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节:中国人的生活智慧(20)
孔子在世时,有七十二个〃国家〃或诸侯国。两三个世纪之后,仅剩七国。那些小的诸侯国已被大国兼并。六个之后五个,四个,最后仅剩两个诸侯国。这时,一支强大的力量在西北出现了……秦。一场伟大的战争持续了两三年时间,最后秦始皇……秦国的第一个皇帝,也是中国长城的缔造者,打败了对手,并统一了全国。
在诸多方面,中国人最基本的生活模式……家庭制度、宗教和哲学观念……在周朝结束时就已经成形。尽管中国文化博大,然而政治上却四分五裂。如今统一中国的梦想成为现实,但是在某些方面还是令人憎恨的。儒者特别憎恨秦始皇,因为他下令焚烧所有的儒家典籍,他甚至为几百位知识分子设置了一个圈套,因为他们批评他的王国以及他们特立独行。秦始皇耍了一个花招让他们在一个峡谷中相会,结果石头从上面滚下来把他们活活砸死了。秦王朝崩溃后,儒家典籍仍流传下来,因为许多典籍藏在房子的墙壁之中,许多年老的知识分子内心仍然牢记书中的内容。
秦始皇征服整个中国后开始考虑他的统治。在他执政期间,中原人被派往像广东这样靠南的地方进行统治。他简化汉字,统一道路系统,这些道路主要是他的马车和步兵的军事通道。他建立了残暴的帝国,农业工具熔铸成兵器,民众不能秘密地制造自己的武器。这样的制度执行到一个极端,最后三个家庭不得不共用一把菜刀。他下令在市场上交头接耳者要被法律惩处。他相信这样就不可能发生叛乱。他的帝国将长命〃万岁〃。
秦始皇颁布命令让全国三分之一的人去修长城。数百万的人在修长城的过程中献出生命。有一个最流行的传说,这个传说与一个名叫孟姜的女子有关。在他们蜜月期间,她的丈夫被抓走了,一走之后杳无音信。绝望中,她决心孤身一人寻找丈夫,历尽千辛万苦,在一个神灵的保护下穿过老虎经常出没的大山。最后她到达长城,得到的惟一的消息是她的丈夫已去世一段时间。在一大堆遗弃的尸骨中丈夫的遗骸已无法辨认。孟姜女决意要找到丈夫的遗骸,她割开自己的手腕,并祈祷她的血将溅在丈夫的遗骸上,人们非常同情这一落寞的年轻妇人。孟姜女认为自己找到丈夫的遗骸之后,号啕大哭,悲天恸地,最后诸神也对她动了恻隐之心。随即长城上下,电闪雷鸣,大雨倾盆,与孟姜女的眼泪汇流成河,冲垮孟姜女所站的那段长城。这就是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故事。
这个故事在民间的花鼓戏和舞台上不断地流传,在某种意义上,长城代表了孟姜女的眼泪和人们对独裁的憎恨。不容许人们使用金属武器,好像就不可能有反叛。但事实是这样的吗?这个独裁者非常令人憎恨,结果他梦想万代相传的帝国在他死的那年分崩离析。在他死后七年就彻底灭亡了。这好像纸搭的房子。但是反叛是如何开始的?最初人们揭竿而起。竹竿是人们仅有的武器。由于秦始皇的统治失去了民心,甚至他自己的士兵也反对他并加入起义者的行列,起义者的力量迅速壮大。
在秦始皇去世之前,他生活在被暗杀的恐惧中,他居住在通过地下通道连接起来的三十六座宫殿里,常常从一个寝宫转移到另一个寝宫,夜夜如此,如同他的妄想症一样。历史记载,在一次远离都城咸阳数百英里的巡游中,秦始皇死于一次伤风。他的死一直保密,直到他的灵枢到达都城。由于天气太热,帝王的遗体开始腐烂。为了掩盖腐烂的气味,他的亲信用成车的死鱼和腐烂的贝类放在帝王棺材的旁边。当灵枢到达都城时,每个人都哺咕:〃帝王上天了!〃秦始皇这个伟大独裁者的辉煌烟消云散了。
然而,秦始皇所建造的长城仍然是一个世人瞩目的奇迹。长城屹立在那里,有二十五英尺高,二十英尺宽,沿着祟山峻岭的山梁蜿蜒盘旋。长城的上部是平整的石头路面,军队能在上面方便而快捷地调动,十个人能并肩前行。城墙两边的防护墙如同欧洲中世纪的城市与城堡。坚固的城墙在用大刀、长矛和弓箭战斗的时代起到了防护功能。枪支出现后,防护墙毫无用处,枪弹能轻易地穿透城墙。如今欧洲的城墙各式各样,长城也一样。
第21节:中国人的生活智慧(21)
然而从历史上看,长城作为抵御北方蛮族侵犯的国家防御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长城总能占据一个山梁的最高峰,获得一个视野开阔的有利位置。长城为军队在不同战场之间的调动提供了一种简便的联系手段。甚至晚近至明朝,每百码就有一个堡垒。在白天敌人入侵的信号为烟,而到夜晚则为火箭。
