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职场新人看来,世界非黑即白,一切事物都应该像过去考试一样有标准答案,一定要评定出优劣,所以,他们总是在争论,他们必须捍卫自己的信念,坚持自己的原则。然而,在同事的眼里,你的那些信念和原则,多是些鸡毛蒜皮,无关紧要,所以,结果总是你是孤军奋战,老打败仗。
达尔文的“适者生存”的理论的确是伟大,但你不能勿吞枣地把它搬到自己的办公室来,因为生物进化与社会进化还是有本质的区别;同事之间无论谁对谁错,谁胜谁败,都不会达到你死我活的程度,大家今后还是要在一起工作,而且相互之间还要继续配合,所以,你一定要让自己拥有一颗宽容的心,让自己的心绪变得平和,使自己能理解别人。这样,无论成败,你都是英雄。
宽容的好处在于它会使别人喜欢接近你,从而在以后的竞争中你会得到更多的支持。公司是一个讲究团队合作精神的地方,你必须有全局意识。如果你遇事够不宽容,那你给人的感觉就是你是一个目光短浅和心胸狭窄;这种只看重眼前利益的人在现代职场上不会有什么作为。
人们常常把人的胸怀比作“心房”;作为“心房,它至少应该有三层楼高:心房的一楼,应该是“大堂”;在这个大堂里,你欢迎你认识的所有的人;来的都是客,进门问候一句“你好吗?”“吃饭没?”“去哪里?”“你真漂亮!”双方可以坐在一起泡泡茶,侃一侃流行时尚、同事近况、明星八卦、福利彩票……大家一起嘻嘻哈哈打发时间,这样,你可以绕过自己内心里的孤独,感受到人生的温馨;心房的二楼应该是“客厅”,来这里的都是老朋友,在这里彼此之间可以痛快谈心。如果这类朋友都是女性,那最后多是用一堆笑声或几把眼泪来收场,这样,你的人生一点也不寂寞;心房的三楼则是“卧室”,这里你只让最亲密的朋友进来。在心房的卧室,你只点着一盏带罩的老式煤油灯,与朋友钭躺在床上,自由地编织自己的梦想,诉说自己内心最隐秘的欲望……
做客要“知趣”
快到年底了,作为长年的供货商,这天下午天隆公司请小单他们部门所有的人都去他们公司“坐坐”。没“坐”几分钟,就去他们公司旁边的餐馆喝酒;快吃完饭时,天隆公司的老板提议饭后去唱唱卡拉OK,这时,小单的经理反问对方“合适吗?”看得出他是想“乐呵乐呵”;但是,就在这时,小单部门的其他几个同事都给自己找借口开溜,小周说:“对不起,我有事先走了!”小王说:“对不起,我家太远先走了。”而平时最喜欢唱歌的小丽也找了个借口:“明天早晨有事,我今晚得作些准备!”宾主双方客气一番后,小单部门的人一个个都走了,只有小单一个人留了下来。
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小单第二天问其他人,昨晚是否真的有事,没想到有人说他不知趣:因为这种情况很明显,对方是想与小单的经理就某些问题作进一步的深谈,在那种情况下,一般的人在旁边就不太合适。
当然,这也不能怪小单。一般来说,作为职场新人,很少被客户或关系单位招待,所以没有这种经验。当上司或其他老同事被招待的时候,顺便也邀请你,那多少也是出于礼貌,让你当陪衬;作为职场新人,如果对方邀你和其他同事上饭店吃顿午餐,你过份推辞也是不礼貌的,应该接受对方的好意。
如果是下班之后或晚上,对方招待你们部门领导,顺便把你叫上,也可能仅仅是出于礼貌,因为带你们上什么地方去你可能都不知道。这种情况下,你要看上司或其他同事是什么反应,如果他们也说“一起去乐呵乐呵吧!”那你就跟着一起去。
在餐厅你最好选择坐末席。点菜时,对方也可能会礼貌地问你想吃什么,你只要表示自己的谢意就行了,在这种情况下,你一般都听自己同事的,总之,要注意礼节。
你们在做客时,可能会谈一些业务上的事情;做为随从,你只能静静地听双方的负责人交流,你或者坐在那里静静地听,时间谈得再长,你也不能露出不耐烦的神色。有时当上司与对方交谈时,你要做些笔记,帮上司找些资料,协助领导会谈。
如果是你单独上门拜访客的话,那你要尽可能提前用电话预约;预约之后就要严格守时。如果你临时有事要迟到十分钟以上的话,你就应用电话通知对方,取得谅解;当对方给你送茶后,你一定要说“谢谢!”如果对方临时有事让你稍等一会时,最好不要抽烟。如果接待室没有烟灰缸,那就说明是不准抽烟。如果有烟灰缸,你因等待的时间较长而想抽烟的话,那你也要征询接待的人的意见:“我可以抽烟吗?”
