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鲁迅.鲁迅私下谈话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再读鲁迅.鲁迅私下谈话录- 第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与张望等人的谈话,录自张望《鲁迅与“MK木刻研究会”》,文刊1957年4月号《版画》。 

  (这幅)也是很有意思的,大都市的另一种劳动生活(指郑野夫的木刻《黎明》/编者)。(作者)善于运用黑白对比,……很有趣。 

  ·与张望等人的谈话,录自张望《鲁迅与“MK木刻研究会”》,文刊1957年4月号《版画》。 





 

您所在的位置:再读鲁迅—鲁迅私下谈话录>正文回目录
第99节:与叶紫的谈话
作者: 吴作桥

  这青年刻得细致(指黄新波为叶紫的《丰收》刻的封面与插图/编者),很有希望。 

  ·与叶紫的谈话,录自黄新波《不逝的记忆》,文收 

  上海文艺出版社1979年版《鲁迅回忆录》第2集。 

  这是谁的?全是黑的调子?反映黑暗的生活吗?啊,是你(指张望和他的木刻《生路》/编者),珂勒惠支表现悲愤场面,也喜欢用暗淡的调子,但她表现的强而有力,并不懦弱或阴郁。不过你在主人公前面的饭碗和铁锤,还可多用一些空白来衬托。……平日要多着重练习,不可粗制滥造,要学习苏联和珂勒惠支的写实方法。 

  ·与张望的谈话,录自张望《鲁迅与“MK木刻研究会”》,文刊1957年4月号《版画》。 

  意思还好(指张望木刻《中国的统治人物》,画意是:中国反动头子戴礼帽,披斗篷,双手抱着一堆杀人武器,脚下踩着死尸骷髅/编者),但一经发表,便要遭殃,还是含蓄些,不要太漫画化了。……写实的木刻不要随便用漫画方法,哪能过于夸张呢? 

  ·与张望的谈话,录自张望《诞辰百年忆先生》,文收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鲁迅诞辰百年纪念集》。 

  (与钧初一起欣赏钧初的《草鞋运动》时说)“这是妇女的集体劳动,有意思,我看见就想哭,但是别人看了,会只说这块颜色好,这笔线条好。” 

  ·与钧初的谈话,录自钧初《鲁迅先生逝世哀感》, 

  文刊1936年11月10日巴黎《救国时报》第66期。 

  像米勒的画就很好,可以学习。古今的名画,也有可采取的地方,都要随时留心,不可放过。 

  ·与黄新波的谈话,录自黄新波《不逝的记忆》,文 

  收上海文艺出版社1979年版《鲁迅回忆录》第2集。 

  像米勒的画已是旧的艺术了。 

  ·与钧初的谈话,录自钧初《鲁迅先生逝世哀感》, 

  文刊1936年11月10日巴黎《救国时报》第66期。 

  她(指凯绥·珂勒惠支/编者)是为被压迫人民求解放的战士,伟大的母亲。 

  ·与陈烟桥等人的谈话,录自陈烟桥《缅怀鲁迅先生对我们的教诲》,文刊1957年10月号《美术》。 

  (让增田涉看珂勒惠支的一幅德国农民战争的蚀刻版画) 

  “好呀!好吧?”想要复制它,也要寄往日本么? 

  ·与增田涉的谈话,录自增田涉著,钟敬文译,湖 

  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鲁迅的印象》。 

  她(指珂勒惠支/编者)现在已经回德国。希特勒自然要抓她的,不过,大约已经订有条件:不准教书,不准出版画集,要她安分守己的做一个贤妻良母。 

  ·与白危的谈话,录自白危《难忘的会见》,文收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忆鲁迅》。 

  我所以要翻印珂勒惠支的版画,就因为世界上的女作家中她是很值得我们介绍的。现在那画集都送完了,可惜没有钱来再版。 

  ·与白危的谈话,录自白危《难忘的会见》,文收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忆鲁迅》。 

  先前我开了一个版画展览会,不知费去了几多的周折,才开得成功的。但结果还是把珂勒惠支的《农民战争》挂开,瞒住那些官老爷的狗眼。 

  ·与曹白等人的谈话,录自曹白《写在永恒的纪念中》,文 

  收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7年版《鲁迅先生纪念集》。 

  是啊,柔石等死了,我写信去请她画一幅被害的图画,作为我们的纪念。但她来信说不能,因为她没有看过真实的情形,而且对于中国的文物,又生疏,没有答应。那种作画的认真的精神,我们应该学学她。 