朱频情不自禁地沉浸在想像中,他靠在防护墙上,视线随着长城婉蜒曲折,一直延伸到最远的地平线。想像弥漫于心,他竭力想将长城尽收眼底,大量坚固的墙砖和泥土从中国东部海岸的山海关一直婉蜒到西部的戈壁滩。长城大约有一千五英里长。宏伟壮观的长城令人过目不忘,众所周知胡佛水坝的长度仅仅只有五分之一英里多一点。
数百年来,长城是中国北部的边界线,长城以北是众多的蒙古族和满族部落、胡人和鞑靼人……所有这些人被汉人统称为狄或北方部落。长城的南面是中国。来自北方入侵的危险始终存在,这些部落渴望攫取富庶的土地并对温暖湿润的中国平原垂涎三尺。从历史上看这是一个中国式的问题。如果没有一支优秀的军队,长城的防御价值有时也会丧失殆尽,某些北方的部落时不时突破长城的防线。中国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又将那些部落赶到长城以北。
中国本身是一个内陆国家,像美国一样,中国处在气候适宜的地方,直到最近在地理上也是与世隔绝的。中国的东部是中国海;西部是西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除了冒险家几乎无人能通过;南面也是中国海,在西南边陲绵延着喜马拉雅山脉和稠密的缅甸丛林;在北面是蒙古沙漠,居住着文化程度比中国人低的游牧部落。那些与中国有联系并亲眼目睹过伟大帝国并在里面生活过的部落很尊崇中国,如同在四。五、六世纪,那些北方的入侵者尊崇中国一样。他们迅速学会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中国的美食、丝绸衣服和家居方式很快地同化了他们。
但是北方的部落依然强大,这些游牧者彪悍体壮,擅长马术。他们不断地威胁中国,不时地修建和修缮长城的目的就是为了防御他们。这就是中国政治中心总在北方的原因。那些伟大王朝如周朝、汉朝和唐朝选定的都城都在西北的西安。宋朝的都城在洛阳,恰好在弯曲的黄河的南面。明朝的都城在北京。
在北方黄河谷地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孔子生活在黄河的下游,离青岛不远的内陆地区。甚至在孔子时代,仍然有野蛮的部落生活在半岛的东部。生活在长江下游的人被视为蛮夷之人。他们穿短短的粗布衣并文身,据说擅长水上运动。在秦始皇死后,伟大的汉王朝建立起来,并将中国文明进一步向南推进,同时向西扩张到中国的突厥地区。
汉朝一如同一时期的罗马那样繁荣兴盛,见证了中国的征服和扩张过程,目睹了石雕艺术的飞速发展,亲证了纸的发明。在周朝,丝绸、象牙与中国漆得到全面的发展。此时仍延续着侠义和英雄崇拜的传统。在汉中叶……大约在西方基督教兴起时期……佛教由海外的印度传教士传入中国,一些传教士经由突厥地区,一些经由海路到广州。佛教成为中国的第三大宗教,佛教的传入标志着中国第一次与外面的世界有了重大的联系。
政治上,汉朝是中华帝国的开始,因为它的存在或多或少地影响了随后的两千年。甚至今天,中国人自豪地称自己为〃汉人〃,比起在朝代中被同化的异族来说,汉逐渐蕴涵着〃种族的中国人〃的含义。
同样在〃唐〃这个词中也有这样的含义。汉朝之后,唐朝统治延续了大约四百年,中华帝国的疆界达到最大。有一百多年,唐朝疆域向西就在今天苏联的塔吉克斯坦,接近里海。中国的公主下嫁给西藏的首领并把西藏,将中原的丝绸、茶叶及文化带入西藏地区。在南面唐朝边界延伸到印度支那,中华帝国疆域到尼泊尔与印度尼西亚岛屿。中国移民生活在国外……特别那些来自中国南方的中国人,像在美国的大多数中国商人……仍然把他们视为唐人(在广东话中称为唐人),将他们的故乡视为唐人的故土。
第22节:中国人的生活智慧(22)
从公元三世纪一直到七世纪,盛唐出现,佛教在唐朝愈发重要。古诗高度繁荣,文学批评和绘画开始起步,雕塑长足发展(在佛教的影响下)。不只是茶发明之后,人们在这一时期不仅是对茶的兴趣,而是与茶有一种天然的亲近的〃清谈〃。〃清谈〃不只是一种随意的行为而且在历史上被看做四世纪的一个重要特征。〃清谈〃表明存在一个确定的休闲阶层,同时那些人的精神是自由的(超然于政治之外)。那些人一边摇着用长长的丝绸般马尾制成的蒲扇一边轻轻地梳理自己的胡须,沉浸在艺术、现实与人生目的以及人生虚空的玄谈中,这非常流行。返回自然的道教非常盛行。书法或者漂亮的文字成为一种艺术形式,一直流传到今天。在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中的巨佛与佛教场景雕刻中,中国的雕塑艺术达到一个高峰。