千万别把话传错了
“头,刚才昌发公司有电话找你。”
“姓什么?”
“噢,对不起,我忘了。”小钱一拍自己的脑袋,向上司表示歉意。
对于小钱来说,出现这种情况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作为一个刚参加工作不到两个月的职场新人,上司又一次原谅了他,但他觉得自己再也不能出现这种失误了。
作为职场新人,工作多是“打杂”,因此,帮人跑跑腿和传个话都是常有的事。由于跑腿传话这类的事都属“鸡毛蒜皮”,所以,很多职场新人心不在焉,犯小钱这类毛病。虽然犯这种毛病出不了什么大事,但你在上司和其他同事的印象中也就不怎么样了。
无论是把上司的指示传达给别人,还是将其他人的意思转告给上司,你作为中介,在转达这种留言时,必须做到正确和迅速这两点。
别把人家的话传歪了,主要是看你对别人说话理解到什么程度,因此,在一般情况下,要对别人所说的要进行确认。口头确认是自然的,特别重要的场合,应该记录下来再请对方确认,如召开会议时会议议程等重要事项。
传达留言至少要做到5W1H,即:Who、 Where 、When 、What、 Why和How。 如果在传达留言时能保证以上6要素,那么,就能保证传达留言的正确度;而且在做到没有遗漏的同时,也能保证迅速。
比如上司让你帮他办这么一件事:“我要去上海参加一个会议,时间是十月26号和27号两天;因为要出席会议的开幕式,所以,我25号晚上就得到上海,请帮我在那里订一家旅馆。”
你在接受上司指示作记录时,如果对一些地方不太明白,就要立即问上司;例如下面的记录:What即预订旅馆,单人间;When即十月25到27日;Where即上海的旅馆;Why即26和27日召开的会议;Who即自己的上司;How即用电话联系。
当然,对于上司要求复印材料这类比较简单的指示,你虽不要作书面记录,但也要在脑子里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要印6份?”知道了为什么,就可以安排自己手上工作的顺序;如果上司要得急,就马上去复印;对于这种事情,不能事事都向领导请示;你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办事不能太机械。但是,怎么做(How),如复印材料的尺寸(是普通尺寸,还是缩小或放大),应该像问复印多少份一样,了解清楚一些为好。
不论是给公司外面的客人留言,还是给公司内部的同事留言,或者是帮助接听电话,都要坚持5W1H原则。有经验的白领都有“好记性不好烂笔头”这种体会,所以在在桌上随时准备着用于作记录的便笺和小铅笔,上司一旦找你,你就可以马上带着便笺去上司的办公室;领导有什么指示,当时就能一条一条地记录下来。还有,你要经常准备好电话用的留言条,电话铃一响,马上就能找到,把对方所说的内容都记录下来。
记录电话,要问清打电话的人的姓名、单位、适合联系的电话号码和联系方式;就对方在电话里提到的数字,要反复确认;接电话时,要一边听,一边将对方的要点记录下来;对方说完之后,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将对方的要点复述一遍,得到对方的确认。
如果上司或同事让你帮助捎话,你要对说话的人保持兴趣;如果内容比较重要,就应该记录下来;别人说话时要看着对方的眼睛或嘴,表示自己在注意听,表示自己的郑重;对于自己不明白的地方,要有礼貌地向对方问清楚:“对不起,刚才您说的……”对重要的时间、地点等重复一遍;对于对方的一些言外之意或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内容最好用一些肢体语言有所表示。
把话捎给别人时,对于传达的内容和要点,要事先想清楚,必要的时候写下来;传达的内容是否重要,从而选择口头或书面的方式;不使用容易被误解的词句;不使用抽象空泛的词句,更不要不使用连自己都弄不清的外语或简写。
会议里面有乾坤
小群在学校时就是个十足的“逍遥派”,什么会议都不愿参加,能躲的就躲,实在躲不了的就找到最后一排打瞌睡。进了公司后,他发现与学校相比,不仅会议的频率高了,而且他也没办法躲了,因为作为职场新人,会议室的布置等其他杂活基本上由他一个人承包了,所以,他现在一听到“开会”这两个字,就会觉得头大。如果单单是布置一下会场,或者作作会议记录,小群虽然有点不情愿,但也毕竟不是什么难事,应付应付就过去了。他最讨厌的是听公司领导讲话的那种“老三篇”,而且上司有时还让他作笔记。“不就是这么点事吗,我早就记在脑子里。”所以,一到开会的时候,他要么心不在焉想自己的事,要么打瞌睡。