  ·与曹白的谈话,录自曹白《写在永恒的纪念中》,文 

  收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7年版《鲁迅先生纪念集》。 

  这是《近代木刻选集(一)》,我们曾翻印过这位英国画家(指比亚兹莱/编者)的作品,这是他的另一幅作品,你看那画面多么纯净美丽。 

  ·与陈烟桥等人的谈话,录自陈烟桥《缅怀鲁迅先生对我们的教诲》,文刊1957年10月号《美术》。 

  这个画家(指梅斐尔德/编者)最爱刻这一类含有革命内容的木刻连作,现在他虽然年轻,消磨在牢狱里的光阴倒有八年。已是一个久经阅历的人了。他的作风豪迈活泼,但嫌太放。 

  ·与陈烟桥等的谈话,录自陈烟桥《缅怀鲁迅先 

  生对我们的教诲》,文刊1957年10月号《美术》。 

  比利时麦绥莱勒的连环木刻图画,构图复杂,变化多样,是由于他有丰富的社会经历、勤于速写……而获得的。 

  ·与张望等人的谈话,录自张望《鲁迅与“MK木刻研究会”》,文刊1957年4月号《版画》。 

  别看此画刀法单调,但它黑白对比强烈而又简炼,这不是容易办到的,尤其是运动员的姿态多么生动啊! 

  不过这种方法,目前你们还学不得,没有较好的素描基础,是难以达到此种效果的,初学不宜表现复杂场面,可选较为简单的构图,即使是静物也是极好的。 

  ·与张望的谈话,录自张望《一段回忆》。文刊1956年10月号《版画》。 

  法复尔斯基,谁一提起这个名字,就会联想到在他的作品中具有丰富多样的主题和灿烂绚丽的技巧。他的特殊的、严谨的风格,对于我们的青年木刻家,是非常值得学习的。他在苏联艺术界中是有独创性的作者之一。他的学生冈察罗夫、兑理加、康克锐尼斯基、奥丁沙法复、塞利斯基等,都受他的影响很大。他的插图作风是简炼的,其中没有一条多余的线,但画中主人翁的主要形态、动作和物与人之间的内在关系,都是十分完整而生动的;特别是对于文学中的典型人物的肖像,表现得最为优秀。如他在替梅里美的小说所作的插图里,有古雅的情趣和简明的构图……他是肖像画家,他极善于描写人物……。在革命中,他曾经倾向过于抽象的设计,但到后来,改用一种新的方法画插图,完全放弃了革命以前的过于装饰和不动的美学方法,所以效果就不同了。这还可以把他的近作《哥德》、《巴巴诺伐》、《勃罗歇和远东红军》等作为例子…… 





 

您所在的位置:再读鲁迅—鲁迅私下谈话录>正文回目录
第100节:论戏剧
作者: 吴作桥

  ·与陈烟桥等的谈话,录自陈烟桥《缅怀鲁迅先生 

  对我们的教诲》,文刊1957年10月号《美术》。 

  至于克拉甫兼珂,则是一位有天才的装饰画家,他的所有作品,都呈现出均匀老练、具有度量和趣味的感觉;他那异常神妙的技巧,足以成全了他在苏联艺术界中应该占有的地位。在他即使是小幅的版画中,也如纪念碑式的艺术一样,充满魔力。他具有强烈的画家性格,他从绘画里给木刻带来了颜色和空间的感觉。我们对着美丽的画页《幻想的故事》,惊叹这位出色的装饰画家,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插图画家的出众的创造才能。 

  ·与陈烟桥等的谈话,录自陈烟桥《缅怀鲁迅先 

  生对我们的教诲》,文刊1957年10月号《美术》。 

  ■论戏剧 

  中国的戏剧本来是在野外演出的,搬到西洋式建筑内那音乐就嘈杂得使人吃不消。 

  ·与武者小路实笃的谈话,见武者小路实笃作,甲鸟书林 

  1940年版《湖畔的画商》,转自藤井省三著,陈福康编译,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年3月版《鲁迅比较研究》。 

  ■论交际舞 

  (交谊舞)是没意思的、肉麻的。 

  ·与增田涉的谈话,录自增田涉《鲁迅的印象》,文收张新颖编,学林出版社1997年版《鲁迅印象》。 

  ■论电影 

  电影没有什么好看的,看看鸟兽之类倒可以增加些对于动物的知识。 

  ·与萧红的谈话,录自萧红著,生活书 

  店1941年初版《回忆鲁迅先生》。 

  非洲我们是不会去的了,能在电影中了解了解也是好的。 

  ·与许广平的谈话,录自许广平《鲁迅先生怎样对待写作和编辑工作》,文刊1961年3月28日《人民日报》。 

  这样纯熟的技巧,全是从小锻炼出来的(指一美国器械操表演的纪录片/编者)。以后有这样好的片子,再来看。 

  ·1925年元旦在中天电影院看完电影后与俞 

  芳等人的谈话,录自俞芳《杂忆鲁迅先生与 

  少年儿童》,文刊《上海鲁迅研究》第6集。 

  那片子(指电影《冰天雪地》/编者)真好!他们到底是和别人不同的。 

  ·与曹白等的谈话,录自曹白《写在永恒的纪念中》,文收文化生活出版社1937年版《鲁迅先生纪念集》。 

  《杜勃洛夫斯基》(普希金的名著,拍成影片中文译名为《复仇艳遇》/编者)去看过了么?很好。 

  我没有看过原作,不知道他是否完全依据原作。譬如,其中有一场小杜勃洛夫斯基叫村子里的人放火烧死关在他家里的四个官员,普式庚(即普希金/编者)那时有这种想头,自然要被杀死了。 