随着唐朝向西和向南的伟大扩张,中国文化也走向繁荣。这是一个伟大的诗歌时代,因为诞生了李白、杜甫这样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他们都生活在八世纪,二人前后相继出生在十年间。在民间佛教风行,在宫廷道教盛行。帝国的考试制度在这时得已确立。
这也是一个与阿拉伯世界频繁联系的时期,因为东面的阿拉伯帝国的边界到了中华帝国的西面边界。
唐朝对所有的宗教坚持一种宽容平和的心态,基督教徒和穆斯林能在自己的教堂和清真寺中做礼拜。在都城,有一特别的区域作为波斯人的居住区。一个波斯王,从冉冉上升的阿拉伯权力中心离开,来到这里生活并最后死在唐朝的都城西安。应该提到的还有中国伟大的旅行者玄类穿越帕米尔高原,抵达阿富汗和印度,十七年后返回祖国成为一位梵文学者。他与一些同道者翻译了佛教经典文献六百多卷。
在唐朝,发明了火药,航海指南针在十一世纪之前已完善起来,印刷术的发明(十世纪),这些经由阿拉伯商人为欧洲知晓。炼丹术(四世纪的中国文献对炼丹术有完整的记载),造纸术和扑克通过阿拉伯人传到西方也是可能的。
有趣的是不断完善的航海指南针。正如有时人们强调在黄帝时代就发明了指南针,这不是真的。但是在公元前三四世纪时人们就知道了磁石的惊异特性。秦始皇害怕被暗杀,他的卧室门用磁石砌成,这样任何人用暗藏的武器都会被检测出来。在一世纪明确提到一个指南针的杯子,到三世纪一个称为〃指南针〃的机械结构已存在。它总是伴随在帝王的随从身边,其形状为一个木制的小雕像,其指针朝南。但是这纯粹是一个机械装置并与驱动轮相协调。在五世纪发明了自动记载旅程的仪器。在十一世纪出现了第一个完整地记载航海指南针的文献,其中叙述了人工用磁石制作指南针的方法,但是极有可能的是这个发明已为唐朝的海员所熟知。
在成吉思汗率领蒙古人入侵之前,最后一个伟大的汉人王朝是宋朝。这个朝代为中国文化作出一些重大的贡献。首先,引入一种新的儒家哲学流派,并在哲学化的佛教影响下发展起来,佛教塑造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模式并影响至近世。儒教变得更心理化,关注心中的各种欲望。它也更观念化和一元化,它的基础是对普遍理性的信念,即〃理〃。这就是理学,或是理性的哲学。中国绘画在这一时期也异常繁荣,搪瓷的发明导致瓷器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得到大量的运用。宋朝瓷器以其纯白与精巧的形式闻名。多色瓷器在后来的明朝得到发展。
九 西方人在中国
在马可·波罗到达中国时,中国第一个成功的外来入侵者蒙古人踌躇满志地打败宋朝,并把他们赶到南方。但是中国社会仍然是高度文明的,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记述的许多事情让西方读者惊奇不已。其中提到一件烧黑色岩块(煤炭)的事情,有些读者拒不相信这样的事情。游记还提到使用纸币的事情,这在十一世纪发明出来,当时商业印刷刚开始不到半个世纪。马可·波罗也频繁提及遇到的中国基督徒,不但在中国的突厥地区遇到,而且在中国的东南还遇到过。
第23节:中国人的生活智慧(23)
元朝存在不到一百年时间,标志着在伟大蒙古王朝的灿烂文化、明朝繁荣但缺乏创造性的文化和随后的满族王朝文化之间存在一个明显的断裂。
唐朝以诗歌和短篇小说闻名,而宋朝以哲学,元朝以喜剧,明以小说闻名。但是从元朝以后……〃近代〃中国历史开端……中国与世界其他地方交往越来越频繁。马可·波罗之后中国与西方的联系从未中断过。
马可·波罗对中国的描述激发了欧洲人的想像力,人们开始寻求一条到东方的捷径。哥伦布在探寻到东方的路线时发现了美洲。葡萄牙的海员在15、16世纪到达中国的沿海。葡萄牙人将烟草传入中国,随后天主教传入中国。
天主教的传教士对明朝朝野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其中有一个叫马图·瑞斯(1552…1610),他不仅穿中国服装,而且学习儒家经典和中国的礼仪。这些天主教徒在帝国的宫廷中找到了乐趣,他们中的许多人被封为宫廷天文学家。瑞斯也翻译欧洲的物理学、天文学和地理学书籍,给中国介绍欧洲文艺复兴,一如马可·波罗给西方介绍中国一样。
后来荷兰商人和英国商人来到中国。从16世纪开始中国在一些港口为商人提供便利,但这时已完全不同。从1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