发达的国家之所以发达,具有较完备的社会诚信体系是其重要的社会基础。

    诚实是一个人不可或缺的品德。诚实是诚信的核心要素,是培养其他优秀品质和综合素质的前提,是孩子健康成长和走向成功的法宝。想要真正让孩子养成诚实的品德,重要的还需要父母从日常生活中,从平时的小事开始培养。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模仿最多的人,能够为孩子树立诚实的榜样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章 品德育人,让孩子先学做人 第九节 品德育人——张天闻教子做人要谦谨

    张闻天是我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是中国『共产』党在一个较长时期的重要领导人。

    1933年1月,张闻天进入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任新成立的“中共中央局”常委兼宣传部长,分管『政府』工作。1933年4月,他写了两篇文章《五一节与〈劳动法〉执行的检阅》和《论苏维埃经济发展前途》。1942年1月至1943年3月,张闻天率“延安农村工作调查团”赴陕北、晋西北农村进行社会调查。1942年10月,张闻天根据晋西北农村实际情况,写了《发展新式资本主义》。1945年11月,张闻天被派到东北工作。

    张天闻为国家做出了许出杰出的贡献,他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中,总是根据我国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这一基本国情,在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论述了我国革命和建设各个时期必须利用资本主义的问题,发表了许多重要独创见解。

    不仅对于国事,在教子育女方面他也有着独到的见解。

    以谦谨的态度指引孩子处事做人。

    张闻天是中国『共产』党的高级领导人之一,虽然他的工作非常繁忙,但是他非常注重对子女的教育。为了防止他们沾染特殊化的恶习,他总是对子女循循善诱,并且注意以自身的行动影响他们,为倡导革命家风树立了榜样。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虹生(张闻天的儿子)长期生活在保育院,直到1948年东北解放了,8岁的虹生才回到父母身边。多年不见儿子的张闻天,身边添了个“小灵通”,非常高兴,一有空闲父子俩就谈论这谈论那,可谓“父子情深”。但是,张闻天对孩子没有丝毫的溺爱。那时,接虹生回家的同志怕虹生在路途中受凉,于是买了皮衣、皮帽、皮鞋给他穿着。张闻天见后却说:“今后不必给孩子吃、穿太好,要让他从小养成艰苦朴素的作风。”

    当时,张闻天家住在沈阳。虹生见到爸爸出门总是坐着小汽车,很好奇,总想坐一坐,可总得不到允许。一次,车子刚开到家门口,虹生灵机一动,趁爸爸还没上车,便偷偷地钻进车子里。张闻天上车以后,突然发现儿子坐在车上,便和蔼地说:“虹生,这是爸爸外出开会坐的车子,你不能坐,好乖乖,快下去,不然爸爸开会要迟到的。”无论爸爸怎么说,平时一贯听话的虹生,这次赖在车上就是不动。张闻天见一时劝不了儿子,心里十分恼火。但是他没有打骂虹生,只是自己下了车,步行去开会。虹生望着爸爸的背影,觉得没趣,便乖乖地爬出了汽车。从此,虹生再也不闹着坐爸爸的汽车了。

    张闻天1957年把虹生送到茶淀农场劳动锻炼,1962年又动员儿子到新疆农场工作。他对虹生说:“那里虽然艰苦些,但那里是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也是更能锻炼人的地方。”虹生听从了父亲的教导,在那里一干就是15个春秋。

    教子感悟——

    虚心是进步的前提,是对自身的修养

    张闻天的谦谨态度,很好地教育了孩子。张闻天是一个很明智的人,正如一位哲人所说,那些明智的和有礼貌的人们,他们特别谦虚谨慎,从不装腔作势、装模作样、夸夸其谈、招摇过市。他们正是通过自己的行为而不是言语来证实自己的内在品『性』。“谦虚谨慎”是一种高尚的传统美德。短短四个字却浓缩了人生修养、德『性』的精华。“行谨则能坚其志,言谨则能崇其德”。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都以“谦虚谨慎”作为自己的人生准则,修身养『性』,慎言谨行,终成大业。于是便有了像张闻天一样的收敛,不张扬,令人敬佩的人!

    古人云:为官,忠君报国;为子孝敬父母;为父望子成龙。人品忠孝为先。铁人王进喜曾说:“我们不能一有成绩,就像皮球一样,别人拍不得,轻轻一拍,就跳得老高。成绩越大,越要谦虚谨慎。”所以,父母应从小就给孩子灌输弃恶扬善,勤奋好学,谦虚谨慎等理念。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在宠爱孩子之际,也要让他懂得虚心的美德,认识到虚心能使自己有益。如果发现孩子有了虚荣心,要赶快制止。倘若自尊心发展到自大型,就会表现出自我陶醉、目空一切、盛气凌人、极不虚心。这就要父母做爱孩子要适度,不能连孩子的弱点、缺点甚至错误都视而不见,只是一味的赞美和夸奖。要懂得,既要有“和风细雨”又要有“电闪雷鸣”。在孩子稳定的心理特征尚未形成以前,及时地予以纠偏。

    教育孩子为人处事要如水般能善利万物,积极帮助他人,并且不求回报,还要保持谦虚谨慎,努力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态度。教孩子懂得并学会谦虚谨慎,力戒骄满,在非原则问题上能谦让别人。让他们懂得并学会讲道理,遇事以理服人。他们说的话,做的事应该是实际的事情,不实际的事情,半懂不懂的事情不要说。

    因此,家长要告诉孩子:“应该谦虚、应该谨慎,尊重现实、尊重别人,把‘自己’写小些,再写小些!”