  ·与黄源的谈话,录自黄源《鲁迅先生》,文刊 

  《文季》月刊第1卷第6期(1936年11月10日)。 

  是呀,我当初不晓得为什么那样地觉得满意,后来想了一想,发现了那最后的一枪大有关系。如果没有那一枪(指《复仇艳遇》中杜勃洛夫斯基的复仇的一枪/编者),恐怕要不舒服的。可见恶有恶报的办法有时候也非用不可。 

  ·与胡风的谈话,录自胡风《悲痛的告别》,文 

  刊《中流》第1卷第5期(1936年11月5日)。 

  老版泰山(指影片《人猿泰山》/编者)来了,去看看吧。听说非常有趣的呢。我同你大概是没有机会到非洲的山中去的了。不去看一点电影之类吗? 

  ·与内山完造的谈话,录自内山完造《鲁迅先 

  生》,文刊1936年11月号《译文》第2卷第2期。 

  租界当局是些胡涂虫,居然把一部反革命的宣传品(指好莱坞的《党人魂》/编者)当作革命作品看待(指当时租界禁映此片/编者),未免太可笑了。 

  ·与张友松的谈话,录自张友松《鲁迅和春 

  潮书局及其他》,文刊《鲁迅研究资料》第7辑。 
上一页 目录页 






 


 

再读鲁迅—鲁迅私下谈话录
作 者吴作桥类 别人物传记制 作东方不败
书籍简介 
   著名鲁迅研究专家、未名社中坚、南开大学中文系 教授李霁野先生在他的《鲁迅与未名社》一书中,对 聆听鲁迅谈话时的感觉有一句极精彩的描述,他说 “每次谈话之后,我都觉得有一种爽快之感,仿佛给清 晨的凉风吹拂了一样。”鲁迅的谈话给李霁野先生的感 觉竟然如此清爽、美妙,那么让我们跟着李霁野先生的 感觉走,来看看鲁迅的谈话究竟有着怎样的意义与价值 呢? 鲁迅的谈话,是他在与亲人、友人、熟人聊天时思 想、情感的极为真切、 自然的流露。
   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 


1第一部分:
鲁迅少年时代读书的地方——三味 小时候在家里读书,先生给我限定功课,譬如叫我背四行书罢(旧式私塾惟一的教授法是背诵),我立刻背了,一切的课业都办妥了,我在那里玩,先生看看不对,再加四行,十六行,三十二行,……半本书,一本书,以后就每每整本的书责令我背诵,我还是很快地做完了,还是在那里玩,原因是我看过一两遍就背得一字不差。后来先生弄得没有法子,听说终于辞职了。
第1节:生平

第2节:学医的四个原因

第3节:与胡风的谈话

第4节:不是畜生,是学生

第5节:帮凶

第6节:与许寿裳的谈话

第7节:与章衣萍的谈话

第8节:与中山大学同仁的谈话

第9节:与黄新波等人的谈话

第10节:与长尾景和的谈话

第11节:与内山完造的谈话

第12节:与茅盾的谈话

第13节:与黄苹荪的谈话

第14节:与须藤五百三的谈话

第15节:与姚克的谈话

第16节:与冯雪峰的谈话

第17节:与增田涉的谈话

第18节:与杜力夫的谈话

第19节:与许寿裳的谈话

第20节:与斯诺的谈话






2第二部分:
不过,事情总是多方面的,也总是不无原因的。我和商务印书馆的编辑人员,虽然非亲非友,也没有什么仇恨。我们写文章,总得有点新思想,总得发表点谋改革的意见。总要让读者吸收点新知识。尤其是有为的青年读者,不满意于现状,是要谋改革的,也得设法给他们点帮助。编辑人员本来应该站在读者的一边,也应该迎合点读者的心理。可是,后来我明白了:且不说编辑人员,其中有一部分还是保守的,唯恐出了乱子敲破饭碗,总要是四方平稳的文章才敢编进去发表。即使是维新的,总也有所顾忌,因为编辑人员的上面有着总编辑和馆长、社长等老板,他们是更要顾到利害关系的,尤其是讽刺得尖锐的文章,有些人总是要做不应该做的事情,却不愿意被人暗暗地揭露出来。如果触犯了有权势者,不但编辑的人饭碗要打破,那刊物也将办不下去。这种情况是存在的。
第21节:与以群的谈话

第22节:与春地画会成员的谈话

第23节:与高长虹的谈话

第24节:与鹿地亘的谈话

第25节:与同事的谈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