是的,几乎所有的企业开会,领导似乎永远都在背诵“老三篇”:领导一上来肯定先是前一段工作总结;絮絮叨叨完了之后,介绍一下目前的工作状况;最后当然是下一阶段的工作安排。在电视或者小说里企业领导人似乎都是口若悬河的演说家,但现实里的企业领导人并不个个都是这样,他们在讲这种“老三篇”过程中,很难讲出多少新东西来;对于这种“老三篇”,很多新职新人觉得与自己并没有多少直接的关系。所以,一到开会他们就打瞌睡,思想走私,或者找些借口溜之大吉。
但是,作为职场新人,在进入公司后,要养成了解企业的大局的习惯。尽管领导讲的都是“老三篇”,但如果细听,还是有区别的,像利润、营业收入这些业绩指标还是有变化的,从这些变化中能看到公司的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而这些又与你每一个人的前途,至少和你的工资奖金是有直接联系的。如果公司要裁员甚至倒闭的话,在这种会上完全可以找到它的各种迹象……因此,可以说“会议”是企业内部各种信息的交汇点。只要你留心,每次开会你都会有新的收获。“会议里有乾坤”这话一点也不错。
公司全体大会一般是把公司领导决定的大政方针往下传达。因此,在部门领导传达过程中,如果有疑问的话,最好先记录下来会后提出来,以便吃透上级精神。职场新人最忌讳只带两只耳朵只管听,不带脑子想问题,这样你永远不能进步。
作为职场新人,除开公司和部门内部的会,也有机会参加其他一些会议,因此,在参加会议之前,要作好准备。
在开会前,如果你临时有事不能出席,必须通知对方;听取上司或同事的意见,作好参加会议所需资料的准备;开会的时候,如果让你发言,那你发言应简明扼要;在你听其他人发言时,如果有疑问,你要通过适当的方式提出来;作好会议记录;在别人发言时,不要随便插话,破坏会议的气氛;开会时不要说悄悄话和打磕睡;没有特别的情况不要中途退席;即使要退席,也要征得主持会议的人同意;要利用参加会议的机会,与各方面疏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作为职场新人,你可能经常要派去参加会议的筹备,所以,也要了解一些筹备会议的要点:准备好参会人员名录,是否参会最后给予确认;进入会场时给客人领座位;如果没有确定座位,就让参会者从最里面坐起;整理分发的会议资料。准备好黑板、粉笔等会议用品;看参会者是否有私人物品(如冬天的大衣、帽子等)需要保管;准备好茶水饮料及水果;如果会议途中外面有人找,用纸条或耳语通知当事人;会议途中,值班不能没人;如果自己有事走开,要请人替代。
自己要的信息自己找
小莉过去一直有怀才不遇的感觉,进公司快一年了,她觉得自己一直在打杂。这天下午上司把她叫了过去,让她在两个星期内完成一份当前整个北京的各大商场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虽然公司是做家电生产的,但她从未涉及过商业方面的事情,于是她对上司脱口就问:“到哪里去找资料?”
老板淡淡地说:“你自己想办法吧。”说着,他夹起公文包,外出办事去了。
小莉有些傻眼了。平时总想做点具体工作,但当具体工作真正到来时,又有些措手不及。
作为职场新人,你迟早要独挡一面,做自己的业务,但无论你做什么业务,你都要有业务信息。你需要有业务信息,这样你面临“到哪里去找业务信息?”和“怎么找业务信息?”这两个问题。你当然可以请教上司和同事,但是,你再也不能有依赖思想了,不能像在学校那样,依赖老师给出现成的答案。
一般来说,找自己的业务信息,可以先到网上去找。像小莉所需要的各大商场的基本情况,就可以在北京市统计局和各大商场的网站上找到,你可以下载一些营业面积、员工人数、年销售总额和经营品种数量等基本数据。
但是,像各大商场的消费者定位,经营特色、竞争策略和促销方式等经营方面的信息,你在网上很难找到,所以,即使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你收集业务信息,也不能在“网络”这一颗树上吊死。
俗话说“留心皆学问”。为了收集业务信息,作为白领,你平时在读报纸和杂志、看电视或甚至和别人聊天时,就应该加以留心,有些关键信息也许会让你“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有些职场新人认为,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没有必要事先在自己脑子里装很多信息,一是现在的信息多得你脑子装不下,二是即使装下了它们陈旧得快,装了也没用,所以,完全可用通过网上