    

第二章 品德育人,让孩子先学做人 第十节 品德育人——唐太宗教子尊重老师

    唐太宗李世民(599~649),唐代名君,庙号太宗,初谥文皇帝,开元时加谥为文武圣大广孝皇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皇帝,伟大的军事家,卓越的政治家,著名的理论家、书法家和诗人。他不仅把我国封建社会推向鼎盛时期,而且身体力行倡导书法,他首创以行书入碑,可以称上古今帝王书法之冠,促使唐代书法成为我国书法史上辉煌的一页。

    唐太宗李世民是历史上少有的圣明的皇帝,他在位时出现的“贞观之治”的繁荣不仅巩固了自己的地位,而且也让老百姓过上了比较富裕安定的生活。通过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唐太宗懂得要使国家兴旺发达、长治,除了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思见外,更重要的是要教育好自己的子女。

    唐太宗为太子傅打破惯例,教子要尊重老师。

    通过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唐太宗懂得要使国家兴旺发达、长治,除了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思见外,更重要的是要教育好自己的子女。他认为教诫太子储五是“当务之急”。因此他给几个儿子选择的老师都是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人。而且,他一再告诫子女一定要尊敬老师,不能因为自己的地位比老师高就骄横无礼。

    当时太子的老师为李纲,有一次,李纲因为得了脚病,走路很不方便。但是皇宫的戒备森严,除了皇帝和后宫的嫔妃、子女可以坐轿,其他的大臣和官员别说是坐轿,就是出入都是诚惶诚恐。李纲不能前来给太子上课,心里着急,如果皇上怪罪下来,真不知该如何是好?唐太宗知道这件事情后,打破惯例,特许李纲坐轿进宫上课,并下令让皇太子亲自去迎接。

    后来,唐太宗又任礼部尚书王圭当他儿子魏王的老师。有一天,他听魏王身边的下人说魏王很不尊敬王圭老师。唐太宗当即非常生气,有时间便来到魏王府邸,当着王圭的面狠狠地批评了儿子一顿。唐太宗说:“以后你每次见到你的老师,就如同见到我一样,应当尊敬,不能有半点的放松。”从此,魏王每次见到王圭,都是恭恭敬敬的,毫无不敬之礼,听课也认真了。

    这些只是唐太宗教子的一个小片段,由于唐太宗的严格家教,他的儿子对老师都很尊重。唐太宗教子敬师的故事也被后世传为佳话。

    教子感悟——

    “尊敬老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尊敬老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儿童时期就开始接受学校老师的教育,所以养成尊敬老师的优良品德,是家庭德育任务之一。应该让子女懂得,教师的工作是崇高的,老师的责任是重大的,老师的影响是深远的,他们应当受到全社会,特别是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尊重教师,本质上就是尊重知识。但据调查,小学低年级学生对老师有一种特殊的尊敬和依恋心情,老师说的话都是对的,随着年龄的长大,知识的增多,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生对老师的态度不再是无条件的信任,渐渐带有选择和批评的态度,私下里便有了议论老师的行为。

    人之所以成为人,在于人类可以创造文明;而文明说到底不过是一种知识积累,是从类人猿演变为原始人类那一天,就开始的世世代代的积累。每一代人都把其知识积累、经验背景通过教师传递给下一代,才有了人类的今天,况且一个连对自己这般厚爱的人都不尊重的人,他肯定也不会懂得尊重别人,反之,别人就不会尊重他,这样他在社会上很难立足。

    因此,父母应该从小就培养孩子尊师之道,当发现自己的孩子不尊敬老师时,应给以制止并正确引导,鼓励他们直接与老师交换意见,父母更要特别注意自身的示范作用,不要在孩子面前议论老师的长短,发泄对老师的不满情绪,要以适当的方式维护学校和老师的权威。

    

第二章 品德育人,让孩子先学做人 第十一节 品德育人——父母让拥有博爱之心的林肯

    林肯(1809~1865),全名为亚伯拉罕·林肯,美国第16任总统,是世界历史中最伟大的人物之一,美国伟大的民主主义政治家。

    51岁那年当选美国总统。进白宫后,领导了拯救联邦和结束奴隶制度的伟大斗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力地推动了美国社会的发展。签署了著名的《解放宣言》,解决了当时美国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中存在的主要矛盾。

    由于林肯在美国历史上所起的进步作用,人们称赞他为“新时代国家统治者的楷模”,并一直是为美国历史上最受人景仰的总统。

    自幼生于贫民家庭的林肯,却刻苦好学;虽然“长征”路上多坎坷,但他揣着一颗坚定的心勇往直前;最为可贵的是他有一颗宽容的博爱之心,而这一切都是他的母亲给予他的——母亲的鼓励使他坚定,母亲的宽容教他博爱,母亲的教导有方使他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